23伤仲永简案表.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045197 上传时间:2021-04-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3伤仲永简案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3伤仲永简案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3伤仲永简案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3伤仲永简案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伤仲永简案表.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解疑简案表执教教师:学科语 文课题伤仲永班级日期知识点1. 词句积累:之、书、或、奇、称 父利其然也,日攀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稍稍宾客其父2.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疑惑点教师示疑:1. 本文记述了一个什么故事?2. 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提疑:测试点1.解释加点的字词: (1) 父异焉 ( ) (2)即书诗四句( ) (3)或以钱币丐之( ) (4)忽啼求之( ) (5) 借旁近与之( ) (6) 泯然众人 ( )2.翻译下列句子(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3.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

2、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的?4.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5.摘抄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3条,并交流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爱迪生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华罗庚 2.翻译下列句子(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明确:他父亲对此感到诧异,(便)借邻居的书具给他,仲永马上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2)其诗以养父母、收

3、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明确:他的诗把赡养父母、团结同族人作为旨意,传给全乡的秀才看这首诗。4.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之:忽啼求之(书写工具) 借旁近与之(仲永) 余闻之也久(这件事) 邑人奇之(仲永的诗) 或以钱币乞之(仲永的父亲) 传一乡秀才观之(仲永的诗) 不能称前时之闻(的)于:环谒于邑人(向) 于舅家见之(在3、翻译下列句子(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明确:他父亲对此感到诧异,(便)借邻居的书具给他,仲永马上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明确:他的诗把赡养父母、团结同族人作为旨意,传给全乡的秀才看这首诗。(四

4、)理解几个用法特殊的词1、父异焉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名词作状语每天。3、邑人奇之“奇”对感到惊奇。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5、父利其然也“利”认为有利可图。(五)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明确:本文通过叙述方仲永从神童变成普通人的故事。表达作者的观点后天教育对成材极为重要之理。三个阶段: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 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课堂小结人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这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学习。青少年应正确认识自己:天资好的,加上勤奋学习,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反之,即使天资再好,如不学习,同样会碌碌无为。另一方面,即使天资差的人,如勤奋学习,也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