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服装语意学研究.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047027 上传时间:2021-04-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满族服装语意学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满族服装语意学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满族服装语意学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满族服装语意学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满族服装语意学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满族服装语意学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满族服装语意学研究.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满族服饰的语意学研究当前中国社会是一个消费为主导、由大众传媒支配、以实用精神为主要价值取向、多元化话语构成的新文化时代,由封闭、固守走向了开放、发展。一方面,西方追求普遍人性的现象唤醒了人们个体精神的复苏,精神文化的发展由以前的以国家为中心转变为以个人主体为中心。另一方面,在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又开始反思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力图重新捡起昔日的辉煌,这是思想意识的变迁,同时又影响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文化艺术领域如万花筒般多充分裂的景象预示了价值观及审美观的多重取向,信息社会冲击着各文化艺术领域,对传播、交流、信息价值的重视是当前时代的另一显著特征。产品语意学作为一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全球范

2、围内盛行的设计思想,在解决上述问题方面能否提供新的观念、新的方法和新的可能性,引起了设计界的普遍关注,其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产品语意学取代了现代主义设计强调以功能导向为中心的思考模式,使人们摆脱为适应新产品而被动接受新的训练,改变了物质凌驾于人的情感之上的局面。它所追求的是产品不仅要具备物理机能,还应该能够向使用者揭示或暗示如何操作使用;同时产品应该具有象征意义,能体现使用者精神需求和消费文化的象征,构成人们生活当中的象征环境。将符号学的内容应用到产品形态设计中,探讨产品形态特征在使用时所代表的意义、观念、构造、程序和情感之间的关系,通过赋予特殊的形态特征在产品中,能使产品在相同的机能下,

3、创造出不同风格的象征性意义。产品的外在形态,并非单纯的视觉感受与美感认知,是要传递一定信息的,其中包含了价值判断、操作功能、文化因素等内容。这些信息在人们的心里形成感受,并与视觉经验、感觉经验相对比后,对物品产生辨识、感知的机能,而使用者又能进一步了解产品的意图与内涵。从设计观念看,产品语意学的价值就是合理平衡了人文理性与功能理性。它在强调机能属性的前提下,重视了主体精神与文化脉络,预示着设计将迫使人们从物的价值向脱离物的价值转换,实现心与物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不仅与我国传统哲学精神相统一,也为我国走出自己的设计之路带来了契机。从设计方式看,其价值在于可以扩展产品造型语言,使产品形态更加

4、富于意味及生动性,打破产品单一、刻板的外形这一局面,亦可改变产品设计简单照搬、模仿的设计现状。3.1 语意学的内容与意义语意的原意是语言的意义,而语意学则是研究语言意义的学科。设计界将研究语言的构想运用到产品设计上,就有了所谓的“产品语意学”。产品语意学是上世纪80年代工业设计界的一种设计思想,它是建立在符号学理论的基础上,受哲学、社会、文化等多重背景的影响而形成的。产品语意学的研究取代了现代主义设计强调以功能导向为中心的思考模式,使人们摆脱为适应新产品而被动接受新的训练的处境,也改变了物质凌驾于人的情感之上的局面。产品语意学所追求的是产品不仅要具备物理机能,还应该能够向使用者揭示或暗示如何操

5、作使用;同时产品应该具有象征意义,能体现使用者精神需求和消费文化的象征,构成人们生活当中的象征环境。产品语意学的理论构架始于1950年德国乌尔姆造型大学(ULM)的设计符号论,更远则可以追溯到芝加哥新包豪斯学校的查理斯(Charles)与莫里斯(Morris)的记号论。但真正引起人们关注是在1983年美国工业设计协会(IDSA)年会期间举行的关于产品语意学的研讨会。1984年该协会的刊物Innovation以产品语意为主题制作专辑,各专家学者除了对产品语意学做出不同诠释外,都不约而同反省到现代主义设计。1984年夏天,由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的麦柯依夫夫妇策划召开了名为“产品设计的形态与功能的新意

6、义”的产品语意公开讨论会。1985年3月,荷兰飞利浦公司的工业设计部门组织40余名设计师在埃因霍温举办了产品语意学专题研讨会。1985年10月在华盛顿举行的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ICSID)年会上列为分科会主题,引起了很多设计师的关心。此外,德国施魏皮斯格蒙特造型大学、日本东京造型大学、印度设计中心等都开展了专题教学研究活动。日本工业设计师协会的刊物Industrial Design编委会在举行多次研究会的基础上于1987年出版了产品形态语意学的专集。正如我们经常使用“产品语言”、“设计语言”那样,作为人造物体的产品同样可以看成具有类语言功能的一种符号系统。把符号学的原理应用到产品领域,就形

7、成了产品符号学。依据美国哲学家莫里斯对符号学的分类方法,我们可以把产品符号学分为产品语用学、产品语意学和产品语构学三部分。产品语用学研究关于造型的可行性及环境效应与人的关系,主要侧重于使用者对符号的理解和运用;产品语意学研究造型形态与意义的关系,即符号对实物的关系;产品语构学研究产品功能结构与造型的构成关系,即符号在整个符号系统中的相互关系。关于产品语意学的定义,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学克利本道夫和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布特有一段精辟的论述:“所谓产品语意学,是研究人造物体在使用环境中的象征特征,并将其知识应用于工业设计上。这不仅指物理性、生理性的功能,而且也包含心理、社会、文化等称为象征环境的方面

8、。”产品语意学提出了新的设计思想,它有两个目的。其一是使产品和机器适应视觉理解和操作过程。在口语交流中,人们通过词语的含义来理解对方。在视觉交流中,人们是通过表情和眼神的视觉语意象征来理解对方。人们在操作使用机器产品时,是通过产品部件的形状、颜色、质感来理解机器。例如,视觉经验认为圆的东西可以转动,红色在工厂里往往表示危险。你怎么会认出房子的门?通过它的形状、位置和机构。如果你指着一面墙说:“这就是门”,没有人会相信。因为人们早已经把门的形状、门的结构、门的位置以及它的含义,同人们的行动目的和方法结合起来。设计者应当把这些东西象征含义用在机器、工具、产品设计,使用户一看就明白它的功能、操作方式

9、,不需要花费大量精力重新学习陌生的操作方法。把产品符号学的思想用于电子产品设计,使每一种产品、每一个手柄、旋钮、把手都会“说话”,它通过结构、形状、颜色、材料、位置来象征自己的含义,“讲述”自己的操作目的和准确操作方法。换句话说,通过设计,产品的目的和操作方法应当不言自明,不需要附加说明书解释它的功能和操作方法。其二,是针对微电子产品出现的新特点改变传统设计观念。传统的功能主义是以几何形状作为技术美的基础,主流设计思想是“外形符合功能”,并在三维几何空间里设计几何形状。产品造型就意味着几何形状设计,并已形成一个封闭的几何形式法则,成为机械理论和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电子产品的行为方式不同于机械

10、产品,一个个都像“黑匣子”,人看不见它的内部行为过程,如果按照对机械产品的理解设计或操作电子产品,就会感到无奈。因为电子产品的“外形”并不符合它的“功能”,用传统的几何形状概念无法描述这些产品的功能特征、含义和操作,设计师过去积累的大量的形状知识库在此就不起作用了,所以功能主义设计思想无法适应微电子产品、机电产品、计算机产品。当你使用电子产品时,首先需要理解它的功能,需要明白操作过程,他们应当具备哪些适当状态和条件,这些都必须通过视觉来理解。怎么通过设计解决这种问题呢?从符号学入手,看看人怎么用词语表达行为,从人与产品的词语交流行为出发,以符号学作为设计基础。首先分析哪些动作词语与使用动作有关

11、,然后分析这些动作在产品上的含义,并进行语意转换,根据这些动作设定产品的功能,把这些词语转换为产品的行为方式。3.2 语意学在产品造型中的运用产品语意学在上世纪80年代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不是偶然的,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1、机械时代向电子时代的转变引起造型原理的变化。本世纪初逐步形成的现代设计的功能主义原理是“形态追随功能”,形态与功能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形态和功能合一”成为造型的文法,追求单纯明快的形态和功能美。适合机械制造批量生产、符合人体要求的设计就是好的设计。随着技术上机械被电子所取代,形态和功能失去了上述的密切关联性。电子产品的形态不像机械产品那样明确表达结构和功能。产品造型趋向小型

12、化、薄型化、盒状化、板状化,出现了“黑箱”现象和“均一化”现象,带来了“造型失落”和“人机疏远”等问题。“形态和功能合一”的造型原理不再是必然的原理。工业设计要求创造新的造型原理、新的文法,解决新的人机界面(人机对话)关系。从另一方面来说,电子等高新技术也给形态创造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性。2、人们对产品功能要求的变化。在大量生产、大众消费的时代,人们对工业产品的要求主要在物理性功能和生理性功能两方面。工业设计注重使用性、生产性和人体工程学的研究。随着经济的发达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在物质功能满足的同时追求更多的精神功能。要求产品差别化、多样化,满足心理性的要求和个性化的要求,出现了追求象征价值的

13、“符号消费”现象,大批量生产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由于技术的发展,各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功能、性能上的差距大大缩小,利用外观上的差异进行市场竞争成为重要的手段。3、对国际文化与地方文化关系的重新认识。工业设计的发展已经进入全球规模设计的时代,国际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以“现场直播”、“流行”为代表显示了共时性、瞬时性的特征。这是由高科技发展形成的“技术文化”带来的结果。人们已经明显觉察到“地方文化”正在逐渐消失。地方文化实际上是在一定地区的自然、风土、生态条件等基础上经过长时间历史的积聚形成的生活方式、习俗、语言、记忆、审美意识、观念等等,具有历时性的特征。人们迫切希望地方传统文化与国际技术文化能

14、够共生共补。产品语意学在解决上述问题方面能否提供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论,即提供新的可能性,引起了设计界的普遍关注,并有相当一些人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当前中国社会是一个以消费为主导的、由大众传媒支配的、以实用精神为主要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话语构成的新文化时代,由封闭、固守走向了开放、发展。一方面,人们个体精神的复苏使得精神文化的发展由以前的以国家为中心转变为以个人主体为中心。另一方面,人们在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开始反思民族传统文化和地方区域文化,力图重新捡起昔日的辉煌。产品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同语言及其他符号一样也是由表示成分(能指)和被表示成分(所指)联合构成的。表示成分方面组成了符号表现,被表示成分方

15、面组成了符号内容。产品的符号表现是指能对人们产生刺激的视觉、触觉乃至听觉形象,是由产品的结构、形态、色彩、肌理、装饰等要素构成的产品的整体形象。产品的符号内容是人们接受上述刺激之后形成的概念和印象。即产品的语意。正如前面定义中指出的,这是在使用环境中也即一定的文脉中读取的意含内容,这种意含内容包括明示意和伴示意两类。明示意是在文脉中直接表现的“显在的”关系。即由产品形象直接说明产品内容本身。通过对产品的构造、形态,特别是特征部分、操作部分、表示部分等的设计,表达产品内在的物理性、生理性功能价值。例如产品有哪些作用、如何正确进行操作、性能如何、可靠性和安全性如何等等。这些都无法由设计师直接向使用

16、者传达,而必须依靠产品自身进行解释。对于功能与形态的联系大大削弱的电子产品,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伴示意是在文脉中不能直接表现的“潜在的”关系。即由产品形象间接说明产品内容本身以外的东西,产品符号只不过是其他东西的象征。这是指产品在使用环境中显示出的心理性、社会性、文化性的象征价值。例如产品给人高级、有趣、可爱的感觉,或通过产品造型使人感到使用者的个性、地位,或通过产品感受文化象征性,或由一系列产品形象传达企业自身的形象,等等。伴示意的范围极其广泛,但又必须以明示意为前提。伴示意的受到重视反映了使用者需求的变化,也是设计师寻找造型的新的突破,增加产品与人沟通的尝试。往往也成为企业增加产品附加

17、价值进行市场竞争的手段。工业设计师进行产品设计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编码过程,即通过意指、比喻、隐喻、寓意等知觉类比手法在产品上同时编入形码与意码。设计师作为发信者通过产品符号系统传达信息(明示语意和伴示语意),使用者作为受信者在使用中理解、认知这些语意,即进行解码,读取信息。3.3 传统灯具的语意学研究当人们选购灯具的时候,我们会考虑满足照明功能的一些因素,如亮度是否充足、大小形状是否适当、颜色是否令我们喜欢并能与家具搭配等等;但有些产品的表现方式,尤其能得到特定人们的喜爱,例如小朋友会特别喜爱卡通造型的灯,鱼的造型则容易得到钓客、住在海边的人或是喜欢吃水产的人的青睐,因为这些特殊的表现方式为设

18、计作品提供了另一层“含意”,特别能打动一些人。当然,表达含意能有许多不同的方式,例如设计外观像鱼的一盏灯,能具体而明确地表现鱼的形式,也能用抽象的手法,以鱼的弧形或是鳞片,作为等的重要造型,以便隐含地表现鱼的象征。人类对于形态与符号的认知和应用古已有之。但人们的创造活动多呈现一条线状的思维与传承,并且,思维多集中体现在动手思维、形象思维之中。而逻辑思维,亦即抽象思维往往显得不足,或缺乏系统观作为指引,这在传统文化中尤为明显。同样,它也体现在以“象征”为特征的中国设计文化中。中国古代灯具如同文学、建筑、园林及各类工艺品一样,具有象征与抽象调和的混沌特质。若对古代灯具多样形态、功能、符合做一对照分

19、析,并已现代设计语意学的思维作为参照,应当是辩证和全面的。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先民的用火。在数十万年漫长的进化历程中,在与大自然的长期斗争中,先民逐渐掌握了用火的技术,驱散了对黑暗的恐惧和野兽的侵袭,取暖和照明首先成为先民使用火的主要方式之一。当人们掌握人工取火技术以后,为满足照明方式的不同,逐渐开始有意识地借用一些辅助设备来固定一定的火源,这些用来固定火源的辅助设备经过不断改进和演变,就出现了专用照明的灯具。灯具作为照明工具,不仅在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文明程度。以青铜灯具为例,据考古资料显示,春秋战国时期,陶制和青铜制的灯具已经开始得到广泛使用,至汉代,青铜

20、灯具的生产进入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青铜灯具锻造工艺更加精良,构造设计更加合理,实用功能更加突出,造型装饰更加美观,文化含量也更加丰富,并因此成为中国古代灯具设计的典范。一、卓越的科学功能人类生活在一个造物的世界,器物从产生开始,就与原始技术的发展有着直接、现实的联系。灯具作为一种器物,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是由它的功能特征所决定的。一个时代的灯具,要与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相适应,要满足当时人们对生活的新需求。就必须采用当时最新间的科技成果。1、合理的尺度与构造灯的首要功能是照明,必须具有实用性。青铜灯具的造型尺度和结构,都是根据其实际功能确定的。首先从造型尺度来看,不同灯具造型尺度的制定,是以使用

21、方式的不同为依据的。如立灯都不使用灯罩,当点燃所有灯盘时,室内就可以形成较明亮的大空间,符合整体照明的需要。座灯是最常用的一种灯具,一般放置在当时低矮的家具上,因此高度一般在20厘米至50厘米左右,一般灯光从灯罩的一侧照出,与人坐下时眼睛的视线基本适宜,适合于局部照明的需要。至于夜间行路的手执行灯、提灯等,其造型尺度都是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从青铜灯具的造型结构上看,为了适应多种环境照明的需要,设计出的灯具的功能也是多种多样,如座灯安装的灯罩具有挡风和调光的功能,有的灯罩屏板上还有镂空的菱形孔,可以散热透光。除此之外,使用者对灯具使用条件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基本条件不外乎简便和合理。具体来说,既要

22、有良好的照明功能,又要求易拆装、易清洗、易携带,这就对灯具的结构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二、独特的艺术语言汉代青铜灯具丰富多样的艺术设计,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三维空间的艺术造型和华丽优美的青铜装饰上。1、优美的三维空间造型汉代青铜灯具的造型题材大多模拟人物、动植物的形象,我们称之为象形造型。这类作品的造型生动,形象优美,造型手法简练,体现了大气、拙朴的风格,具有突出的审美价值。在人物造型上,既注重形体的外在形态,又注重形体的内在神韵。青铜灯具的动物造型,更是丰富多彩,表现题材多取凤鸟朱雀、雁鱼鹤鬼、麒麟猴鹿等,造型灵巧优美,活泼可爱,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亲切感。造型表现手法

23、上高度概括、抽象:有的捕捉动态线,构成优美的S形,静中有动,寓动于静,产生一种和谐的韵律美;有的利用体积的大小、形态的动静、线条的曲直以及空间的虚实等因素造成强烈对比,通过灯体上大小不一的小鸟、小猴、小人,构成了一件点、线、面完美统一的灯具艺术品。这些充满生活情趣的艺术造型,反映了当时人们高度的艺术审美思想和高超的三维造型表现能力。2、华丽的青铜材质装饰“错彩镂金”是汉代青铜灯具装饰的集中体现。青铜作为灯具的制作材料,其材质本身就具有雍容华贵之感,再加上精美的装饰,则更显富丽。当时除了在装饰题材上采用流行的各种动物纹、植物纹、人物纹和几何纹外,在装饰手法上还运用了漆彩绘、错金银、镏金、透雕等多

24、种工艺,刻意表现出灯具的华丽高贵,反映了宫廷贵族对青铜灯具这一贵族专用品在装饰审美上的基本取向。三、深厚的文化内涵灯具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它的设计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文化氛围和审美风尚的烙印。汉代青铜灯具的造型之所以大多是象形的,是因为它寓寄着丰富的意蕴和深厚的内涵,具有象形寓意的文化特征。汉代是一个神学兴盛的时代,讲究阴阳变异和祥瑞,而经过董仲舒改造的汉代儒学极力宣扬天人感应。在这种时代氛围中产生的青铜灯具,必然深受影响。因而,汉代青铜灯具的造型多取自祥禽瑞兽的形象,如牛灯、羊灯、麒麟灯、雁鱼灯等。这些动物象形造型的寓意披着一层神性的光环,寄托了汉代人祈求永恒幸福,企慕长生不老的美好愿望。由

25、于神秘的宗教色彩的逐渐淡化,汉代象形的青铜灯具,并不像商周青铜器那样充满庄重、威严、神秘的意味,而是显得灵巧、优美、亲近。造型上不仅有着象征美好的寓意,而且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幸福和富足生活的热切向往。其中,人物象形灯具造型多为身着胡服的少数民族和汉族奴婢的形象,反映出封建统治者一种征服和战友的心态。当然,在青铜灯具装饰上追求华丽、高贵、神奇,也反映出封建贵族追求高质量生活的思想。青铜灯具的象形造型艺术,从对自然形态的表层磨米发展到象形寓意,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汉代民族文化精神观念的物化载体。从其造型设计思想而言,通过对古代部分灯具的对比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其有以下一些设计语意方面

26、的特征:一、仿生造型设计其造型及功能原理大多是从自然万物中获得,这是符合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的。原始人类认识到一些现象就对它加以模仿,在模仿中又提高着人的智力和能力,而人类的任何创造都不是凭空出现的,都是模仿所得,“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就是古人的造型设计哲学。我国古代灯具仿生设计可分为功能性仿生设计和造型性仿生设计两种。功能性仿生是指模仿自然界中的某种运动原理或生物的某种功能,而造型上近带有仿生对象的外型结构特点,主要取其功能原理;造型性仿生则是指纯粹从美化造型的角度模仿生物的形体、动态,古代漆物中更多的是这一类仿生或者两者兼有。从造型的角度来看,仿生是一种模仿、再现。制作者并没有现代画家的写生

27、技巧,因而这种再现是一种把对客观事物的记忆和理解在大脑中重新整合后的再现,带着人们的幻想和向往的成分。器物中因其幻想成分的比重大小,使器物造型的仿生再现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种是写实的再现,一种是写意的再现。古代灯具的写实仿生,实际上是一种默写,其设计者根据记忆把所见的事物,直接以一种酷似的写实造型运用于灯具的造型中,而其造型动机又是复杂的,受到经验、文化、信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所见的写实造型并非仅仅是动植物生活动态的自然描绘,而是凸现着制作者、设计者的个性和人生态度甚至世界观的。写意仿生,就是求其形象意态特征的整体把握,用夸张幻想等手法,传递出特定的观念情感,重点在“神”而不是“形”。

28、此外,在中国古代灯具的仿生造型中,还有一个现象是不容忽视的。一般我们可以认为,那些使用动物作为仿生对象的灯具往往都是自然图腾崇拜的产物,甚至可以称之为偶像崇拜。而直接对人形的仿生在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文思想与天人合一的观念。如西汉的长信宫灯,造型为一宫女驯服地跪在地上,双手捧灯,其表达的重点在于人手中的灯,而人只是作为支撑物处于装饰和强调主体功能部分的陪衬地位,其造型意义便体现了灯具的使用场景和本身的阶级属性,衣着华丽的宫女必然是在侍奉身份地位极为显赫的主人。这类仿生造型,是仿生,但更多的是在“仿事”,是对一种特定的灯具使用情境的再现。同时,这种仿生的造型手法也体现了我国古代灯具乃至器物造型设计中

29、“应物象形”、“以形写神”的仿生手法特点。“象形”就是仿生,而在使用这种仿生手法时,又要“应物”,既要适应器物的仿生结构要求,又要以实现器物的实用功能为中心,既要栩栩如生,又要完成寄托或表达某种观念情感的任务。如前面提及的长信宫灯,姿态优美的宫女在器物本身中所起到的功能和结构作用比起其所扮演的美学角色来并不逊色。提灯的手,一只是导油的管道,一只又是导烟的通道,腹中存水,可以过滤烟尘。这种“应物象形”、“以形写意”的手法可谓恰到好处。二、人机工程学意识人机工程学是现代工业设计学的术语,主要研究人与机(物)之间的协调关系。马克思曾写道:“只有当物以人的方式同人发生关系时,我们才能在实践上按人的方式

30、同物发生关系。”(马克思主义全集42卷,P124)这是一种人机关系理论,“物以人的方式同人发生关系”从人机学的观点,应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我们可以理解为器物的造型带有人的某些特征,比如器物的把手符合人手抓握得结构特点,这是一种适合手性的功能性仿构;二是器物的造型满足了人对物的审美需求,如器物的某些装饰纹样都是以“人的审美方式”而出现的。在我国历代的灯具中,从汉代的青铜缸灯到宋代的瓷质省油灯,也都是基于使用过程的人机分析,并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汉代就出现了立灯、座灯、形灯、吊灯、提灯等适应不同使用场合的灯具,其中缸灯(虹管灯)是其设计的精品。如前面提到的长信宫灯,宫女的提灯之手中空,可将烟尘导入体腔

31、内的水中溶解,保持室内空气环境的清洁;而由两片户型屏板构成的活动灯罩又可起到挡风及调节光照度和投射方向的作用;另外如装水和灯油的方式及方便拆装的结构也都很合理,显示出设计制作者对制造、使用、清洁保养的各个过程都作了研究,灯具的各个结构部分都体现着丰富的“设计信息”。由此可见,我们古代灯具造型设计中的人机学意识历史悠久,不仅有“有用为巧”的以“实用”为核心的人机学思想,而且更有“以天合天”、“以形写神”的指向人的精神境界的人机学造型自觉。第4章 基于传统文化的语意学设计方法功用性与有用性并不是产品设计的唯一目的,尤其在当今这个物质生产和文化生产已经变得相对丰富的时代,设计除了为满足人们的物质性的

32、使用需要外,设计还作为一种赋予产品视觉形象和意义的审美创造行为,其目的在于为人们的生活增添文化的内涵和审美的意味。设计产品作为一种审美文化的创造物置身于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之中,它们与人们的生存环境和人们的行为构成一个整体。设计不仅是设计一种单独的物品,不仅是设计物品的有用性,而且还是把它作为人们的生存环境和文化环境中的一个因素来设计。4.1 基于语意学的产品设计程序(1)设定使用情景:具体设计任务确定以后,我们首先应该设定产品的使用环境,明确其中的人、物、社会等因素。是谁使用:设定一个目标群体,一个具有较为一致的生活方式、身份的目标群体。因为受众面越广,对意义的诠释和理解就越多样,因此设

33、定目标群体很有必要,该目标群最好是具有相同需求和欲望,因为一定目标群体的各因素比较统一,更容易把握住对一定范围内的意象诠释,更容易把握住一定范围内的意象诠释。使用产品从事何种活动(完成什么任务)其他重要人物(周围的朋友、同事或者亲属)操作、使用方式(凭借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社会文化涵构(地方区域特征、文化特征、风俗习惯等)在哪里使用:确定具体环境、空间关系。产品离不开空间环境,在不同环境中产品造型意义也应相互转换,以达到与环境相协调的目的,如办公环境与家居环境对产品形态语意的需求就有所不同,所以在一定的使用环境中也能找到意义的依托。只有明确了特定社会、特定时代、特定环境、特定条件、特定时

34、间范畴内的“人”,才能对这样一种非常具体的人的需求、行为、心理等更好地诠释。(2)根据设定的使用情境,提取产品角色。根据设定的使用情境,提取产品角色,探讨产品固有的角色及在其情境内应有的地位及象征。提取产品角色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产品固有角色:根据产品的客观机能及其使用行为来确立,亦即产品的自然角色。产品象征角色:可以从产品在周围物、社会、自然环境及社会风俗、习惯等来获取,以及产品的社会角色。(3)利用产品形态语言诠释产品的双重角色,将抽象的产品语意属性以具体可见的产品形态这一媒介加以转化。同时,产品的双重角色并不是绝对孤立的。在用产品形态语言诠释象征角色的同时,也可以兼顾其固有角色,使二者有恰如其分的关联。这也有助于使用者从产品形态语言中获取“角色信息”,实现物这个角色与使用者之间的沟通。(4)评估构想的相容性与技术的可行性。考虑产品形态的可行性,是否受到技术、工艺、经济等方面的限制。考虑转化而来的造型是否有技术上的要求及经济因素的制约,是否与产品的技术、机能要求及系统运作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