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的家》教学设计刘沛芳.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049775 上传时间:2021-04-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同的家》教学设计刘沛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共同的家》教学设计刘沛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共同的家》教学设计刘沛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共同的家》教学设计刘沛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同的家》教学设计刘沛芳.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共同的家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学 科语文年 级一年级教学形式谈话教 师刘沛芳单 位阳明镇第五小学课题名称共同的家学情分析在本课之前学生已学过二首儿童诗,对诗的结构和诵读已有初步的了解。从本课内容看,学生对本课文中所提事物都比较了解,也比较有兴趣,但对“共同的家”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多读多体会来突破难点。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初步懂得应该爱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环境。2练习用“( )是( )的家”句式说话。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放学以后,你们都回哪呀?(板书:家)多好呀!我们人人都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那咱们都想想,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有我们人类之外,还有什么?

2、它们的家在哪呀?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同来学习一首非常好听的关于家的儿歌。(板书:共同的家)师:谁能读题目?二、学习课文内容1自读课文。师出示大屏幕,学生观察,并用一句话表示图上的意思。学生说时,老师再随机出示图画“蓝天是白云的家。”(1)读课文后,回答白云的家在哪儿?(2)体会情感。再看大屏幕,体会其中的美,用语言表达出来。这其中可学生试读,教师范读,同桌互读。(3)进一步讨论体会蓝天还是谁的家。2师生一起学习“树林是小鸟的家”。(1)指名读这句话。(2)学生自由读,也像老师那样自己提个问题。(3)集体交流,自愿读这句话,提出问题并指名回答。(4)出示图画,进一步体会。(5)朗读这句话。3

3、自学“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1)师生一起总结学法。一读,二提问题,三指名回答,四有语气朗读。(2)学生自学,可喜欢哪句就学哪句。学会可在小组交流。(3)集体交流,从以下几方面:第一,“小河是鱼儿的家”,引导学生抓鱼儿的家在哪儿?小河为什么是鱼儿的家?小河还是谁的家?几个问题。第二,“泥土是种子的家”,出图画考学生。首先让学生用书上的一句话表示图意,然后互提问题,进行解答,最后朗读比赛。第三,交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4集体学习“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1)出示大屏幕,齐读: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2)讨论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学生讨论后,引导学生热爱

4、地球,保护地球。(3)体会情感,朗读指导。5自由读全文。三、巩固课文内容。1游戏:“找家”。老师请同学们为白云、小鸟、种子、小鱼找家(把白云、小鸟、种子、小鱼的图片贴到黑板上的地球简笔画中)。2指导背诵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先找规律,再背诵。如,诗中每句最后都是“家”;有5句话句式相同;前4句按从上到下顺序写等等。3照样子说一说。(考考你)(1)泥土是种子的家。蓝天是()的家。小河是()的家,大山是()的家。(2)()是()的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每人说一句,试者连起来,看看是不是一首儿童诗。四、总结全文。1学生汇报,学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2师生一起背诵课文。(可自愿加动作)。板书设计共同的家地球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作业或预习1、 背诵这首儿歌。2、 完成课后习题2。自我评价本课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学习过程中认真,通过多种方法相结合,符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 经小组讨论,一致通过。 评议单位:阳明一小 姓名:黄秋娟 日期:2013年11月18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