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作品欣赏与表演游戏开展的研究.doc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10051331 上传时间:2021-04-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文学作品欣赏与表演游戏开展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幼儿文学作品欣赏与表演游戏开展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幼儿文学作品欣赏与表演游戏开展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幼儿文学作品欣赏与表演游戏开展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幼儿文学作品欣赏与表演游戏开展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文学作品欣赏与表演游戏开展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文学作品欣赏与表演游戏开展的研究.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儿童文学作品欣赏教学初探 儿童文学作品是以精练、音乐性的文字,表现儿童真挚感情世界的人及事物,重现意想的浮现,造成音韵、图画美感的意境,具明快趣味,儿童乐于阅读,且能促进正面成长的作品。郭沫若曾说,“儿童文学当具有秋空霁月一样的澄明儿童文学当具有晶球宝玉一样的莹澈” 一、儿童文学作品的欣赏目标 在儿童心灵的书页上,将书写什么?儿童文学作品有生动的形象、曲折的情节、不断变化的故事背景,是儿童最喜欢又百听(看)不厌的东西。尤其是作品的情节性,人、事、物之间的关系,时空的转换,场景的变化,具有较强的动感和表演性,适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儿童文学作品具有这样的特点:感情朴素真切,意境优美动人

2、,爱与美相伴而行,爱富含美感,美因爱更加迷人。幼儿园儿童文学作品欣赏应当是爱与美的统一,主要目标为:提升儿童审美情趣和能力,丰富儿童情感体验和感受。 、重作品审美 儿童文学是为满足儿童的审美需要而存在的,其最突出的功能就是培养儿童的美感和审美能力。(1)语言与韵律美。作者都凭借着一颗至为真诚的爱美之心,一双双美至为敏感的眼睛,编织了十分美丽的外衣。审美性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实现教育功能的前提和基础。(2)幻想与想像美。作者营造了一个让孩子心醉神往、浮想联翩的意境,提供了无限可能的想像与幻想空间。(3)幽默与夸张的美。儿童文学洋溢着浓郁的诙谐和欢愉之美,使孩子感到愉悦,告诉他们一些事情、使孩

3、子本身高兴、勾起快乐的回忆、搔到他们的痒处、鼓励他们探索。而其智育、德育等方面的功能也是在审美过程中实现的。 、重作品体验 文学作品通过营造情感氛围,促使幼儿体验和理解作品,轻松、自然的接受情感教育。儿童文学作品欣赏应由对作品作理性分析转为运用直接思维,强调感受、意会、体悟。幼儿在欣赏童话作品时,初步理解作品后,教师没有把故事扔掉,而是进一步帮助幼儿深入理解作品中人物的心理特点,故事发展中情节的变化,以便幼儿更好的理解作品中展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例如:渔夫和金鱼,在幼儿读物中删除了情节发展中海的变化,而我在第二次让幼儿欣赏时叙述了这几段,看到孩子们出神的听着,我相信他们能初步感受到作品的优美了

4、。在自由活动中,我也给孩子提供想像的天地“你愿意把故事画下来吗?,你觉得大海是怎么变化的?”。 3、重作品情感基调 叶圣陶说:“赶紧创作适于儿童的文艺品对准儿童内发的感情为之响应,使益丰富而纯美。”儿童文学创作是如此,欣赏亦是如此以往特别重视对作品主旨的解释,其实儿童作品欣赏更重要的是对情感基调的把握是精神与血液里的东西,引起的是灵魂的震动。儿童会与主人公产生情感共鸣,一起伤心,一起渴望,一起爱这个世界。如幼儿在欣赏散文落叶时,孩子们听到小树叶离开了树妈妈纷纷落下了眼泪,但他们想到的是怎样帮助和鼓励小树叶,把他们一片一片捡起来,藏到了大树妈妈的怀里,告诉它不要害怕和恐惧。孩子们懂得了如何关心、

5、爱护、帮助有困难的人。 4、重激发想像 幼儿在欣赏儿童诗如果我是一片雪花时,产生了创编的兴趣:“如果我是一片雪花,飘到大树上,给他们喝足够的水。”“如果我是一片雪花,飘到农田里给他们盖上厚厚的棉被。”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飘到小动物身上,给他们洗洗澡。”孩子们创编的诗句既充满爱心又富于童趣和想象。又如在欣赏童话故事白雪公主时,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白雪公主一次又一次的上当?”“如果你是白雪公主该怎么办?”孩子们在续编故事的快乐中想象出多种惩治狠心王后的办法。 5、重对作品的表现 怎样的活动设计能让幼儿充分表现呢? (1)对幼儿完全开放的活动。如散文诗云彩和风儿活动之前,先带幼儿到户外观察云

6、彩的变化,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提供幼儿用棉花制成的表现各种云彩形象的教具及天蓝色的颜料。活动开始,第一层次的活动是教师采用配乐诗朗诵的形式让幼儿欣赏并感受语言美,然后提问帮助孩子初步理解散文诗的内容;第二层次的活动是进一步帮助孩子理解内容,教师边出示教具边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幼儿边观察教具的变化,边想象小白船、大狮子、胖娃娃的样子,并用动作表现出来,让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体现了开放性;第三层次的活动是教师请幼儿将颜料泼在纸上,用嘴吹一吹,把云彩变成有趣的东西。这一环节不仅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而且引入了美术形式,幼儿可以完全参与进去;第四层次的活动是教师做能干的风儿,幼儿做有趣的云彩,风儿吹呀吹,吹

7、到谁,谁就说云彩变成了什么,并做相应的动作,云彩变成了小鸟,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好像在做游戏。风儿吹呀吹,云彩变成了一匹马,抬起四条腿,奔驰在空中。最后,“风儿”将“云彩”吹出了教室。活动自然地结束。四个层次的活动层层递进,每一层次的设计都富有开放性,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2)富有变化性的活动。活动的变化性对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是十分有效的,富有变化性的活动最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应不断改变语言活动的环境布置,改变活动材料的性质,提供多种材料,使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多样化。尤其是活动材料的变化对诱发和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很有作用。如教师在引导孩子学习诗歌风娃娃时,教师提供了户外观察,观察

8、自己身上哪些东西在动,然后,教师又带领孩子做大风和小风的实验,提供孩子各种形状的扇子和大大小小的电扇,让孩子体会大风和小风的变化,并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最后要求孩子在不断变化的形式和材料中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二、欣赏儿童文学作品时提问的技巧 1、多听少问 幼儿的记忆力发展还不完善,为了让幼儿真正理解作品的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在欣赏和提问时,我先让幼儿多听,整体欣赏和部分欣赏交替,让幼儿在反复听的过程中体味散文无处不在的美。传统教学讲究环环紧扣,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要把作品梳理清楚,把幼儿头脑中最美好完整的形象冲淡。因而在组织欣赏时,我注意把握每一篇作品的特色、特点,每一遍欣赏后,不一定都提问,

9、多欣赏几遍尔后提问,这样就满足了幼儿听的需要,幼儿回答时也有信心,积极性也高。 2、边听边问 我们讲究作品的整体美,并不是一定要完整欣赏后再提问。有的是几段体,有的有回环反复,还有的有悬念,这就比较适合教师边讲边听,幼儿边听边答。(1)开头设问。如大班散文秋天的雨,我让幼儿欣赏前先提问:“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的,轻轻的,你还没注意,秋天的门,就悄悄地打开了。你听”这样先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欣赏,幼儿就更专注、更仔细,很快的把幼儿带入了散文的意境。(2)中间设问。对带有悬念的作品,可在必要的段落中停下来,提出问题,激发幼儿兴趣和好奇心。如散文风在哪里,当念到“风在哪里

10、”时,我停下来问幼儿:“风在哪里?”“树上、花儿上、草儿上”幼儿们仿佛进入了画面,与散文中的风儿一起同行。(3)边讲边问。有篇幅较长的作品,为了让幼儿更好的理解,我就边讲边问,如散文池塘音乐会,在朗诵到描绘风娃娃、小青蛙、小蟋蟀们时,我分别在其中插入三个大问题:A.风娃娃是怎样唱歌的?风娃娃唱着一首什么样的歌曲?柳枝是怎样为风娃娃伴舞的?B.小青蛙是怎样唱歌的?唱了一首怎样的歌?池塘水又是怎样为小青蛙伴舞的?C.小蟋蟀是怎样唱歌的?唱了一首怎样的歌?小鱼们又是怎样为小蟋蟀伴舞的?幼儿的回答是零星的语句组合,然后我再用散文中优美的语句重复朗诵一遍,让幼儿在层层深入的欣赏中加深印象,享受优美画面,

11、感受到散文诗中语言和文字所表现的韵味。这远比欣赏完全文再来一个全面提问要清晰,也便于幼儿回忆对比。 3、重复再问 幼儿在欣赏作品过程中还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还有部分幼儿不能专注地倾听他人讲述。为了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我的做法就是提一个问题,听多个回答。一般简单的问题,我会请2-3名幼儿,即使重复了也是一次语言训练,信心的锻炼;稍有复杂的问题,我会多请几人,3-4名幼儿,听听他们相同或不同的回答,倾听他们对散文的感受和想法;举手的幼儿我会请,不举手的幼儿我也会请;能力强的幼儿,我挑些有难度的问题,能力弱的幼儿,我选些简单的问题,这样有目的地安排问题,促进了幼儿认真倾听

12、,大胆举手的积极性,帮助幼儿树立起信心,也让我得到更有价值的反馈。 4、讨论设问 儿童文学作品以丰富的想象贴切的比喻、优秀的语言,蕴涵着作者某种思想感情倾向,为了使幼儿把握作品中跳荡着的思想感情脉络,我经常设计一些问题。如散文杨树林,作品通过描写杨树林春夏秋冬的景色变化和带给孩子们的趣味,从而表达了幼儿热爱杨树林,爱校园的淳朴挚热之情。教学时我组织幼儿讨论:你喜欢杨树林吗?为什么?你觉得杨树林怎样?幼儿们便纷纷发言,感情至深,觉得杨树林非常有趣,杨树林像位魔术师,变化无常,给他们带来了欢乐。春天的杨树花可以玩耍,夏天可以在树荫下游戏,秋天采集着金黄的树叶,冬天可以在杨树林里打雪仗。如散文蒲公英

13、,作品描写了蒲公英花朵凋谢后轻盈地飞扬在空中的美丽情景和带给孩子们的趣味,从而表达了幼儿喜欢蒲公英的情感。教学时我组织幼儿讨论:你为什么喜欢蒲公英?幼儿们都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觉得蒲公英的黄色花朵漂亮,它的花朵凋谢后花托上会结出雪白的绒毛似的球,风一吹,绒毛会在天空飞扬,像雪花一样轻盈,给孩子们带来乐趣。通过这样的提问讨论,使幼儿体会感受到了散文里跳荡着的明快开朗且活泼有趣的情感基调,把握了这篇散文要传递给他们的信息。 5、创编提问 当欣赏的教学活动结束时,我们往往会引导幼儿理解体验作品,迁移作品经验,进而扩展想象和讲述。如散文云彩和风儿,教学活动结束时,我启发幼儿:“天上除了云彩和风

14、儿还有什么你也觉得有趣,给你带来欢乐呢?请你也来编一段。”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幼儿们编出了云彩和太阳、云彩和月亮、云彩和星星等段落,个个编得非常认真,把天上云彩和太阳、云彩和月亮、云彩和星星等的景色和给幼儿带来的欢乐画面形象地勾勒出来了。如散文我多想,活动结束时我启发幼儿学习用“我多想送给让”的句式来仿编散文,幼儿们都编得非常出色。如“我多想摘到天上的星星,送给地球上的每一个人,让整个世界变亮。”“我多想睡在荷花上做一个美梦,送给我的妈妈,能让她欣赏到动听的歌。”通过提问创编,使幼儿更好地理解了散文诗的结构句式,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儿童文学作品欣赏应注意的问题 1、加

15、强儿童文学作品的欣赏 延长欣赏时间。作品必须慢慢地反复品味,才能沉浸在它的音韵及想像之中。专门欣赏活动之后还要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时间,如餐前眠后,自由活动时间。 丰富欣赏手段。(1)强调朗诵,文字与声音不能分开反复诵读是欣赏的途径;(2)容纳、发展新的方式,如探索计算机多媒体图画、声音及动画融为一体的强大功能在欣赏中的运用;(3)利用多种方式创造情景交融、融主客观为一体的浓郁的情感艺术氛围,引导幼儿进入艺术境界;(4)由于儿童智力、趣味、爱好等方面存在个别差异,提倡个性化作品欣赏。 2、拓展题材范围 不同体裁的作品。诗歌短小凝练,散文优美抒情,童话和故事情节生动曲折 不同风格的作品或质朴生动

16、,或优美抒情,或诙谐风趣,使得儿童文学园地万紫千红。 拓展题材应跨越国界.文学精品属于整个世界,不同区域不同文化的语言,无不具有特殊韵味,应广泛接受来自异域他乡的作品,让幼儿体验其独特魅力。 拓展题材还须纵横古今.文学的魅丽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减弱,一些老作品迄今仍散发着浓郁的美。 3、提高教师的修养 教师是文学作品与幼儿之间的桥梁。教师要以自身的热情感染幼儿,产生师幼共鸣。 教师要建立丰富的作品库,掌握大量中外古今的儿童作品,了解其精髓及不同的创作风格,能够为幼儿选择适宜的作品。 教师还要锻炼朗诵技巧,包括声调抑扬顿挫,身体语言和表情的合理使用。朗诵是一种再创造,教师应表现和传达作品的光彩和生

17、命力,以出色的朗读感染幼儿。 总之,儿童文学作品欣赏能给幼儿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给能力强的孩子更多的机会提高语言发展的条件,也充实他们语言完善的基础。对能力一般的孩子,他们也积极的参与,能感受到作品中完美的语言,丰富的词汇,变化有趣的情节,在倾听同伴的回答中也能更好的理解作品。对于能力弱的孩子,他们虽然有时不能对作品完全理解透彻,但是在其他小朋友的回答中,他们也有机会欣赏到作品的内涵,初步体验优美的词句,为他们将来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打基础。希望这个“摇篮”使孩子们感到温馨亲切,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发展,成长。浅议

18、幼儿文学与表演游戏的关系幼儿文学作品欣赏活动研究的阶 段 性 总 结一、课题的提出 幼儿文学作品的欣赏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一部分,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对什么是幼儿园文学作品欣赏及欣赏的目的、任务、方法理解不透,把握不准。虽然一些刊物上对幼儿诗歌和散文提出了应从“学习作品理解体验作品仿编活动”做了有价值的讲解。但对幼儿园文学作品欣赏的本质特征没做具体阐述,对幼儿文学作品欣赏的类型也只提到散文和诗歌。那么,幼儿园文学作品欣赏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它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如何中?欣赏的内容、类型有哪些?怎样对幼儿进行文学作品的欣赏活动?这正是本课题的研究力图解决的问题。二、实验对象实验对象为铜陵市杨家山幼

19、儿园大一班全体幼儿共39人。研究中采用了问卷、观察、实验等相结合的方法。三、实验步骤前测阶段(1999年3月15日3月25日)1、了解被试幼儿的水平:采用对每个幼儿进行语言发展、观察能力、量词的使用,对语言的理解,对错误的分析。幼儿的生活经验等方面的测试,了解幼儿的初步发展水平。2、运用观察记录、创设情境、感知理解、迁移仿编、延伸创造、游戏、日常生活等形式,作为对幼儿文学作品欣赏水平的基础测查。3、了解被试幼儿在文学作品欣赏活动中初步发展水平,制定幼儿文学作品欣赏活动的发展目标和测评量表,对每个实验者进行逐一评定,评为幼儿文学作品欣赏水平发展的基础测查。实验阶段施加实验因素,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0、,培养幼儿对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此次实验,我们选择了四个子课题分别是春天的秘密、梦姑姑的花蓝、亮石头、摇蓝,主要研究的是四个环节:创设情境、感知理解、迁移仿编、延伸创造。下面我们以春天的秘密为例:1、创设情境:通过多次春游,种子种植等活动,让幼儿接触大自然以观察、体验、比较、记录形式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幼儿会寻找发现春天的秘密特点。老师应有目的地带幼儿观察、寻找,在春游过程中引导幼儿去观察春种的情景,以及桃花、麦苗和诗中涉及到的垂柳、燕子等对象,去探寻在都市中不易见到的景象。同时,安排种子发芽的小实验,让幼儿在不断观察中感知记录种子的变,为幼儿更快更好地欣赏作品做好铺垫。2、

21、多通感知理解作品:以授课的形式让幼儿初次接触作品。通过观察幻灯,观看录像,以视觉感知作品中的内容、意境。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运用各种形式让幼儿感知春天带给人的生机、活力。幼儿就这样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不仅感觉出春天的秘密,更重要的是要能在这些多通道的感知过程中,感受到作品的内涵、意境。我们还将要求幼儿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掌握文中“春天来了春天在这儿!”的句式,并学会复述诗歌。3、迁移作品:有意识地让幼儿在观察、操作、相互交流中继续发现春天的特点,由作品拓展开去,充分调动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让幼儿大胆积极地去思考、去表达。能从人们衣着变化上,一切景物的变化上去想。4、仿编讲述:要求幼儿在

22、老师创设的情境上和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的基础上去仿编,用完整规范的语言拟人的手法,仿编诗歌中那段句式,如“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在哪里呢?”蝌蚪动了起来,在池塘里快乐地游着,小声地说:“春天在这儿,春天在这儿!”5、延伸活动:以感情投入的朗诵,精彩的诗歌表演以及绘画多种表现形式,加深幼儿对春天的认识,使其通过活动表达自己对春天美好的感受,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也是进行这方面德育教育的活泼有效手段。后测阶段(1999年6月15日6月30日)用前测阶段的方法收集并对幼儿进行测试。四、结果与分析(一)实验前、后效果对比:根据统计数据表明:实验前、后幼儿对文学作品欣赏的水平有明显提高,差异极显著Z=P

23、,说明实验因素对幼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附表1(二)实验前后幼儿文学作品欣赏水平各项指标因素达标情况:见表2:在统计数据看出:幼儿文学作品欣赏活动的八项指标因素的达标程度有明显的变化,各项指标和优秀率均有明显提高,尤其明显的是迁移仿编和延伸创造这两项,分别由6人增加到25人,从3人增加到18人。(三)实验前后幼儿对文学作品欣赏活动水平等级转化情况:根据统计数据表明:幼儿对文学作品欣赏活动水平的等级在实验前后有明显的变化。实验前优良人次数(255)人次,实验后优良人数为(330)人次,增加(%),中差转化也相应提高,经X2检验差异极显著(X2=)说明实验前后,幼儿对语言的理解,观察能力,组织语言的

24、能力有明显的提高,见表3。五、分析与讨论通过测查比较,实验后期幼儿对文学作品欣赏活动水平的发展比实验前有明显的提高,说明开展对幼儿进行文学作品欣赏活动是培养幼儿对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幼儿欣赏的能力,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文学作品欣赏是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给幼儿富有诗意,充满幻想的文学作品,能促进幼儿想象的发展,让幼儿欣赏象亮石头等那样神奇而又有趣的情节,不仅能给幼儿美的感受,而且能引起幼儿的遐想,启迪幼儿的智力。因此,教师对于教给幼儿的每一个故事,每一首儿歌,都要认真选择,为训练幼儿创造思维创造条件,即选择的教材有丰富的想象力。老师在

25、运用文学欣赏活动的四个环节,给幼儿组织教学,游戏,观察活动等,使幼儿能合理的迁移作品,进行创造,拓宽了幼儿的思维,锻炼了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培养了幼儿发散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和充实了作品内容,达到了创造性欣赏作品的目的。通过实践,我们体会到,幼儿文学作品欣赏活动实质上也是幼儿知、情、意、行统一培养和发展活动,“完整语文教育,事例教育和活动教育的观念”,在教育活动中端正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一切从幼儿出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文学作品欣赏活动对幼儿智力水平的创造性能力的发展的积极影响所产生的后效应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我深深体会到,幼儿文学作品欣赏的活动在促进

26、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对幼儿语言、动作、情感、智力、个性以及对美丑的鉴别,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均有影响,这将是我们继续研究和探索的课题。表1实验前、后效果对比NXXS显著性水平实验前392088Z=实验后392924P表2实验后、后幼儿文学欣赏水平各项指标因素达标情况项目优n %良n %中n %差n %实验前看图命名17 %20 %2 %题词使用2 %10 %7 %20 %看图补缺1 %36 %2 %语言理解12 %15 %8 %4 %分析错误21 %9 %7 %2 %按例找图4 %13 %20 %2 %袋中摸物12 %15 %9 %3 %人物关系2 %28 %6 %3 %社会常识34 %

27、4 %1 %实验前看图命名36 %2 %1 %量词使用28 %4 %6 %1 %看图补缺29 %10 %语言理解32 %4 %2 %1 %分析错误36 %3 %按例找图20 %15 %4 %袋中摸物27 %9 %2 %1 %人物关系26 %10 %3 %社会常识36 %3 %表3实验前、后幼儿对文学作品欣赏活动水平等级转化情况项 目优n %良浅谈幼儿文学活动中角色扮演的作用作者:吴辉霞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505更新时间:2007-10-9 摘 要:本文从为幼儿游戏奠定基础,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激发幼儿对文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陶冶幼儿的审美情感等方面,论述了幼儿文学活动中角色扮

28、演的作用。角色扮演能使幼儿充分享受文学活动的美,促进他们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并在扮演中体会到一种成功感,为他们的游戏及将来踏上漫漫人生旅途作好铺垫。关键词:文学活动 角色扮演 作用大量脑科学研究表明,动作、操作活动为儿童提供了许多认识物理与社会环境的机会,使儿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经验,并改变着儿童与环境互动的特点,因而对儿童认知、情绪、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心理发展具有组织与促进作用。“用活动的形式来组织幼儿文学作品教学过程,意味着幼儿可以在动手、动嘴、动眼、动耳、动脑等各种途径学习中获得亲身经验。”但是如果忽视了动作与操作活动的参与,在文学活动中,特别是儿歌教学

29、活动中,时常出现活动进行到一半,幼儿注意力涣散、课堂气氛松弛的现象,有些幼儿因长时间端坐,只动口不动手,为了放松自己、引起老师注意而故意尖叫,到处走动。这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在文学活动中,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可以减少这类现象的发生,体现如下作用:一、为幼儿游戏奠定基础。有这样一个个案,女孩蓓蓓三岁时,老师讲了一个故事奇妙伞,她在家中发现了一把小花伞,于是就时常抱着伞走来走去,一会儿将伞藏在身后,一会儿将伞举过头顶,一会儿又将伞用力地撑开来,嘴里还喃喃自语“奇妙伞,奇妙伞”“怎么办?怎么办?象飞车一样旋转”,乍一看,也许不知道这个小家伙抱着伞窜来窜去干什么,只要仔细听就知

30、道她在扮演奇妙伞里的“小猪壮壮”呢。再讲奇妙伞时,蓓蓓竟能抢着把下半句接完整。后来发展到她邀请父母与她“联袂表演”。那滑稽可笑、一本正经的小模样,着实令人忍俊不禁。现在她一碰到同年龄的小朋友就要和他们玩游戏,而游戏的内容多数都是她从老师那儿听来的童话、故事,因为有趣,小朋友们都很乐意玩这种游戏。没有伙伴的时候,蓓蓓仍然会“自导自演”。现在,她拥有了许多大朋友小朋友,成了小区里最有社交能力与表演能力的孩子。 “幼儿接受文学作品不仅要用耳朵听一听,用眼睛看一看,还要用嘴巴说一说,用手做一做,用身体来演一演。”游戏是幼儿文学生长的土壤,幼儿文学的许多艺术形式也与幼儿的游戏形式相一致。从以上案例可以看

31、出,幼儿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很容易产生移情,他们按自己的意愿扮演所喜欢的幼儿文学中的人物,并时常将这种经验融合与生活、游戏中。角色扮演是幼儿角色游戏与表演游戏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在幼儿文学活动中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能够为其在生活中自如的进行游戏奠定基础。二、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幼儿往往通过角色的外部特征和行动来体验人物的内心活动。他们总是喜欢动作性很强的故事情节和具体可感的、动态的形象。富有动感的故事,可以让幼儿调动身体的各种器官在动作扮演中完成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小班幼儿对动作性强的句子、短小精练的角色语言、拟声词特别感兴趣。如童话小房子,幼儿在模仿小动物的叫声、表演小动物的动作形态的过

32、程中对故事情节越来越熟,完全沉浸在故事情境中。同时幼儿在与同伴玩游戏的过程中,能逐渐接纳同伴、适应集体生活。中大班幼儿除了以听说游戏的形式来学习儿歌,更多地通过动手操作和角色扮演玩游戏的途径来欣赏文学作品,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他们对文学作品的体验除了依赖于老师语言及动作的渲染,同时加入了自己的想像与理解。幼儿自身真切的扮演,既能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又能丰富其情感体验。如在儿歌羞中,幼儿用半睡的表情与慵懒的动作扮演什么事情都要大人包办的小朋友,用神采奕奕的表情、干净利落的动作,扮演事事都是自己做的小朋友。这两个角色的扮演截然不同,幼儿从中既能体验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那份自豪,又能体会到

33、自己啥事都不会而遭受他人嘲笑的难堪。根据儿歌羞的内容,设计这两个角色,对于幼儿来说扮演起来并不难,幼儿在角色扮演中会深深领会到一个中班小朋友会做的事,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会想起儿歌中这两位小朋友,并会以儿歌的内容对照自己的行为,无形中加深了儿歌在脑中的印象,使儿歌的教育意义得以延伸。再如儿歌雁,将幼儿排成一队“大雁”,男女小朋友分别扮演雁哥哥和雁妹妹,大家以儿歌的语言来进行对话,一边念着儿歌,一边做着大雁振翅飞翔的动作,能让幼儿感受到集体游戏的快乐。在扮演“雁”这一简单角色的过程中,他们既能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大于一切的道理,又能了解大雁南飞的习性,领悟同伴之间的关怀,即使缺少一些直观教具,幼儿也能

34、直接产生设身处地的情感体验,从而十分容易地进入作品的情境和氛围之中。三、激发幼儿对文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知道儿童文学带有较重的浪漫主义色彩,极具趣味性,很受幼儿欢迎。通过角色扮演既能使每一种文学活动形式都受到幼儿的青睐,同时,因为由兴趣出发,使得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越来越强。如故事两朵云中,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扮演灰灰,一组扮演白白,教师作为提示者串联情节、掌握活动进程讲述故事,帮助幼儿跟上故事情节的发展,进入想象的情景。幼儿随着故事情节进行表演和角色对话,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在三只小猪中,教师将幼儿分成三大组进行角色扮演,幼儿很快地在动作扮演中完成了言形意的转换,从而获得了大量的新的经

35、验,产生了美好的体验,完成了对角色的想象。同时他们还将自己的主观经验投射到故事中,出现了一些与故事原文截然不同的联想。如有的幼儿在扮演时,增加了用手机拨打110的情节;有的幼儿让三只小猪在危难时刻得到了大象伯伯的帮助,赶走了大灰狼;还有的幼儿将自己想象成一只充满智慧的小猪,待大灰狼进屋后,给他喝了一杯奇特的饮料,大灰狼竟然变得和小猪、小兔们一样,不爱吃肉,爱吃草了,于是,三只小猪与大灰狼成了好朋友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语言刺激特别敏感,并有着强烈的学习说话的积极性。因此,幼儿常以模仿的形式学习他人的语言。小袋鼠故事剧团的理念是:要让幼儿快乐地阅读,首先就要让他们参与到说故事中来,要给幼儿分配说的任

36、务,并让他们自己来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在学习散文秋色的活动中,让幼儿分角色从语气、声调、语速等方面学说谷子、高粱、棉花和墨菊的话,既学习了散文对话中优美的词句,又加深了文中美丽秋色在幼儿脑中的印象。特别是角色对话中让幼儿模仿不同的语气与语调,更让幼儿兴趣倍增。在兔子的名片中,幼儿通过学说兔子、狐狸、狼、老虎、大象等角色的对话激发了强烈的阅读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童话带来的快乐。幼儿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词汇量大大丰富,对文学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四、陶冶幼儿的审美情感。 审美情感是一种高级情感,是人们对审美对象进行审美后所得到的一种愉悦的体验。人们把幼儿文学叫做快乐的文学,主要原因就在于幼儿

37、文学具有美学意味的游戏精神,能够给幼儿带来强烈的审美愉悦,使幼儿获得感情上、精神上极大的快慰和激动。而文学教育活动中角色扮演的介入可使活动更趋向于轻松、自然,使活动过程游戏化,通过角色扮演带给他们的审美快乐将使他们的个性倾向趋于完善,使他们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通过角色扮演,幼儿成了文学作品中的“爸爸”“妈妈”“小鸭”“树叶”,使他们平时对社会角色的想象希冀变成了“现实”,这无疑是极具趣味性与游戏性的。幼儿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角色扮演,为快乐成功地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奠定了深厚的基础,这体现了美学意味的游戏精神。如故事干干净净的小木屋,幼儿通过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扮演,了解了故事情景以及角色的

38、语言,甚至是角色的动态,如小熊强壮的样子,小松鼠灵活的样子。这样的游戏,其实就是一个“娃娃家”(这个“娃娃家”与寻常的爸爸、妈妈、宝宝三口之家不同,它更注重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在潜移默化中教幼儿如何与人共处,如何与人协作)。通过角色扮演将教学与游戏整合起来,使幼儿对文学的欣赏与学习由课堂延伸到生活的每一瞬间,幼儿很乐意、很高兴玩这样的角色游戏。在幼儿文学活动中采取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这一措施,收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使教学方法更为丰富,增加了幼儿对文学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对儿歌、散文的兴趣同等于对童话的兴趣。丰富了幼儿的情感体验和幼儿游戏的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

39、程中发展起来的。在文学活动中创设情境,进行角色扮演,激发了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幼儿由听老师说、被动说,转变为想说、敢说、喜欢说、一有机会就说,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在游戏活动中,利用已有经验(角色扮演)进行加工改造,自主游戏,又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他们语言运用与交流的能力。另外,幼儿在角色扮演中尝试各种角色的言行举止又是一种最初的体验,这不仅对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的开展有推动作用,而且对幼儿将来真正成为“社会人”有深刻的意义。总之,角色扮演能使幼儿充分享受文学活动的美,促进他们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并在扮演中体会到一种成功感,为他们的游戏及将来踏上漫漫人生旅途作好铺垫。主要参考文献:1、李培美,儿童文学教育之我见,早期教育1995年第1期;2、王志明主编,幼儿园教育活动与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4月第1版;3、黄云生著,幼儿文学原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4月第1版;其它参考文献:1、周兢著,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2、许央儿,论幼儿文学接受的游戏性特征,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第6期;3、陈莉,从故事到戏剧:儿童早期阅读的新方法,上海托幼2005年第1期;4、闫春梅,童话审美教育初探,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