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档案“五五”普法基础读本心得体会.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005381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档案“五五”普法基础读本心得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读档案“五五”普法基础读本心得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读档案“五五”普法基础读本心得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档案“五五”普法基础读本心得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档案“五五”普法基础读本心得体会.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读档案“五五”普法基础读本心得体会 档案法颁布20年来,有关档案工作的专业书籍可谓琳琅满目。档案学理论研究的深化发展,为档案学学科体系积累了丰厚的“家底“,档案学术书籍所涵盖的内容已向着专业化、多元化的方向拓展。即便如此,在林林总总的档案书海中,若要挑出几册带有普遍阅读意义的著作,却并不那么容易。特别是在开展档案普法教育活动中,能够提供给广大基层档案工作者(尤其是新从业人员),以及想了解档案工作的圈外人士的普及读本寥若晨星。值得庆幸的是,最近,由国家档案局政策法规研究司编写的档案“五五”普法基础读本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憾。通览全书,有这么几个明显特色。一是知识密集。读本虽然只有

2、薄薄一册,细细翻阅,却发现言简意丰。这本不足25万字(除去档案法规选编只有10余万字)的微型档案“百科全书”涉及了与档案、档案工作、档案机构从业人员相关的近400个知识点,涵盖了普通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电子档案等多门类、多载体档案的管理技术与方法,并突出了“档案法制”这一主要内容。需要档案人员应知应会的内容几乎均囊括其中。在知识运用上,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要旨。除了解读最新出台的法律法规,解析档案工作的新实践外,对于一些诸如“档案”、“档案工作”等基本名词也没有借用以往概念加以复述,而是颇费心思地重新对其作出新的诠释,赋予旧词新的含义,从而带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受。二是简明实用。与时下动辄

3、数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高典厚籍不同,读本显得较为轻薄。它以“问答”的方式来回答档案工作者在当下实践中通常遇到的一些困惑。论述上没有一般理论书籍晦涩、艰深的思辨色彩,取而代之,用浅显通俗的语言来说明问题。有的回答甚至只有寥寥数语,多的也不过数百字,真正做到言简意赅、简明扼要,全书几乎没有繁复、多余的词藻堆砌。在内容选择上(无论是“档案与法制基础知识”范围的框定,还是“档案法规选编”文件的遴选),也可以看出编者凸显实用,贴近基层的追求。比如,对“档案保护”这一专业技术,编者选取了“建造档案库房要满足的最基本要求是什么?”“档案馆的选址应符合什么要求?”“如何选择适当的档案修裱用料?”“如何选择修

4、裱粘合剂?”等从事这项业务的人员最关心,也最容易发生的问题,颇具操作性,能够让读者获得现学现用、裨益现实的阅读效果。三是趣味盎然。一般而言,采用“问答”体式的书籍难免会使阅读陷入单调、枯燥的窠臼。然而,读本却摆脱了这一尴尬。看得出,编者对于提问句的拟写、运用颇具匠心:或是抓住档案工作中关注的难点、热点设置提问;或是从读者心理入手,选取能夺人眼球的醒目词汇。表现尤为显著的是在“中国档案事业史”篇章中,编者用“档案一词最早出现于什么时间?”“我国现存最早的档案文字材料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第一个保管文件的地方在哪里?”等引人入胜的发问,来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尽管这些知识在其他专业书中都有涉猎

5、,但用这样生动、鲜明的提问方式,更能增强关注度和感染力。值得一提的是,读本还独具创意地夹带读书活动书签,并将书签副签编号作为抽奖号码,按购书数量组织抽奖。从而让读书活动变得轻松活泼、饶有趣味。可以想见,手捧读本,读者对档案、档案工作的感知会在“悦”读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同时,它的出版,也为档案系统“五五”普法教育活动的开展增添一抹亮色。 100多年来,加西亚的回信一书在全世界范围内以不同的方式广泛流传着,书中所推崇的有关敬业、忠诚、勤奋、尤其是主动性的道德意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现在,此书终于又译成中文,并做为一个“合格的信使”的理念引进了中国。完成“需要完成的使命”,再完成“应该完

6、成的使命”,这才是圆满地完成了使命,这就是罗文意识,也是一个合格的信使应有的意识。这种意识,真正体现了一种忠诚、主动的职业道德品质,无论在什么时候,这种意识和精神都是值得倡导的,不但社会需要这样的人,企业也需要这样的人,这样的人永远值得我们大家赞赏和学习。可以看到,现在企业中仍然都有那么一部分人对自己所获得的待遇极不满意,他们经常抱怨、懈怠、冷漠乃至麻木。造成这种局面的直接原因,主要还是来自于员工自身缺少一种献身、忠诚、敬业和勤奋工作的良好品质,更缺乏其应具备的主动精神。也许此刻我们中的一些人正经历着种种不如意,也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但这些都并不十分重要,最重要的是你每天都努力工作了吗

7、?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换一种方式想想,有时痛苦和挫折同样也都是一种营养,一样会丰富你生命的年轮。身为一名员工,你应该学会去克服自身的懒散、消极、怀疑、抱怨、懈怠、平庸、碌碌无为和缺乏责任心等缺陷。如果你将你对企业和职业的忠诚、敬业、责任心、主动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了,那么,你就将会在你今后的职业生涯中立于不败之地。我觉得书中表达的除了诚信、主动、忠诚之外,还有一种对自己工作的执著性和为完成目标是否愿意付出艰辛劳动的奋斗精神,世上可从来没有不付出一定的努力就能圆满的事情。完成工作任务还需要学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学会科学的管理和不断的改进。罗文的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历经了万千磨难,凭借了其良好

8、的综合能力取胜的。通过这次学习使我进一步懂得,一个项目的运作永远是一个整体行为,它的成功与否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努力工作。我们每一位员工都应该有这样一个意识,员工之间必须是团结的、相互信任和配合的,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好我们的工作项目,才能使我们的队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是通过这次xxx经理倡导公司员工对加西亚的回信一书的学习,坚定了自己做人的原则,今后一定要使自己像书中的罗文中尉那样,做一个“合格的信使”。 读书之美,美在感悟;读书之美,美在积累;读书之美,美在量变促质变;读书之美,美在温故知新读了人民论坛杂志“万名干部读书调查”专题,深有感悟,借广大读者热议和思考之机,谈几点个人体

9、会。 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有一句名言: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这是一代宗师苦读诗书至登峰造极时的感悟,让天下读书人感慨良多。读书之美,美在感悟;读书之美,美在积累;读书之美,美在量变促质变;读书之美,美在温故知新。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和厚望,不断提高理论修养、知识修养、品德修养,是一辈子的追求和目标。 高尔基说得好: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自人类文明史伊始,浩如烟海的书籍记载了人类艰苦求索、认识自然、保护自然、揭示自然界奥秘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绝大多数智慧。宋朝大学问家朱熹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他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及自然科学十分精通,开“程朱理学”之先河。其专心、专一和熟读

10、精思,让后人备受启迪和教益。巴金的“回忆式”读书法、老舍的“三结合”式读书法、鲁迅的“随便翻翻”读书法等给后人以莫大的启迪。 读书之美,美在感悟。“读书不知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指引,同情也思正追寻。”唐宋诗人王贞白当年在千年古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苦读时留下的读书诗,充溢着诗人的灵性与悟性,千百年来,净化着亿万凡夫俗子的心灵。伟人毛泽东在庐山读书、用书的动人故事被传为美谈。1959年、1961年、1970年,毛泽东曾三上庐山,共居住135天。他在庐山芦林一号别墅、美庐别墅挑灯夜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演绎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页发人深思、令人难忘的辉煌篇章。 读书之美,美在积累。

11、季羡林大师说:“什么叫学问?学问就是大量占有资料,再对资料进行详尽分析,就是学问。”南宋诗陆游深明“读书与积累”关系的真理,他在冬夜读书示事津诗中写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积累,才有一部部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书籍诞生;只有积累,才有书的传咏和文脉的兴旺,才有思想的升华。只有积累,才能以耐心和持久胜过激烈和狂热。只有积累,才能“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厚积薄发,超越自我。 读书之美,美在量变促质变。至今,人们仍铭记着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推动普通教育、培养优秀人才,建设强盛国家”的远大理想。蔡元培先生十分谦逊,他说:“我的读书的短处,第一是不

12、能专心,第二是不能动笔。我已经经历了许多不方便,特地写出来望读者鉴于我短处。”由量变到质变,关键是读书者在人生进程中始终有紧迫感、责任感、负重感和自豪感。日积月累,“博学之、明辨之、慎思之”,终成硕果,才能最终实现量变到质变惊险的一跳。 读书之美,美在温故知新。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经史子集告诉我们:温习旧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怀旧与创新,正是中华民族的秉性。温故知新,让我们可以在书中领略自然美、人文美、哲理美和创新美。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关键。读书之美,美在延伸阅读,美在人类文明史进程中妥善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读书,让一个又一个崭新的世界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让党员干部于浮躁中追求宁静致远,喧嚣里体味至真至纯。 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