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振兴.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054681 上传时间:2021-04-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振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加快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振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加快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振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加快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振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快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振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振兴.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加快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振兴近几年,我市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全力推进乡村振兴,被评为 x 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连续 14 年位列 x 县域经济发展 20 强。x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57.52 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6.2 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 8.8%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6.7% ;在 x 年全省县域经济分类考核中位居前列, 其中经济结构指标、绿色发展指标分别排名第一。一、持之以恒秉承生态立县理念我们始终秉承生态立县理念,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上世纪 80 年代初, x 就确定生态农业立县战略,被评为全国首批生态农业示范县。进入新世纪后,又确定建设国家生态

2、示范区、创建国家生态县的目标。 x 持之以恒地推进“生态立县”,主要基于三个支撑:一是自然禀赋支撑。 x 素有“鄂中绿宝石”美誉,全县地形地貌概括为“七山一水两分田” ,陆地自然保护区占陆域面积 21.9% ,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 27.4% ,是国家粮食安全生产重要基地, 是省级生态环境重要功能区,全市森林覆盖率 59.02%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 92.86%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 良好的自然禀赋是长期坚持生态立县的底蕴基础。二是科学规划支撑。 x 始终把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作为发展底线,严格落实县域主体发展区和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3、 建立“一屏两廊三圈四带五网多节点”生态空间发展格局,编制并实施 x 国家生态县建设规划等 20 多个规划。以“起步之时就是冲刺之时”的激情,有效推动生态环保工作落细落小。 科学的规划引导和控制, 为 x 生态振兴提供了强力支撑。三是全民共识支撑。历届党委、政府一以贯之的持续推进,生态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绿色共识日益转化成为全民自觉行动,创成国家级、省级生态镇 14 个,市级以上生态村 338 个,绿色单位 360 个,绿色家庭 1.6 万户,x 小学、x 小学获得联合国 “绿旗学校”荣誉称号。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晓度和满意度达到 97% 以上。二、持之以恒发展绿色产业我们以生态理念引领产业

4、发展,尊重经济、自然和生态规律,走出一条绿色发展路子。 一是突出低碳集约抓工业。 把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作为转型升级的着力点,大力发展低碳产业、 无烟工业。智能制造产业园、 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和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园等三大园区完成建筑面积93 万平方米。转变招商方式,由招企业向招产业转变、招项目向招产业集群集聚转变、招制造企业向招智造产业转变,共引进世界 500 强企业 2 家、上市公司 7 家、行业领军企业10家,落户鞍重股份等亿元以上项目181 个。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技改促升级,推动145 家规上企业“机器换人”,提高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注重新兴产业培育,促进传统机械制造

5、向高端装备制造迈进,推动“x 制造”向“ x 智造”转型,全市处于国内乃至国际领先的智能装备和产品有18 个,去年底,我市创建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x 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达到52.9%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5.4% 。二是突出绿色循环抓农业。 依据资源生态承载力, 着力构建产业布局与环境容量相匹配的绿色发展格局。划定畜禽养殖禁养、限养和适养区,控制总量,合理布局,被评为“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等一批绿色循环立体新模式,打造了拥有六张国家级荣誉的盛老汉“稻田公园”等一批田园综合体。依托国宝、神地等56 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

6、业,创建无公害、绿色、有机“三品”及著名商标 216 个。金瑞农电商物流城辐射全县,建立全域覆盖的“村掌柜”“农村淘宝”服务网点和 100 多家特色“农品馆”,实现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三是突出绿色底色抓旅游。紧扣生态主题,擦亮绿色底色,建设百里生态画廊,重点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山水、乡村体验游,一批旅游产品蓬勃兴起。境内有 1 家国家 4A 级景区、 3 个省级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绿林镇被评为 x 旅游名镇。 x 荣获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连续 5 年被评为 x 旅游发展先进县,被纳入全省 10 个全域旅游发展示范县创建之列。 x 年,接待游

7、客 1032.6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57.2 亿元。三、持之以恒打造宜居宜业生态家园我们以生态理念来优化城镇规划设计,编制“ 1211 ”( 1 个主城区、 2 个县域副中心、 10 个特色镇、 100 个美丽宜居乡村)城乡规划体系,推动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是建设绿色宜居城市。坚持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循环理念,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城市双修”,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城市空间,“ A”字形(主城区、经济开发区、温泉新区)城市空间结构基本形成。建成区绿地率 38.96% ,绿化覆盖率 41.32%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3.82 平方米,均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二是建设生态

8、宜居城镇。把山、水、林、田、湖等生态元素融入城镇建设,乡镇差异化发展成效初显。创建国家级、省级生态镇 14 个,宋河、钱场入选全国重点镇,绿林被评为十大荆楚最美乡镇,永兴入围省级文明乡镇。启动网球小镇、对节白蜡艺术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 三是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注重自然生态,坚持原生态、原地势地貌、原文化肌理,不搞大拆大建。按照“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整体推进”思路,每季度一拉练、一评比,推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由点到面。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庄 13 个、省级绿色示范村庄 23 个, x 镇源泉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罗店镇马岭村入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百佳范例。四、持之以恒健全有效管用生态保障机制我们不断健全

9、绿色发展的保障机制,确保持续推进、久久为功。一是细化奋斗目标。将“打造x 生态文明第一县”目标具体化、年度化、制度化,每年明确工作重点,具体分解成项目,做到可操作、可考量、可结账。二是完善工作机制。设立生态办,落实专人、专项经费,明确一名 “四大家” 主要领导专门抓, 部门、乡镇整体联动落实。三是保障资金投入。 2010-x 年,实施生态工程 400 个,投入资金 147亿元。从 x 年起,每年整合涉农资金5 亿元以上、财政预算2000 万元,用于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四是强化考核结账。创新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党政实绩考核重要指标,硬账硬结,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使用的重要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