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建高效课堂从零开始》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057443 上传时间:2021-04-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66.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创建高效课堂从零开始》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读《创建高效课堂从零开始》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读《创建高效课堂从零开始》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读《创建高效课堂从零开始》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创建高效课堂从零开始》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创建高效课堂从零开始》心得体会.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读创建高效课堂从零开始心得体会本学期学校组织我们学习了创建课堂-从零开始。经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创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也懂得了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同时对如何打造自己的高效课堂有了些许的认识和体会。基于以上两者,打造高效课堂从学生的角度来衡量:我认为,我们要看学生这节课真正参与探究了吗?参与发言了吗?参与讨论了吗?与人合作了吗?提出问题了吗?展示了吗?观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从教师的角度来衡量:我们要考虑,我这节课考虑学生认知水平了吗?有漠视学生的现象吗?有浪费课堂时间的行为吗?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带给了学生什么?各环节目标达成度如何? 如果我们每节课都从这些角度来思考我

2、们的教学效果, 我们很快能让学生和我们自己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 让学生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 成功的课。我认为调动学生思维,可以从一下作为切入点: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章可依,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和调节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好方法。 创设“自觉学”、“自己学”的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而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3、,有效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开端,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的激发。问题的有效性表现在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二要具有一定的深刻性, 三要注意对象的层次性, 以达到让不同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思维的空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自然也主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和谐的气氛中,在充满自信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好,效率最高,课堂的高效也就水到渠成了。为此,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课前预习开始,到课内探究和课后帮教,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对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监控、反思、调节、补救,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小组的组建,我们要关注学习差异,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质,让课堂充满团队

4、合作氛围。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评价制度调动学生的参与, 我们适当的激励, 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善于为学生创设提问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的要给学生质疑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高效课堂,讲的就是

5、效果和时间,短短的 45 分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上课后和快下课 15 分钟,学生状态比较差,时间利用的效率比较低,如果我们老师把段课前和课后利用好的话, 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提高很多。其实高效课堂就是一个给学生减负的课堂。而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担心我们的学生学不好,上课短暂的 45 分钟我们把它用到了极致,一直不停的给你学生讲,甚至下课了还想再讲几分钟。作业只能留到课下做了, 如果每个老师都下课给学生点作业, 学生哪有时间做完啊!这不仅没给学生减少了负担,反而增加了负担,重要的是这样作业效果很差,课下只要有一人会了,其他的学生也就做对了,从学生的作业中, 反馈到的是一些虚假现象。 所以我认为作业布置要适当,要精炼,要当堂训练,当堂完成。俗话说 :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课堂效果如何关键在于课堂的实施者教师和学生, 尤其是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教师, 我们要深入研究、多思善想,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善于反思、总结提高。不管是什么样的课堂,我认为应该是快乐的,是老师的快乐,学生的快乐,老师们,让我们快乐的享受我们的课堂吧! 这是一种工作方法,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