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活动起来论文.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058712 上传时间:2021-04-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7.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活动起来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活动起来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活动起来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活动起来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活动起来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活动起来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活动起来论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活动起来论文随着时代的发展,“以人为本“终身学习”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生动有趣,学得更具有现实意义, 真正做一个学习活动的主人。“活动化”教学的模式和意识,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无论是目标设计、题目拟定、内容安排、形式选择、情境创设、效果评价都应体现趣味性,达到寓教于乐,启智于动的目的。数学活动教学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与以往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活动和只重视间接经验过程中的内在活动不同,活动教学中的活动是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

2、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究、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标的主体实践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化的教学评价要关注的不再是一张张令人发怵的 “考卷”,也不再是教师严厉目光下的 “监督劳动”,而是学生活动的过程、 学习的过程、正确认识自己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 是师生之间增进了解、 共同反思教与学的过程,形成对教学策略与成效的共识,并共同谋求改进方法,提升学习效率的过程。体现了数学新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这也正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1) 要研究活动的对象性。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 初中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模仿性等特点,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剧烈变化的时期。

3、这个阶段是学生成长的“转折期”、教育的“困难期”,同时也是发挥他们自身作用的关键期和最佳期。为了把握这个时期的教育规律,就得分析了解初中生这个阶段的心理特征,做到有针对性的教学。(2) 要研究活动的实践性。需要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做学统一,以促进学生的整体和谐发展。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从事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实验,通过实验,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一定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 达到能运用书本上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并形

4、成能力。 为了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学习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贯穿人的一生。 怎样从小就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呢 7 我构建了以“趣味数学活动”为主线的综合性活动模式, 对在活动模式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了一些探索。在活动课中,充分地让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用心体验,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技能。我们强化过程参与,淡化结果评价,着眼于学生各方面的锻炼、提高和创新,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3) 要研究活动的整体性、,反思我们的数学教学,我们的活动过程都在应试这个无形指挥棒下陷入了怪圈, 内容的选择没有得到发展,课程实施实际上处于比较

5、“放任”的状态,没有把基础教育“培养人”当做我们的理想追求。教师的目标是关注学生成绩如何,至于学生的健全发展, 却很少有人问津。 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课程看做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整体构建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题的确立,从而满足学生全体的个性需求,让每位学生在数学活动课中学有所得。(4) 要研究活动的开放性。 数学活动课关注的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 推进学生对自我、 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 谋求自我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自然中不断成长, 在参与和融入社会中不断成熟,在认识社

6、会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5) 要研究活动的建构性, .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新的解释, 它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不是放之各种情境皆准的教条 ; 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他们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 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 ; 相应地,学习不仅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 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建构主义作为一种学习理论极具启发意义, 但在一些问题上也有偏颇, 而且其内部也存在诸多

7、分歧, 我们一方面要在理论上深入分析和把握它, 以辩证的观点认识学习和教学中的基本问题, 同时又应具体到教学活动中去,在更具体的水平上汲取其合理之处, 从而建构我们自己的学习和教学理论。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一般分为课内实践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两种方式。课内实践活动以解决单一知识点为主,活动内容一般课内完成。课外实践活动相对范围较宽,多用于众多知识点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训练等,而且活动时间较长。其形式一般有以下五种:一是操作与制作实践活动、二是游戏竞赛实践活动、 三是实际测量实践活动、四是观察调查实践活动、五是课题研究实践活动等。活动教学后要及时反思,总结提高。活动课程设计力求做到遵循面向现代化、面

8、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对学生有效地进行素质教育 ; 因地因时因人设计活动,务求丰富多彩,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动手动脑的活动,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多方体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意识、创造意识,促使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总之,活动课使学生求发展,使不同需要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活动中都有一个自我发现、自我发展的广阔天地。在活动中,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的任务是操作,两者相辅相成。开设数学活动课是数学教改的新课题,其功能和旺盛的生命力已在教学实践中显示出来。因此,我们应该做开展数学活动课程的有心人,认真上好数学活动课,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而努力。在参与活动中,让学生拓宽知识面,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发展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的目的。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