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庭教育的几点认识.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059938 上传时间:2021-04-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家庭教育的几点认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家庭教育的几点认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家庭教育的几点认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家庭教育的几点认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家庭教育的几点认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家庭教育的几点认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家庭教育的几点认识.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关于家庭教育的几点认识(库尔勒市第九小学:阿依古力.吐尔迪)当代中国正面临着迅速的社会变革,承受着新旧道德的冲突与整合,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就成了社会与家庭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家庭教育的新特点,导致家庭教育出现了新误区:满足孩子就是爱孩子,重视学习成绩就是重视教育,学习知识就是提高智力。家长对孩子的重视程度提高了,但正确的教育观念、科学的养育方法、“三个面向”的教育视野缺乏。其实,家庭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综合性的教育。一、 以环境影响孩子许多孩子学习条件不错,本身素质也好,但学习成绩不佳。究其原因,多数是怕苦怕累,欠勤奋好学所至。在一个家庭中,家长除了营造一个勤奋好学的氛围外,还要精心培养孩子的恒心

2、和毅力,要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比如,要孩子早睡早起,无论什么情况,都要认真落实。如果家庭没有严格的生活制度,父母约人在家里打牌至深夜,早晨睡懒觉,不能按时开饭,家里的东西摆放杂乱无章,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那么,要想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不可能的。其次,要培养孩子的进取心。面对当今世界人才的激烈竞争,尽早开发孩子的智力和才能、用知识武装孩子头脑势在必行。所以要培养孩子树立起永远进取、追求竞争的思想,最后还要给孩子以具体的帮助。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不可避免的要经过许多这样那样的困难,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走出困境克服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同样的道理,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失去信心时,家长要帮助孩

3、子解决困难,并耐心的鼓励:困难是暂时的,战胜困难就是胜利。孩子遇到失败而灰心丧气时,家长要及时的伸出热情之手,鼓励他:失败是成功之母,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是一帆风顺的。当孩子见异思迁,不愿做艰苦努力时,家长要以长辈的经验告诫他们:见异思迁、半途而废,最终将一事无成。当孩子因某种挫折感到气恼或沮丧时,父母可以引导孩子用其他的方式表达和迁移其消极情绪,尝试着把它转化成中性的甚至积极的体验。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遇到的问题,看看其中是否也包含了一些有意义的因素,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同一件事情。想要在学习上获得满意的成绩,就必须朝着既定的目标勤奋努力,持之以恒。俄国物理学家列别杰夫说:“平静的湖水

4、,练不出强悍的性格;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历史上成就卓越的科学家、名人,在困难的环境里,不但没有泯灭成才的意志,相反,使他们更加深刻的认识了环境并改造了环境。只要父母注意从小培养孩子以积极的心态来应对自己周围的一切,孩子的生活就会时时处处充满阳光。一、 以正确的观点引导孩子在子女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可谓尽心尽力,成了孩子发展的总导演。在中国,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家长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如果孩子的成绩不好,家长就对孩子持否定态度。“学而优则奖”已成为相当一部分中国家长鼓励孩子学习的常用手段。而美国家长给孩子的奖品从来不以考分来衡量,美国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是通过“按劳取酬”

5、的方法刺激孩子做家务的。所以美国的孩子参加劳动从不厌倦,而是表现的异乎寻常的积极。中国的孩子并不比美国的孩子差,他们也有劳动的渴望,对一切事情都充满好奇,都想动手做一做。一个男生曾经这样对我说:平时在家里大人们总不让我干活,说是好好学习就行了,有时也真想尝试劳动是什么滋味、想体会一下劳动的乐趣。由此可见,中国的家长让孩子参与劳动的机会太少了,以至于出现家务劳动“理所当然”的由父母包办代替的不正常现象。他们认为孩子参加劳动,耽误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得不偿失。在家里不鼓励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孩子参加学校的公益劳动,家长也不支持,寻找理由不让孩子参加,这是一种缺乏远见的表现。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体力劳

6、动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惊人的、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情感.”可见,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劳动教育,必将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家长应该清楚,劳动与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休戚相关。试想,看着用自己的双手洗干净的衣物、餐具、打扫整洁明亮的房间;望着校园中用自己的双手栽培的花卉、小树,孩子们心中那份对于“劳动创造一切”的情感体验,不是会远远胜于滔滔的说教吗?实践证明,在家里获得正确的劳动教育的儿童,以后会很顺利的完成自己的专业教育。凡是在家里没有接受任何劳动经验的儿童,则会遭到各种失败。所以要培养孩子在良好的劳

7、动习惯中,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二、 给孩子适度的爱在我国,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有一些家庭中,对孩子的娇生惯养、偏爱溺爱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不但“掩其不善”,而且“恣其所为”,严重的影响了青少年的素质培养。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独生子女的家长往往将幼小的儿童当做娱乐的“玩具”,只知道在逗笑中享受所谓的“天伦之乐”,只知道千方百计的满足孩子的欲望和要求,完全忘记了父母对孩子应负的教育责任。结果,使一些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一种“以我为中心”的强烈观念,养成了一种只知道满足自己欲望的自私心理。一些家长不但不及时的对孩子的错误加以批评和教育,而且不让他们经受任何艰难困苦的磨练,等入学

8、后,如果不能获得优良的学习成绩,又往往训斥、责骂,甚至拳脚相加。以致造成意想不到、事与愿为的后果。爱与支持的给予应是有一定条件和一定“度”的。父母应该鼓励孩子独特的天才与个性,对孩子积极、正确、恰当的思想和行为给予适当的表扬与奖励,而不是一味的溺爱。一位名人说过:孩子的成败与否80%在于父母的教养。所以,怎样爱孩子,既是一门微妙的艺术,又是一个有深奥学问的社会课题。社会要求我们每个做父母的都必须转变观念,过好教育孩子这一关。不要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要清楚的认识到,当孩子离开母体来到这个世界上,他首先属于社会,其次才属于家庭,养育孩子是为社会承担义务。教育孩子尽管方法不同,但必须讲究分寸。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对善恶、是非、美丑的判断,能够在耳濡目染中远离邪恶和犯罪,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高尚的品德,能够在诱导感化中获得向善的品行。人们常说,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导,社会教育是补充。从素质教育来说,家庭教育确实有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重视孩子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更要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搞好家庭教育,才能有利于孩子的素质教育。 2013年9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