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七年级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060530 上传时间:2021-04-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美术七年级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美术七年级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美术七年级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美术七年级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美术七年级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美术七年级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美术七年级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基本信息课题初中美术教案七年级上册:我为校园添色彩碎布拼贴校服教学设计作者及工作单位 作者:郭向妮 金台区蟠龙二中 教材分析碎布拼贴校服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为校园添色彩“综合探索”中的第一个主题活动。教材以校服为线索,构建活动内容:1以校园生活为题材,画一幅校服设计图,写出设计思路,还可以用你生活中的综合材料试着做一件模拟校服。新课程提出,要结合地方特色开发利用乡土教材补充美术教学。本节活动课充分突出了这一点,要求利用综合材料拼贴校服,增强了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2利用自己设计(拼贴)的校服开一个校服发布会。这一内容要求学生制作认真、干净,大胆创新、别

2、出心裁,为后面发布会有好的成果而努力。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础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学生对特殊材料十分感兴趣,好奇心强,并且喜欢自己创作。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敢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学生间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评价的互动气氛较浓。碎布拼贴是基本的块面造型,这能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能促使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目标1通过对碎布拼贴的具体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养成动手习惯。2通过动手设计、制作,使学生能灵活应用自己学过的综合知识,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服装设计思路并画出服装设

3、计图。教学难点:利用综合材料拼贴制作校服。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激发审美兴趣,导入主题师:拿出各式各样的碎布料,让学生想一想,它们能做什么?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有的学生说能拼贴校服,有的学生说可缝合布娃娃,有的学生说能制做工艺包。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正确,每个同学家中都有这种碎布料,许多人把它扔弃。如果我们将这些碎布料利用起来,经过加工,同样可以成为艺术品。设计意图:以碎布为例,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变废为美”,注意去创造美,导入活动主题。(二)工具材料认识教学的材料主要是碎布,其次搜集一些人物头像,彩色全身像或自己的生活照。拼贴画所用的衬版可用纸版或木版。底版上可装裱一层与拼贴画不同颜色

4、的纸或布料,以便衬托拼贴校服的效果。(学生搜集的种类很多,有粗布、麻布、毛质布料等,五颜六色,均可利用,但要选干净无灰尘的。)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创作的素材来自生活。(三)材料的运用1人物头像:大多数同学感到面部刻画较难,比例难掌握。而人物传神的关键是表情。因此,用搜集的人物头像进行拼贴,既符合拼贴画的要求,又易于掌握。(根据学生的绘画能力,自由选择拼贴或刻画头像。)扩展了学生的求知面。2布料的选择:不同的布料、不同的加工手段,创作出的拼贴效果是不一样的。在拼贴前应先构思一下自己想突出什么主题,最终想设计什么样的服装造型?比如:用红、黄、蓝、白颜色拼贴成朝气蓬勃、生动活泼的学生装;用蓝、灰、

5、白颜色拼贴成端庄、沉着、稳重的教师装。(通过情感渲染,诱导学生进行激情创作的准备。)3美化底版:最后根据校服整体效果的需要,可在底版上增添一些颜色浅、效果弱的饰品,以增加层次感。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综合材料及色彩搭配的认识,并让学生体会探索求知的乐趣。(四)制作过程1清洗消毒:所有搜集的布料必须用肥皂冲洗干净,以保持清洁。待干后方可用于制作。(上课之前要求学生完成,对学生进行卫生教育,保持清洁干净。)2构思设计:先在草稿上反复设计图样,待满意后再渡稿于底版上。渡稿的笔触要简洁、明了。校服的勾画可采用写实、对比手法。(教师用多媒体,演示设计过程,加强学生对拼贴画的理解,使学生的情感融入到审美创作

6、中。)3剪切:在构思设计的基础上,感觉达到理想中的效果后,用剪刀剪取布料。4拼贴探索:运用布料色调的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原理尝试拼贴组合,进行简单的造型练习,获得视觉和触觉的经验。(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拼贴色彩搭配效果,学生激情高涨,并动手模仿。)5组合粘贴:用乳胶正式粘贴在底版上,按画稿的构思先贴头部,再贴其它部位。布料粘贴画较讲究装饰感、层次感、以及形象的质感。要达到这几点,必须强调粗质与细质的对比,深色与浅色的对比。(老师示范制作,展示给学生看,讲解粗质与细质的对比,深色与浅色的对比效果,让学生心中有数,增强自信心。)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拼贴的制作过程,拓宽审美视野,打开学生的制作

7、思路。由于碎布拼贴校服材料来源广,且制作方便,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设计能力,也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五)学生构思搭配为避免在拼贴中出现错误,先让学生制作草稿,师生共同探讨,进行搭配组合。师:现在请同学们作设计师,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校服表现出来,相信每个同学都能把自己喜欢的校服颜色和款式设计出来,现在就请同学们构思吧!(播放音乐活跃气氛、激发兴趣,老师适时点拨)(六)创作实践师:同学们想不想动手进行拼贴设计?生:想!(跃跃欲试)作业要求:1给自己或同学设计一款校服,并谈谈自己的设想。2绘画有困难的学生,可利用搜集的头像图片完成作业。师巡视指导,要求用碎布料剪贴组合

8、,提醒学生注意卫生,乳胶水不要抹的太多;要大胆创新。(可以三五位学生为一小组共同探索完成,看哪个小组制作的最快最好;开一个校服发布会,将设计拼贴富有创意的作品,拿到发布会上展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接下来我们请每个小组选一幅好的作品拿到前面展示自己设计的校服,并说一下自己的设想,以启发其他同学的构思。设计意图:多给学生相互学习、自我表现的机会,为今后的学习树立信心。(七)优秀作品展评让每个小组选一幅有代表性的作品拿到发布会上参加展评,并讲解创作构想。同学们对各组选送的参展作品进行评议,并评出优秀作品。本课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教学,学生的才能得以表现,心中无比自信,同时加强了学生间相互交流、

9、相互学习的意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学习效果,并向生活延伸。这次尝试的成功,使我对运用综合材料,进行多学科知识的融合有了更坚定的信心。学习新课标,开发利用乡土教材补充美术教学,使环保、育人两受益。正如罗丹大师所说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激发审美兴趣,导入主题(二)工具材料认识(三)材料的运用(四)制作过程(五)学生构思搭配(六)创作实践(七)优秀作品展评1服装教学挂图及服装发布会影像资料。2碎布、乳胶、剪刀、人物头像、铅笔、颜料或彩笔。学习的兴趣很浓,动手的欲望很强烈,学生的工具准备的都很齐全,积极性很

10、高。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提倡环保,开发智能,培养学生创造力,力求美术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及融合,加强平面造型视觉形象创造的训练,发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与学的关系,体现个人与集体,人与人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在愉快教育,创造教育,合作教育的理论研究中尝试对人才培养的探讨,挖掘利用本地乡土教材,推进素质教育,教出地方特色。裁剪和柳编是本地的一项新兴产业。丢弃的碎布,人们一般对它非常冷漠,自然也就忽视了它的价值。但碎布本身所具有的质感肌理、花纹、布料颜色,可以在美术教学中很好地利用。经过一番研究与实践,终使情感、生活、艺术语言融合在一起,凝聚成新颖的艺术作

11、品碎布拼贴校服。其特点取材方便,造型有趣,装饰性强,易学易教,很适合城乡中学的美术教学。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制作过程:1 清洗消毒:所有搜集的布料必须用肥皂冲洗干净,以保持清洁。待干后方可用于制作。2 构思设计:先在草稿上反复设计图样,待满意后再渡稿于底版上。渡稿的笔触要简洁、明了。校服的勾画可采用写实、对比手法3剪切:在构思设计的基础上,感觉达到理想中的效果后,用剪刀剪取布料。4拼贴探索:运用布料色调的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原理尝试拼贴组合,进行简单的造型练习,获得视觉和触觉的经验。5组合粘贴:用乳胶正式粘贴在底版上,按画稿的构思先贴头部,再贴其它部位。布料粘贴画较讲究装饰

12、感、层次感、以及形象的质感。要达到这几点,必须强调粗质与细质的对比,深色与浅色的对比。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让每个小组选一幅有代表性的作品拿到发布会上参加展评,并讲解创作构想。同学们对各组选送的参展作品进行评议,并评出优秀作品。本课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教学,学生的才能得以表现,心中无比自信,同时加强了学生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意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学习效果,并向生活延伸。这次尝试的成功,使我对运用综合材料,进行多学科知识的融合有了更坚定的信心。学习新课标,开发利用乡土教材补充美术教学,使环保、育人两受益。正如罗丹大师所说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

13、现。”教学反思一节课短短45分钟,却变化莫测,课堂上的种种情形出人意料。我想这正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即课堂是生成的,教师根据课堂情况,随机应变,发挥引导作用。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发现:第一,不同班级有不同的学习气氛,同一种教学设计不一定适应不同的班级。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随机设计教学内容的形式。第二,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自发性组合。学生都喜欢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这样学生的主动性更容易被充分调动起来。第三,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学生组织能力较强,有的学生善于配合,如果能发现和利用这些特点,课堂上就会形成一种很强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学生便可在一个和谐宽松的气氛中研究学习。在这节教学活动中,我每班安排了六个活动小组,要求学生自带材料(碎布料、人物头像、剪刀、铅笔、彩笔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制作,内容丰富多彩。由于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表现自己的平台,学生大胆地上台说出自己的构思,展示自己多彩的校服设计作品,充分表现了主题思想,学生很喜欢这样的美术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