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美术《墨竹情韵》说课稿范文.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063394 上传时间:2021-04-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8.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美术《墨竹情韵》说课稿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小学美术《墨竹情韵》说课稿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小学美术《墨竹情韵》说课稿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教版小学美术《墨竹情韵》说课稿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教版小学美术《墨竹情韵》说课稿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美术《墨竹情韵》说课稿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美术《墨竹情韵》说课稿范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小学美术墨竹情韵说课稿范文一、教材分析挺拨修长、青翠欲滴,这就是外形清丽的竹。它具备“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性质朴而淳厚,品清奇而典雅。历代艺术家以竹为灵感的源泉, 创作了许多精妙绝伦的作品, 竹文化的出现,显示着人类文化的深厚积淀。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竹文化, 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 艺术四年级教材翠竹声声这一单元,集音乐、诗文、民间工艺和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 编写了竹的系列课题, 其中作为视觉艺术的水墨画,造型洗练,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对象的精神、气韵,所以我以墨竹情韵为课题,开展以美术活动为主的教学。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是第一课时。二、学情分析1 、竹,是学生非常

2、熟悉的一种植物。四年级的学生通过诗文、歌曲的学习,对竹文化有过初步的感知。2 、在美术知识技能方面,他们具有线描写生的能力。对中国画用笔、用墨的方法已有所掌握。3 、水墨画重在“写意”,造型洗练、传神写照,而他们缺乏把生活中的竹转化为写意墨竹的经验和能力。三、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特点,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认识竹的形态特点,了解水墨画表现竹的方法。2 、能力目标:会用基本的笔墨技法,较准确地表现竹的局部形态特点。3 、情感目标:加深对竹文化的理解,体验竹的高洁、正直、虚心、向上等人格精神,油然而生喜爱之情。四、重、难点分析:1 、重点:其中“ (1) 、体

3、验竹的人格精神 ;(2) 、掌握竹的局部形态特点,并用较准确的笔墨技法进行表现”是本课的重点。2 、难点:而“用水墨表现”和“感受水墨画洗练的表现手法”是本课的难点。五、教学方法: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正是迁移法运用于教学的核心精神。在课堂教学中, “迁移”,就是让学生将已经具有的各类有待提炼的信息和感性认识,随着迁移导向训练的不断内化,逐渐形成学生自己的观念和能力。我在本课中将“迁移法”作为主要教学方法。用情感迁移和技能迁移实现了两种转化。情感迁移,实现由“生活体验”到“精神感悟”的升华 ; 技能迁移,实现了由“知识经验”到“能力发展”的构建,两种迁移互相促进,从而形成学生艺

4、术化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艺术素养。生活体验精神感悟情感迁移能力发展知识经验技能迁移为了实现情感迁移, 师生共同在课前搜集了许多有关竹的诗歌、绘画作品、游览竹海的照片、竹制品等。六、教学过程:我们的教学过程分为四大板块。(一) 素材交流,精神感悟1. 情境创设“情境教学”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的热情。 所以,开课之初,我把课堂设在学校翠竹葱茏、 野趣怡然的育园,欣然导入:“同学们,置身于育园这幽雅的环境中,我真想给大家演奏一曲,大家想听吗 ?”在学生的欢呼声中, 教师拿出竹笛,即兴演奏本单元的歌曲 紫竹调,翠绿的竹丛在悠扬的音乐中随风摇曳,学生的心情也不由轻松起来。开放的课堂,融洽的师生关

5、系,营造出愉悦的学习氛围,让竹的素材交流活动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中自然开展。2 、交流体验通过对各类素材的欣赏和评述,大家体验到:竹海景美,秀丽清新 ; 竹制品实用,质朴无华 ; 诗文凝炼,意蕴深远 ;而清代艺术家郑板桥 ( 郑燮 ) ,这位品格如竹的大师,用神形兼备的水墨画,更是酣畅淋漓地把竹的千姿百态和气节神韵展现到了极致。艺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在多种艺术形式的“竹文化”中,学生对竹的初浅感知不断深化,体验到竹刚直不阿、虚心向上的精神内涵,陶冶了情操、提升了人格,实现了由“生活体验”到“精神感悟”的情感迁移。并由“听、赏、议、品”,过渡到“画”竹。郑板桥总结历代画家画竹的经验,提出了

6、“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绘画三阶段说。学生虽有“眼中之竹”,但无“胸中之竹”,又怎么可能有“手中之竹”呢 ?如果学生能够把“眼中之竹”的这一已有的初步认知,在迁移导向的学习中内化,转化为对竹的特征的新认知,不就能够“胸有成竹”吗 ?“实景观察,线描写生”正是实现这种迁移导向的手段。(二) 实景观察,线描写生线描是学生最熟悉、最常用的写生方法。它能促进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对象特征,并快速地记录下来。教师请学生在竹杆、竹枝和竹叶中任选其一,并精取其“一枝一叶”,用线描写生的方法画出其形象特点。带着用线描收集的竹的局部形象特征的准确素材,回到教室,教学活动进入“技法探究,水墨表现”环

7、节。(三) 技法探究,水墨表现水墨画竹,通过笔锋和墨色的变化,精妙地表现出竹的神韵。为了让学生理解其一笔一墨均是源自于竹的形态特点, 突破“感受水墨画洗练的表现手法”这一教学难点,我让学生在技能迁移中,逐步达成“手中之竹”。师生通过对写生记录的形象分析,得出竹杆具有“竹节略宽,质地粗糙,节间部分长而匀直”的形态特征。这种形态特征,就是技能迁移法中的新旧技能的“共通点”。抓住这一“共通点”,教师示范了用水墨画竹杆的画法。学生通过模仿、交流、尝试,总结出:水墨画竹杆,通过笔头醮浓淡墨,以侧锋行笔,形成墨竹竹杆的立体感 ; 起收笔提按和最后以中锋重墨勾竹节,使竹杆的形态结构特征更加准确。 同时也对比出线描写生和水墨画的不同艺术效果,体会到水墨画巧妙地表现对象特征的独到之处这就是水墨画“一笔而就”的洗练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