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065470 上传时间:2021-04-15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赤壁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后赤壁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后赤壁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后赤壁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后赤壁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后赤壁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赤壁赋》.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后赤壁赋,宋苏轼,2,学习目标,1、梳理字词,积累文言知识 2、体会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情感,3,预习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 子瞻 ,号 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 并称欧苏;诗与 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 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

2、湖州画派。,4,临皋(go) 黄泥之坂(bn) 虬龙(qi) 栖鹘(h) 冯夷(png) 悄然(qio) 玄裳(chng) 缟衣(go) 戛然(ji) 翩跹(pin xin)巉岩(chn) 揖(y),5,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后赤壁赋,望: 顾: 乐: 已而: 如何: 薄: 顾: 诸: 不时之须,农历每月十五,以之为乐,看

3、,不久,可是,兼词“之于”,迫近,(来预备)不经常的需要。,把怎么办,6,翻译:1)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2)顾而乐之,行歌相答。3)如此良夜何?4)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1)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步行,将要回到临皋。 2)我们互相对看了一下,觉得非常喜欢这里的景色,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唱和。 3)我们要怎样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呢? 4)不过到哪里弄到酒呢?我回家跟妻子商量一下这件事,7,(1)第一段中,作者的心情可用哪一个字来概括?,乐(顾而乐之,行歌相答),(2)那么因何而乐呢?, 有客 有肴(举网得鱼) 有酒(藏酒待不时之需),因景美,(3)因何而更乐?,(4)文章的

4、题目是后赤壁赋但这一段却写夜游黄泥坂的快乐作用是什么?,烘托游兴,为游赤壁作铺垫,8,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水落石出 摄:提起 危: 悄然:忧伤的样子 反:,通 “返”,高,9,顾: 东: 玄、缟 西: 须臾: 畴昔: 顾: 惊寤:,看,从东边,向西飞(动词),黑,白,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

5、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过了一会儿,从前、以前,回头,惊醒,10,翻译句子,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曾几何时,江山的(面貌)却已经不能辨认,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我们)返回到船上,在大江中漂流,任其停在哪里就在哪里休息。,11,(3)第二段复游赤壁的过程中,作

6、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哪些字概括。,悲( 予亦悄然而悲),(4)悲又从何而来呢?恐从何而来?, 江山不可复识,恐( 肃然而恐), 历幽景而恐,12,前赤壁(秋景),后赤壁(冬景),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特点:宁静清幽),(特点:险峻、冷清、深幽),时隔三月,初冬的赤壁又有怎样的变化呢? 作者为什么会发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的感叹?,社会背景:宋与西夏交战惨败 自然环境:由秋入冬,景色发生变化 个人心境:作者平生第一次大起大落,?,13,作者亲自探险赤壁,又见到了怎样的情景?

7、(有哪些景物,怎样的氛围),巉岩,蒙茸,虎豹之石,虬龙之木,危巢,幽宫景象险峻肃杀,色彩阴暗。,赤壁游象征他人生道路坎坷不平,眼前景恐、心中情悲,赤壁游:环境阴森,路程凶险,无友相伴,孤独寂寞 现实中:下狱乌台,贬谪黄州,险恶困窘,孤立无助,与作者的处境是否有内在联系?,14,欣赏这类写景抒情文章,品味作者的情感的方法,扣景品情:抓住文中所描绘景物的特点,把握作 者的情感倾向,知人论世:结合作者人生经历,结合当时社会 背景,探究作者情感产生之缘由,15,面对大自然的伟力,苏轼在悲伤后,采取了什么的行动?(用原文作答)这体现他怎样的情感态度?,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淡泊。,“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

8、其所止而休焉。”,16,夜 逢 孤 鹤 梦 会 道 士,17,合作探究,文中的孤鹤和道士有什么内在联系? 传达的诗人的情感是什么?,18,在我国传统意象里,鹤带有高贵、幽雅,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特征,是超然物外、随缘任化的道家精神的象征。,鹤的意象含义是什么?,19,鹤和道士的形象是联结的,分不清是鹤化为道士还是道士化鹤,正如庄周梦蝶,分不清是庄周化为蝴蝶。孤鹤、道士是作者内心渴望的一种反映,而这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又反过来化解了作者内心的悲与恐。所以,孤鹤、道士与作者虽三而一。 企望超脱尘世,逍遥物外的心态,又有“人生如梦”的空幻感。,20,小结,后赤壁赋,全篇着重苏轼自身情感的转换:,由景而乐

9、,乐而再游赤壁,又因景物而生悲恐,之后又归于随遇而安淡泊,借夜逢孤鹤和梦会道士表达超脱尘世的态度及“人生如梦”的空幻感。,21,面对逆境的态度,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 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 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蕴含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22,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23,乎,一、语气助词。 1)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例如: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表示揣测语气。译为“吧” 例

10、如: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3)表示感叹语气。“啊”“呀” 例如:嗟乎,危乎高哉。 4)用在形容词和副词词尾。译为“的样子”或者不翻译。 例如: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24,乎,二、作介词,相当于“于” 1)介绍处所、时间。“在”“到”。 例如: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已后矣. 2)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对”“给”“向”“跟” 例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表示比较。“比” 例如:以吾一日长乎耳。,25,练一练,1)儿寒乎?欲食乎?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噫嘘唏,危乎高哉。 4)郁乎苍苍。 5)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6)天下

11、事有难易乎? 7)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8)反而登舟,凛乎其不可久留也。,翻译下列的句子,并指出句中乎字的用法。,26,指出下面顾字的用法: 1)道士顾笑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大行不顾细谨,,5)顾安所得酒乎?副词:可是 6)顾而乐之看,回头,拜访,考虑,副词:反而,27,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美景 ,并回答这美景的特点。,白霜覆盖大地,树叶凋零只剩下清朗交错的枝干。月光下照,将人影投射在地上,影随人逶迤而行,抬头可望一轮明月当空挂,天地之间一派澄明通透,似乎进入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水晶世界。,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

12、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 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静谧宁馨,28,宠辱不惊,笑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第 二 课 时,29,前赋的结尾,情感在说理中复归于乐,而后赋的结尾却是“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作者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 试联系夜逢孤鹤和梦会道士这两件事进行思考和探讨。,30,比较前,后赤壁赋的异同点,31,32,比较前,后赤壁赋的异同点,相同点:两篇文章都采用以赋记游的形式, 而且加以创新,以骈散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 将写景、叙事、抒情与说理有机融为一体, 而又归于自然畅达,典型地表现了苏轼散文 的风格特点。,33,他苦闷、悲哀无法抑制,惟有纵情长啸。不料山林风水相应和,相激扬,令人毛骨悚然。,和作者在石钟山记中的描写有相似之处: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且笑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与柳宗元贬谪永州时所描写的小石潭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34,摄、履、披、踞、登、攀一系列动作(显示作者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35,读全文,整体把握:,第一段(游赤壁前),第二段(游赤壁时),第三段(游赤壁后),夜游黄泥坂,复游赤壁的过程,夜逢孤鹤和梦会道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