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精品学案.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068719 上传时间:2021-04-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精品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精品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精品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精品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精品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精品学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精品学案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课标问题解读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教学目标(1)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2)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智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基础知识梳理思维拓展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的出现 (1)出现:距今一万年左右。 (2)地位: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 (3)状况:工具

2、:石刀、石斧。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生活方式:经常迁徙。2、商周时期的农业 (1)生产工具:青铜农具出现,但木制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主要工具。 (2)耕作技术: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等。 (3)作物种类:西周时期,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4)生活方式:开始定居。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技术时间成就耕作方式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并推广汉朝西汉赵过发明耦犁;东汉时,使用耦犁的方法传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江东出现曲辕犁,一直为后世沿用耕作技术春秋战国龙做法西汉代田法魏晋南北朝以后北方:耕耙耱技术;南方:

3、耕耙技术耕作制度西汉一年一熟宋朝以后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水利工程战国都江堰汉朝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灌溉工具曹魏翻车唐朝筒车宋朝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背景 (1)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生产力。 (2)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形成:春秋战国 3、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需要和交纳赋税。 4、地位:小农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5、影响 (1)积极: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在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适应生产力发展,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2)消极:具有脆弱性;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

4、主义萌芽的成长,不利于社会的进步。本课测评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试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答案提示: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精耕细作;自给自足。学习延伸请你谈谈开发这些“边际土地”的利弊得失,它对当时和当今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今天应该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答案提示:开发边际土地是由于人口增加太快,在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低的情况下,为了养活这么多人口,只能采取垦荒的方式。垦荒导致了水土流失、环境恶化。我们今天一是要控制人口的增长,二是要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水平。学思之窗董永和七仙女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这段戏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答案提示:向往男耕女织的生活,反映出我国

5、古代农业生产自给自足的特点。板书设计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原始农业的出现 1、背景2、商周时期的农业 2、形成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3、特点1、耕作方式 4、地位2、耕作技术 5、影响3、耕作制度4、水利工程5、灌溉工具【同步训练】一 选择题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2中国形成相当发达的原始农业是在A 五六千年前 B 七八千年前 C 六七千年前 D 八九千年前3.我国农业由“刀耕火种”进入“石器锄耕”阶段后,人们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A石斧、石锛

6、 B骨耜、石耜 C钱、钹 D铁铲、铁犁4古代中国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是 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工业5.垄与沟轮换耕种,能防风抗旱,比普遍采用的播撒方法先进,这种方法是A “区田法” B “代田法” C “轮种法” D “间种法”6观察阅读下面材料,指出这种农业生产技术所表现的特点是“代田法”是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深宽各一尺的垄和沟。第一年把庄稼种在沟里,出苗后,逐渐把垄上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第二年在原来的垄上,再如法开沟载种。汉代代田法模型 A广种薄收 B少种多收 C休耕轮作 D精耕细作7下列结合错误的是: A战国铁农具 B唐朝高转筒车 C明清风力水车 D汉朝耦犁8我国古代下列生产工具中

7、,基本上无需使用人力操作的是 ( )A 耧车 B翻车 C筒车 D提花机9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 ( )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地主经济 C封建国有制度下的经济 D封建庄园经济10“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墨子)农民如此兢兢业业主要是 缴纳租税的需要 商品交换的需要 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 )A B C D11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 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本生产模式 不承担国家赋税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情景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A B C D12黄梅戏天仙配中七仙女的

8、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反映了中国古代A 农业的基本特点之一 B 手工业的基本特点之一 C 商业的基本特点之一 D “重农抑商”的基本特点之一二、问答题农业是古代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回答下列关于古代中国农业的相关问题:(1)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中,主要的耕作方式是什么?使用铁农具和牛耕;铁犁牛耕(2)这一耕作方式对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有何影响?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3)简要概述这一经济形态的基本特点。自给自足;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其他言之成理亦可)【备课资料】耦犁由二牛合犋牵引、三人操作的一种新式耕犁。汉武帝时赵过在推行代田法的同时,发明了二牛耦耕的耦犁,其操作方法是

9、一人牵牛,一人掌犁辕,以调节耕地的深浅,一人扶犁。这种犁犁铧较大,增加了犁壁,深耕和翻土、培垄一次进行,可以耕出代田法所要求的深一尺、宽一尺的犁沟。二牛三人一个耕作季节可管五顷(汉大亩每亩当今六分九厘,每顷当今六十九亩)田的翻耕任务。耕作速度快,不至耽误农时。此后,耦犁构造有所改进,出现了活动式犁箭以控制犁地深浅,不再需人掌辕。驶牛技术的娴熟,又可不再需人牵牛。【备课资料】垄作法垄作法,又称畎亩法。中国大约在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曾推行畎亩法,它是井田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小雅信南山中的:“我疆我理,南东其亩”;诗经大雅中的“乃疆乃理,乃宣乃亩”等诗句,可视作把农田划分成井田,在井田中理出畎亩的

10、写照。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逐渐崩溃,畎亩法作为当时的基本耕作技术在迅速发展。由于这一时期农田土壤的突出特征是存在“畎亩”,所以当时人们把畎亩作为农业的代名词。国语周语韦昭注“畎亩”时说:“下曰畎、高曰亩,亩,垄也。”庄子让王司马彪疏“畎亩”时也说:“垄上曰亩,垄中曰畎”。经过西周至春秋战国长期的垄作实践,大约在战国后期,人们对垄作的经验进行了初步总结,从而为中国垄作物的理论与技术奠定了初步基础。吕氏春秋“任地”和“辩土”上所总结垄作理论与技术大概有以下四点:(1)提出了“上田弃亩”和“下田弃畎”的原则,这就是说,高田旱地要放弃垄台不种而种垄沟;低田湿地要放弃垄沟不种而种垄台。垄作的目的在于创造

11、高低不平的微地形差异,以便在不同地势和水分的条件下,分别采取高田低作或低田高作的办法。(2)提出了“亩欲广以平,畎欲小以深”的垄形要求。认为只有垄台宽而平,垄沟窄而深这种垄形规格,才能“下得阴、上得阳”充分有效地利用地力和光能,达到高产丰收的目的。同时指出“大畎小亩”和“高而危”的垄形,都是不合规格的。(3)提出了“稼欲生于尘,而殖于壑者”的要求,为人们创造合理的耕层构造指明了方向。这一时期的垄作法由于受着人力耦耕和耒耜这种耕具的限制,还是比较粗放的,主要是垄距较小,作为较差,“掩地表亩”,质量较差。【备课资料】东江曲辕犁曲辕犁,也称江东犁,它最早出现于唐代后期的江东地区,它的出现是我国耕作农

12、具成熟的标志。犁普遍使用前,耒耜是主要耕作工具。使用畜力牵引的耕犁从春秋战国才开始逐渐在一些地方普及使用。汉代耕犁已基本定形,但汉代的犁是长直辕犁,耕地时回头转弯不够灵活,起土费力,效率不很高;江南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又称江东犁。在敦煌莫高窟第四百四十五窟的壁画中有曲辕犁耕作图。据唐朝末年著名文学家陆龟蒙耒耜经记载,曲辕犁由十一个部件组成。即犁铧、犁壁、犁底、压镵、策额、犁箭、犁辕、犁梢、犁评、犁建和犁盘。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

13、人力和畜力。其次是增加了犁评和犁建,如推进犁评,可使犁箭向下,犁铧入土则深。若提起犁评,使犁箭向上,犁铧入土则浅。将曲辕犁的犁评、犁箭和犁建三者有机地结合使用,便可适应深耕或浅耕的不同要求,并能使调节耕地深浅规范化,便于精耕细作。犁壁不仅能碎土,而且可将翻耕的土推到一侧,减少耕犁前进的阻力。曲辕犁结构完备,轻便省力,是当时先进的耕犁。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耕犁的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备课资料】筒车亦称“水转筒车”。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其原理为:在水流很急的岸旁打下两个硬桩,制一大轮,将大轮的轴搁在桩叉上。大轮上半部高出堤岸,下半部浸在水里,可自由转动。大轮轮辐外受水板上斜系有一

14、个个竹筒,岸旁凑近轮上水筒的位置,设有水槽。当大轮受水板受急流冲激,轮子转动,水筒中灌满水,转过轮顶时,筒口向下倾斜,水恰好倒入水槽,并沿水槽流向田间。此种筒车日夜不停车水浇地,不用人畜之力,功效高,约产生于隋唐时代。唐诗人刘禹锡有机汲记加以描述。直至今日,云、桂、川、甘、陕、粤等地仍使用之。此外,尚有“畜力筒车”,依靠齿轮传动带动筒车;“高转筒车”,通过两大轮,将低处之水带向高处,结构均巧妙合理,为我国古代人民杰出发明。唐陈廷章水轮赋:“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始崩腾以电散,俄宛转以风生。虽破浪于川湄,善行无迹;既斡流于波面,终夜有声。”宋梅尧臣水轮咏:“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宋史.太祖纪三:“六月庚子,步至晋王邸,命作机轮,輓金水河注邸中为池。”宋李处权土贵要予赋水轮诗:“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下上无时了。”明王临亨粤剑编卷三:“水车,每辐用水筒一枚,前仰后俯,转轮而上,恰注水槽中,以田之高下为轮之大小,即三四丈以上田,亦能灌之,了不用人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