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瑾的文学创作与近代文化转型.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079751 上传时间:2021-04-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瑾的文学创作与近代文化转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析瑾的文学创作与近代文化转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瑾的文学创作与近代文化转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瑾的文学创作与近代文化转型.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析秋瑾的文学创作与近代文化转型 【论文摘要】秋瑾所生活的年代处于中国转型的重要阶段,她的创作印证了与现代文化的矛盾与融合。她前期的创作以诗词为主要形式,集中在赞誉古代女英雄的主题上;后期成就最高的是赋有启蒙思想的白话文创作。对她前后两个时期文学创作的考察与评价,可以管窥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某些特质。论文关键词】秋瑾;创作;传统;现代;转型秋瑾所生活的时代(187519o7)是中国新旧思想更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冲突与交融的时期。1902年(或1903年),秋瑾随夫北上,成为她生活与创作的重要转折点。据此,秋瑾的文学创作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主题与形式上均有很大的差异。这种文学创作现象反映了秋瑾

2、思想上的巨大变化,也彰显出近代文化转型期文学所必然发生的变异。一、秋瑾诗歌的主题秋瑾出身于官宦之家,天生聪慧,加之少时在私塾中接受的传统,助其成为精于诗文的典型的传统才女。1892年,秋瑾随父亲秋寿南迁至湖南,开始了居湘、北上、旅日、回国几个重要的人生阶段。其中,北上之后的北京生活时期促成了秋瑾思想的裂变与飞跃,形成了秋瑾前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和创作主题。l896年,秋瑾遵从父母之命在湖南与富商子弟王廷钧完婚,这是她居湘期间由闺秀到人妇的生活转折。王家优裕的物质生活使秋瑾无衣食之忧,并有读书、交友、赋诗之闲。秋瑾赴京之前的创作形式以诗歌为主,其中以五言、七言居多。这时的秋瑾与传统社会的大多数女

3、子一样,被阻隔在社会生活之外,借“春愁秋悲”表达她们闺中寂寞难耐的苦楚。她曾以“闺内惟馀灯作伴”、“一点无聊托素琴”(寄柬理妹)的诗句表达自己孤独寂寥的情怀。这类诗歌与大多数古代女子常见的主题相同。然而,秋瑾天生与众不同的秉性,使其大量诗作与那些“必然流入自娱与闲吟的私人价值范畴”的“闺秀文学”有很大的不同。中国古代诗词有借物咏怀、托物寓意的传统,在秋瑾这一时期的咏物诗中,傲霜斗寒的松、梅、菊等意象十分常见,她通过吟咏这些雄健、刚毅的文化意象,阐释了自我“英风傲骨”的性格与品质。在“岭梅开候晓风寒,几度添衣怕依栏”这样常见的有感于季节变化的诗句中,寄予着秋瑾“残菊犹能傲霜雪,休将白眼对人看”的

4、人生志向,与她对花木兰、秦良玉等古代女杰的崇拜相契合。对古代英雄女杰的歌吟与赞誉,是秋瑾这时期诗歌创作的中心主题,(芝龛记)题后八章可堪称代表。这首诗创作于入湘之初,有感于清人董寅伯所作之传奇芝龛记。芝龛记记载了秦良玉、沈云英等古代女杰的事迹,她们的功绩成为秋瑾抒发自己人生理想的媒介与载体。此后,花木兰、秦良玉、沈云英等古代女杰的形象不断出现在秋瑾的诗作中。在中国古代的女性创作中,崇尚古代女杰的主题已有传统,特别是在弹词中,女作家们塑造了一系列的巾帼英雄形象。清代的王贞仪曾写下长诗题女中丈夫图,创作弹词金鱼缘的孙德英也有“欲伸世上闺娃志”的意向,但是,她们都没有秋瑾身体力行地去践行这般理想的远

5、大抱负。在秋瑾的诗词中,她已不似李清照“戚戚惨惨凄凄”那般怜悯自我身世,而是充满了“自怜风骨难谐俗”(梅十章)、“独立白怜标格异”(白梅)、“浊流纵处身原洁”(独对次(清明)韵)等反叛世俗的情绪。秋瑾赞誉古代女杰、反叛世俗性别偏见的思想自然与她的性别有关,与她天性豪爽、刚烈、不妥协的性格有关,更与男女平权的时代征候有关。“莫重男儿薄女儿”等诗句充分地体现了秋瑾对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不满。然而,她对男女平等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家庭生活层面上,更集中地体现在层面上。在古代社会,“治国、平天下”的社会理想向来是男子的责任与权利,女子被拒绝在社会领域之外,无权参与宏大的政治叙事,无以寄托自己的宏图大志,这正是秋瑾对男权专制文化的最大不满。一方面,她在“始信英雄亦有雌”、“千秋羞说左宁南”等诗句中,着意凸显女子立下的功绩,通过历史上两性人物之间的对比,寻找女子报效国家的现实依据;另一方面则在“谪来尘世耻为男”、“精忠报国赖红颜”等诗句中突出表现了她的女权意识。这种潜在的颠覆男性中心历史的意识已经超出了男女平等的基本要求,具有某种现代的女权意识。在那个西风东渐、女性独立意识萌生的历史时期,西方平等、自由、思想的影响日趋深人。秋瑾在北京从吴芝瑛那里接受了这些思想的影响,同时,她对婚姻的不满,促成了她以“家庭”为起点的革命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