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汽车模具的装配与调试.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093902 上传时间:2021-04-1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汽车模具的装配与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毕业设计汽车模具的装配与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毕业设计汽车模具的装配与调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毕业设计汽车模具的装配与调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毕业设计汽车模具的装配与调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汽车模具的装配与调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汽车模具的装配与调试.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毕业设计(论文)模具装配、调试及检测课题:_03模具一班(五)模具设计与制造专 业:_ 班 级:_ 18 学生姓名:_ 学生学号:_ 指导教师:_提交日期:_ 成 绩:_答辩日期:_ 答辩成绩:_答辩教师:_总评成绩:_设计题目模具装配、调试及检测平均成绩020材料成绩030指导教师目录模具装配、调试及检测 1汽车模具的装配与调试 2 绪论 2阶段一 2阶段二 3阶段三 4模具结构检测内容 8综述 13致谢 13结束语 14参考资料 15模具装配、调试及检测模具制造过程数控加工:l 按程序加工钳工装配:l 钻孔l 装配l 钳修l 打磨l 研合l 淬火钳工调试:l 符型l 研合l 整质产品精度

2、检测:l CMM测量 l 检具测量模具发运:l 整理模具相关参数l 整理备件l 装箱发运第1页汽车模具的装配与调试绪论 汽车工业是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国的汽车制造业在经历了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后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模具作为汽车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加工手段,一直以来在汽车工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模具制造业的水平直接关系着汽车产品的质量,以成为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典型代表。以下将对模具由铸造成型到制造完成的装配、调试及检测全过程进行详细介绍。一一、汽车覆盖件的概念、分类汽车覆盖件(简称覆盖件)是指覆盖发动机、底盘、构成驾驶室和车身的薄板异形体的表面零件(称为外覆盖件)和内部零件(内覆盖件)。内覆盖

3、件的板材通常比外覆盖件的厚度高,且结构复杂。轿车的车前板和车身,载重汽车的车前板和驾驶室、箱式货车的车身等都是由覆盖件和一些冲压件构成的。二、汽车覆盖件模具的特点覆盖件和一般冲压件相比,具有材料薄、形状复杂且多为空间曲面、结构尺寸和表面质量高等特点,相应的覆盖件是相对于一般钣金冲压模具就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模具尺寸特大 汽车覆盖件模具相对于一般小件模具最大的不同,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模具尺寸加大了,一般汽车覆盖件模具尺寸多为一米至四五米,这一点就决定于汽车覆盖件模具相关部件的一些特性。(二)工艺要求高 汽车覆盖件模具相对于工艺的要求是其他工艺无法比拟的,常常由于工艺设计不合理,致使钳工在对模具进

4、行调试时,出现了很多问题,严重则使一整套模具报废,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三)对钳工要求高,经验依赖多 对于汽车覆盖件模具的装配与调试对于钳工的依赖程度是其他产业无法第2页比拟的,不同的人调试出的模具其状态是不一样的,这也和钳工的经验十分密切,经验越高,发现和解决问题越准确,方法得当。所以一个钳工技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模具质量的高低。二汽车模具到钳工车间的工作流程:钳装、研合、单初、品质。一、钳装:模具经过设计、机加工后就进入了钳工车间进行安装调试,首先是钳工装备的环节,主要有安装导柱、导套,模具的倒角,安装滑车,导板的安装等等。(一)导柱、导套的安装 首先应先安装导柱,再安装相应配合尺寸的导套,在

5、导柱镶入模具本体后应该在其侧面打顶丝孔,一般使用M5.2的钻头,再用M6的丝锥攻丝,深度超过旋入螺钉直径的两倍。作用:安装顶丝,使得导柱不容易松动,并且保证两者的配合垂直度,起到稳定的作用。(二)模具的倒角 一般对于地面的倒角,要求不是很严格,一般在角度为45度,宽度一般在2mm到3mm之间,其他的倒角应该按照技术要求,公司标准,客户要求去实施。(三)导板的安装要求 安装导板前检查导板尺寸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如果符合标准,则先进行导板的倒角,保证在导板接触时没有干涉,固定导板的螺钉一般是和导板成套的,其旋入尺寸应为螺钉直径的两倍,旋入后螺钉冒应低于导板表面,以防止结合时造成的拉伤。在检查确定完毕

6、后,将导板固定在模具本体导板固定面上,固定后用塞尺检查其接触间隙,一般间隙应在0.03之内即可,间隙过大将造成导板的拉伤,工作中受力不均,调试过程中模具的配合不稳定,导致调试的误差。(四)滑车的安装滑车主要是指通过导轨走一个行程来实现对汽车模具制件的整形、修边、冲孔的机构。整形主要完成前几道工序如拉伸、修边所不能完成的对于制件异形体的产生。(在特定的情况下,为了保证行程的稳定,则必须安装防侧向力导板,防止在受力时致使滑车的偏转,在多次工作行程中,出现误差,对制件的休整精第3页度的保证产生公差值)。修边一般是吊切修边机构,吊切机构一般安装在上模中,通过导板的导向完成工作行程。冲孔一般分为侧冲和正

7、冲,一般正冲机构冲头及固定板安装在上模型芯内。侧冲则安装在下模的两侧,完成对工件的侧面冲孔,在设计中还有吊冲,一般和吊切的安装方法相同。安装滑车的技术要求,首先检查导轨是否清洁,在保证清洁的前提下,将滑车两侧的导轨面涂抹红色丹粉,将滑车置入导向导轨,研合其接触面。一般两侧导轨接触面间隙的总和应该不超过0.03mm。间隙过小,造成滑车导向不流畅,影响正常的工作行程。间隙值过大,位置产生偏差,状态不稳定,严重还会导致机构损坏,所以保证间隙值的准确性,对正确安装滑车,以及正常的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二、研合将模具研合到闭合状态,即使上模能够与下模的限位接触,达到死点位置。研合的工作内容一般有对修边冲孔

8、模的研合,翻边整形模的研合,而对于拉延模则由单初,或品质组来进行调试。研合主要分为对修边冲孔模的研合最为普遍,一般修边模在进行研合调试中,主要是由于机械加工精度不够,所不能保证的修边刃口间隙进行修整。一般在经过机械加工后的刃口间隙一般为负值,在修整后一般保证刃口间隙为料厚的5%-7%左右。在对刃口间隙保证的同时,保证刃口的垂直度也很重要。如果在修整过程中,造成刃口不垂直,形成斜刃口,一会使刃口间隙过大,二会影响到基准刃口的不垂直,形成斜刃口的配合,在模具的工作中,不能正常的完成对制件的修边,使制件出现修边的毛刺,塌边的结果,也会缩短模具刃口的使用寿命。所以保证刃口的垂直度和保证间隙值都是非常重

9、要的。对于冲孔模的调试是将冲头正确,准确的导入其配套的凹模套内,其间隙值已经保证,不需要钳工进行修整调试。三、单初和品质主要完成对模具的调试,以下是对一整套模具的品质调试介绍。三一、覆盖件拉伸模的调试汽车覆盖件拉伸模的模具调试对于零件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试的第4页好,不仅可以提高冲压件的质量,还可以缩短模具的制造周期。模具调试的目的就是为了完善模具设计者的意图,弥补模具设计和制造上存在的缺陷,由于拉裂和起皱是拉伸模的主要缺陷,因此试模的关键就是要控制拉伸过程中材料的流动问题。因为材料流动过易容易引起起皱,而材料流动困难,则会造成制件拉裂,因此必须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模具间隙的大小

10、,压边力的大小,拉延筋的数量和位置等因素,也抑制着拉裂和起皱的产生,下面仅谈谈在模具调试过程中的经验。(一)凸凹模间隙的调试 在拉伸模的调试过程中,凸凹模间隙的可靠与否直接影响拉伸件的质量。若调整不当,在间隙大的一侧,拉伸件的侧壁容易起皱,甚至在周边出现波浪形缺陷;而在间隙小的一侧则会由于受到过度挤压而造成局部板料过薄,增大拉伸力,导致工件拉裂。此外,均匀的间隙还可能导致拉伸件侧壁上产生拉痕。 对于对称或封闭式拉伸模,生产时避免上述现象发生的正确操作方法是在压力机工作台上安装模具时,先用固定螺钉将上模固定在压力机滑块上,而将下模简单的固定在压力机的工作台垫板上(不拧紧下模压板螺栓),并且将压力

11、机滑块的下死点位置向上调一点,以免合模时冲模顶死,然后开动压力机,让滑块空行数次,然后将滑块降至下死点停止,重新拧紧下模固定螺栓,再开始试模即可,保证模具凸凹模周边间隙均匀。(二)压边力的调整压边力的调节只要是指应用双动压力机进行拉伸情况,较大的压边力可能防止起皱,提高拉伸件的刚性,而压边力较小则会使工件起皱。由于一些复杂的拉伸件结构不对称,各处变形均匀,若采用相同的压边力,使材料周边阻力相同,势必会在工件变形小的部位起皱,而在变形剧烈的部位产生拉裂现象。双动拉伸压力机的外滑块在四个悬挂点与连杆机构连接,各点可用机械方法使各点压边力得到调节,形成有利于金属各向流动的变形条件。如果掌握双动拉伸压

12、力机的工作,结构原理,根据拉伸件各处的变形程度调节压边力,使各处保持与变形相适应的进料阻力,就会有效的抑制起皱和拉裂现象的发生。(三)压料间隙的调整第5页在压料力不容易控制的情况下,采取调整拉伸间隙的方法,可消除因材料厚度变化而引起的压料力的变化对材料变形的不利影响,压料面间隙的调整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1. 采用里紧外松的原则,在凹模口处,直线弯曲变形区和伸长变形区应允许压料面有里紧外松的现象,材料在变形过程中料厚不变或变薄,这样就造成了压料间隙相对的变大,实际上相当于减小了压料力,随着材料的流动,压边圈始终保持着压料作用,防止起皱等缺陷的产生。2. 采用里松外紧的原则,在压缩变形区中,材料处

13、于径向受拉,切向受压的应力状态,毛坯在圆周方向上产生压缩变形。随着材料的流动,料厚有增大的趋势,这样会使压料间隙相对减小进而增大进料阻力,材料在拉应力的作用下容易破裂。因此在调试模具压料面间隙时应采用里松外紧的方法,消除材料厚度增加对材料变形的不利影响。(四)拉伸坯料的剪切在模具调试过程中,对于一些结构不对称的覆盖件,由于其拉伸时各处的变形不均匀,因而工件在凹模周围各处进料阻力不同,除采用拉延筋进行控制,还需要根据各处变形的特点,在拉伸前对板料进行适当的剪切或落料,剪切或落料必须按照以下原则进行:1. 坯料的表面积约等于工件的表面积2. 坯料的形状应与工件横截面形状相似3. 坯料轮廓应该是光滑

14、的流线型,不能有突起和尖角,通常变形量较大处的法兰边可留得小一些,变形量较小处的法兰边可留得大一些,使进料阻力与变形程度相协调。另外,试冲要按照从小到大的原则,即对于容易裂的地方先用小坯料,若起皱则将材料放大。二、修边模的修整调试修边模一般是拉伸的下一序,有上模,上模压料芯,下模(凸模)所构成,一般的修边模还加有冲孔机构,所以也成为修边冲孔模,来保证成品覆盖件的搭接和焊接。(一)对于凸模的符形第6页在调试拉伸模完毕后压出的第一序拉伸件,以它作为基准,对第二序修边模的凸模进行研符,在研符时在拉伸件的内表面涂抹红色丹粉,丹粉的浓度不宜过高,上色时厚度不要太厚,否则将影响着色的真实性。在凸模CH定位

15、孔导入10mm的定位销,对拉伸件进行定位,防止在研符过程中,拉伸件位置不准,使符形不准确。 判断其着色的特点,一般表面成颗粒状着色,其应该为正常的着色,着色点有金属亮点(着色点发黑),则应该为着色硬点,使用相应的气动工具进行修整。经过反复的修整后,应该使凸模的刃口上表面,CH定位孔周围,冲孔四周的着色应该均匀,其他各形面着色一般在90%以上为最佳。(二)在压力机上的研符将上下模分别固定在机床的上下工作台面上,拉伸件的内外表面涂抹红色丹粉,将机床的上滑块上调一些(即修边刃口没有接触,压料芯刚好压住制件的状态下),然后对凸模和压料芯进行研符修整上色率90%以上为佳。 压料芯着色差造成的影响,在对拉

16、伸件进行修边冲孔时,由于压料芯研符不到位,不能完全的压住制件,导致制件的变形,对进行后续的符形造成了误差。(三)模具的试冲将上序件放入放入修边模进行试冲,利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的工作,完成对工件的修边冲孔,为下一序的调试做准备。三、翻边整形的调试翻边整形模的调试方法基本和修边模的调试方法基本相同。在调试翻边整形模时,要注意翻边间隙,一般间隙值应该为板料厚度的90%,即间隙值为负值。如果间隙值过大,则使翻边不垂直。如何测量翻边刃口间隙:在下模翻边刃口上放铅丝,在经过上下模闭合一行程后,翻边刃口在闭合时使铅丝成形为刃口间隙值大小的厚度,用游标卡尺测量后,对其进行正确的修整。第7页模具结构检测内容一、

17、通用部分检查项目1.闭合高度是否同要求一致。2.上、下模座面的平行度是否符合制造精度标准。3.是否具有模具存储时以内感的连接板、支撑块、链。4.是否考虑安全支块用的开口。5.锐边尖角是否已经去掉。6.在模具装配上,有没有防止装错的可靠措施。7.是否具有模具安装压力中心线、(V型槽)十字中心键槽、快速安装用的定位销孔。8.导向结构是否采用自润滑形式,间隙如何。9.标准汽缸体是否能满足图纸的要求。10.汽缸能否确实地动作。11气动顶起装置:气路接头是否按图纸布置。是否有保护该装置免于被落下的废料所损伤的护罩。是否妨碍其他操作。12铭牌、侧楔、导向块、安全块及铸件等是否妨碍冲压件的取放操作。13标志

18、和涂漆铭牌上的记载是否正确。模具的涂漆是否按客户认可的标准。必须的危险警告或特别指示标识是否标出。模具的重量是否用油漆在模具上醒目的地方标出。模具的“F”标识是否有或用油漆在模具上下中间地方标出。在模具的前面和左右两面是否标出了压力中心线位置。14各类设计、加工、测量基准点、线、槽是否保留。15起吊装置是否安全可靠。16各种紧固螺栓、销的紧固程度。第8页17工作表面是否有缺陷、弊病。18工作部分光洁度是否符合要求。19各类模具的安全设施是否有。20各类模具的标准零件是否打上材料牌号、规格、厂家、标准号。21主要零件的材质硬度是否符合要求。22取件、进料装置是否灵活可靠。23主要件的材质是否和图

19、纸一致。24铸件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二、拉延模结构检验项目1.凸模的精度加工:凸模的形状是否与提供的产品数目一致,提供检测报告。R面(圆角)的打磨是否符合图纸要求。2模具和压边圈表面是否有符合要求的良好的抛光面。3导向块:尺寸布置是否按图纸。是否妨碍冲压件的放入和取出操作。4凹模与压料圈:压料表面的空槽是否按图纸。R面的打磨是否按图纸要求。5模具表面接触面状态良好(80%以上)。6是否安装有压印检测器。7导向件的精度是否符合客户认可的标准。8定位部件:前后左右的定位部件是否考虑。能否可靠地放入坯料取出半成品。9冲压件的举升装置:会不会损伤冲压件。动作是否正确可靠。料的放入取出操作是否受排件机构

20、、顶出器、气缸、手动顶出机构或软管第9页的妨碍。10排气孔考虑了没有,上模的排气孔是否有防止杂物落入的措施。11是否有送料滑板和取件滑板。三、修边及冲孔模的结构检查项目1.切刃:切刃部分有没有淬裂。有形状的冲头或镶块是否有防转的锁住措施。冲头长度是否采用按80MM长度购置。冲裁间隙是否符合客户认可的标准。2.镶块的结构尺寸形状、是否采用防退让装置,材质是否符合要求。3.侧楔:为了能取放制件,侧楔能否确实地回位。为了便于侧楔回位,弹簧的力量是否充分。是否考虑了使侧楔确实地回到原位的装置。外弹簧有没有防护罩装置。侧楔活动部分是否采用自润滑结构,间隙如何。4.压料板和退料板:弹簧的予载荷是否按标准规

21、定。退料板形状与冲头形状是否一致。压料板及冲头的动作是否正确,压料板是否有导向。弹簧的负荷是否充分。压料板与凸凹模周边间隙是否符合图纸要求。5废料排除孔:切刃是否有空刀。空刀大小是否与图纸一致。6废料刀:对于拉延件切刀是否安装于正确位置,形状吻合。废料刀和取放冲压件是否干涉。废料刀是否伸出废料外。废料刀是否有止退功能。废料是否能够顺利地从废料刀落下。第10页7废料滑槽:废料能否确实落在工作台外。废料滑槽是否可靠地固定在模具上。废料滑槽的板厚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即t=2.3。8导向块和导向柱:导向块及导向柱的尺寸及安全布置是否按图纸所示。是否妨碍冲压件的取出操作。导套上是否开排气孔。9定位部件:侧导

22、向是否按图纸所示。前后的定位部件是否按图纸所示。冲压件的取放机构是否能确实地动作。10压料装置是否有导向结构。11形状定位,压料装置在冲切过程中制件上是否有压痕。四、成形模、翻边模和整形模的结构检查项目1.凸模的精度:凸模的形状是否与被认可的测绘数据一致。R面(圆角)的打磨是否符合图纸要求。2. 退料板(压料板):退料板(压料板)与冲头之间的板厚间隙是否取的合适。在翻边刃口或楔模刃口接触冲压件以前,退料板(压料板)是否稳定地压住了冲压件。退料板(压料板)是否有导向装置,间隙如何。3翻边刃口:间隙是否采用合理间隙值。销钉或键是否固定在规定位置。4. 定位部件:导向装置是否用螺钉和销钉牢固地固定。

23、是否排除了坯料误放的可能性。第11页5. 斜楔:为了便于冲压件能自由取放,斜楔是否能确定地回位。为了便于斜楔回位,弹簧力是否充分。是否有使斜楔回到原位的机构。在弹簧处是否有防护装置。斜楔的活动部位是否采用自润滑结构,间隙如何。6. 导向块及导柱:导向块及导柱的尺寸及安全位置是否按图纸规定。能否不干扰冲压件的取放。第12页综述对于汽车覆盖件模具的调试,在调试完毕后,首先要对生产出的成品的制件进行检测,通过检具,三坐标测量仪的检测,反映出制件存在的问题,例如冲孔的偏差超出了公差值,整形后致使的修边过短或过长,翻边的不垂直等等。这些都是在模具的调试过程中所不能发现的问题,同过检具来反映出这些问题,在

24、经过钳工的重新调试,达到制件的合格。 修边的误差需要改动修边模的刃口宽度,对其反映出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调整。整形和翻边,则要对整形面是否研符,有没有对制件的干涉等进行修整。例如翻边后不垂直,则要缩小翻边刃口间隙,或缩小翻边圆角的大小,使翻边时,利用较小的翻边圆角产生对制件翻边力的增大,达到垂直的效果。 通过反复对制件的检测,来对模具进行修整调试,最后达到与检具相符的制件,模具的调试基本完成,对于客户的特殊要求,例如汽车的改型,搭接时的不和理,则再进行模具的改动,达到客户满意。总之,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不断的进步,对汽车覆盖件的外观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积累丰富的调试经验,这样才能调试

25、出合格的模具,从而获得合格的制件,提高汽车的外观质量。致谢首先,感谢汽车模具公司钳工车间的王文军主任,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和锻炼的机会。王主任为模具公司钳工车间主任兼工程师,不但为我们进行了钳工的专业培训,毕业设计过程中,还经常与我们讨论技术问题,指导我门工作,可以说离开了主任,我们不会学习的这么快,收获这么多,感谢王主任的关怀指导感谢品质组组长潘永辉,他在技术上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感谢谢廷、王全、谢超教了我很多模具专业知识。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宋家荣老师,为我们选题,评定论文,指导我们学习,还特别感谢和我一起实习的同学们,成功是大家努力的结果。向所有关心和帮助我的老师、同志、同学和朋友们表示感

26、谢。第13页结束语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几个月中,我感到收获实在是太大了,学到了很多知识。 首先,我在这里接触到了钳工车间的整个工作环境,工作流程,了解了一个公司的运作,接触了很多有技术的领导,工程师,让我感到了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我们学的技术都是有用的,同时,生产当中树立的一些观念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丝不苟的精神。以及面向市场的观念对于学生而言都是缺乏的,我们在这里得到了锻炼。其次,通过这次实习,让我们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当代模具调试技术的新方法,新技术,新观念,我们都接触了一些,开阔了视野,也对自己专业的发展方向有了认识。最后,通过毕业设计和在这里的实习,我看到自己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需要学的东西还很多,所以在汽车模具公司的领导的帮助下,我会努力学习,向更高的目标而奋斗。第14页参考资料中国模具设计大典冲压基本原理模具制造工艺汽车车身冲压件教学大纲拉延模模板化设计模具制造工艺教学大纲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第1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