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和中心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交流材料.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094354 上传时间:2021-04-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和中心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交流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和中心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交流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和中心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交流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五和中心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交流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和中心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交流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和中心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交流材料.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加强校本研训引领教师发展五和中心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交流材料教师专业发展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是推进课改的有力保障。在区教育局暑期读书会之后,学校召开了专题会议对发展标准和方案进行了认真学习,并结合我校教师实际,制定了五和中心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实施方案,并通过全体教师会议进行发动并开展工作。下面就我校近段时间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向领导和各兄弟单位作以汇报和交流。一、 建立专业发展档案,健全组织制度建设。1、高标准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根据教育局要求,我校在学习发展标准的基础上,由教科室对每个学校的教导主任进行了培训和指导,并对各校教师根据实际提出

2、不同层次的教师发展要求,由各校教导主任根据要求指导各校教师剖析自己的现状,规划自己三年的发展,并认真填写发展档案。中心小学对每位教师提交的档案表及教师的学历、获奖证书、论文、教学反思及学校运行的教师教学评估档案融为一体,装入每位教师的档案盒,作为教师的最初材料进行专档管理。在此基础上,教科室组织人员根据每位教师的档案基本材料建立了电子档案,并对不同发展层次的教师进行分类整理,实行动态管理。2、健全组织制度建设。活动开始之初,学校成立以汤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教科室和各校负责人的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教师成长的规划、实施、管理、评价等工作。同时建立健全了教师的培训、学习制度,规范了校本教研工

3、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的运行做好保障。(1)学习培训制度。引导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习惯,组织教师参加长期性、系统性和针对性的理论学习,培养教师“工作学习化、学习习惯化”的职业生活方式,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阅读2本与教学相关的理论书籍,并形成5000字以上的学习记录(指教学日记、读书笔记、研究论文或报告等)。平时要勤于翻看各种教育、教学杂志,努力拓宽学术视野,加强知识的储备和理论的武装;(2)完善教学调研制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制定推门听课制度、跟踪听课制度,加强常态课的绩效管理,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导教师关注每一节课,培养教师的质量意

4、识。我们采用随机与指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校领导的课堂调研,及时了解教学动态;二是学科组的课堂调研,要求学科组根据本学科教师的情况进行听课指导,课后进行诊断式评价,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3)校本教研活动制度。为使校本教研有序、有效地开展,我们规范了学科组、备课组的职责,确定校本教研活动时间,要求各组在活动前制定好计划,教研要有明确的活动主题,突出教研的实效性。二、研训一体,创新形式,引领教师共同发展。在完成学校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行动方案的制订以及教师对自己发展目标的确立后,我校确定了以研促教,研训一体,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和校本研修、校本课程开发、课题研究能力,从而促进教师专

5、业化发展的有效探索。1、落实三级校本教研网络,保障研训工作高效进行。一是处级学科教研组,成为教师学习成长的共同体。二是校级和分片研训,成为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三是分年级(备课组)组内教研,建设教师同伴互助的小家。这三级研训网络从教师的师德教育、理论学习、校本教材开发到集体备课、说课、评课、教学反思、问题研究,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从全处兵团到年级小组等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校本研训工作得以高效进行。2、努力创新、探索校本研训新形式。校本研训中我们以提高教师的师德为首,师能为主,坚持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将理念和专业的引领与行为的跟进有机结合,将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有机统一,

6、将课题研究与问题研讨有机结合,不断探索了以学代培(教师读书行动中自我研修、集中交流)、以赛代培(各类竞赛课、综合能力比赛、教研课的说、研、听、评)、以结对代培(师徒结对)、以研代培(主题研究、课题研究、问题研讨)的校本研训形式。(1)以学代培:教师的个人自主学习是校本培训的关键,学校要求每位老师将读书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书香校园实施方案,期初要求教研组和教师个人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并定期开展教师读书交流会。每学期,教研室和教导处都认真检查教师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纳入教师量化考核。(2)以赛代培: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每个学期都会有各级竞赛课进行,这是提高教师

7、教学水平的良好契机。我们抓住每一个竞赛机会,认真组织校内选拔,选定人选后再组织老师们集体听课、研课、磨课。同时,本学期以构建高效课堂为突破口,大力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先后开展了有效课堂观摩课、读书研讨课、多课型示范课及计划举行的学科基本功竞赛,以实现以研促教,以研促改。(3)以研代培:以研代培是指做好校本教研中的科研工作。即以“教育科研”为主体,通过活动这个载体,以研代训,以研代培,提高教师教研能力。在课题研究中与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提高研究的实用性、实效性。切实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教师能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及时做出分析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4)以结对子代培:

8、为了帮助新教师迅速成长、年轻教师迅速成熟,造就一批新的骨干教师,我处继续开展“导师制”活动。在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学校各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人力资源,积极推进“导师制”,加快我校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具体采取结对子、拜师傅的形式,分别从备课指导、课堂教学、教学反思、教学研究等方面给予青年教师指导,其中,指导教师的示范课不少于两节,徒弟的研究课不少于四节。除此以外,徒弟每月还拟写一份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送指导教师师审阅。在彼此的互动中,不仅提高了徒弟的教育教学水平,也促进了指导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实现教学相长,促进全体教师素质的提高。3、构建交流展示

9、平台。(1)、网络平台。学校利用网络设施及技术优势,构建了五和中心小学网上交流平台。开设了“课改论坛”、“教育信息”、“教学案例”、“课件展示”、“教学反思”、“论文交流”等栏目,让老师们通过校园网络,进行广泛交流,我们把教师之间的直接对话和教师网上交流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学设计讨论、学生问题诊断、教师听评课交流、教学反思交流、教学问题研究、知名教师与青年教师的对话等活动,相互借鉴、相互探讨、相互促进、共同成长。(2)、展示平台。积极实施教师培养工程 ,做好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骨干、教学新秀的评选工作。积极开展各种业务技能竞赛,开展“教学技能大比武”活动,通过组织课堂观摩、教学技能竞赛、

10、说课比赛以及评选典型教学案例、教育叙事、优秀教育科研论文等活动,为广大教师开辟互动交流的通道,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促进教师成功发展的体验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三、建立科学、民主的评价体系。教师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教师,即为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奖励和处罚教师,不是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为此我校想在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上做一点尝试和探索。(1)完善“积分制”评价体系“积分制”评价是指教师个体根据自己的三年规划和自己在工作中取得的工作实绩,根据量化评估标准获取积分的办法来实现自我专业发展设计的评价,这一评价的主体以各校教导处、教研室和教研组为主,是一种以定量为主的评价,这也是现在我校主要运行的评价方式,在这一评价上我们根据教师的建议继续完善和改进,同时我们尝试构建多元的评价方式。(2)积极构建教师自我增值的发展性评价。这不是一种评优活动,而是一种“个体内差异”的自主评价。这种评价努力改变以他评为主的、少数教师参与的评价现状,而以教师、学生、家长的定性评价为主,给教师以平等和自主,给教师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通过此项评价让每一位教师成为有特色的名教师提供无限发展的可能。五和中心小学2008年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