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想方法》研习中期小结.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099461 上传时间:2021-04-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思想方法》研习中期小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数学思想方法》研习中期小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数学思想方法》研习中期小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数学思想方法》研习中期小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思想方法》研习中期小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思想方法》研习中期小结.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数学思想方法研习中期小结 我在参加学校数学教研组对数学思想方法研习以来,也已经有一些收获,现将收获说一说。第一、学习的动力。 原来我总是认为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只要把自己这本书教好就行了,我曾经认为,这些理论的东西不是我这样一名小学教师所能涉猎的。通过工作站的学习,每一次学习都能让我感觉到和其他教师的差距太大了,光靠热情是不能满足当前教育需要的。一个山里长大的孩子总希望自己遇到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自己当了教师以后,就想成为这样一名老师。回头看看,自以为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没想到,往前看看,自己还很不合格。当前教育需要智能型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经验,还要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第二、

2、同伴的启发。在去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与办公室数学老师交流。在与冉林、卢萍老师的交流中,感觉到数学思想其实在我们的教材中就蕴含着很多,只是自己闭门造车,和别人交流后才有了这么多的收获。数学的美与理提到:课本中字斟句酌的叙述,未能表现出创造中的斗争、挫折,以及在建立一个可观的结构之前,数学家所经历的艰苦漫长的道路。学生一旦认识到这一点,他将不仅获得真知灼见,还将获得顽强的追究他所攻问题的勇气,并且不会因为自己的工作并非完美无缺而感到颓丧。这激发了我读书的热情。在与肖兰、龙涛、郭勇、黄校长等数学老师的交流中感觉到她们对教材的那种领悟,善于反思,远远高于自己。正因为他们的这种做法使得他们的课堂充满

3、了魅力。因此我感觉到更得努力学习了,重新给自己定位。要做一名学习型教师,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谈谈我的收获数学思想方法这本书我也就去看了,但是以前总觉得其中的理论离自己很远,现在要想来,与自己教学息息相关,通过研习,确实收获特别大。其一、原来提到数学思想方法的时候,总是感觉似乎知道一些,总想应用它来指导自己的教学,但是又不是很清楚。研习以后,有很大的收获。首先我知道了,数学思想方法,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第二、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于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之中,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桥梁。这才是

4、我们教学中要实现的目标,也是学生受益终身的财富。第三、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认知结构中能够起着重要作用,使之形成有序的、起基础作用的、有着生长点和开放面的知识结构。这就是说,数学思想方法为学生形成有序的知识连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将来的实践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以满足现代社会高科技发展所需要的高效益、高智能、高竞争的要求。毫无疑问,要想达到这样的目标,首先教师应该先做到心中有数。压力油然而生。通过研习,还与我们现在使用的课程标准相结合,将课程标准中的一些理念有机的和书中要阐述的数学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这样我感觉研习起来更感兴趣,更能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

5、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归纳、猜想、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当读到数学模型方法这一章的内容时,其中提到:数学来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人们学习数学、研究数学的目的之一是将数学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正如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所说,数学必须“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数学本身就是一个与现实世界不断进行交流的开放体系,其价值就在于它的应用。可以说,数学的应用过程就是数学价值的实现过程。这对我教学上的启发很大,书中应用“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来说明“数学模型方法”。用数学模型方法解

6、决问题的基本步骤为:1、从现实原型抽象出数学模型;2、从数学模型上进行逻辑推理,求得数学问题的解。3、从数学模型过渡到现实原型,即把研究数学模型所得到的结论,返回到现实原型上去,便得到数学问题的解答。四、对自己教学的启发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重新来设计自己的教学,比如,在比例尺的教学中。原来就是介绍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的概念,然后就是通过例题让学生来探讨他们的求法。感觉原来也有探讨,但是那是根据老师的需求来进行探讨的。比如我们当时是少年宫从我们学校搬走,(这也是几年前的事了)我说有些家长经常来学校打听少年宫办哪去了,我们能不能绘制一幅平面图加以知识能。于是引出了比例尺、让后又说我们学校周

7、边有趣科技馆,距学校1000米,在图上怎么表示?引出图上距离。紧接着就说区健身广场再图上长4厘米,是极具我想多少米?进行实际距离的教学。当时也觉得挺顺,但是觉得的缺少什么。现在看来学生没有根据需要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完全是老师设计的探讨过程。研习以后,我觉得如果能把学生身边的事数学化,让学生根据应用的过程来产生新的知识,并对新知识进行探讨。这样孩子更有兴趣。正值区里要为学校扩建这件事,我说:我们学校将要向南延长一部分,听到这个好消息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提出想知道要向南延长多少米,那时校园的总面积,学校将如何规划等问题。于是,我带领同学们围绕大家所关心的这些问题展开学习。于是我们出示了现有校

8、园平面图,让学生帮助老师在原校园平面图的基础上,完成新校园平面图。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社会课的经验对比例尺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他们知道,这幅平面图上的距离肯定是缩小了一定的倍数之后才画下来的。所以孩子们根据图上已知的数据展开了对比例尺的计算。因为学生是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计算的,所以理解得比较到位。搞清楚了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倍数关系。这时再将刚才提出的几个问题数学化。弄清实际问题是在求什么?从而化简了问题。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形成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问题从而得到解答。这样得到的知识是不用背的。这样一个过程完全是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进行的,这里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三

9、量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研习之后除了收获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觉得自己要学的东西还太多太多。其中的一些例子自己还理解不了,还要反复的读。其中第十二章、十三章读起来特别感兴趣,因为里边的例子都是自己平时教学中遇到的。 以后我希望能有更多的途径获得这样的培训。自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会更好。读吴老师的我与小学数学,就像在品一杯浓浓的酒。越品越醇。在读专业书籍时自己有了“精、气、神。”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告诉我们,要带“精、气、神”进教室。一名好的教师,自踏入课堂的一刻起,带到学生面前的不仅仅是知识,也不仅是课堂的组织程序,同时还有精神气质,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每一个亮相每一个细微的神态,每一句话语,其背后的神妙东西都是那么重要,以至于决定了一堂课的吸引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