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doc]构建和谐有效德育体系实践途径的探索与研究.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104024 上传时间:2021-04-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word doc]构建和谐有效德育体系实践途径的探索与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word doc]构建和谐有效德育体系实践途径的探索与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word doc]构建和谐有效德育体系实践途径的探索与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word doc]构建和谐有效德育体系实践途径的探索与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word doc]构建和谐有效德育体系实践途径的探索与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ord doc]构建和谐有效德育体系实践途径的探索与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ord doc]构建和谐有效德育体系实践途径的探索与研究.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构建和谐有效德育体系实践途径的探索与研究2010年6月第28卷第3期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JOURNALOFSOCIALSCIENCEOFJIAMUSIUNIVERSYJun.,2010V0I.28No.3构建和谐有效德育体系实践途径的探索与研究潘宏佳(佳木斯大学思想品德教研部.黑龙江佳木斯154007)摘要和谐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积淀,让和谐意蕴贯穿在学校德育工作的全过程,为学生成就和谐人生打下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成为摆在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新课题.本文就新形势下构建和谐有效德育体系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及构建和谐有效德育体系的实践途径加以详细阐述,力求达到德育教育的终极目标.关

2、键词和谐;德育体系;实践途径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882(2010)o3011102和谐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积淀,闪烁着东方人的哲学智慧.自古以来和谐就是人类追求的价值目标,它是我们在生活中自觉遵循的一种隐性规律,它是支配我们用心工作,创造价值的内在动力.而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让和谐意蕴贯穿在学校德育工作的全过程,为学生成就和谐人生打下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成为摆在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新课题.一,新形势下构建和谐有效德育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和谐德育是以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在遵循受

3、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调动德育内外部各要素的整体和谐互动,促进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和谐发展的一种德育模式.而“有效”,是相对”无效”而言,德育之所以无效,是因为教育者把德育看作一种机械化的过程,没有实现以学生为本,去激发学生的热情,忘记了陶行知先生说的:生活即教育.而和谐有效德育模式正是以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从德育要素的整体联系人手,可以深化多层面教育规律的研究与运用,构建德育过程诸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和谐发展.首先,和谐有效德育模式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它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为起点,推及全体公民思想道

4、德水平的提升,能够加固依法治国的内在基础,这就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其二,和谐有效德育模式推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建构和谐德育,就是使学校教育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及各要素之间协同作用,产生教育合力,从而促使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全面和谐地发展.再者,和谐有效德育模式能够发展新时期学校德育的内容.目前,各级学校之间的衔接以及学校与家庭,社会的相互配合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和谐因素,这是制约德育工作整体效果的根本原因.要解决德育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就必须构建和谐德育体系,从而促进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二,构建和谐有效德育体系的指导思想与

5、基本原则构建和谐有效德育模式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为指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以校为本,基于学校教育工作改革发展需要,以学校为基本实践范围,学校全体人员参与,通过构建校本和谐德育体系归于构建和谐学校,促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健康和谐发展.而以校为本的实质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以体现教育的本质,

6、实现教育的有效性.其工作境界是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包括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如通过构建校本和谐德育体系形成和谐的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形成和整体素质的和谐发展,在工作范围上,以校为本体现为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同时辐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和谐互动中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有效持续发展.构建和谐有效德育体系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在这里需要把握三项具体工作原则.即教育工作中真正的尊重,共感的理解,积极的关注.真正的尊

7、重是指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和自我价值的尊重.共感的理解要求每一位教师伏下身子去倾听学生的呼声,要求从学生的感觉和立场来理解学生的言谈举止.积极的关收稿日期20100326基金项目佳木斯大学2OO9年教学研究项目:”构建和谐德育体系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0835)作者简介潘宏佳(1971一),女,黑龙江佳木斯人,法学硕士,佳木斯大学思想品德教研部副教授.注是教育者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我成长的促进力,相信他们具有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指导的潜能,支持他们并发展他们的这些潜能.三,构建和谐有效德育体系的实践途径(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构建和谐有效德育主阵地课程是理念的载体.教学活动中最

8、有价值的是教学方法,教师只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自觉地把思想道德教育有机渗透到课程的教学之中,才能达到知情意行”四环节”和谐.首先是要创建”和谐”课堂.教师与学生是作为具有完整人格的”我”与”你”的相遇,不只是知识的接受,而且包含情感,精神,思想,智慧,碰撞,理性和非理性,事实与价值等,都是在平等交往中整合着完整的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本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依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恰当选择教学方法,以便事半功倍,提高教学效果.创建”和谐”课堂要以爱为基础,基本特征是宽松,平等的课堂气氛,真情友好的师生对话,真诚恰当的欣赏激励性评价,灵活必要的课堂学习情绪的调适.教师要精心

9、准备教学辅助课件,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有节制地发挥出来,使学生感受到教材愉悦和谐的情绪.其次是针对新形势下的德育特点,拓展学校德育内容.建立起学校德育大课表体系,使学校德育系列化,科学化,特色化.要加强法律基础部分的教育力度.和谐社会的特征第一个就是”民主法治”.通过教育,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守法习惯,杜绝校园暴力案件的发生.同时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保持健康积极的情绪状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学生认识到如何做有价值的人,从而自觉地为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做出应有的努力.另外教育者要使教育有效,在教学中要做到四个结合,即在教学中必须把知识的科学性与思

10、想性结合起来,把学科的学习目的和确立远大理想结合起来,把科学知识的传授与培养学生的基本观点,信念结合起来,把帮助学生取得好的学习成绩与把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二)提高整体素质,加强队伍建设,打造和谐团队首先要加强师德教育.健全完善制度,不断充实师德教育内容,通过教育引导和考核奖惩等形式,让每一位教师做到时时为师,处处为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引导教师确立”严谨教学,敬业爱岗,乐业爱生”的优良作风.落实每位教师的育人责任,强化全员德育意识.其次是建立德育管理干部的自我发展机制.强调“三风”建设一理论学习之风,调查研究之风,勤勉实干之风.再次是形成德育工作协作体,组织学校之间德育交流,借

11、鉴推广,取长补短,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百舸争流之势.最后是开展各层次的德育骨干专题培训.其总体思路是”以我为主,内外结合,分层落实”.按省级培训,市级培训,校本培训三个层次来推进,做到层层落实.其五是建立名师培养机制.实施名师带动工程.以”靠得住,树得起,站得稳,立得久”为原则,严格选拔教师成为名师培养对象,让名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起示范带头作用.(三)培育心育之花,构建和谐德育氛围成立学生的心理咨询,心语工作室,创建聊吧活动室,加大投入,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心理咨询室是学校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必备的物质条件,可为开展心理辅导活动提供一个安静,宽松,和谐,舒适的场所.而心语工作室,聊吧活动室,要由专兼

12、职心理健康教师组成,在师生中宣传发动,可随时热心接待来访的同学,给他们耐心的疏导,辅导.同时构建教师心理教育机制.邀请心理专家就教师心理教育的目标,原则,内容,方法及途径等方面开展培训.(四)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环境构建和谐校园,要协调处理好学校内部的各种人际关系,理顺师生员工的思想情绪,形成全体师生员工各尽其能,各展其长,专心学业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校园中干群关系和谐是关键,师生关系和谐是根本,各群体内部的人际关系和谐是基础.而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教师和学生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这就意

13、味着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双重转变: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还意味着师生关系向着师生平等,互相合作,彼此尊重,民主教学方面发展.教师是这种关系中矛盾的主要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通过教师自身的努力才能得以实现.(五)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营造整洁,优美又具有浓郁德育氛围的校园环境,如修建语林碑墙,校史馆,系列文化长廊等,创设足以感染,教育学生思想情操的良好氛围;开展以优良校风,学风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强调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爱校意识和良好行为规范;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利用升旗仪式,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校庆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要求活动内容丰富,在保留传统的爱国,励志等内容的基础

14、上力求同社会生活,时政热点和学校实际紧密联系,力求同学生的思想实际紧密结合.(六)构建多维和谐的社会化育人网络以社区教育为依托,形成”多方参与,共育人才”的立体化协调网络.一方面建立与派出所,法院的”警校合作”关系,改善学校周边的治安环境;建立与工商,税务和文体部门的关系,取得其在净化学校周边娱乐,文化环境的支持;要求网吧,舞厅等文化娱乐场所与学校签定教育共建责任书.另一方面利用社区教育的优势拓宽德育途径,使学校德育从封闭走向开放.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增强适应能力,限制和抵销社会的消极因素的影响,形成一个”学生离校不离教”的教育网络.总之,一切成功,有效的教育都是和谐的教育.和谐德育创设了一种合理而深刻的道德境界,把具有导向作用的道德要求化作主体发自内心深处的自发生长机制,而这种有效机制能够培养教育对象良好的道德判断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亲善远恶,明辨是非,最终达到道德自觉的最高境界,从而达到德育的终极目标.参考文献】1王鸿江.现代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4.责任编辑:田丽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