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诗意语文》.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104336 上传时间:2021-04-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读《诗意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读《诗意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读《诗意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读《诗意语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读《诗意语文》.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我读诗意语文代巧云 这学期我读了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认认真真地拜读了一遍,收获的不仅是一本书,而是提升了我整片的精神境界。书中不光是王崧舟的教学思想我能效仿着用,他推荐的几十种课外读本,犹如沙漠中的绿洲,给了我太多太多的帮助。比如,他推荐的苏霍姆林斯基著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真是太好了,我学到了许许多多培养孩子的做法。感谢王老师对平凡的普通老师的关爱,他不仅关爱老师的业务,更加关爱老师们的精神世界啊。真是一位贤者圣者。 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也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的回归。(王崧舟)我喜欢诗意语文课堂,喜欢它浓浓的语文味,喜欢它流淌的文化,喜欢它精彩的生命对话,

2、喜欢师生与文本对话时那飞扬的激情和如诗如画般的语言,更喜欢诗意语文课堂那美如苏州园林般的课堂结构。 诗意语文告知我们语文老师,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是须臾不可分的统一体。语文学习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去感受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思想和感情,在此前提下的知识教学、技能训练,才会有情趣,见实效,才真正有语文味。语文味不仅在于教学内容的语文性,也在于教学方式的语文性。一个充满诗意的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拥有爱的人,爱学生、爱语文教学,立足学生的生命成长,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来上每一堂课。应该是一个底蕴深厚的读书人,如王崧舟在总结自己专业成长的历程中所说“读行天下,有境界自成高格”。应该是一个感官敏锐的人,对学生、

3、对文字、对课堂、对自己的内心,都应有一种敞亮的敏感、烛照的直觉。对学生,要敏于倾听其心声;对文字,要敏于捕捉其意蕴;对课堂,要敏于把握其氛围;对自己的内心,要敏于观照其灵光乍显的智慧。 本书的精华王崧舟老师的语文教学思想是:“语文是一种感性的存在,语文教学应该是一种感性的教学。”人的本质是什么?不是理性,理性仅限于大脑皮层的一点点功能。 人的本质是人的感情,只有当人的感情弥散在生命的每个角落,渗透在生命的每一个细胞中,课堂才能焕发活力与生机。 在语文的课堂上,我们原先的做法,都是一次次的等待,等待学生给每段的段意及每篇的主要内容进行精确地概括,等待学生详细地解释若干个名词或疑问,等待学生能理性

4、地寻找若干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我认为一个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这些。所以,不看书不明白,殊不知这种不科学的做法,非但不能提高语文课的效率,而且会慢慢地让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丧失掉。甚至怕上语文课。原来就是去听课,也不明白什么样的课是真正的好课。通过王老师的点拨和提携,我才真正认清语文课,它的本质是感性的教与学。而感性教学的关键是将字词句还原。 王崧舟老师说:“还原,将原本被文字这个陷阱埋没了的尘封了的种种生活的信息、生命的气息重新复活、重新焕发、重新回到阳光底下。让字词句回到生命的源头,这恐怕是语文教学语文学习的终极之门。 于是我致力于扭转乾坤的工作,在今后实践中我力图使语文教学回到感性教学中语文教育“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冰心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希望能有一天,我也能成就拥有自己特色的诗意语文,诗意地栖居于课堂,成就自己的诗意人生!正如王崧舟所说:“在促进学生生命和谐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自我生命的和谐发展,让师生在语文的大地上诗意栖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