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西走廊设施葡萄提质增效调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实施单位项目承担单位:甘肃省林业科学技术推广总站项目协作单位:张掖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武威市林业科学研究院二、实施地点、规模和建设内容(一)实施地点张掖市的临泽县、武威市凉州区和天祝县。1、张掖市临泽县示范点位于临泽县沙河镇兴科荒漠现代设施农业有限公司。新建设施葡萄果实提质增效配套技术示范日光温室10座,经纬度坐标分别为: A:10009.400E,3905.150N;B:10009.489E,3905.461N;C:10009.713E,3905.715N;D:10009.791E,3905.709N;E:10009.791E,3905
2、709N;F:10009.791E,3905.709N。2、武威市凉州区示范点位于松树乡南河村,新建设施葡萄果实提质增效配套技术示范日光温室10座, 经纬度坐标分别为: A:10231356E, 3756619N; B:10231257E, 3756632N; C:10231385E, 3756694N; D:10231278E, 3756702N。3、武威市天祝县示范点位于华藏寺镇栗家庄村,新建设施葡萄果实提质增效配套技术示范日光温室10座, 经纬度坐标分别为:A: 1030436.83E, 370227.91N;B: 1030440.23E, 370240.77N;C: 1030429.
3、04E, 370246.77N;D: 1030425.57E, 370236.79N。(二)建设规模1、建设设施葡萄提质增效调控技术示范点3处,日光温室30座,其中临泽县、凉州区、天祝县各10座。2、推广设施葡萄提质增效调控技术栽培日光温室300座。其中临泽县、凉州区、天祝县各100座。3、培训技术人员及果农1500人次。三、推广的主要技术1、地面覆盖技术:重点开展地膜覆盖、麦草、稻草帘等覆盖技术示范与推广。2、结果枝人工转化技术:重点开展采用葡萄营养枝嫩枝嫁接和多次重度摘心技术的示范推广,促进葡萄原营养枝成花结果,延迟产期。3、环境调控技术:重点开展前期抑制、中期露地、后期保温技术示范。主要
4、包括定植后温度管理技术、秋季温度管理技术、变温管理技术、湿度调控技术、光照调控技术和气体调控技术。4、果实质量调控技术:重点开展果实着色调控、果粒大小调控和果实硬度调控技术的示范推广,解决设施葡萄生产中果实色泽较深、果粒偏小和硬度偏低的问题,提高葡萄果实的商品化率。5、叶片延缓衰老技术:采用茉莉酸丙酯处理技术延缓日光温室红地球葡萄叶片衰老,提高果实品质。6、果粒增大品质提升技术:组装国光希尔、钼酸铵、膨大增甜王等喷洒葡萄叶面,增大日光温室葡萄果粒,提高果品等级和商品率;增施油渣、紫花苜蓿、土壤调理剂等肥料,改善日光温室葡萄品质。四、项目技术来源项目技术来源于甘肃科技重大专项河西万亩设施葡萄产业
5、带建设及延后集成技术应用与标准化生产项目成果。成果主要完成单位:甘肃省林业科学技术推广总站成果组织鉴定单位:甘肃省科技厅鉴定时间:2010年12月15日五、项目实施期限及进度安排(一)实施期限实施期限为2013年至2015年。(二)进度安排2013年6月12月: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项目组,与项目实施各方签订项目合作协议,明确各方的项目任务,责任到人,确定项目示范地点。完成设施葡萄果实提质增效配套技术示范日光温室30座的建设任务,在年底前完成配套设施建设,进行苗木栽植;在显著位置按要求设置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标识牌,开展技术培训和宣传,培训技术人员和果农3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00份,并建立
6、项目档案。 2014年:在2013年基础上,加强日光温室技术管理措施,开展地面覆盖技术、环境调控技术、果实质量调控技术及果粒增大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并在张掖、武威两市三县区辐射推广集约化栽培日光温室200座,进一步加强科技培训与中央财政项目成效宣传工作,培训技术人员和果农6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600份,在此基础上开展项目技术研究。2015年:继续开展葡萄果实提质增效各项技术的辐射推广,辐射推广集约化栽培日光温室100座,辐射带动项目区周边地区设施葡萄提质增效日光温室1000座,发放技术资料600份,培训技术人员和果农600人次。查漏补缺,完善各项项目目标任务,加强项目档案管理,完成各项技术示范
7、推广效益评估;写出项目总结报告和技术报告,申请项目验收。六、检查验收指标1、总结出河西走廊设施葡萄果实提质增效组装集成技术。2、建设设施葡萄果实提质增效配套技术示范日光温室30座。3、推广设施葡萄果实提质增效配套技术栽培日光温室300座,辐射带动项目区周边地区设施葡萄提质增效日光温室1000座。4、项目完成后,示范区设施葡萄每棚产量稳定在1500千克以上,单棚平均产值达到1.5万元以上。5、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及果农1500人次。七、项目资金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200万元,全部为中央财政投资,主要用于支持以下环节。(一)在设施葡萄示范点建设温室40座,补助110万元;(二)简易基础设施建设费,补助2
8、0万元;(三)技术培训1500人/次、培训费、资料费等,补助40万元;(四)咨询费,补助10万元;(五)设备购置费,补助20万元。樟子松育苗造林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实施单位项目承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林业科学研究所项目协作单位: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林业科学研究所定西市香泉林场二、实施地点、规模和建设内容(一)实施地点定西市香泉林场。(二)建设规模项目建设总规模3050亩。1、樟子松育苗50亩小班控制点单位内容面积(亩)四至界线定西市香泉林场育苗50东西南北 2、营造樟子松防护林3000亩小班控制点单位小班面积四至界线东西南北定西市香泉林场3192.59155475750558759
9、683292.9544654785339568433220.55995484540556964954.926651515405543052273.81484945834305506765326.41409340453767435366326.4135253464304140154261.71635563256252667544731561756115109607147952.11544852304916668239250.3157385714526060345779.1152425182506153995835.8150125043494050615933.914904487347834916
10、6167146864662445648915559.715151523050615357合 计1630002、开展技术服务,举办樟子松育苗、造林技术培训班3次,培训林业专业技术员300人(次)、农民技术员10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000份。三、项目技术来源本项目为自有成果转化项目,其技术来源:甘肃省定西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主持完成的甘肃省中部半干旱地区水土保持优良树种选引项目成果。成果组织鉴定单位:甘肃省科学技术委员会鉴定时间:1994年11月四、项目实施期限及进度安排(一)实施期限实施期限为2013年至2015年。(二)进度安排2013年:成立项目组织机构,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完成种子调运、
11、整地做床、50亩樟子松播种育苗、苗期管理等工作,并进行示范观测记录。开展樟子松育苗、造林技术推广,提供技术服务,举办技术培训班1次,培训林业技术员和苗木种植户。2014年:主要进行容器育苗、苗期管理、观测记录,3000亩造林整地等工作。开展樟子松育苗、造林技术推广,提供技术服务,举办技术培训班1次,培训林业技术员和苗木种植户。2015年:主要进行3000亩樟子松造林、补植补造、示范推广观测纪录、搜集整理资料。开展樟子松育苗、造林技术推广,提供技术服务,举办技术培训班1次,培训林业技术员和苗木种植户。提交樟子松育苗、造林技术推广成果及总结报告,完善项目建设内容,申请鉴定验收。五、项目验收指标1、
12、育苗成苗率达到85%以上,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保存率达到85%以上;2、建立樟子松育苗基地50亩,推广造林基地3000亩;3、培训林业专业技术人员300人次,农民技术员1000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3000份。六、项目资金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100万元,全部为中央财政投资,主要用于支持以下环节。(一)示范林建设70亩,补助70万元; (二)工具扩小型仪器购置,补助10万元;(三)技术培训费,补助12万元;(四)技术咨询,补助8万元。枸杞优质高效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实施单位项目承担单位:酒泉市林业科学研究所项目协作单位:瓜州县林果科技服务中心景泰县林业工作站二、实施地点、规
13、模和建设内容(一)实施地点瓜州县七墩乡、景泰县草窝滩镇。1、甘肃省瓜州县七墩乡。示范面积100亩,具体控制经纬坐标为:(x,y);(x,y);(x,y);(x,y);(x,y);(x,y)。2、景泰县草窝滩镇。示范面积100亩,具体控制经纬坐标为:(x,y);(x,y);(x,y);(x,y);(x,y);(x,y)。(二)建设规模1、建立100亩高标准枸杞标准化生产示范园2个,其中瓜州县1个,面积100亩,景泰县1个,面积100亩。2、辐射推广2000亩。其中瓜州县1000亩,景泰县1000亩。3、举办培训20场次,培训果农1000人次,其中瓜州县500人次,景泰县500人次。4、在瓜州县建
14、立枸杞林下养鸡示范点1个。三、推广的主要技术良种壮苗技术,早果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枸杞无公害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适时机械采摘技术,科学晾晒技术,枸杞盐碱地改良技术,枸杞园林下经济种养技术等七项技术。 1、良种壮苗技术:计划再引进枸杞新品种3个以上,主要推广的优良品种有4个:宁杞1号、宁杞5号、宁杞7号、蒙杞1号等。利用结果期挂牌标记方式,剔除现有枸杞园表现不好的品种,补充枸杞优良品种和健壮苗木,提高枸杞良种化率。 2、早果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包括平整开沟、合理密植、深穴浅植、树盘覆膜、配方施肥、节水灌溉、整形修剪技术。3、枸杞无公害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4、适时机械采摘技术:推广第四代便携式枸杞采摘
15、机,进行辅助人工采摘枸杞技术,提高采摘效率,解决劳动力缺乏,采摘速度慢,成本高等难题。5、科学晾晒技术:主要通过高压水枪冲洗脱蜡和化学辅助脱蜡技术,采用集中烘干、拱棚晾晒等晾晒技术。6、枸杞盐碱地栽培技术:通过增施有机肥、生长季节深翻土壤、覆沙、套种红花等改良盐碱地技术,提高枸杞抗性,充分发挥枸杞抗盐碱特性,生产优质枸杞。7、枸杞园林下种养技术。主要是探索枸杞园生态养鸡复合经营模式,提高林果和养殖的经济效益,枸杞种植和现代化养鸡技术结合,使枸杞、鸡成为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生物链。四、项目技术来源本项目技术来源为甘肃省酒泉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主持完成的酒泉市枸杞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和瓜州县
16、林果科技服务中心完成的瓜州枸杞引种及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成果。酒泉市枸杞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2010年11月经甘肃省酒泉市科技局组织鉴定验收。五、项目实施期限及进度安排(一)实施期限实施期限为2013年至2015年。(二)进度安排2013年:各项目单位成立组织机构,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技术方案,在景泰县草窝滩镇和瓜州县七墩乡确立集中连片枸杞示范点各100亩。当年就进行示范点规范化、标准化建立,实施专业化布局和技能化培训,举办培训20场次,培训果农1000人次。同时辅助开展枸杞配方施肥与枸杞果实品质关系的试验,枸杞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在改良盐碱地技术方面应用研究,无公害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研究。2
17、014年,完成两个示范点枸杞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开展以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的枸杞栽培管理技术为主的示范推广,辐射推广1000亩。在项目点及辐射区进行各项技术讲座20场次,培训果农1000人次,开展田间培训。在瓜州县建立枸杞林下养鸡示范点1个。继续辅助开展枸杞配方施肥与枸杞果实品质关系的试验,枸杞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在改良盐碱地技术方面应用研究,无公害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研究。2015年,完善两个示范点枸杞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推广标准化管理技术,进一步辐射带动推广1000亩。开展技术服务,发放枸杞优质高效集成技术材料2000份。完善项目各项试验材料,整理数据,完成技术检测和成果总结,申请验收鉴
18、定。六、检查验收指标(1)建立100亩以上的示范点2个。集成应用枸杞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并得到有关部门认可。(2)完成枸杞配方施肥与枸杞果实品质关系的试验,枸杞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在改良盐碱地技术方面应用研究,无公害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研究等,取得相关的技术标准。(3)培训农民2000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2000份,提高项目区农民枸杞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水平,并熟悉枸杞市场需求。(4)发表论文2-3篇。七、项目资金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100万元,全部为中央财政投资,主要用于支持以下环节。(一)示范点建设费,补助40万元;(二)良种培育费,补助20万元;(三)调查测试费,补助5万元;(四)技术培训及资料费,补助10万元;(五)设备购置费,补助10万元;(六)技术咨询费等,补助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