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管理处罚条例.docx

上传人:peixunshi0 文档编号:101124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一、法律知识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经2005年8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7次 会议通过,2005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8号公布;根据2012年10月26 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通过、2012年10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67号公布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的决定修正。治安管理处罚法分总则、处罚的种类和适用、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 罚等6章119条,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1986年9月5日公布、1994年5月12日 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废止。治安管理处罚

2、法该法既是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合 法权益的重要法律武器,也是规范公安机关及公安民警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的重要法律, 更是公民约束自身行为、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规范。治安管理处罚法的颁布实 施,对于维护社会治安,保障公共安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都具 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案例分析剖析黄某(男, 13 岁,初二学生)一直梦想能亲自开摩托车体验一下“兜风”的感觉。某日, 黄某见邻居张某新买的摩托车停在小区院里,遂产生要试一试的念头。黄于是来到张某家中 假装找张某儿子玩,趁其家人不注意,将车钥匙偷出,并将摩托车推出小区。但由于黄某此 前从未开过摩

3、托车,其上车“试”了不到一百米,就人仰车翻,被巡逻的警察发现。张某修 理摩托车共花费320 元。问:(1)公安机关对黄某的行为能否实施治安处罚?(2)公安机 关应当如何处理?(3)张某能否向黄某的父母提出赔偿要求?为什么?9、案情:张某,男, 23 岁;吴某,男, 24 岁。张某与吴某都是无业青年,成天无所事事, 到处闲逛。某个星期六的下午,张某与吴某在附近买完鞋后来到市中心最大的商场门口,见 来往人群熙熙攘攘。张某对吴某说:“既然这么多人,我们应该玩点花样,耍耍这些人。”吴 某看见张某手中提着装鞋的黑色塑料袋,想了一会说:“我们就说这袋里装的是炸弹,看大家什 么反应。”两人一拍即合。于是,张

4、某走到商场入口,将塑料袋扔到人群中,然后两人大声 喊道:“这袋子里装的是炸弹。”其他人听到两人的喊叫3 不知所措,也不知道真假,但都慌张躲避。张某和吴某的行为恰被巡逻民警看到,被 当场抓获后,由于害怕,两人马上交代不是炸弹。经检验袋里装的只是普通皮鞋,商场门口 经历了短暂的骚乱后很快恢复了正常。在对张某和吴某的行为定性时,几位人民警察出现了 分歧,有人认为两人的行为只是违反治安管理的一般违法行为,有人却认为其行为已构成犯 罪。 问:张某和吴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应当给予怎样的处理? 参考答案:张某和吴 某的行为应为扰乱公共秩序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尚未构成犯罪,应按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十五条第(

5、二)项的规定处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二)项规定,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 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 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2001年 12 月颁布的刑法修正案(三)第八条也针对此类行为增 设了新的罪名,即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区分此类行为罪与非罪的关键,在于扰乱社会秩 序的程度是否严重,是否造成了严重后果。 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是指对社会秩序的扰乱达到 了相当程度,如造成学校停课、商场停业,社会公众产生心理恐慌,无法正常地工作和生活 等;造成严重后果是指造成了严重的人身伤害

6、和财产损失,如在商贸场、演唱会现场等人 群聚集的公共场所,投放虚假危险物质导致秩序混乱,人群拥挤踩踏,造成人员伤亡,或导 致商场、金融部门被迫停业,产品被停产、停销,造成经济损失。从本案案情看,张某和吴 某虽然在商场门口这一公共场所投放了虚假的炸弹,但其虚假性马上予以查明,只是引起 了一小阵骚乱,扰乱社会秩序的程度不严重,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三、适用法律条款1、虽然黄某的行为已构成偷开他人机动车,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四条规定, 可以给予治安管理处罚。但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二条规定,不满14 周岁的人违反 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因此,公安机关不能对黄某实施治安管理处罚。2、依照治安管理处

7、罚法第十二条规定,公安机关应当责令黄某的监护人对黄某严加管 教。3、张某的要求符合法律规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八条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对他人 造成损害的,行为人或者其监护人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及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三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的规定, 黄某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应由其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张某可向其父母提出赔偿要求。四、知法守法用法一)学法、知法的必要性由于法制观念淡薄,法盲现象严重,在不知什么是违法犯罪的情况下触犯刑律的事也屡 有发生;而因缺乏法律意识,在自身受到侵害可以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时却不会保护,吃 哑巴亏的人也确有不少。

8、二) 案例讨论1、 遇有匿名信、匿名电话怎么办?中小学生收到匿名信。匿名电话的事时有发生。所谓匿名信、匿名电话是指来信者来电话者 未署未讲真实姓名,或根本不署不讲姓名,不让收信人接电话人知道他的姓名。其内容多是 辱骂、恐吓、挑拔、攻击、骚扰或提出不正当的要求。匿名信、匿名电话会扰乱收信人、接 电话人的正常学习和生活,造成注意力分散,精神紧张,身心受到损害。 返回遇到这种情况,采取的态度和方法是:1、保持镇静:既然来信来电话是匿名,说明对方不敢暴露其真实身份,是做贼心虚的表现, 否则何不大大方方,留下真实的姓名和身份呢?所以收信(电)者,完全没有恐慌害怕的必 要。否则,恰恰是上了对方的当,中了

9、对方的计。同时,对来信来电中提出的无理要求,坚 决加以拒绝,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让步。2、分析可能:你应该静下来思考,来信来电者可能是谁?原因究竟是什么?从来信者的笔 迹特点及发信的时间,从来电者的音色音调、口气口音、语言特征等各方面去考虑。再想一 想,先前和最近和谁有什么矛盾,谁对自己有什么要求遭到拒绝,或自己有意无意地触犯过 谁。经过分析,至少可以将来信来电者,判定在一个比较窄小的圈子里,心里稍微有点数。 当自己分析这些事有困难时,应该及时告知家长、老师或同学,大家共同来分析。千万不要 一个人冥思苦想,浪费太多的时间精力。3设法弄清:当确认又是某匿名人来电话时,你不要急于撂下电话,而是用对话

10、方式稳住 对方。同时,示意身旁的人,用就近的电话向电话局服务台查询,可以得到匿名电话的号码。 在得知对方电话号码后,就会知道他(她)所在的地区、单位或住所,进一步追踪调查,一 般就可以真相大白。4及时报告:报告老师和家长,也可通过学校报告派出所民警,司法部门会对那些经常地 情节严重的匿名来信、电话事件加以追查和处理的。遇到什么情况拨打“110”?“ 110” 系报警电话号码,遇有歹徒拦劫、入室抢劫、被绑架、流氓强暴、行凶杀人等特殊情 况,可迅速拨打110电话,寻求警方的紧急救援。110电话台,有公安干警昼夜值班。接电 话后,会立即通知警察及时赶赴案发地点,采取必要的行动。如枣庄市一位群众发现批

11、捕在 逃的犯罪嫌疑人在一家饭店就餐后,拨打“110”电话,接警后,该市公安局刑警支队迅速出 击,仅用 5 分钟就将这个久抓未获的流氓恶势力团伙的骨干分子抓获。“110”报警台,被誉 为人民群众的“保护神”。拨打 110 电话时,要冷静不要慌乱,最好用普通话,向值班民警说明发生了什么案件以及 案发的时间、地点、情况、有什么要求等。不能轻易拨打110电话,一般的并非紧急的情况,用不着拨打110,应该采取其它适当 的办法处理。如果视拨打110电话为儿戏,随意拨打,必然扰乱公安部门的工作;乱拔110电话,谎 报军情,还会受到处理。据报载:1996年 12月25日,江苏省徐州市的李某就因拨 110 报假案,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被警方拘留15 天。 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法学 > 行政法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