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120044 上传时间:2021-04-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2、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3、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4、复习说明文的有关知识,明确阅读说明文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1、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2、明确阅读说明文的基本方法。教学设想: 在多媒体充分展示沙漠风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沙漠里的一些现象因何产生,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在复习的前提下,明确阅读说明文的基本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阅读本文。用两课时完成。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借助多媒体,展示奇尼的沙漠风光,要求学生思考:走近沙

2、漠,你想了解这些沙漠的奇观吗?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揭示课题。提问:你了解竺可桢吗?在学生介绍竺可桢的基础上明确:竺可桢(18901974),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著有物候学竺可桢文集等。知识复习:提问:猜猜看,这会是一篇什么文体的文章?过去学习过说明文吗?说明文有哪些基本特征?以往我们是怎样阅读这一类文章的?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明确:说明文是以解说事物或事理为内容,给人以知识为目的,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手段的文章。说明文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知识的科学性;二是行文的条理性;三是语言的准确性。阅读说明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明确说明的对象;抓住说明的特征;理清说明的

3、思路;了解说明的方法;品味说明的语言。明确目标: 运用说明文阅读的基本方法阅读课文: 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 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整体感知:用圈点勾画法速读课文,解决如下思考题1、古代到过沙漠的人对沙漠有什么感受?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2、课文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这些奇怪现象是怎样形成的?问题探究:1、古代到过沙漠的人对沙漠有何感受?2、作者在文中说明了沙漠中哪些奇怪现象?3、“魔鬼的海”的形成原因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海市蜃楼”的现象在沙漠中能看到吗?5、写“海市蜃楼

4、”的现象有何作用?6、“鸣沙”能“鸣 ”的真相是什么?(请找出依据)7、专家的解释和前文作者的描述有相互照应的地方吗?8、作者解释了一些沙漠里奇怪现象的成因,你认为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9、你觉得本文主要抓住了沙漠里怎样的特征来写的?10、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说明的?11、你读了本文想对晋僧法显和唐僧玄奘说些什么呢?你还有哪些疑问?12、找出课文中写得生动的语句。说说这些语句生动的原因。 (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相机呈现有关图像资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文本内容)拓展延伸:你还知道有关沙漠的哪些知识,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布置作业: 请给北京奥运标志写一段介绍性文字。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