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高虹陈钧.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123650 上传时间:2021-04-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高虹陈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高虹陈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高虹陈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高虹陈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高虹陈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高虹陈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高虹陈钧.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2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设计者:临安市高虹镇小学 陈钧【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二小节内容。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是继前一课观察了一些物质的变化之后,继续深入观察物质的变化,并且通过观察豆和沙的分离、加热白糖和蜡烛燃烧的变化,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本课的重点在于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过程,找出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否产生新的物质,因此白糖加热的活动是重点。 白糖在加热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白糖在形态、形状、气味和颜色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形成化学变化的概念。这个实验属于有一定危险性的活动,正确操作的方法及注意事

2、项显得尤为重要。 判断蜡烛燃烧是什么变化,引导学生明白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往往伴随着物理变化,为本单元后面知识作好铺垫。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通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所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还是本课训练的重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

3、用蜡烛给白糖加热。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在于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过程,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新物质是否产生,因此白糖加热的活动是重点。教学难点: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和概括。【教学准备】学生:每组一次性杯子3只、干沙子、干豆子若干、白纸2张、搅棒1根,筛子1只、不锈钢勺子1只、蜡烛1支、玻璃块1块、火柴1盒、2小包白糖、金属盘1只、 老师:豆沙若干,火柴1盒,铜丝一根,纸一张。【教学过程】时间分配教学设计设计意图3分钟2分钟5分钟1253课前复习活动

4、: 1、教师把纸撕破,问:和原来的纸进行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2、出示火柴1根,问这是什么?然后把它点燃,学生观察后回答发生了什么变化?让学生明白火柴燃烧后,火柴就不见了,火柴燃烧时会发光还会发热。3、出示铜丝1根,如何让它发生变化? 一、谈话引入: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像刚才的纸、火柴、铜丝等类似的变化,也经常要混合一些物质,如炒菜的时候,把调味品和蔬菜混合,煮饭的时候要将米和水混合。物质之间相互混合,会发生变化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实验来看看物质到底会不会发生变化,如果会发生变化,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二、沙和豆子的混合 1师一手拿装有豆子的杯子,一手拿装有沙的

5、杯子,问学生:我们要观察沙和豆子混合后会不会发生变化,如果会发生变化,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该怎么做?师:沙和豆子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生:预测师:(展示温馨提示)给你们5分钟的时间,来观察豆子和沙子在混合后的样子。 2学生完成观察实验一:“沙和豆子的混合”。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1)混合前的沙和豆子的特点:沙的特点:固体、颗粒细、青灰色、很硬豆子的特点:固体、颗粒大、黄色、比较硬、近似圆形2)混合时及分离后的变化没有明显变化4小结:上述观察活动中,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将沙和豆子混合、搅拌后,仍然能将它们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沙和豆子与混合前的沙和豆子没有明显变化。同学们不要小看这个“没有明显变化”

6、,我们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与观察到“明显变化”的作用是相同的。 板书: 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三观察白糖加热后的变化1师出示白糖,请学生说说白糖的特点。2师:如果要使它发生变化我们可以怎么做呢?生师:大家认为给白糖加热会发生变化,那么它到底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请你们你先预测一下,把预测的结果写下来。汇报预测结果。3出示“温馨提示二”并讲解说明。4分组实验,完成观察记录表二,教师巡回指导。5汇报:刚才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了哪些现象?(1)白糖的变化状态变化:颗粒状-液体状-糊状-固体状 颜色变化:白色-褐色-黑色 气味变化:无味-白糖香味-焦味6、比较加热后的物质和原来的白糖。(1)请学生观察比较加热

7、后的物质和原来的白糖,问学生:你们觉得它们一样吗?有哪些不同?(2)小组讨论:现在小勺子里的物质还是白糖吗?小结:白糖已经不是白糖了,变成了炭。板书: 产生了新的物质四、比较“沙和豆子的混合实验”和“白糖加热的变化实验”,揭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小组讨论:请同学们根据板书,并回忆本课所做的两个实验现象,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重点是两个实验有什么实质性的不同?(引导学生说出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还能不能还原)2、汇报:继续引导学生说出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还能不能还原。如学生还不能说出本质区别,老师补充一个演示实验:给白糖加热到熔化为止,再请学生先比较两个白糖加热实验的本质区别。3、小结:把产生

8、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而把没有产生新物质,只是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变化的叫做物理变化。板书: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本质区别 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4、说说白糖加热过程中白糖、蜡烛的变化,哪些变化是物理变化?哪些变化是化学变化?五、课堂练习:完成课堂练习本课是六下第二单元第2课,对前一课的知识进行复习更好的学习本课。这一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为本节课的知识做铺垫。 这里观察的重点是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有没有变化。沙子和豆子的混合,学生在三年级时观察过,可能会有一些学生纠缠于细微的变化,这是值得肯定的严密、细致的态度。但这是细节,从大方向来看,我们应该把握物质本身是否发生了变化。

9、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与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同等重要。这点很重要,特别是我们科学老师不能认为“没有发现变化就是没有变化或是没有认真观察”的思想。这个实验属于有一定危险性的活动,“温馨提示二”在这里尤为重要。教材提示,要求学生用长柄的金属汤匙,如果有木柄的金属汤匙更好,白糖的数量宜少不宜多,此外,在加热的过程中,会产生气泡,因此实验过程中,不要凑得很近,有条件的可戴上防护面罩。加热结束,要把汤匙放在盘子上,不要跟桌面直接接触。更不能用手直接去摸加热的部分。蜡烛也在不断地燃烧,它也在同时发生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液体的蜡烛油汽化后燃烧是化学变化。这个现象,也希望学生在加热的

10、过程中能够观察到,这又与前一节课中的观察内容联系起来。 【板书设计】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物理变化 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 产生了新的物质 本质区别 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相关表单】观察记录表一:沙和豆子的混合物质名称混合前的特点混合时的变化分离后的变化沙固体、颗粒细、青灰色、很硬沙还是沙吗?( )沙还是沙吗?( )豆子固体、颗粒大、青色、比较硬、近似圆形豆还是豆吗?( )豆还是豆吗?( )混合前后有否明显变化?实验记录表二观察内容加热前预测 加热后白糖形态固体 颜色无色形状颗粒状气味无味其它新的发现课堂练习一、填空1、物质的变化根据有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可以分为_和_两类。我们把有新物质产

11、生的变化称为_,而把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改变了物质的_、_、_等的变化称为_。2、沙和豆的混合没有发生_变化,原因是_。二、连线白糖发生熔化、冒泡 蜡烛的燃烧 物理变化沙和豆混合蜡烛的熔化 化学变化白糖加热到变焦 【理念体现】教材上安排了两个探究活动:一是混合沙和豆,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知道沙和豆混合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即物理变化;二是加热白糖,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知道白糖加热产生了新的物质。首先在课的设计来看,步骤清晰,环节清楚。针对实验会发生的问题及涉及到的安全注意事项,老师都有提醒学生。教学的内容上重难点把握得较好。教学思路清晰。由浅入深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物质变化会产生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这流程处理得教好,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了一些科学知识。 其次,注意给学生观察的环境和机会。让学生直接观察桌面上同样的豆子和沙粒。在建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时,有意识的安排了许多细节,从交流变化想象到现象的分析,每一步都让学生在分析中了解变化的现象和本质。这些细节看似信手拈来,但却是精心预设,每一个细节都指向一个特定的目标,让细节在学生的观察分析中层层深入,对后面的概念起着非常好的铺垫作用。最后的拓展与应用环节,学生能够非常正确的分辨出物质的变化属哪种变化,可见概念建构非常牢固。最后,板书简洁,显而易见的概括了本课的重难点。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