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海陆变迁(第1课时)教学案2(无解答).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1012662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海陆变迁(第1课时)教学案2(无解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海陆变迁(第1课时)教学案2(无解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海陆变迁(第1课时)教学案2(无解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海陆变迁(第1课时)教学案2(无解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海陆变迁(第1课时)教学案2(无解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海陆变迁(第1课时)教学案2(无解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海陆变迁(第1课时)教学案2(无解答).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课 题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课 型新 授新课标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教材地位大洲和大洋是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的第二节课。本节教材是在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地球基本面貌、了解了海陆分布的基础上,对地球表面形态的进一步认识。本节从动态运动的角度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是区域地理中有关地形分布、火山地震等内容教学和学习的理论基础。 学情分析(一)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1、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了解了一些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知道荷兰、日本、澳门填海造陆的事实。2、初一学生认知特点:对直观教具的反应和接受较快,思维活跃,不受定势束缚,乐于动手,

2、善于展示自我,缺乏空间立体概念,逻辑推理能力不强自控能力较差。(二)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一些有关的地理分布知识较少,对地理事物分布知识的记忆缺少方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2)了解大陆漂移说的基本观点。过程与方法(1)运用大陆漂移学说的观点解释世界海陆分布格局。(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海陆不断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重点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2、大陆漂移说的基本观点。难点运

3、用大陆漂移学说的观点解释世界海陆分布格局,培养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教学模式“学教2:1”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启发式的谈话法、读图发现法、小组合作法、讲解法教学媒体电脑 投影仪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设计意图巩固学复习七大洲、四大洋,并让学生指出位置,说出名称。教师展示图片,指导学生复习七大洲、四大洋:温故知新承上启下过渡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现在世界海陆分布是什么状况,难道世界海陆分布以前就是这样的吗? 情境导入这个故事描述的是成语“沧海桑田”,指海陆是在不断变化的。(现在广泛比喻事物变化之快)现在我们观看一个成语动画短片, 请同学们猜猜描述的是哪个成语?这个成语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4、?把学生带入到海陆变迁的意境中,激起学习的欲望。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海陆的变迁,进一步的了解沧海桑田是如何变化的。一、海陆变迁1、学生观看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东海古河流的遗迹、荷兰拦海大堤等认识沧海桑田的海陆变化,并思考原成因2、学生总结说出海陆变迁的原因教师指导学生认识海陆变迁:1、 让学生举出陆地变成海洋的例子2、 让学生举出海洋变成陆地的例子3、 展示实例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分析成因通过学生观察图片后得出:地球上有的陆地变成了海洋,有的海洋变成了陆地,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知道海陆是在不断变化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设计意图过渡既然海陆之间是不断变化的,那么今天的

5、海陆分布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脚下的大地会移动吗? 二:大陆漂移假说1、学生根据自己观察,说说自己发现(多找几个)2、根据提纲看书找出相关问题答案3、观看图片展示,探讨未来变化以前没有大西洋,后来非洲、欧洲与南北美洲慢慢漂移开才形成大西洋。太平洋在逐渐缩小。4、学习魏格纳善于观察问题,而且勇于追求科学真理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1、展示非洲、南美洲轮廓图引导学生思考有什么发现?2、展示魏格纳的图片,介绍他的故事,展示大陆漂移的图画3、展示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探讨未来变化4、引导学生拓展思考: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读文读图能力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学

6、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设计意图过渡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后来逐渐被世人所接受,但大陆为什么会漂移,人们对此看法不一。请同学们课下预习“板块运动”。下面我们用本节课所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拓展应用(1)为什么我国台湾海峡的底部发现了森林的遗迹?(2)为什么白雪皑皑的南极洲地下埋藏着大量煤矿?学地理,用地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以致用。达标测试1、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人类的填海造陆活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月球对地球的引力2、下列现象能够证实海陆变迁的是全球的气候异常华北平原地下发现丰富的石油土地的沙漠化喜马拉雅山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3、下列大洲或大陆轮廓线最

7、吻合的是亚洲东岸和北美洲西岸北美洲南岸和南美洲北岸澳大利亚东岸与南美洲西岸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4、比一比:看谁做的快!做助学52页同步练习 组1、4、5、6组1、2、3、4。知识架构实例海陆变迁海陆变迁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大陆漂移学说?启示成因教学反思1通过学生列举海陆变迁的事例,以及对海陆变迁原因的分析,了解海陆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使学生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通过学生讲述魏格纳大陆漂移说的故事,记忆聆听教师补充大陆漂移说的基本内容,学生观看计算机然见模拟“大陆漂移”,使学生对大陆漂移说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使学生认识到获得成功是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不足之处:本节课教师带

8、领同学们分析问题的时间较多,给予学生活动时间不足。学生评价(附量规)1、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以课堂练习的形式出现,设计的题目都是基础知识,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本节课知识点的落实情况。(以助学达标练习为主)2、情感态度、合作交流、学习技能的评价具体内容评价等级(分数)我还想继续探究: 54321积极参与讨论活动我对自己的评价:主动提出见解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同组的同学对我的评价:对小组的学习做出的贡献老师对我的评价:3、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评价评价项目评定等级(分数)543211教师讲述富有启发性、趣味性2课堂学生参与积极性高3海洋、山脉形成PPT我很感兴趣4给材料讨论的形式我很感兴趣5今天讲述的知识我都学会了教学流程图:温故学:复习七大洲、四大洋播放视频:沧海桑田分析成因海陆变迁模拟:发现启示拓展应用情景引入学生举例温故知新大陆漂移合作:内容展示:证据预测:未来解释:实例达标测试学生评价自评互评师评评师(注:学生评价不一定全部使用,看课时进度及课堂时间,一般课堂能选其二三项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