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美育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去(教学论文).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133650 上传时间:2021-04-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美育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去(教学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把美育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去(教学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把美育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去(教学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把美育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去(教学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美育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去(教学论文).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把美育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去“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语道出人们对美的需求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为美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一种陶醉。真正的美应当是纯洁的,真实的,善良的。他能使人的内心产生无比的喜悦和兴奋,在欣喜中受到启迪,领悟生活的真谛,从而完善自己的道德,陶冶自己的情操。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语文有着独特的魅力,在教材中,我们随处可见一些写得相当优美的文章,这些文章无论在语言上、意境上、形象上,甚至在结构上都充分表现着美,如能在语文课上由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去细细体味,那么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美的感染力,创造力)会有大大的提高,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效果。那么

2、,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美育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一、品词析句,感受美课文表达的美都蕴含在语言文字中。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对那些表情达意的重要词句,仔细揣摩品味,悟出其美妙之处。如桂林山水一文中,描写桂林山美的一段,句式整齐,语句优美,可谓文情并茂。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先扣住中心词:“奇、秀、险”,然后对照彩图品味语言文字的优美:我们见过的山很多,可桂林的山却有其独特的美!它们像老人,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危峰兀立,怪石嶙峋。作者不仅描写了桂林的山“形”美,而且抒发了自己的赞美之情: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样,通过品词析句,学生

3、仿佛置身于桂林那美景如画的境界中。另外,教学传授的信息有疏有密,时间的分配要有多有少,这样就会造成一种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学生产生精神的愉悦。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即分散了学生最佳的注意时间,使感知强度减弱,造成浮光掠影,浅薄表面,又使学生兴趣索然。如教学白杨一文,这篇课文以象征的手法,歌颂祖国边疆的建设者扎根于那块土地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文中有重点语句,教师可抓住这些句子细细品味,白杨的样子是怎样的?它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课文仅仅是在写的白杨吗?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的解决,学生很快地将白杨与建设者紧密地联系起来,在后面的学习中,教师就能很好的把握节奏,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

4、“白杨”这一形象的美。二、创设情境,欣赏美文章不是无情物,大部分课文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但如果教师不能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只作为旁观者,作一般的叙述,学生是不能很好地受到美的感染。因为文学作品是用形象来反映生活的,而形象又是借助语言塑造出来的。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具体的、感性的典型形象。只有我们身临其境,与作品息息相通,才可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如何发挥自己的情感去激发、感染学生,这是教学艺术的更高层次。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意境,制造气氛,表情范读,看图描述,配乐朗诵等多种艺术手段,以情动情,使语文教学达到一个更完美的境界。 如教学荷花一课时,可创设情景,学生随着轻柔的音乐来到“荷花池”边

5、。通过画面的展示,再加上生动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中,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便跃然纸上。学生边听边想,仿佛自己已“飞”到美丽的田野,来到荷花池,眼前出现一池婷婷玉立的荷花,它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进而让学生身入其境的用手摸一摸荷叶、荷花,去感受一下叶子的油滑,花瓣的细腻。随着语言文字的描绘,运用移情想象,学生把自己也想象成一朵洁白的荷花。音乐会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沉浸在美丽的意境之中。 这样教学唤起了学生的情感活动,做到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伴相随,使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以和谐发展。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神奇”与“美丽”,得到了美的感染与熏陶,获得理解

6、语言文字和塑造心灵相统一的效果。三、表情朗读,理解美要使学生真正领会课文的内容,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必须加强表情朗读。英国诗人布莱克说:“一粒沙中看出一个世界, 一朵花里看出一座天堂。”课堂频频发问:“你们说美不美?”“你们喜不喜欢?”“你们想到了什么?”这类现象,笔者以为在美育中是值得深思的,良好的审美过程,恰恰是心灵深处的激荡,要求人们用语言清晰地表达这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原本就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何况是小学生呢?文心雕龙中“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如在教学趵突泉一文时,教师应通过指导在学生眼前勾画出一幅形象的图画:大泉

7、汩汩而流,小泉如珠花碎玉,让学生自己去品味、去欣赏、调动学生自身情感因素,从而获得艺术的美感,而不是告诉学生大泉如何、小泉如何。然后让学生潜心会文,敏锐地捕捉文本中富有意蕴的词句,指导学生朗读品味,从而窥一斑而知全豹,牵一发动全身,在对词句的吟诵涵咏中深入文本内核,激发情感共鸣。反复诵读指导,咬定一点不放松,一定要读出味儿来,体现了“于细微处见精神”的语言学习特点。又如观潮一课,教学重点部分“潮来之时”,首先让学生体会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给学生自悟的机会和空间。接着指名读、评议、复读,让读得不好的学生再读。然后,教师范读,让学生看着老师读,注意老师读时的眼神、体

8、态、手势的变化等。最后,让学生模仿观潮的沸腾人群,跳着、叫着、挥舞着手进行朗读。这样引导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使他们置身于其中,充分感受潮来之时“浩浩荡荡”、“人群鼎沸”、“山崩地裂”的壮观场面。四、正确引导,创造美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寻找美,而且要注意营造阅读教学的情景氛围,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飞越教材所描绘的情境,去创造一幅幅生动、完美的画卷。如教学草原一课时,教师可先根据课文内容,结合教学课件,让学生欣赏、领略草原的美景;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构思一碧千里的草原上,牛羊成群,翠色欲流的美景图。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作者初次到草原就会流连忘返呢?在学生对草原美景产生丰富的想象后

9、,教师要求学生以“我来到了草原”为题,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想象。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学生说:“我来到了草原,看到了草原上的天碧蓝碧蓝的,在一碧千里的草原上,牛羊悠闲地吃着草。”有的学生说:“我来到了草原,正陶醉在草原的美景中,一群蒙古族人好像从天边飞来,穿着鲜艳的服装,唱着粗犷的民歌,来迎接我了!”学生在有限的“言”中构思着无穷的“意”,表达了对草原的无限向往和赞美之情。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由感受、欣赏、理解美上升为创造美。总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教师除了让学生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的审美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