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中间业务的供应链融资新模式探讨.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135053 上传时间:2021-04-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用社中间业务的供应链融资新模式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信用社中间业务的供应链融资新模式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信用社中间业务的供应链融资新模式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信用社中间业务的供应链融资新模式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信用社中间业务的供应链融资新模式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用社中间业务的供应链融资新模式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用社中间业务的供应链融资新模式探讨.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信用社中间业务的供应链融资新模式探讨摘要: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但农信社的中间业务发展缓慢,与其他商业银行有很大差距。本文通过对国内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和农村信用社发展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后,针对农村信用社自身特点,提出适合农村信用社发展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对策。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供应链金融;中间业务;创新引言 当前,国内经济经过持续多年的高速发展,商业银行提供的存贷业务已远远不能满足各种市场需求,因此大量的中间业务应运而生。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以中间人或代理人的身份,为客户办理代理、委托、担保和信息咨询等并收取服务费的业务,是不构成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非利息收入的业务。 农村信

2、用社作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中最为重要的金融机构,由于客户定位以及自身体制等因素,中间业务起步较晚,发展十分落后。主要的中间业务为结算和代理两类,相比其他商业银行而言,农信社的中间业务品种少,规模小,还未摸索出成熟的经营模式,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的占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随着金融市场的全面对外开放,国内商业银行业竞争更为激烈,加之近年来金融危机爆发,宏观金融政策紧缩导致传统贷款违约风险的增加,使得农村信用社适应新形势,大力拓展和促进中间业务发展成为当务之急。供应链金融概况供应链金融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供应链是指企业从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运输、加工制造、分销直

3、至把产品运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的连续过程。包含了产品设计和开发、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运输、仓储、加工制造和分销等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集中了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运输商和分销商等各类经济主体。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将核心企业的信用引入上下游企业的授信服务中,对上下游企业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相应有动产质押融资模式、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保兑仓融资模式三种。动产质押是商业银行以借款人的自有货物作为质押物,向借款人发放授信贷款的业务。该模式主要是以动产质押贷款的方式,将中小企业的存货、仓单、商品合格证等动产质押给银行而取得贷款;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是指以中小企业对供应链上核心大

4、企业的应收账款单据凭证作为质押担保物,向商业银行申请期限不超过应收账款账龄的短期贷款,由银行为处于供应链上游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方式;保兑仓融资模式,也称为“厂商银”业务,是基于上下游和商品提货权的一种供应链金融业务,该业务主要是通过生产商、经销商、仓库和银行的四方签署合作协议而开展的特定业务模式,银行承兑汇票是该模式下的主要产品和金融工具。 供应链融资模式的出现及其迅速发展,其原因在于将银行金融产品和服务融入产品供应链中的单个企业或上下游多个企业的购销行为中,使之与企业的供应链相结合,把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同时促进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上

5、下游配套企业“产供销”链条的稳固和流转畅顺,达到多赢的目的。 供应链金融以真实的商品交易为依据,银行基于对供应链上下游客户交易流程的掌控而提供融资,以封闭控制商品流或资金流为原则,掌控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动向,能够有效的对信贷资金用途进行监管,降低银行融资的风险。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供应链中寻找出一个大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为处于供应链中的所有成员提供系统的金融支持,就是通常说的的“1+N”理论,“1+N”中的“1”指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一般都是大型高端企业,“N”是指核心企业上下游供应链成员企业。以“1+N”理论为基础从传统的贸易融资业务入手,主要涉及的行业为钢铁、石油、煤炭、电

6、力、汽车、造船、工程机械等,从动产抵押或保理等单一融资产品开始,逐步开发产种类,最终过渡到面向整条供应链提供的系统性的融资服务。 农村信用社开展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问题 组织结构体系制约。农村信用社自体制改革以来,具体管理模式尚未定型,多级法人体制严重影响农村信用社各项中间业务发展,虽然农村信用社外表庞大,网点广泛分布,在经营管理上却是以县域为单位各自为政、互不相干,无法满足供应链金融产品最基础的大规模跨区域投放的需求。无法承受由交易合同的真实性引发的风险。供应链融资产品对企业的信贷支持是基于交易合同真实性和自偿性特征,假使企业对交易合同的真实性进行隐瞒来骗取资金,信贷资金将产生巨大的风险,通常供

7、应链融资的金额比较大,一旦造成损失,对于县级联社而言,是很难承受的。 不能及时获取供应链条的风险传递信息。供应链融资产品实际上是将核心企业的授信额度基于实际交易而分散转移至上下游企业,核心企业与其上下游中小企业是信用捆绑关系。如果供应链上某一成员出现风险,这种风险也必然会随着交易链条扩散到系统中的上下游企业,使信贷资金产生巨大的风险。以目前农村信用社的能力,并不能及时掌控整个供应链的实际运行情况,信息获取存在严重的滞后性。 电子化程度低。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开发,需要归根结底需要先进技术的支持,依托强大的电子化网络和资金清算系统。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起步晚,设备和软件层次低、更新慢、功能不全,难以

8、进行远程交易和网络交易,不满足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开发需要。 缺乏高素质的复合型金融人才。农村信用社大部分人员知识老化,业务素质不高,营销技能不全面。而中间业务是一项集人才、技术、网络于一体的高技术产业,需要大量熟悉掌握计算机、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又具有金融业从业经验的复合型人才。缺乏人才储备,是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中间业务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思考与建议 农村信用社目前的自身条件不足,缺少开发现行几种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必要条件,供应链金融需要的跨区域放贷、授信规模大和电子化专业化程度高,这恰恰是农信社所不能满足的。但不是说农信社就不能开发供应链金融,农信社是优势是在网点广泛分布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传统信贷

9、业务,必须认清现状,扬长避短。 每条完整的供应链条,不管生产环节区域跨度如何大,最终的产品总是要汇集到销售环节。在销售环节,所面对的问题只是如何将产品销售出去,因此,将产品开发的重点放在销售终端,改变现有捆绑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信用的模式为直接对销售终端授信。以销售终端属地授信管理为原则、县级及县级以下销售终端为目标授信群体、在最了解消费者需求的零售店进货需求的基础上以自然人担保贷款为主要授信方式,来解决农村信用社难以进行大额贷款跨区域投放的问题。通过开发销售终端信贷产品进而控制销售环节来逆向介入整条供应链(图1),对销售终端分散担保授信既能解决整条供应链授信规模过大,单个县级联社难以承受的问

10、题,同时又大大降低信贷资金集中投放的风险。 如上图所示,整个流程最重要的环节是一个电子商务平台的数据收集和传送,而电子化是当前农村信用社的弱项,人才匮乏,开发滞后,在短时期内,这个现状是难以转变的。因此在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方面,不妨考虑收购现有的电子商务网站进行升级,或者以部分外包的合作形式与电子商务公司合作,通过借助外力来快速突破瓶颈,开展该项业务,先期系统化的抢占行业市场,在运营过程中逐步根据自身需求开发自主平台。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采购信息收集,将供应链销售终端的购销行为集中起来大批量进货,可获得厂家优于一般终端的优惠折扣或销量返点,这是吸引销售终端协同农村信用社开展此项业务的有力条件。更

11、重要的是,此类业务可以根据业务量(核心企业通过本产品的融资发生额)一定比例收取服务费,通过同一笔信贷资金的快速周转来获得远高于贷款利息的收益。因而对销售终端的贷款可以低于现行贷款利率甚至免息,以此来吸引和掌控销售终端。销售领域有一条黄金定律,叫做终端为王。终端为王就是谁掌握了销售终端,谁就是市场的赢家。因为产品只有出现在销售点上被顾客看到,才有可能被购买。所以当农村信用社获得了某个行业销售终端的集体认可与合作,那么逆向介入行业供应链将指日可待。从销售终端入手,也可以解决虚假交易引发的一系列风险,信贷资金的投放是基于实际的货物交易进行的,由于销售终端商品的多样性和可见性,虚假交易成本极高,不易规

12、避事后监督。只需掌握最终商品的流向,供应链条中其他环节的风险也不大可能传递至销售终端。当然,如乳制品行业爆发的三聚氰胺事件所造成的滞销风险,是无法避免的,毕竟此类事件影响的是整个行业而不是单一的某一企业。在销售终端模式下,最大的风险来自于货物滞销。不过销售终端在销售过程中通过了解顾客的需求,进而对产品的中长期销售进行的预测,最后才对企业的产品下单,能够极其有效的降低货物滞销形成的信贷风险。 其实不管产品如何设计,都只是权宜之计,问题的本质是农村信用社创新产品所必须的各种条件都不成熟,尤其是紧缺复合型高科技人才。人才是企业发展最核心的要素,对普遍第一学历不高的农村信用社员工来说,以其原有的知识结

13、构来适应飞速发展的金融行业是非常困难的。虽然从2004年开始农村信用社每年都招收大学生,但是本科生在信用社所有员工中的占比还是非常低。因为存在着人员更替周期过长的因素,单纯的以招收新员工来改变人才储备现状是不大现实的,还应加大对现有员工的培养力度,有针对性的开设各种培训课程,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学历教育,如条件允许,挑选优秀人员输送到专业对口的大专院校,进行继续教育或重点培养。良好的培训机制是战略性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农村信用社必须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1毕家新.供应链金融:出现动因、运作模式及风险防范.华北金融,2010(3).2赵亚娟.供应链融资三模式.中国外汇,2011(5).3刘冰山.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发展中间业务的思考.西部金融,2011(12).4李俊娟.浅议制约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因素及对策.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2).5孙敬国.对农村信用社发展中间业务的探讨.现代经济信息,20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