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校本教材(上).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135855 上传时间:2021-04-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8.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校本教材(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一化学校本教材(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一化学校本教材(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一化学校本教材(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一化学校本教材(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校本教材(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校本教材(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第一课汽水中的化学活动目的: 探究汽水中的气体是什么物质,汽水为什么可消暑。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化学的兴趣。活动准备:学生分 24 人一个小组,各组自带 1 瓶汽水,其余仪器用品从实验室借,其中有 带胶塞的导管、试管、澄清石灰水。活动过程:一、学生亲身体验1、 学生观察一瓶新买的汽水,再打开瓶塞,并观察瓶中发生的现象。2、 学生喝几口汽水,并谈谈喝过汽水的感受。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发现问题(1)汽水中冒出来的气体是什么物质? (2) 喝汽水为什么可以消暑?喝冰冻汽 水为何更好?三、实验探究与调查分析(教师指导下进行)提出假设汽水中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汽水中的气体冒出与压强

2、和温度有关1、已知:(1) 二氧化碳气体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 二氧化碳气体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反之亦然。2、实验探究 :将汽水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导管口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汽水中的气体为 CO ,假设成立。3、分析讨论:(1) 打开汽水瓶后,瓶内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下降,故会有汽泡产生。(2) 喝汽水后会打嗝,说明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下降,故喝汽水后, 汽水在人肚里受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人感觉到清凉怡神之感,暑意顿消, 精神为之一振。活动总结: 通过喝汽水后体内产生的现象,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与假设,培养了学生观察思 维能力。通

3、过开展对汽水中气体成分以及汽水为什么可消暑等问题的探究,培养 了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从生活中去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第二课 让我们的衣服更干净活动目的: 让学生了解衣物上几种常见污物的洗涤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活动准备: 1、肥皂、洗衣粉、草酸、汽油、米饭、漂白粉、瓷盆或塑料桶2、蓝墨水、红墨水、水彩颜料、蓝墨水、圆珠笔油、油漆、鸡血、白布条数条, 并把它们分别涂在白布条上备用。活动过程:1、 学生叙述自己衣物弄脏的“痛苦”经历及处理方法与效果怎样?2、 提出问题:手上、衣物上普通污垢用肥皂或洗衣粉就可以洗干净,

4、可是如果沾上墨水、墨迹、汗渍、肉汤、铁锈、果汁、血迹、油漆、圆珠笔油等用肥皂洗就无济无事啦,怎么办呢?三、收集资料、寻找方法(教师协助)1.衣服上的蓝墨水、红墨水及水彩颜料立即用洗涤剂洗,再用清水漂洗几次就可以,若白布上仍有残迹,使用漂白粉。2.衣服上的蓝黑墨水、铁锈、果汁、血迹,可用草酸来清洗,因为这些污渍中含有铁质,在空气中氧化成铁锈形成锈斑,草酸能把铁锈还原成能溶于水的物质。3. 沾上血迹的衣物,也可以用冷水浸泡,再用加酶洗衣粉洗,不能使用热水。4. 墨和墨汁沾在衣物上,应立即浸在水里,用米饭粒搓洗,饭粒里的淀粉会搓成又稠又粘的浆,把墨迹从纤维上粘下来。5.圆珠笔油、油漆、肉汤可用汽油溶

5、解。四、实验不同的洗涤方法与效果(教师指导)将白布条上的各种污物用不同方法洗涤,比较洗涤效果,写出实验报告。活动总结: 学生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了解了衣服上各种污物的洗涤方法,培养了学生对实践 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原来化学会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第三课香烟烟雾中几种有害成分的简易测定活动目的: 探究香烟的烟雾中的几种有害物质,使学生认识到吸烟对人体有害。活动准备:铁架台、试管、双孔塞、导管、香烟、95%酒精,氯化汞溶液蒸馏水,银氨溶液、 动物血(新鲜)、注射器。活动过程: 提出问题:“吸烟有害健康”,那么香烟烟雾中有哪些有害物质呢?查找相关资料:从网上查询有关资料(事先要求学生自己查找)。一、从学

6、生查得的资料中归纳整理如下:1. 香烟烟雾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其中主要尼古丁,一氧化碳等。2. 尼古丁与氯化汞溶液反应立即产生白色沉淀。3. 一氧化碳与鲜血压计的血红蛋白化合,使血液颜色由血红色变成深褐色。二、实验探 究:1.尼古丁检验:装置如图,试管中加入 10ml95%酒精,点燃香烟,抽气,当酒精溶液变成褐色时取下试管,倒出 2ml 褐色液体于另一试管中,滴入几滴氯化汞溶液,立即产生白色沉淀。2.一氧化碳的检验:装置如图,试管中注入 5ml 鲜鸡血,点燃香烟,连续抽气,血液由血红色逐渐变成深褐色,证明有 CO。3.相关资料:尼古丁对人的致死量为 4060 毫克,相当于 20 支香烟的含量,

7、烟焦油可诱发肺癌、喉癌等。一氧化碳有毒,会使人感到头痛、恶心、记忆力减退等,吸入过多一氧化碳会使人窒息 而死亡。活动总结: 学生通过上网查询,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并通过实验探究来认识香烟烟雾中的几 种有害物质,培养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对 “吸烟有害健康”的认识,并主动要求有吸烟行为的家长戒烟,使自己的家庭过 上健康幸福的生活。第四课检测面粉的新鲜度活动目标: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了解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查找有关资料,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精神。活动过程:一、提出问题面粉是各类早餐食品的主要原料,但是面粉久存变质后,若被食

8、用,对我们的身体将十 分有害,那么怎样检测面粉的新鲜度呢?二、查找相关资料同学们上网查找资料得知:面粉久存后,由于空气中的氧气水分和各种微生物的作用, 会产生酸败的现象。随着酸变的加速,产生有机酸增多,面粉就不能食用。测试面粉中有机 酸的含量,可以用 NaOH 溶液中和有机酸,根据 NaOH 的用量,推知有机酸的含量。 三、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实验用品:面粉样品 5g新鲜面粉 5g 10%的 NaOH 溶液 蒸馏水 锥形瓶滴定管酚酞试液实验步骤:(1) 在 150ml 的锥形瓶中加入 40ml 蒸馏水,再加入 5g 新鲜的面粉,混合搅拌至完全溶解,且没有任何面团为止,配成面粉的悬浊液,再滴加 2

9、3滴酚酞试液。(2) 用 10%的 NaOH 溶液滴定,边加边振动,直到悬浊液呈浅红色为止。记下 NaOH 的 (读数),体积数为 V 。1(3) 取要测定新鲜度的面粉 5g,用同样的办法滴定面粉的酸度,记下消耗aOH 的体积数为(4) 数据处理,分析得结论:当 V V 时,说明面粉是新鲜的1 2当 V 2.5V 时,说明面粉已变质,不能食用。1 1活动小结:本次活动主要由学生自己动手查阅资料,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结论,充 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第五课验指纹活动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验指纹可作为侦破案件的一种手段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培养学生

10、学习化学的兴趣活动过程:1、 活动原理:碘受热易升华,手上的油脂等分泌物能溶解碘而形成棕色指纹印迹,然后进 行核对指纹。2、 活动过程:1、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发现:世界上每一个人的指纹各不相同,要检测自己的指纹,可以利用手上的油脂等分泌物溶解碘而形成棕色指纹印迹来验证。2、设计实验过程:(1) 实验材料:铁架台、石棉网、火柴、酒精灯、小烧杯、干净的白纸、少量碘粒1、 碘2、 烧杯3、 印有指纹的纸张(2) 班上的同学每 2 人分成一组,相互测验对方的指纹,然后比较两人的指纹是否相同, 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3、 实 验结论:同学们的指纹各不相同4、 活动小结:利用每个人的指纹互不相同这一现象,可

11、以用此方法来侦破许多案件 5、观看录像405 谋杀案来了解指纹的显示技术在侦破方面的应用。第六课化学刻花活动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铁片上花纹的刻制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活动过程:一、活动目的:在玻璃,铁片上刻划各种不同的图案,怎样才能把自己喜欢的图案刻到铁片上去呢? 二、查找资料,设计实验:1、学生经查阅资料获知:铁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氢前面,因此铁能和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 氢气。Fe+2HCl=FeCl +H 2 2石蜡为一种稳定的化合物,和浓盐酸不发生化学反应2、设计实验步骤(1) 将全班同学分成几小组,每组发放一铁片,开始实验。(2

12、) 将铁片除锈(3) 熔化石蜡:把石蜡放入小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熔化,即得液态石蜡。(4) 涂蜡层:在铁片上用毛刷均匀地涂一薄层石蜡(5) 刀刻图案:待石蜡层冷却凝固后,用小刀在上面刻划出自己所喜爱的图案。(6) 化学显图:在刻有图案的痕迹处,用滴管小心滴加浓盐酸,开始时反应迅速,待反 应缓慢后用水冲去酸液重新滴加浓盐酸,使之与铁片露出部分反应,如此重复操作四、 五次。(7) 除蜡层,把大烧杯中的水加热沸腾,然后用镊子将铁片放入其中,待蜡层除去后, 取出铁片,用水洗净,即看到所刻的图案。3、实验小结:本次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在加热和滴加浓盐酸时要认真,注意安全,以防烫伤和烧 伤。第七课自制汽水活

13、动目的:练习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等常见仪器的使用和基本操作、提高学生的 动手能力。让学生应用化学知识来指导自己的生活,进一步意识到化学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活动原理:一般饮料都带气,携带的气体多为二氧化碳,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遇到酸或酸性物 质就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当小苏打与柠檬酸在溶液中剧烈反应 时立即旋紧瓶盖,饮用时打开瓶盖,汽体压强减小,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度减小,因此有大量 的二氧化碳气体从水溶液中逸出。活动准备:托盘天平、1000ml 量筒、1000ml 大烧杯、玻璃棒、药匙、聚酯塑料大瓶活动过程:1、 称取 11g 柠檬酸和 80g 食糖,放入

14、1000ml 大烧杯中。2、 取 1000ml 量筒量取 1000ml 凉开水,然后倒入 1000ml 大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固体 溶质全部溶解。3、 再滴 45 滴食用香精于大烧杯中搅拌均匀,将配得的溶液转移到聚酯塑料瓶中。4、 称取 8g 小苏打,将小苏打迅速倒入聚酯塑料瓶中,并立即旋紧瓶盖摇匀。5、 放入冰箱内的冷藏室中冷却后待用(或放入冰水中),其味酸甜清凉。小结与说明 :1、 柠檬酸又称构橼酸,学名 2羟基1,2,3丙烷三羧酸2、 若制盐汽水,则可在“过程 2”中加入适量食盐其味更佳,既有酸甜味,又有咸味。 3、放入冰箱中降温,可增大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饮用时打开瓶盖,将有更多的

15、二氧化碳气体从水溶液中逸出。4、 聚酯塑料瓶可用雪碧塑料大瓶代替,也可用耐压的啤酒瓶等代替。5、 可用甜味剂(如糖精)、果味剂(如鲜桔汁、苹果汁、荔枝汁等)、香精等调味,以适饮 者的口感。6、 参考配方:桔汁 25ml、白糖 25g 或少量糖精,小苏打 1.5g,柠檬酸 1.5g(或配酸 1.5g) 、 香精适量,冷开水 450g 左右,要多配可按此比例放大。第八课化学冰袋和化学热袋的制作活动目的:研究化学反应溶解过程和聚集状态改变过程所伴随的热效应的化学分支学科为热化 学。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是中学化学的基本要求。根据化学反应过程的热效应在化学活动课中 制作冰袋和热袋有利于拓宽和巩固热化学知识。

16、活动准备:化学冰袋材料为十水硫酸钠 100g,四水硝酸钙和硝酸钠各 30g。化学热袋材料为活 性炭 8g,膨胀珍珠岩粉 4g,食盐 5g,水 15g,还原铁粉 28g。活动原理:化学冰袋是利用 Na SO 10H O 和 Ca(NO ) 4H O+Na SO 10H O=CaSO +2NaNO +14H O2 4 2 3 2 2 2 4 2 4 3 2Q,这一反应为吸热反应,吸收周围大量的热而产生致冷作用,反应迅速,致冷持续时间长, 致冷温度可达零下 35。化学热袋是以还原铁粉和膨胀珍珠粉,活性炭和食盐的混合物为 原料混合反应。这个反应是一个复杂的放热反应,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而放出大量的热。特

17、 征是发热时间长,放热快,流动性好,携带方便,最高能达 4550。活动过程:化学冰袋:用二只不透水性的软尼龙袋(也可用聚乙烯或聚氯乙烯袋)。将工业级十水硫酸钠 100g 装入 A 袋密封,把 30g 四水硝酸钙和 30g 硝酸钠装入 B 袋密封(隔离部分要易于撕裂)。 然后把 A 袋和 B 袋一并装入强度较大的大袋中(即外袋)密封贮存。使用时同时把 A、B 袋 隔离破裂,两袋中组份混合,用力揉合,即可感到致冷,揉 30 分钟可冷却到零下 35。化学热袋:将 8g 活性炭和 4g 膨胀珍珠岩粉混合成保水剂。将 5g 食盐溶于 15g 水中, 而与混合保水剂充分混合成糊状混合物装入 A 袋密封(封口要易撕破);将还原性铁粉 28g 装 入 B 袋,并将 A、B 两袋一齐装入强度较高的大袋(即外袋)密封(要封得不易操破)贮存。 用时将 A、B 袋封口撕破使两组份充分混合,揉合 30 分钟后,可升温 4550。活动说明:1、 本活动需要二课时2、 二人一组,制作成功后可进行展评3、 还原铁粉、膨胀珍珠粉等均可购自化工原料商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