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高频考点精讲.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136728 上传时间:2021-04-23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58.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高频考点精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中化学高频考点精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中化学高频考点精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高中化学高频考点精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高中化学高频考点精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高频考点精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高频考点精讲.docx(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中化学高频考点精讲- 1 -目录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考点 1 常用化学计量 (1) 考点 2 化学计量在计算中的应用 (4) 考点 3 物质的分类 胶体 (7) 考点 4 离子反应 (9) 考点 5 氧化还原反应 (13)第二部分 基本理论考点 1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 (16) 考点 2 物质结构 (18) 考点 3 化学反应与能量 (20) 考点 4 电化学基础 (23) 考点 5 化学反应速率 (27) 考点 6 化学平衡 (29) 考点 7 弱电解质的电离 (33) 考点 8 溶液的酸碱性及 pH (36) 考点 9 盐类的水解 (38) 考点 10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42)第

2、三部分 元素化合物考点 1 钠及其化合物 (44) 考点 2 镁、铝及其化合物 (47) 考点 3 铁及其化合物 (50) 考点 4 铜及其化合物 (53) 考点 5 金属元素小结 (55) 考点 6 碳、硅及其化合物(57) 考点 7 氯及其化合物 (59) 考点 8 硫及其化合物 (61) 考点 9 氮及其化合物 (64) 考点 10 非金属元素小结 (67) 考点 11 无机物的推断 (70) 考点 12 无机化学工艺流程 (74)- 2 -考点 13 无机化学方程式总结 (77)第四部分 有机化合物考点 1 烃 (79) 考点 2 同分异构体(82) 考点 3 卤代烃(84) 考点 4

3、 烃的含氧衍生物醇 酚 (86) 考点 5 烃的含氧衍生物醛(89) 考点 6 烃的含氧衍生物羧酸 酯 (91) 考点 7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94) 考点 8 有机反应类型(97) 考点 9 有机合成与推断 (100) 考点 10 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 (105)第五部分 化学实验考点 1 无机化学实验综合 (107) 考点 2 有机化学实验综合 (114)- 3 -12231122311第一部分考点 1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基本概念常用化学计量1定义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 n,单位为摩尔。1 mol 粒子集体所含 的粒子数与 0.012 kg C

4、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 6.0210 。以摩尔为单位表示物质的量时,必须要指明粒 子的种类(原子、分子、离子或它们的特定组合,一般写化学式)。在试题中如果涉及粒子数或粒子数目比时, 应考虑求该粒子的物质的量,计算物质的量的公式有:nN/N 、nm/M、nV/V 、ncV。A m2阿伏加德罗常数1 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 N ,单位 molA所含的碳原子数,通常用近似值 6.0210 mol 表示,N N/n。A二、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 0.012 kg C 中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为 M,Mm/n。常用的单位为 g/mol(或 g

5、mol )。某 物质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在试题中涉及求某物质相对分子质量时, 应该考虑求该物质的摩尔质量。应用摩尔质量时必须指明对象, M m /n ,对于同一物质规定的基本单元B B B.不同,摩尔质量就不同。如 三、气体摩尔体积O 中 O 的摩尔质量为 16 g/mol,而 O 的摩尔质量为 32 g/mol。 2 2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符号 V ,常用单位 L/mol。定义公式 V V/n。在标准m m状况下(0、101kPa,简称标况)1 mol 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 22.4 L,即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

6、 约为 22.4 L/mol。2对于 V 22.4 L/mol 概念的理解m(1) 决定 1 mol 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物质体积的大小取决于构成这种物质的粒子数目、粒子的大小和粒子 之间的距离。1 mol 不同的固态物质或液态物质所含有的粒子数相同,而粒子之间的距离很小,这就使得固态物 质或液态物质的体积主要决定于粒子的大小。对于气体来说,粒子之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粒子本身的直径,所以, 当粒子数相同时,气体的体积主要决定于气体粒子之间的距离。(2) 影响气体摩尔体积的因素:V 受温度、压强影响,与气体种类无关。温度升高,则V 变大;压强增大,m m则 V 变小。在标况下,V 22.4 L/mo

7、l。但 V 22.4 L/mol 的条件不一定是标况。m m m(3)对于 V 22.4 L/mol:使用条件是标准状况;使用范围是单一气体或混合气体;数值 22.4 L/mol m是个近似数值;V 的单位是 L/mol;在标况下,nV/V V/ 22.4 mol。m m四、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1阿伏伽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同温、同压和同体积决定气体分子数 (物质的量)相同。2阿伏伽德罗定律的推论(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V /V n /n1 2 1 2(2)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的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P /P n /n1

8、 2 1 2- 4 -12MO2D 16。1222H2H23+22+ 3+ 2+3+3+22 222 +2 (3)同温同压同体积时,摩尔质量比等于密度比: M /M /1 2 1 2(4)气体的相对密度:一种气体的密度与另外一种气体的密度之比,用 D 表示:D 则 M D M 。例如,相同状况下,O 相对 H 的相对密度为: O2 M五、物质的量浓度M1M2,1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是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 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符号为 c ,常用单位B为 mol/L,表达式:c n /V。B B注意对于 c n /V:单位体积为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溶质用物质的量来

9、表示,并且要说明 B B粒子的种类 B,因同一溶液中粒子的种类不同,c 可能不同。如 0.2 mol/L 的 Al (SO ) 溶液中,c(Al )2 4 3mol/L,而 c(SO )0.3 mol/L。4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0.2(1)仪器:容量瓶(有100ml、250ml、500ml和1000ml等规格),烧杯,量筒,天平,玻璃棒,胶头滴管。 (2)步骤计算:计算所需固体溶质质量或液体的体积;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溶质或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溶解:将溶质放入烧杯中并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移液:将溶液沿玻璃棒注入 容量瓶中;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烧杯23 次,并注入容量

10、瓶中;定容:加蒸馏水至离刻度线下12 cm 时, 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装瓶:将容量瓶中溶 液转移到试剂瓶中并贴签。简记为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和装瓶。3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常用公式nm /M nV/Vmc n /V m V B B 液w %(m /m )100% c1000w/M 质 液溶液稀释定律:m w m w1 1 2 2六、阿伏加德罗常数(N )A1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c V c V 1 1 2 2应用的常设陷阱(1)在不知是否为标准状况时,误认为 1 mol 气体的体积为 22.4 L,一定要特别注意,在不

11、指明温度压强时, 气体摩尔体积没有任何意义。&考点 4离子反应一、离子共存 E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涉及到离子的性质及溶液酸碱性等综合知识。凡能使溶液中有关离子的 浓度显著改变的均不能大量共存,如生成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气体物质或能转变成其它种类的离子等。 (1)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含有的离子:Fe (浅绿色)、Fe (黄色)、Cu (蓝色)、MnO (紫色)、4Cr O2 72(橙色)。(2)在酸性溶液(pH7 的溶液、能使 pH 试纸变红的溶液、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含有大量Al 、Fe 的溶液、c(OH )11013mol/L 的溶液等)中含有大量的 H ,不能共存的离子有:OH

12、 、CO 、SO3 3、S 、F 、ClO 、SiO 、AlO 、CH COO 、C H O 、S O 等);弱酸的酸式根离子( HCO 、HSO 等)。3 2 3 6 5 2 3 3 3(3)在碱性溶液(pH13 的溶液、c(H )11013mol/L 的溶液、能使 pH 试纸变蓝或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酚酞呈红色或甲基橙呈黄色的溶液、含有大量 CO 、AlO 的溶液等)中含有大量的 OH ,不能共存的3 2- 5 -2+ 3+ 2+ 3+ + 2+ + + +722+ 2+ 2+22+ 2+ 2+ + 2322+ 2+ 2+ +22+ 3+ 3+ 2+ 3+ 22(HS )、SO (HS

13、O )、I2+ 22 3+ 3+2 3+ 2+22 3+ 22 2+2H = H OCO HCO22-2233 22 2 +2+2+ 2+3+3+3+ 2+2+2+2+3+3+3+3+ 3+离子有:Mg 、Al 、Fe 、Fe 、H 、Cu 、Ag 、NH 以及弱酸的酸式根离子( HCO 、HSO 、HS 等)。4 3 3加入铝粉后放出氢气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 c(H )或 c(OH )110 mol/L 的溶液可能是酸性也可能是碱性。 (4)因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SO 与 Ba 、Pb 、Ca ;CO 与 Ca 、Mg 、Ba ; Ag 与4 3SO42、CO 、PO 、Cl 、B

14、r 、I ;S 与 Fe 、Cu 、Pb ;H 与 SiO ;OH 与 Mg 、Al 、Fe 、Cu 3 4 3等。(5 )相互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 Fe 与 S 3 3;酸性条件下NO 、 MnO 、ClO 与 Fe 、S 、SO 、Br 、I 等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ClO 、MnO 在3 4 3 4中性或碱性条件下仍具有氧化性;NO3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氧化性极弱,可与上述离子共存。(6)因相互促进水解而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Al 和 Fe 与 AlO 、CO 、HCO 、ClO ;AlO 与 NH 、2 3 3 2 4Al3+Fe Mg ;NH4与 SiO

15、;但 NH 与 CH COO 、CO 、HCO 、HSO 因水解程度不大仍能大量共 3 4 3 3 3 3存。(7)因发生络合反应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Fe 与 SCN 、C H O 等。6 5二、常考的离子检验1阴离子的检验OH :能使无色酚酞变为红色、紫色石蕊变为蓝色、橙色的甲基橙变为黄色,证明有 OH 。CO 和 HCO :加盐酸放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证明有 CO 或 HCO 。3 3 3 3CO3 2 2 3H+= H OCO CO Ca(OH) = CaCO H O 2 2 2 2 3 2SO :先加盐酸,如果没有沉淀,再加入几滴 BaCl 溶液,若有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产生

16、,证明有SO 。4 2 4SO32:加盐酸或 H SO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证明有 SO2 4 32。SiO :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 HNO ,若有不溶于稀 HNO 的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 SiO 。3 3 3 3NO3:向浓溶液中加入铜片和浓硫酸并加热,如果有红棕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O )产生, 证明有 NO2 3-。Cu4HNO (浓) = Cu(NO ) 2NO 2H O(2) 加入氯水,再加入苯,振荡,苯层显橙红色,证明有 Br 。2Br Cl = 2ClBr22I : 方法(1) 加 AgNO 溶液和稀 HNO ,有不溶于稀 HNO 的黄色沉淀生成,证

17、明有 I 。I Ag3 3 3方法(2) 加入氯水,再加入苯,振荡,上层苯显紫红色,证明有 I 。2ICl = 2Cl I 2 2+= AgI2阳离子的检验H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也能使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证明有 H 。Na :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证明有 Na 。K :焰色反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火焰呈紫色,证明有 K 。NH :加入 NaOH 浓溶液并加热,如果能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证明有 NH 。4 4NH OH H ONH 4 2 3Mg :加入 NaOH 溶液至过量,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 Mg 。Mg 2OH = Mg(OH) 2Al :加入 NaO

18、H 溶液,产生白色絮状沉淀,如果该沉淀能溶于过量的 NaOH 溶液中,证明有 Al 。Al 3OH = Al(OH) Al(OH) OH = AlO 2H O3 3 2 2Fe :方法(1) 加入 NaOH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先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则证明有Fe 。Fe 2OH = Fe (OH) (白色)24Fe (OH) O 2H O = 4Fe (OH)2 2 2 3(红褐色)2Fe Cl = 2Fe +2Cl2Fe 3SCN= Fe(SCN) (3血红色)Fe :方法(1) 加入 NaOH 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证明有 Fe 。Fe 3OH = Fe (OH) (3红褐色

19、)- 6 -3+ 3+2+2+2+ 2+2、HSO 、HPO 、H PO2+3+2+ 2+2+n+2+2+3+2+3+22方法(2) 加入 KSCN 溶液,立即产生血红色溶液,证明有Fe 。Fe 3SCN = Fe(SCN) (3血红色)Cu :方法(1) 如果观察到溶液显蓝色,证明有 Cu 。方法(2) 加入 NaOH 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证明有 Cu 。Cu 2OH = Cu(OH) (蓝色)2三、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1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1)需要拆写成离子的物质:强酸强碱类:HCl、H SO 、HNO ;NaOH、KOH、Ba(OH) 、Ca(OH) 等;2 4 3 2 2可溶性盐类:钾

20、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醋酸盐以及碳酸氢盐;大多数硫酸盐、氯化物等。(2)不能拆写成离子的物质:多元弱酸的酸式根阴离子:HCO 3 3 4 2 4HS 等。难溶物:AgCl、CaCO 、BaCO 、BaSO 等。 难电离物质:H O;弱酸:H CO 、H SiO 、H SO 、3 3 4 2 2 3 2 3 2 3HClO、HF、CH COOH、C H OH 等;弱碱:NH H O、Mg(OH) 、Al(OH) 、Cu(OH) 、Fe(OH) 等。单3 6 5 3 2 2 3 2 3质、氧化物:Na O 、Na O 、Fe O 、MgO 等。注意:高温熔化时 H SO 等不拆写,MgO 等拆写

21、。2 2 2 2 3 2 4考点 5氧化还原反应一、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1. 定义: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或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是电子的转移,判断依据是化合价的升降。2. 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间的对应关系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还原剂还原性被氧化氧化反应氧化产物升失还原剂被氧化实质特征反应物性质变化结果 反应过程生成物降得氧化剂被还原得电子化合价降低氧化剂氧化性被还原还原反应还原产物二、常考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氧化剂氧化剂实例还原产物活泼 的非 金 属 单卤素单质 X (F 、Cl 、Br 、I )、O 2 2 2 2 2 2X、O2(OH或 H O

22、)2高价 含 氧酸 及 其HNO 、H SO3 2 4(浓)、HClO、KMnO 、K Cr O 、K FeO4 2 2 7 2 4NO 或 NO 、SO 或 S、Cl 、Mn 、Cr2 2、Fe3+某些(过)氧化物MnO 、PbO 、ClO 、Na O 、H O 2 2 2 2 2 2 2Mn 、Pb 、OH或 H O2高价金属阳离子Ag 、Fe3+、Cu2+Ag、Fe或 Fe、Cu另外,一定条件下能产生 O 的物质都具有强氧化性:如 Na O 、H O 、KMnO 、KClO 、HNO 、HClO 等。2 2 2 2 2 4 3 32还原剂还原剂实例氧化产物M(KCaNaMgAlZnFe2

23、+或活泼的金属单质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元素处于低价态时的化合物M(K Ca Na Mg Al Zn Fe)H 、C2CO、SO SO 、NH (N H )、H S、HI 2 3 3 2 4 2Fe )H O、CO 或 CO2 2CO 、SO 或 SO 、N 、S、I 2 3 4 22- 7 -22+3+3+2+ 2+ + 2+ 3+ 2+ 2+ 2+ 2+ + 2+ 3+ +3+2+22F Cl Br (Fe ) I SO S点燃非金属阴离子S 、I、Br、ClS、I 、Br 、Cl 2 2 2低价金属阳离子Fe、Cu+Fe、Cu2+三、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实质上

24、是物质得失电子难易程度的比较。即物质越易得到电子,其氧化 性越强;物质越易失去电子,还原性越强。一般情况下,物质的氧化性越强其还原性就越弱,反之亦然。 1. 根据同一元素化合价的高低比较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价态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规律是:元素的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元2根据“氧化剂还原剂 还原产物氧化产物”反应原理比较失电子氧化反应强氧化剂 强还原剂 弱还原剂(还原产物) 弱氧化剂(氧化产物)(弱还原性) (弱氧化性)(强氧化性) (强还原性)得电子还原反应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如:2FeCl Cu = 2FeCl CuCl ,氧化性:Fe3 2 2还原性:Cu

25、Fe 。3根据金属或非金属活动性比较Cu2+,(1)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 Cu Hg Ag Pt Au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渐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Fe Ag 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氧化性逐渐增强(2)非金属活动性顺序: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F Cl Br (Fe ) I S2 2 2 2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减弱 3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增强记忆口诀:易得者,不易失;易失者,不易得。或记忆为:单强离子弱。 4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比较同周期从左到右

26、氧化性增强:NaMgAlSiPSCl同主族从上到下还原性增强:LiNaKRbCs5根据氧化产物的价态高低比较2Fe3Cl 2FeCl2 3FeS FeS 则氧化性:Cl S2总的来说,比较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根本依据是得失电子能力的大小,即得失电子的难易,而不能以 得失电子的数目多少判断。6据电解池两极的放电顺序判断电解池中:在同一电解质溶液中,还原性强的阴离子在阳极上先放电(失电子);氧化性强的阳离子在阴极 上先放电(得到电子)。四、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8 -1“价性统一”规律元素在物质中所处的价态高低,决定着该元素的氧化性或还原性。一般说来,“同种元素多种价,高价氧化低 价还,中间价

27、态两俱全”。即:考点 6化学平衡一、可逆反应1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是指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常考的可逆反应有:COH O(g)2CO H 、N 3H 2 2 2 22NH 、2HI H I 、 3 2 22SO2O22SO 、2NO3 2N O ,还有弱电解质的电离以及盐的水解等。 2 42可逆反应的特点(1)存在两个反应,正反应和逆反应,故用“ ”表示可逆反应。(2)存在两个反应速率v和 v ,v 和 v 可以相等可以不相等,且哪个速率大向哪边进行。 正 逆 正 逆(3) 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混合

28、物)同时共存。(4) 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存在限度化学平衡状态。二、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 保持不变的状态。可逆反应在化学平衡状态时达到了反应的最大限度。1化学平衡的四特征(1)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正、逆反应仍在进行,且 v 、v 0。正 逆(2) 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3) 定:条件一定,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4)变:外界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会发生移动,建立新的平衡状态。 2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判断反应速率v正v逆v = v正 逆 (化学平衡状态)时间(1)对同一物

29、质B:当v =v 或v =v 正 逆 消耗 生成时,可逆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而v (A) : v (B) : v正 正 正(C)=a : b : c可能未达到平衡。(2) 各组分浓度不变:各组分的浓度c(B)、物质的量、质量不变;各组分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各气 体的体积分数不变;反应物的转化率、产物的产率不变等都是平衡标志。但各组分的浓度相等或各组分的浓度比 等于计量系数比都不是平衡标志。(3) 反应混合物变量不变:如果一个量在平衡建立的过程中不断地变化,当该量不变(变量不变)时,可逆 反应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若某一个量随反应的进行始终不变,则该量就不能作为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判断依 据

30、。体系的颜色、温度不变或平衡常数 K 不变都是平衡标志;对反应前后总体积改变的可逆反应,其总物 质的量、总压强(定容)、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等不变都是平衡标志;对反应前后总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总物质 的量、总体积、总压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都不是平衡标志;对于气体总质量、密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的判断一定要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物质的状态以及定容、恒压等条件来确定是变量还是恒量。如果是变量,就- 9 -能作为平衡标志,如果是保持不变的恒量,就不能作为平衡标志。反应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反应混合体系的密度不再变化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N 的同时,生成 3n mol 的 H22体系的温度不再

31、改变例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表明反应:2HI(g) 到平衡状态的是 ( )H (g)I (g)已经达 2 2混合气体的压强 混合气体的密度 HI 的物质的量浓度 气体总物质的量混合气体的颜色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Key:;三、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勒夏特列原理1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1)浓度:若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2)压强: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变化的可逆反应,若其它条件

32、不变时,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缩 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如 I (g)2H (g) 2HI(g),增大或减小压强都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对反应混合体系都是固体或液体的物质, 2改变压强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3) 温度:若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温度降低,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 移动。(4) 催化剂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增大幅度是等同的,因此使用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但使用催化剂 可以缩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所需要的时间。以上平衡移动的方向与速率之间的关系可参看 P “可逆反应中化学反应速

33、率的变化规律”,下同。282几种特殊情况下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1) 根据速率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总是向正、逆反应速率相对大的方向移动。(2) 当温度一定时,减小(增大)容器的体积,相当于对气体增大(减小)压强,故改变容器的体积时平衡 移动的方向根据压强的改变判断。(3) 恒容时,同等倍数的增大反应混合物中各气体物质的浓度时,平衡移动的方向根据增大压强判断;若不 同等倍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气体物质的浓度时,平衡移动的方向用 Q (见 P “浓度商”)判断。c 31(4)在恒容的容器中,当改变其中一种气体物质 B 的浓度时,必然同时引起压强的变化,但平衡移动方向决定于物质 B 的浓度的改变

34、。如 I (g)H (g)2 22HI(g)反应中,若增加 H 的量,平衡正向移动。2(5)恒容时,形如aA(g)bB(g)cC(g)的反应(反应式的一边是一种物质),如果增加(或减少)C 的量,平衡移动的方向根据浓度的影响判断,而转化率、各组分百分含量的变化根据压强的变化判断。(6)“惰性气体”对平衡的影响:在已达到平衡的气体可逆反应中,若加入与任何气体不反应的“惰性气体”, 平衡是否移动有两种可能:恒温恒容时,通入不参加反应的“惰性气体”,由于各组分的浓度未发生变化,故 平衡不发生移动;恒温恒压时,通入“惰性气体”,因体积增大,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减小,相当于减小 体系的压强,平衡向气体

35、总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10 - +22 3+考点 9盐类的水解一、盐类的水解及规律1盐的种类盐可以看作是酸碱中和的产物,从参加中和反应的酸碱强弱角度分类,盐可以分为:强酸强碱盐、强酸弱碱盐、 强碱弱酸盐和弱酸弱碱盐。(1) 强酸强碱盐:如 NaCl Na SO KNO 等;2 4 3(2) 强酸弱碱盐:如 NH Cl FeCl CuSO (NH ) SO 等;4 3 4 4 2 4(3) 强碱弱酸盐:如 CH COONa Na CO NaHCO Na S 等;3 2 3 3 2(4) 弱酸弱碱盐:如 CH COONH 等。3 42盐类水解的实质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溶于水时,电离产生的离子

36、与水电离产生的 H或 OH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弱酸或弱碱,从而破坏了水的电离,因溶液中 c(H)c(OH)而使得溶液呈现酸性或碱性。3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 盐类水解是可逆反应,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中要用“ ”,不用“ = ”。(2) 水解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程度很小,水解产物很少,通常不生成沉淀和气体,也不发生分解, 所以离子方程式不标“”和“”,生成 NH H O、H CO 等物质不写分解产物的形式。3 2 2 3(3)多元弱酸根离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但以第一步水解为主,如 CO 的水解:3CO H O3 2HCO OH (主要), HCO H O 3 3 2H CO OH (次要)。 2 3(4)多元弱碱阳离子的水解方程式一步完成,如 Al3的水解:Al3+3H O2Al(OH) 3H3+(5)某些盐溶液混合时,一种盐的阳离子和另一种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