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教师需要更新的10个观念.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137248 上传时间:2021-04-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教师需要更新的10个观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当前教师需要更新的10个观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当前教师需要更新的10个观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当前教师需要更新的10个观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当前教师需要更新的10个观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前教师需要更新的10个观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教师需要更新的10个观念.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当前教师需要更新的10个观念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中,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是教师立教的根基,是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从而最终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先导。教育观念虽然无形,但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却能改变教育的面貌,并最终决定教育的成,影响教师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制约教育活动的方向。因此,更新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笔者认为,当前教师需要更新10个方面的观念。一、课程观从静态到动态在传统的课程观看来,课程就是一些学习材料,这些材料是“客观知识”的载体,只需要学生熟记和掌握,而不需要进行经验的

2、互动和意义的建构,忽视了课程的过程性,忽视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新的课程既关注过去,又关注现在和未来,它认为课程是学生获得知识、参与活动、增加体验的过程,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生长性的,而不是僵化不变的;是与学生经验相关联的,而不是远离学生生活的。因此,新的课程观有三个特点:一是全面发展。注重课程目标的完整性,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回归生活。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三是民主管理。“为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现国家、地方、学校课程三级管理”。二、教材观从主宰到素材传统的教材观认为,教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对教师的“教”和学生

3、的“学”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课本成为课堂的根本,教材成为教学的主宰,教师的教仅仅体现为钻研教材内容、传递教材信息的过程,而学生的学也只是围绕着对教材的感知、理解和记诵展开。因此,教学从教材出发,又回归到教材,导致教学过程中封闭、死板,师生沦为课本和教材的附庸和奴仆。新的教材观认为:教材是教师授课的素材。教师必须根据自身实际,自主编制或对现有的教材进行处理、再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在教学活动中,尽量做到以教材为基础,拓展课外资源;以教材为载体,加强各科联系;基于教材又再生教材,促进课程的创造与开发。教材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

4、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树的一种范例,它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的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因此,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话题”本身,而是通过“话题”这一中介进行交流,获得发展。三、教学观从单向到多向传统的教学观就是教师教、学生学,各负其责。具体表现为: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教代替学。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教控制学。新的教学观认为:教是为了学。教师的教服从于、服务于学生的学,为学生会学、终身学习奠基。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

5、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参与是教学活动产生的基础,主体参与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始发、过程和质量。四、目标观从平面到立体传统的目标观只是重视知识掌握,而新的目标观注重“三维目标”的统一,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位一体”。因为,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和发展的基础,但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如果不能和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素质培养协调起来,抛开了

6、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养成,就会变成机械的训练和记忆,为学生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的价值就会削弱;同时,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素质的培养,必须以相应的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为依据,与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过程统一起来,才能落到实处,否则只能流于空谈。五、教师观从权威到首席传统观点认为,教师是有学问的人,是知识的宝库,是教育教学中的绝对权威,其主要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因而课堂教学中往往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新的教师观认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在学习活动中,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

7、动,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参与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与学生一道寻求真理,共同分享感情与认识。这样,教师从居高临下的权威中走向“平等中的首席”,与学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性实践者。“教师即研究者”,教师研究教育教学不仅可以改变依赖习惯、经验的状况,改变“教书匠”的传统角色,而且还可以发展个人的自我意识、个人的自我教育、个人的实践能力。在新课程下,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改变教学设计及教学行为,矫正教学中的失误,尤其是要把处理问题的过程变成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研究过程,以科学理论和现实的需求为依托,判断自身行为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逐步提高自

8、我反思、设计教学、进行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促使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进入新的理性境界。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要求教师积极参加课程的开发、研究和评价,因此,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既要根据教育实际对课程进行合理的适度的增删、调整和加工,更要根据学生、学校、地区和自身实际,积极大胆地开发课程,建设课程,让课程更好地适应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六、学生观从容器到发展传统的教育认为,学生是被管理的、不懂事的、可任意摆布的教育对象,因此把学生当作灌输知识的容器,学生的学习成了被动地接受和记忆。新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

9、他们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并且潜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同时,学生还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很多方面还很不成熟。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活动,坚信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不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要努力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

10、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读书,只能让学生自己感受、观察、分析和思考;学生是责权主体,在教育系统中有一定的法律权利并承担着一定的法律责任。因此,教师既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七、学习观从被动到主动传统的教学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学生处于单一的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自主学习就是在自我监控下学习,学习目标自我确定、学习方法自我选择、学习过程自我调控、学习结果自我反馈,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合作学习是在多个学习主体间展开的一种互助性的学习,具体表现

11、为讨论交流、分组操作、角色扮演、协同伙伴等,目的是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探究学习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的学习活动。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是探究学习的本质特征;经历探究过程,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构建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是探究性学习的三个目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起点是“趣”,即产生兴趣;焦点是“疑”,即设计疑问;特点是“动”,即主动学习,口手脑并用;重点是“思”,即善于思考问题。八、人才观从一能到多能传统的人才观以学生的知识、学习成绩为核心,掌握的知识多就聪明,否则就不聪明,因此存

12、在很大的片面性。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从不同角度评价,每个人都可能是第一。根据这一理论,学校里就没有所谓“差生”的存在。因此,教师要乐于对每一位学生抱以积极的、热切的期望,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九、教育观从一样到多样多元智力理论不仅提出每位学生都同时拥有智力开发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而且提出在每一位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优势领域的同时,应将其优势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从而促进

13、其弱势领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这就说明,我们的教育首先是赏识教育,其次是个体化教育,第三是主动发展教育。因此,教师应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有能力的人,乐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树立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自觉地为每一位学生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法,促进学生的优势才能的展示和发展,实现个人价值;主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其从事优势领域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智力特点和意志品质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十、评价观从单一到综合这里只谈对学生的评价。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因此,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评价要把握三个方面:第一,评价的标准要多维化。

14、“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如果用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评价学生,就能发现许多学生身上都有与众不同的优点,从而挖掘其独特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优秀品质。第二,评价的方法要多样化。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学习的过程;既要采取纸笔测试等量化评价,更要注重运用面谈、行为纪录、成长记录袋、情景测验等质性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起点。第三,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要改变以往以管理者为单一评价主体的现象,逐步实现由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自己,让所有与学生密切接触的人充分看见学生的优点,引导学生成为自律学习者。邮编:441407联系地址:湖北省宜城市刘猴中学联系人:郭玉明联系电话:13871650208电子邮箱:作者要求:发表在成功教育期刊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