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梳子卖给和尚.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138789 上传时间:2021-04-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梳子卖给和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把梳子卖给和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把梳子卖给和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把梳子卖给和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梳子卖给和尚.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把梳子卖给和尚把梳子卖给和尚!在很多人看来,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有人说了:和尚是没有头发的,而梳子的基本功能就是梳理头发,要把梳子卖给和尚,这也太强人所难了吧。从表面上看是这样的,梳子对于和尚来说就是摆设。但是,在有效的沟通面前(有效的沟通不是命令、说教和独白),把梳子卖给和尚同样是可以做到的。有一个生产木梳的工厂老板找来四个推销员,让他们带着样品和定单,到指定的寺庙去推销梳子。第一个推销员垂头丧气地回来了:我一把梳子都没有卖掉,因为和尚说他们没头发,要梳子没什么用。第二个也回来了,说自己推销了十来把梳子。老板就问他是怎么说服和尚买梳子的。第二个推销员说:我对年长些的和尚说,梳子不仅是用来梳

2、头发的,你用木质梳子经常刮刮头皮,可以止痒,可以活血,可以明目,可以延年益寿哪,有这么多好处呢!靠这第二项功能,他销掉了十来把梳子。过了一会儿,第三个推销员也回来了,他销了一百多把梳子。老板问他的推销策略。第三个推销员眉飞色舞地讲解:我到寺庙仔细地观察了一番,香火挺旺盛,可是香客叩了几个头起来,头发有点乱、香灰掉到头发上头发有点脏。于是我就找到管事的和尚,说香客有多虔诚,庙里得关心他们。管事的和尚就反问我该如何关心香客,我就趁机说可以每天早上在每个佛堂前面放几把木梳子。香客头发乱了可以梳梳头,头上有了香灰还可以掸掸香灰。木头梳子挺便宜嘛,脏了就不要了,有人想拿走就拿走,断了明天就再换一个。这样

3、的话香客感到庙里很关心他们,他们来得就会更勤快了,庙里的香火也就更旺了。于是,管事的和尚留下了一百多把梳子。第四个推销员的“战况”如何呢?他卖了一千多把梳子!他又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他说:我直接找到方丈,问了他三个问题:第一,您这个寺庙有多少年历史了?方丈自豪地回答说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第二,您这个寺庙能够存在一千多年,是和尚养庙,还是香客养庙?方丈想了想回答说,是香客养庙;第三,您是否希望这个寺庙还要有地久天长的未来啊?方丈充满希望地坦言,做梦都想自己所在的寺庙还能有不尽的明天。于是,推销员便对方丈谈到,能够让寺庙具有美好未来的主要途径就是处理好寺庙与香客的关系,而协调关系的着眼点应该是改变

4、香客对寺庙的印象。比如,在香客进香时,庙里要有礼品赠给他们,什么礼品最便宜啊?木头梳子是最便宜的礼品了。木头梳子两边可以刻上字的,这边你把庙里最好的对联刻一、两幅在上面,比如日行一善、和善为本、佛在心中了。人家这样作为一个纪念品就留下了,给你庙里捐钱的人进香的人不就更多了嘛!寺庙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就夯实了。于是,方丈高高兴兴地为一千多把梳子买了单。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市场是动态的,事在人为,就看你能不能创造出更多的市场空间。第一个推销员只让和尚看到了商品的第一个功能:梳头;第二个推销员看到了第二个功能,就是能够活血、止痒、明目等等;第三个推销员就延伸到寺庙关心香客的举措;而第四个更关注到寺庙的最高价值诉求。这个事例充分说明了市场的动态特征,把握了市场的这种特性,再冠以高效的沟通,效益就会随之而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