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材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140008 上传时间:2021-04-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握教材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把握教材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把握教材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握教材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把握教材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 把握教材不仅是指理解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更是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要求教师熟悉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教材编者的意图,清楚整个学段教材的逻辑线索,能够把前后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如同数学中的点、线、面、体一样,知识的掌握也分为四个层次。有的人只能掌握一个个的知识点,但不能把这些知识点连成一条线,如同一颗颗散落的珍珠,串连不起来,这是掌握知识的第一个层次;有的人能够把同类的知识前后联系起来,形成一条线,但不能把不同类型的各条线的知识横向并联起来,形成一个面,这是第二次层次;有的人能够把同一年级的知识纵向、横向联系起来形成一个面,但不能把不同年级一个学段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

2、知识的立方体,这是第三个层次。只有把整个学段的知识纵向、横向联系起来,才能形成一个知识体,这是第四个层次。一个教师如果达到了第四个层次,就会成为一个教学专家,在教学中不管从哪个知识点切入,都能把各种知识连接起来。一些特级教师之所以能随心所欲的驾驭教材,就在于他们达到了第四个层次。以上的实例都说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多么重要。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把握教材? 首先,教师要把握整个学段的教材。 每个学段的教师,不管是教哪个年级的,都要把本学科的整个学段的课本拿到手,对照新课标认真的研读,在理解的基础上画出知识树,并写出教材分析,包括: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课本的编写意图和逻辑线索,本学段知识的内在关系,自己

3、如何整合和处理课本等。然后以教研组为单位人人演讲,每个人把自己画的知识树(或知识结构图)投到银幕上(或画到黑板上),讲解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设想。通过研讨,相互都有启发和收益。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教研组共同设计出本学段本学科的知识树(或知识结构图),张贴于教室的墙壁上。新生一入学,教师不要急于讲第一册的第一课,首先要给学生讲整个学段的知识结构图,让学生有一个全面的感性的认识。 其次,要把握一册教材。 现在好多教师在假期拿到新课本后,往往急于备出下学期两周的新课来,后边的知识甚至连看都不看。有的老师讲第一章不看第二章,讲第一节不看第二节。实际上一个真正有经验的教师首先要通读整册课本,对照新课标

4、,了解编者的意图和知识的前后联系,画出整册书的知识结构图,写出教材分析。按照前边的路子仍然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研讨,共同设计出本册课本的知识结构图张贴于教室墙壁。在新学期的开始不要急于讲第一课,而是给学生讲整册课本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计划。 第三,要把握一个单元的教材。 教师在备课时不要只备一节教材或一篇课文,而要备一个单元。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各科教材基本都是按照主题的形式来编排的。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明确一个单元的主题,清楚编者围绕这一主题是如何选材和编排的。要提倡教师单元备课,集体备课,把一个单元的课时和活动整体安排。第四,要整体把握一篇文章或一节教材。有的老师在备课时一头扎进细节,对整篇课文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把握,钻研一篇文章首先要明确这篇文章在整个单元中处于什么位置,编者为什么要选入这篇文章,如果换一篇文章行不行?在学习这篇文章时重点是学习什么,教师明确了这些才能备课和上课,以往三课时的内容可能一课时就能处理完。总之,把握教材是一个教师永远的基本功,在当前课程改革中,教师不要忽视对教材的钻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