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陶瓷鉴赏之唐三彩.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156827 上传时间:2021-04-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陶瓷鉴赏之唐三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古陶瓷鉴赏之唐三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古陶瓷鉴赏之唐三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古陶瓷鉴赏之唐三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古陶瓷鉴赏之唐三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陶瓷鉴赏之唐三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陶瓷鉴赏之唐三彩.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中国传世国宝鉴赏课程论文 中国古陶瓷鉴赏之唐三彩学 院 名 称: 专 业 班 级: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2014年 6 月12目录摘要41.唐三彩的简介42.唐三彩的制作53.唐三彩的特点64.唐三彩的鉴定75.唐三彩的艺术价值9 中国古陶瓷鉴赏之唐三彩摘要唐三彩是盛行于唐代的陶器,驰名中外。它是用粘土作胎,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入窑焙烧,形成多种色调,制作工艺十分复 杂。唐三彩的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它在自身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唐三彩用于随葬,作为冥器,因

2、为它的胎质疏松,防 水性能差,实用性远不如当时已经出现的青瓷和白瓷。唐三彩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造型和釉色上,一般会从胎质、釉彩、施釉方法和制作成型等方面对唐三彩的真伪进 行鉴定,但应该注意的是不同地方出土的唐三彩也存在差别。已有1300多年生产历史的唐三彩在造型、色彩、装饰和神韵方面有其存在的艺术价值。它是中国唐代的艺术精华,充分显示了盛唐时期的精神面貌和艺术水平,也是中国艺术品的精髓所在,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国陶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 关键词:古陶瓷 唐三彩 唐朝 冥器 1. 唐三彩的由来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也是驰名中外的艺术杰作。它是用粘土作胎,经素烧之后,用

3、铜、铁、钴、锰等元素加入铅釉中作催化剂,涂在器物表面,再入窑焙烧,经过800温度烧制而成。唐三彩是由黄、绿、蓝三色作基调,入窑焙烧,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经过复杂的窑变,发生化学变化,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流淌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多种色调,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因釉料中含有大量的助熔剂铅,使釉的熔点降低,胎体表面的釉料在焙烧过程中向四周扩散流淌,各种颜色互相浸润交融,形成自然而又斑驳瑰丽的三彩釉。由于是唐代创烧,又以三彩作基调,所以人们习惯称之谓“唐三彩”。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

4、芳争艳,唐三彩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彩陶工艺品,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唐三彩的生产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唐三彩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唐三彩用于随葬,做为冥器,因为它的胎质松脆,防水性能差,实用性远不如当时已经出现的青瓷和白瓷。2.唐三彩的制作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首先要将开采来的矿土经过挑选、舂捣、淘洗、沉淀、晾干后,用模具作成胎入窑烧制,唐三彩的烧制采用的是二次烧成法。从原料上来看,它的胎体是用白色的粘土制成,在窑内经过1000到1100摄氏度的素烧,

5、将焙烧过的素胎经过冷却,再施以配制好的各种釉料入窑釉烧,其烧成温度为850到950摄氏度。在釉色上,利用各种氧化金属为呈色剂,经煅烧后呈现出各种色彩。釉烧出来以后,有的人物需要再开脸,所谓的开脸就是人物的头部仿古产品是不上釉的,它要经过画眉、点唇、画头发。这么一个过程,然后这一件唐三彩的产品就算完成了。3.唐三彩的特点首先是造型。从造型方面来讲,它的造型与一般的工艺品的造型不同,比如说,唐三彩中的马与其他时代出土的马就不同。首先它的造型比较肥硕,这个马的品种,据说是从当时西域那边进贡过来的,跟现在看到的马的形状有点不大相同,马的臀部比较肥,颈部比较宽。唐马的造型特点,它是以静为主,但是静中带动

6、。它通过马的眼部的刻画,马的眼部是刻成三角形的,眼睛是圆睁的,然后马的耳朵是贴着的,它好像在静听或者听到有什么动静一样,它通过这样的细部刻画来显示出来唐马的内在精神和内在的韵律。唐三彩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釉色。作为一件器物上同时使用红绿白三种釉色,这在唐代本来就是首创,但是匠人们又巧妙地运用施釉的方法,红、绿、白三色,让它交错、间错地使用,然后在高温下经过高温烧制以后,釉色又浇融流溜形成独特的流窜工艺,出窑以后,三彩就变成了很多的色彩,它有原色、有复色、有兼色,人们能够看到的就是斑驳淋漓的多种彩色,这是唐三彩釉色的特点。唐三彩是唐代陶器中的精华,在初唐、盛唐时达到高峰。安史之乱以后,随着唐王朝的

7、逐步衰弱,由于瓷器的迅速发展,三彩器制作逐步衰退。后来又产生了“辽三彩”、“金三彩”,但在数量、质量以及艺术性方面,都远不及唐三彩。这种多色釉的陶器以它斑斓釉彩、鲜丽明亮的光泽,优美精湛的造型著称于世,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器中一颗璀灿的明珠。4.唐三彩的鉴定唐三彩的鉴定应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真伪鉴定,第二层次是真品鉴定。第二层次的真品鉴定是进一步研究其烧制地点和烧制时间。胎真品是陶胎,较为粗松,胎色呈白、白中闪黄或粉红色。近二十年新仿的是瓷胎,细腻致密,有些则用石膏加水泥制成,洁白或稍灰。釉真品釉层厚实,光泽柔和,釉色深沉,外观自然而古拙。由于长期水漫土蚀,釉面形成一种极细的无色纹片,纹片四

8、边上翘与胎体略有分离。南方出土的唐三彩还可以见到水蚀而产生的银釉。民国初及近二十年所仿釉面晶亮,有大且不匀的纹片,纹片四周上翘现象。施釉方法唐代三彩采用刷釉方法,有 的部位用不同底色,各种釉自然流淌、交融。因刷釉造成釉层厚薄不均,见微小露胎处。人佣的头部或足部,兽的足部和底盘露胎。近二十年仿制三彩采用喷釉方 法,不同部位用不同釉色加重,形成套色,有人工痕迹,很少流淌。因喷釉,釉层均匀细腻,不见微小漏釉处。器物的各部分均满釉,不见露胎。制作成型唐三彩真品用模型、轮制并捏塑手制成型,同类产品大小不一,缺不全。见刀痕和指痕。马、骆驼等动物的尾和身躯连在一起塑制,出土物常见损坏或残真唐三彩土锈与原物结

9、为一体,不易刮去,即使刮落也必带去釉胎。仿旧作品都经水洗或药品处理,有生硬和不自然处,与出土唐三彩真品经千年风霜的陈旧感,总有神气上的区别。唐三彩出土以西安和洛阳为多,扬州次之,其它地区仅见零星报道。各地出土物的胎釉造型特点不同。占出土三彩绝大部分的西安和洛阳的唐三彩有这样一些主要的区别:胎质陕西三彩胎骨较粗松,其中红泥胎延续时间较长,在出土三彩中占一定比例。河南出土的三彩,胎骨较坚致,不见红泥胎。釉彩陕西三彩的釉色清亮素雅,玻璃质感弱,用淡绿、淡黄、褐色装饰较多。釉彩装饰以各种垂流交融的发为特徽。河南唐三彩釉色严厉浓重,多见集合形点彩花纹和垂带状花纹,流釉控制较好,有些纹饰仿丝、毛织物,施彩

10、不顾及造型,带有明显的装饰性。造型西安三彩女俑以丰满肥硕为主,男佣身材矮短,武士佣均体形彪壮,短颈粗腰。河南三彩女俑俏丽飘逸,男佣胖瘦得体,武士佣威猛瘦劲。三彩楼阁、亭院、山峦、水池等模型唯见陕西出土。河南三彩的造型总的来说不及西安三彩精致,似官窑和民窑之区别。成型陕西三彩的人佣制作较多采用捏塑方法,人物的衣衫单个捏塑,如武士佣肩上飘带飞旋各不相同,在河南三彩中则未见到。5.唐三彩的艺术价值唐三彩题材广泛,造型丰富,极富表现力。其造型特点是浑圆饱满,小中见大,精巧而有气魄,单纯而有变化,表现了唐代的风格特点。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给高度发展的艺术文明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

11、础。唐三彩这种杰出的艺术作品,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而早在唐初,唐三彩就输出国外,亦深受异国人民的喜爱。唐代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使盛极一时的唐三彩奇迹般地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唐三彩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对这些国家的物质文化发展和社会生活均产生过重要影响。在唐三彩销往世界各地的同时,三彩工艺随之传出海外。借鉴三彩技术,西亚的波斯烧出了“波斯三彩”,朝鲜的新罗烧出了“新罗三彩”,日本的奈良烧出了“奈良三彩”。唐三彩在国外的出土和带有异邦民族特色三彩的烧制成功,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唐代是我国封建朝代的鼎盛时期,所以说唐三彩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这种唐王朝的政治、文化、生活,它跟唐代诗歌、绘画、

12、建筑其他文化一样,共同形成了唐王朝文化的旋律,但是它又不同于其他的文化艺术。现代的陶瓷史认为,唐三彩在唐代陶瓷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因为在唐以前,只有单色釉,最多就是两色釉的并用。在我国的汉代,已经有了两色,就是黄色和绿色的两种釉彩在同一器物上的使用。而到了唐代以后,更多彩的釉色在陶瓷器物上得到了同时的运用。另外,唐三彩的艺术价值在其造型、色彩、装饰和神韵方面也有所表现。造型唐三彩造型总的特点是饱满敦厚、丰腴端庄,精巧中有气魄,单纯中有变化,表现出一种雍容典雅的大唐艺术风范。唐三彩的造型以人物、马匹、骆驼最为出色,这些 作品的形象设计逼真,姿态优美,形神兼备,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人物形象

13、的塑造体现着设计概括、简练而传神的特点,尤其对五官的刻画更是细致入微注重神 态表现。唐三彩以中马的造型为例,其特点是头小颈长、膘肥体壮,比例合适,神采奕奕。色彩唐三彩的色彩是继造型外的另一大艺术特色,是唐三彩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特征就是呈现出一种绚烂华丽、流光溢彩、斑驳陆离的视觉冲击力。唐三彩艺术在汉、魏晋时期的单色、两色釉陶器和隋唐初期彩绘釉陶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低温铅铀多彩陶器,其色彩由原本的古拙厚重,素朴淡雅变得绚丽多姿,流光溢彩,给人营造出一种赏心悦目、瑰丽神奇的色彩世界。装饰唐三彩在装饰艺术上,采用堆塑、贴花、印花、三彩釉(绘釉、点釉、填釉技法等)做成了繁缛瑰丽,釉色灿

14、若云锦、异彩斑斓的三彩器。如用贴花、刻画、印花、捏塑等技艺做出的宝相花、蔓草、莲花、珍珠、鱼子、铺首、动物、人物等装饰,用点描、线描、泼撒等手法做出织锦、夹缬等染织纹样,用斑描手法做出动物、飞鸟肌肉和羽毛的效果,绚丽灿烂,光彩异常。神韵唐 三彩所体现出的那种富丽堂皇、气势恢宏的盛唐气象,人物的生动传神,动物的活灵活现,器皿的鬼斧神工,是通过其造型、色彩、装饰来成就的。唐三彩作为唐代 釉陶艺术、雕塑艺术,既继承了艺术创作中的写实风格,又富有浪漫气息,不同形象、姿态的人物俑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性格,不同思想感情及各自的职业、身份、民族等。唐三彩是中国唐代的艺术精华,充分显示了盛唐时期的精神面貌和艺术水平,也是中国艺术品的精髓所在,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唐三彩是中国陶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可以说,唐三彩是把中国陶文化的全部潜能、优势都充分展现出来,是中国陶文化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所积累的经验与技术、艺术感受与文化底蕴的光辉结晶,并且在特定的文化大环境和时代氛围中得到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