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27《短文两篇》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1.ppt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1015758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PPTX 页数:56 大小:2.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27《短文两篇》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1.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27《短文两篇》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1.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27《短文两篇》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1.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27《短文两篇》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1.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27《短文两篇》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1.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27《短文两篇》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1.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27《短文两篇》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1.pptx(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背诵并默写课文。 2. 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 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学习目标,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检查学生搜集的作者、作品的情况。 3. 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前提测评,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

2、”。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像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作者简介,1.根据画面,读课文,领会图画美。,整体感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以同座为单位交流自学情况,疏通文意,提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 3.班级交流,教师补充并检查掌握情况。,1.以小组为单位欣赏作者是怎样写景的?(参考山峡的各种描写角度),合作探究,先仰视“高峰入云”,再

3、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

4、动(声响)。,2. 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现地理形胜之美,在对美的描述之中表达其中的适己之意。想想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合作探究,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如何描写景物,1. 抓住景物的特征(不同季节、时间变化、气候不同、地理特征) 2. 要选好观察的角度(远近仰俯) 3. 安排好描写的顺序(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自背、互背、最后当堂默写。,背诵课文,本文和山峡一样,四字写景句非常多,试最大化地运用或改用它们说一段话来描绘景物,看谁用得多,用得好。,拓展,运用今天的学习方法自学记承天寺夜游,作业,记承天寺夜游,苏 轼,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

5、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买房: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 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娶亲: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古有一人:,他频遭贬谪, 一生历典八州, 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 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 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 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他的一生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被贬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承天寺,位于

6、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请读出下列加点字的音,解衣 藻荇 遂至

7、 未寝,ji,xng,su,qn,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温馨提示: 声音亮,吐字清; 像说话,有真情; 重停顿,悟意境。,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读课文,疏通文意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全文翻译,高兴的,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念无与乐者, 遂至承天寺 , 寻张怀民。 怀民亦

8、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考虑、想到,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于是、就,睡,共同、一起,庭院,到,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 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清澈透明,水草,交错,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原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清闲的人,罢了,哪一夜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品读课文,体会意蕴 请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并赏析。,“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 “藻、荇交横”写竹柏倒映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炼

9、之笔,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揣摩下列句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 念无与为乐者。 3.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 4.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欢欣、喜悦),(低沉、失落 ),(兴奋、惬意),(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作者表面上说自己和张怀民是闲人,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10、,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他何尝愿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通达乐观,闲人,小结: 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抒情 2. 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点: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 3. 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11、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绘景;比喻,生动形象; 如临其境;皎洁、澄清、透明。,研习课文,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5. 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研习课文,比较阅读,拓展延伸,浣 溪 沙 苏 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选自东坡乐府。蕲水即现在湖北浠水。 子规布谷鸟。 无再少没法再现青少年时代。 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自伤衰老。

12、白发,老年。唱黄鸡。感慨时光流逝。因黄鸡能报晓,故用以指代时光流逝。,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北宋王安石),关于“月亮”的诗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唐杜甫),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李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 张九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作业,1. 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 阅读古诗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结合作者的身世和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情感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