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常见化验指标.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169174 上传时间:2021-04-2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常见化验指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医院常见化验指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医院常见化验指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医院常见化验指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医院常见化验指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常见化验指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常见化验指标.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 血液一般检查: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10 12-5.010 12个/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

2、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109-20109/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

3、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0.05(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临床意义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

4、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 5、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 正常参考值 50-300106个/L(50-300个/mm3)。 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5、。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二、出血性疾病检查: 1、血小板计数(PLT) 正常参考值 100109-300109个/L(10万-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 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尿毒症等。 2、出血时间测定(BT) 正常参考值 纸片法:1-5min。 临床意义 出血时间延长见于血小板大量减少和血小板功能缺陷、急性白血病、坏血病等 3、凝血时间测定(CT) 正常参考值 活化法:1.14-2.05min;

6、试管法:4-12min。 临床意义 延长见于凝血因子缺乏、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纤溶活力增强、凝血活酶生成不良等。 缩短见于高血脂、高血糖、脑血栓形成、静脉血栓等。教您看体检化验单(血液流变指标1)1、全血比粘度(低切)正常情况:低于 男:7.510.0 女:5.88.1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2、全血比粘度(高切) 正常情况:高于 男:5.66.7 女:4.76.01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3、血浆比粘度 正常情况:1.641.78增加: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等。4、红细胞电

7、泳时间(S) 正常情况: 1517.4s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减少: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5、血小板电泳时间(S) 正常情况:1922.6s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降低: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眼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6、纤

8、维蛋白原(Fb) 正常情况:2.43.7(gL)增高:感染,炎症,风湿、经期,手术后,代偿期等。减低: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胎盘早期剥离,分娩时羊水渗入血管形成栓塞等。7、全血还原比粘度(低切) 正常情况:低于 男:1420 女:1221当血细胞比积浓度为时的全血粘度值。以全血粘度与血细胞比积浓度之比表示。即(全血粘度)血细胞比积。其中(全血粘度)为增比粘度,还原粘度则实际反映单位血细胞比积产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细胞比积浓度的基础上,以之比较。8、红细胞电泳时间(S) 正常情况: 1517.4s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

9、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减少: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9、全血还原比粘度(高切)正常情况:高于 男:1013 女:913当血细胞比积浓度为时的全血粘度值。以全血粘度与血细胞比积浓度之比表示。即(全血粘度)血细胞比积。其中(全血粘度)为增比粘度,还原粘度则实际反映单位血细胞比积产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细胞比积浓度的基础上,以之比较。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沉) 正常情况:男:021mmh 女:038mmh贫血或血液被稀释血沉增快,是红细胞下降逆阻力减低,并不是红细胞聚集

10、增强而增快。通过红细胞比积的血沉方程值,可排除贫血或血液稀释对血沉的影响。值高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增强。若血沉快,值大,血沉一定是快;血沉快,值正常,是由于红细胞比积低而引起血沉增快。10、红细胞压积 正常情况:男:0.420.47女:0.390.40红细胞压积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比值。是影响血液粘度的重要因素,血液粘度随红细胞压积的增加,而迅速增高,反之则降低。增高:各种原因所致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后有大量创面渗出液等,测定红细胞压积以了解血液浓缩程度,可作为补液量的依据。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时可高达80%左右。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系体内氧供应不足引起的代偿反应如新生儿,高山

11、居住者及慢性心肺疾患等。减少:各种贫血或血液稀释,由于贫血类型不同,红细胞计数与红细胞比积的降低不一定成比例,故可以根据红细胞比积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的量计算红细胞三种平均值,以有助于贫血的鉴别和分类。11、红细胞变形能力 正常情况:男:3.95.0 女:3.04.2降低提示溶血性贫血、血管性疾病、糖尿病、肝脏病。红细胞刚性指数 正常情况:男:7.16 女:7.14红细胞刚性指数越大,表明红细胞变性性越小,是高于变率下,血液粘度高的原因之一。问:血常规检查包括哪些内容?答:血常规检查是医院中最常见的一项化验,用于对病人身体状况的一般了解和对疾病的初步判断和对治疗疗效的观察。血常规一般应包括红细

12、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和白细胞分类计数。但由于现代实验室中做血常规检查常使用多参数血细胞计数,一次测定可以得到多达十几项参数,所测定的项目除上述四个参数外还包括血小板和血小板参数、红细胞各项指数、白细胞分类结果等许多参数,甚至还有三个细胞分布直方图。所以血常规的概念可以扩大为含有多项红细胞参数,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分类等多达十余项指标的一组实验内容,较为常见的是含有1618项参数的血常规化验结果。血常规具体各项目的名称、参考值、临床意义参考书中各项目的详细介绍。问:什么是血象?答:这是一个习惯的称呼,某些临床医生和病人习惯将血常规检查称为“血象”,在某些书中甚至专业书中也有类似的写法。

13、如医生说:“先去查个血象”,实际上这时候要病人做个血常规检查,这个血象检查指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就是人们所说的血色素)和白细胞分类等一些最常见的检验项目。问:为什么要常做血常规检验?答:在医院看病时,医生往往要求病人首先做个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验虽不是什么特异性的实验,但由于血液不断的在全身循环,流经身体的各个重要器官,渗透到各组织中,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调节和维护人体各处机能活动和内外环境的平衡,人体各部位稍有异常改变,都会由血液携带其各种信息传达出来,故检查血液中各种细胞成分的量和质的变化即可协助判断肌体各种组织器官的病变情况。血常规中的许多项具体指标都是一些常用的敏感指

14、标,对机体内许多病理改变都有敏感反映,其中又以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最为具有诊断参考价值,所以,许多病人在病因不明时都要做血常规检查。另外,一些已经明确诊断或治疗过程中的患者也需要经常做血常规检查,这时观察治疗效果、用药或停药、继续治疗或停止治疗、疾病复发或痊愈的常用指标。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在化疗、放疗及血液病等特殊病人中,血常规检查是个非常重要的和经常需要检测的观察指标。问:仪器化验和打印的血常规检验内容又多又复杂,如何看懂?答:现在在一般大中型医院做血常规检验,多采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患者拿到的是列有十几项参数的化验结果。因为医院采用的仪器不同,打印结果的编排顺序也不一样。表

15、1、2、3列出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血细胞各项参数的中文名称、英文缩写(仪器不同,某些缩写也不同,仅供参考)、参考值、测定单位。表1 多参数血常规项目、缩写、参考值和单位简表中文名称英文缩写参考值范围单位红细胞计数 RBC男4.05.5女3.55.0 新生儿6.07.0 1012/L或106/l血红蛋白(血色素) HGB或Hb 男:120170 女:110160 新生儿:170200 g/l或克/L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 8098 fl平均细胞血红蛋白 MCH 2731 pg平均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320360 g/L红细胞压积 HCT 男:4050女:3748 %平均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16、 RDW 1115 %白细胞计数 WBC 4.010.0 109/L或103/ml中性粒细胞 NEU;NE;GR; 5070 %杆状核粒细胞 14 %嗜酸粒细胞 EOS 26 %嗜碱粒细胞 BAS 01 %淋巴细胞 LYM;LY 20-40 %单核细胞 MON;MO 3-8 %血小板计数 PLT 100-300 109/L或103/ml平均血小扳体积 MPV 6.0-11.5 fl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 正常3250 正常,100160 正常,320360正细胞性贫血 正常,2731 正常,8098 正常,320360单纯细胞性贫血 正常,2124 正常,7080 正常,320360小细胞

17、低色素性贫血 正常,1229 正常,5080 ALT,但由于ALT清除率较慢,所以不久以后即ALTAST.恢复期一般ALT恢复较慢,持续ALT、AST增高,往往说明有慢性肝炎.AST/ALT比值如1,则很有可能是慢活肝.。r_谷氨酰转移酶(r_GT) 正常值 11.00-61.00 u/l临床意义: 人体各器官中r_GT的含量按下列顺序排列:肾、前列腺、胰、肝、盲肠和脑.肾脏中含量较高,但肾脏疾病时,血液中的该酶活性增高不明显.肾单位病变时,r_GT经尿排出,检验尿中酶活性可能有助于诊断肾脏疾病,r_GT主要诊断肝胆疾病.显著增高常见于:原发行肝癌、胰腺癌、阻塞性黄疸、胆汁性肝硬化、胰头癌、肝

18、外胆管癌等.轻度或中度增高见于:传染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胰腺炎、胆石症等碱性磷酸酶(ALP) 正常值 53.00-140.00 u/l临床意义:(1)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可见于下列疾病: a.生理性增高:妊娠期、儿童生长发育期、射入性血糖增多及紫外线照射后 b.肝胆疾病:阻塞性黄疸、急性或慢性黄疸性肝炎、肝癌、肝脓肿 c.骨骼疾病:由于骨的损伤或疾病使成骨细胞内所含高浓度的碱性磷酸酶释放入血液中,引起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增高。如:纤维性骨炎、成骨不全症、骨质软化症、佝偻病、骨转移癌、骨原性肉瘤、和骨折修复愈合期等。 d、某些恶性肿瘤晚期:如胃癌、肺癌等(2)、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见于重症慢性肾炎、乳糜泻、贫血及恶病质、儿童甲状腺发育不全等。总胆汁酸(TBA) 正常值 5.1-19.0 umol/l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肝硬变、慢性肝炎、急性病毒性肝炎、肝癌、急性肝内胆汁淤滞、肝外阻塞性黄疸等。白球蛋白比 (A/G) 正常值 1.50-2.50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清蛋白增高或球蛋白降低降低:见于清蛋白降低或球蛋白增高A/G比值小于1时称A/G比例倒置,常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总蛋白(TP) 正常值 66.00-88.00 g/l临床意义:增高:(1)血清中水分减少而使总蛋白相对增高,常见于脱水症,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