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1月月考地理试题.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173048 上传时间:2021-04-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1月月考地理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一1月月考地理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一1月月考地理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一1月月考地理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一1月月考地理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1月月考地理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1月月考地理试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高一秋期1月月考 地理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第130小题,每小题2分;第II卷为非选择题共40分。)第I卷(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1下图中日期相同的是(大圆表示赤道,小圆表示极圈,箭头表示自转方向) A. B. C. D. 22012年11月3日,北京迎来入冬以来的首场大雪,下图能正确反映当初下雪的天气系统是据新华社电:2011年日本大地震后,富士山等13座活火山活动加剧,应密切关注。据此回答34题。3此火山口喷出的大量岩浆可能来源于A岩石圈 B地壳 C地核 D软流层4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大的是A

2、青藏高原 B东北平原C太平洋 D四川盆地读大气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回答56题。5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A B C D6白天多云气温不会太高主要与图中有关的大气热力作用是A B C D读右图回答7 -10题7、若此图代表海陆间循环,且甲、乙为近地面,则 A 甲处是陆地,乙处是海洋B 乙处的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C 代表径流输送D 代表地表蒸发和植物蒸腾8、若此图为太平洋某海域大洋环流,则A该图表示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B 代表秘鲁寒流 C丙处有大渔场 D 代表千岛寒流9、若此图为北印度洋的大洋环流图,则A 长江正值枯水期 B 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C 我国正值冬季 D 亚欧大陆为高压控制

3、10、若此图为热力环流模式图,则A 甲一定是陆地 B 甲一定是海洋 C 甲一定比乙气温高 D 甲一定比乙气压高山以花岗岩为主体,多奇石飞瀑。花岗岩是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读黄山“飞来石”景观图片,回答11 -12题11、黄山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内外力作用过程依次是A 固结成岩 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 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C 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D 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12、研究发现,黄山“飞来石”的成分和山体整体相同。“飞来石”造型独特的成因可能是A 流星体陨落地面形成 B 外力风化、侵蚀而成C 地壳褶皱隆起而成 D 流水搬运至此

4、堆积而成AB右下图为某处地质剖面图,其中至代表不同时代的岩层。据此回答1314题1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乙两处的地貌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B在野外寻找水源,可在乙、丙代表的地质构造处找寻 C图中岩浆活动发生在断层形成前 D乙处代表的地质构造,不利于建隧道 14某采煤队在开采地层中的煤时,不慎发生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发生部位是 AA 处发生透水事故 BB处发生瓦斯爆炸 CA处发生瓦斯爆炸 DA、B两处都可能发生两种事故我国某中学高一年级丁强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星期天,天终于放晴了,风也小了,虽然一直没有下雨,可天出奇地冷,我不得不再加了件毛衣。爸爸一早就去修补被风吹坏了的塑料大棚。我和妈

5、妈拿着扫把也去帮忙。大棚上积压了一层厚厚的尘土。二伯他们也在田里忙着,他们在麦田边点起一堆一堆的柴草,浓烟滚滚”据此回答15-16题。15造成此天气系统过境无降水的可能原因A.过境前这里的空气为冷空气 B.过境前这里的空气比较干燥C.过境前这里的空气做下沉运动 D.过境后这里的空气为暖空气16二伯家在麦田边点燃柴草的目的是A增加大气中的凝结核,利于降水的形成 B增加烟雾,加强大气的反射作用C增加大气中的CO2,加强大气的逆辐射 D给大气加热,提高气温下图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17大型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的各环节可能造成的影响不包括A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位上升B库区水

6、汽蒸发增加,周边空气湿度增加C库区受热力环流影响,冬季降水减少,夏季降水增加D库区下游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小18在F处建有一座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看,其作用类似于A地下水补给湖水 B跨流域调水 C水库 D海陆间大循环图6为甲、乙、丙、丁四地气温和降水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19-20题。19关于四地气候类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为苔原气候 B.乙为地中海气候 C.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D.丁为温带季风气候20.四地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气候类型只出现在亚洲 B.乙气候类型分布在各大洲 C.丙气候类型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D.丁气候类型分布在南、北纬3

7、0-40的大陆西岸21导致全球增温的原因很多,其中人为原因主要包括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开发利用冰川 毁坏热带雨林 空调的广泛使用A B C D22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A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 B地下水、河流水、冰川C雨水、河流水、湖泊水 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23能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是A大面积植树造林改造不稳定径流 B排干湖泊和沼泽C大量抽取地下水 D跨流域调水24正确反映世界水资源空间分布状况的是 A亚洲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最多,非洲最少B亚洲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最多,大洋洲最少C就国家而言,我国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居世界第一位D就人均而言,大洋洲平均每人占

8、有径流量最多,非洲最少读下图,完成2526题。25上图所示景观中,主要由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a和b Bb和c Cc和d Db和d26形成图中a图所示地貌景观,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流水溶蚀 B流水侵蚀 C风力堆积 D流水堆积27河流入海泥沙量的减少可能对河口三角洲带来的影响是A地下水位下降 B河流流速减慢 C淤积速度加快 D出现侵蚀后退读下图,完成2829题。图中字母分别代表地质作用;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岩浆和岩石类型28图中的地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的是Aa、c、d Ba、e、f Cc、d、e Db、c、d29形成华北平原土层深厚的主要原因是A河流挟带的泥沙多 B冰川侵蚀作用C成土过程时间过长 D

9、风力搬动能力强30有关右图河流地貌的形成,正确的是A甲为凹岸侵蚀,乙为凸岸堆积B甲为凸岸堆积,乙为凹岸侵蚀C甲为凹岸堆积,乙为凸岸侵蚀D甲为凸岸侵蚀,乙为凹岸堆积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综合题(共50分)3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0分)0(1)图示为北半球的 (节气),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2)此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 (近或远)日点附近,A与B比较,线速度较快的是 地。(3)此时A点正值 (日出或日落),北京时间为 点。(4)A位于五带中的 ,此时澳大利亚正值 (季节)。(5)图中A、B、C、D四地中,此日白昼最长的是 地,此日后一个月内D地昼长变化情况是

10、 。32读“某地区2008年12月21日8时近地面天气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图中甲地从气压状况看,甲处是 ,从水平气流状况看为 。在其控制下,以 天气为主。该气压中心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单选)(4分)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天气系统的影响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地形的影响(2)此时,乌兰巴托吹 风(风向);乌兰巴托与北京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2分)(3)图中AB锋面属于 锋,北京正处在 气团控制之下。(2分)(4)此时哈尔滨的天气特征是 。(2分)上升气流33、下图为气压带风带水平分布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大气运动方向,读图完成下列问题。()(9分)90N 60 30 0 3

11、0 60 90S(1)该图表示北半球 季(季节)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是 。该季节我国东部地区的盛行风为 。(2)图中各字母所在位置的气压带名称是:C ,D 。其成因 (相同或不同)。(3) 在B气压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气候特征为 。(4)某地位于大陆西岸,且受A风带和C气压带交替控制,则该地气候类型为 ,该地河流的汛期出现在 季(季节)。3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1)在图中画出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方向。(1分)(2)海域形成世界著名的 (渔场名称)渔场,请描述其成因(4分)海域成为世界著名渔场是因为 。(3)P洋流使大陆西岸的 气候的范围向 方向扩展。(4)下列海洋表层等温线示意图中,能表示N岛东海岸洋流的是 ,(填代号)由于该洋流的 作用,N岛东岸形成了 气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