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壤塘金矿带成矿地质条件及其找矿方向.doc

上传人:数据九部 文档编号:10174289 上传时间:2021-04-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壤塘金矿带成矿地质条件及其找矿方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川壤塘金矿带成矿地质条件及其找矿方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川壤塘金矿带成矿地质条件及其找矿方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四川壤塘金矿带成矿地质条件及其找矿方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壤塘金矿带成矿地质条件及其找矿方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壤塘金矿带成矿地质条件及其找矿方向.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四川壤塘金矿带成矿地质条件及其找矿方向马荣刚(四川地勘局川西北地质大队)摘要 :通过对壤塘金矿带已知矿床及物化探异常等成矿 信息的研究 ,确认“地层 、岩浆岩 、构造”三位一体的复合成矿条件 ,总结找矿标志 ,提出找矿方向 。初步认为本区金矿的工业富集形成于晚印支期 燕山期岩浆 ( 期后) 热液活动阶段 ,表生淋积作用对矿床改造富集起着极为重要作用 。关键词 :壤塘金矿成矿条件找矿方向壤塘金矿带西起川 、青两省交界的翁沟 ,东至东风牧场 ,长 80 km 余 ,宽约 10 km ,呈北西 向展布 。区域构造隶属于松潘 甘孜印支造山带若尔盖地块西南缘金汤弧形构造带范筹 (1) 。壤塘金矿的发现

2、,是近年来在川西北“金三角”地区金矿普查的又一重要进展 。笔者从 木达金矿普查评价中搜集到的地质资料 ,对其成矿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 ,进而提出成矿件 ,找矿方向的初浅认识 ,供进一步找矿参考 。图 1 壤塘金成矿带地质构造略图1 古生代地层 ;2 三叠纪地层 ;3 壤塘金成矿带 ;4 温泉 ;5 金矿床及矿 ( 化) 点 ; 摩天岭地块 ; 若尔盖地块 ;金汤弧形构造带 ; “三江”构造带 ; 龙门山构造带1金木达金矿床简介金木达金矿床是壤塘金矿带中最早发现 ,地质工作程度相对较高的矿床 。本文即以该床为基础开展讨论 。111矿区地质金木达金矿区出露地层为上三叠统侏倭组 ( T3 z h)

3、 和新都桥组 ( T3 x ) 。侏倭组以变质砂 与板岩互层为特征 ;新都桥组以板岩为主夹少许变质砂岩 ,为矿区赋矿围岩 。矿区构造主要北西西延展的日基沟向斜 ,并被同方向的剪切断裂所破坏 。由北而南划分有波日阿格 ( F2 ) 、部沟 ( F1 ) 、鱼托寺 ( F3 ) 和上杜柯 ( F4 ) 等断裂构造 (图 2) ; 矿区及外围尚普遍发育近南北向和质辉绿 (玢) 岩 ,蚀变石英闪长玢岩及少量花岗闪长斑岩 。变辉绿 (玢) 岩在区内尚属首次发现 ,表明金成矿带有深源 (幔源) 岩浆沿下地壳 ( 或超壳) 断裂侵位 。岩浆岩比较集中地沿蚕部沟( F1 ) 断裂带分布 。图 2 四川省壤塘县

4、上杜柯乡果然沟 (东坡) 实测地质剖面112矿床地质金木达金矿主要矿体产于蚕部沟 ( F1 ) 断裂与近 南北向断裂和北东向断裂交切部位 。金矿体形成于蚀变石英闪长玢岩与新都桥组 板 岩 间 断 裂 破 碎 带 (图 3) 。矿石类型以碎裂状蚀变石英闪长玢岩和粉 砂质板岩为主 。矿化蚀变为硅化 、黄铁矿化 、绿泥石 化 、绢云母化及褐铁矿化 、碳酸盐化和高岭土化等 。 这些与金成矿有关的蚀变多出现于岩浆期后中低温 热液阶段和表生淋积阶段 。矿石中主要矿物为黄铁矿 、白铁矿 、砷黄铁矿 、赤铁矿 、磁铁矿 、辉锑矿 、方铅 矿等 。原生金矿石中黄铁矿 、砷黄铁矿及石英为主 要载金矿物 ;表生环境

5、中以褐铁矿为主要含金矿物 。 人工重砂资料反映在原生矿中未见的明金则在氧化 矿中大量出现 。图 3 金木达金矿床矿体产出特征1 燕山期蚀变闪长玢岩 ;2 新都桥组板 岩 ;3 金矿体 ;4 断层2区域成矿地质条件211金成矿的初始矿源层的形成中三叠世晚期至晚三叠世 ,壤塘地区进入巴颜喀拉海槽演化过程 。沉积物以浊流复理石 和碎屑岩组合为特征 。由下而上划分成扎尕山组 、杂谷脑组 、侏倭组 、新都桥组 、雅江组 。在这一时期 ,本区古地理环境属被动大陆边缘海槽中马尔康裂陷海盆 。有康滇 、宝兴及彭 灌等前震旦系古老基底组成海岛与海山 ,为海盆提供大量陆源矿物组分和初始金源 ;亦有同期的义敦岛弧火

6、山活动以火山浊积岩或火山灰沉积形式提供金源 。在远端深水浊积岩的浓缩沉积层中 ,有海生低等菌藻的吸收和粘土矿物的吸附等初始沉积预富集作用 ,形成初始矿源层 。这以孔尕山组上部和新都桥组为代表 。新都桥组被称为晚三叠世时期最大海泛面高水位体系域浓缩沉积层是金成矿最佳矿源层 (杨恒书 、杨逢清等 ,1995) 。从古地理角度看 ,大陆边缘海盆为最佳成矿环境 ,金木达金矿的形成即在马尔康海盆深水 浊积岩盆地 (图 4) 。212岩浆成矿作用晚印支期 燕山期岩浆活动除把地壳深部矿源汇聚到近地表起到成矿 作用外 ,尚因重要的热流作用使初始 矿源层中的金产生活化富集 。在金木 达矿区 ,岩浆期后热液活动对

7、金和金属硫化物改造富集起着重要作用 。由 于与金成矿有关的硅化 、多金属矿化 及碳酸盐化等都沿着岩体的边缘和裂 隙空间出现 ,可确定为岩浆期后热液 改造成矿 。由于金矿体的出现多与中酸性脉岩相伴生 ,亦说明岩浆热液活 动对金成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故 有学者否认地层的作用 ,而认为岩浆 活动是金源的重要提供渠道 。213 断裂构造与成矿北西西向断裂和近南北向及北东 向断裂的交切复合部位 ,为矿床定位 有着重要作用 。图 4 壤塘及邻区晚三叠世岩相古地理示意图1 前震旦系花岗岩基底 ; 2 古生界变质岩基底 ; 3 三叠纪时 期基性火山岩 ;4 晚三叠世岛弧火山岩 ; 5 上斜坡边坡盆地浊积

8、岩 ;6 下斜坡盆地浊积岩 ;7 下斜坡深水盆地含有机质浓缩沉积浊 积岩 ;8 含火山碎屑浊积岩 ; 9 河湖盆地含煤碎屑沉积 ; 10 滨海 盆地沉积 ;11 同沉积期活动性断裂 ; 康定 宝兴古陆 ; 彭 灌古陆 ; 道孚海山 ( 含水下隆起) ; 四川台地 ; 龙门山海盆 ;马尔康海湾 ; 雅江海槽 ; 义敦火山岛弧断裂构造为金成矿提供矿液运移通道和储集空间已为地学界所公认 。区域性超壳 ( 或地壳) 断裂对金矿带展布具有极为重要且明显的控制作用 。就壤塘金矿带而言 ,上杜柯断裂 能是一条贯越川青两省的超壳 (或下地壳) 断裂带 。据高精度地面和航空磁测资料和金木达区基性岩脉的发现 ,均

9、支持这一认识 。上杜柯断裂带形成于印支造山运动 ,在燕山期经历了张和伸展构造演化成为导浆导矿构造 ,并由次级断裂构造提供储矿空间 。作为伸展构造演 的依据是岩浆岩沿断裂带集中侵位和第三纪断陷磨拉石盆地的存在来确定 。断裂的强烈活 造成对金矿体的破坏但又为表生改造创造条件 。显然 ,喜马拉雅期表生改造对金矿富集有重要影响 。214 金成矿模式浅析笔者认为 ,壤塘金矿带金矿床在成矿阶段上可以明显划分为矿源层形成期 ,岩浆期后热 改造期和表生富集期三个阶段 。21411金源初始聚集金矿源层关于金矿源层提供初始金源的问题 ,尚有不同见解 。鉴于壤塘地区已发现金矿床 ( 点)Au - As - Hg -

10、 Sb - Ag 及 Au - As - Sb - Hg - Cu 等组合异常均相对集中于新都桥组和川 北地区产于三叠纪地层中金矿床 (点) 多集中于新都桥组层位的事实 ,即确认新都桥组为金 矿初始矿源层 。据区域上统计 ,新都桥组的金平均背景值为 315 10 - 9 ,其变异范围为 11510 - 914 10 - 9 ,为川西北地区三叠系中变异离差最大的一个岩组 。如前所述 ,其金源来陆源和同沉积期火山源 ,经浓缩沉积形成初始矿源层 。21412 岩浆期 (后) 热液及地下热水改造阶段晚印支期 燕山早期岩浆侵位后 ,燕山晚期即由岩体提供中 低温 (200300 ) 热液 ,时由伸展断陷构

11、造提供大气降水补给且为成矿热水溶液运移和成矿创造有利条件 。许多载矿床来看 ,这一阶段的工业富矿体 ( 115 10 - 6 ) 较少 ,一般为偏贫矿石 。含金品位在 012 10 - 6115 10 - 6 范围 ,平均 015 10 - 6 。21413表生改造阶段主要表现为富含碳酸钙地表水的淋积作用 ,形成具有开发价值的工业富矿体 。已知金木 达金矿及南木达金矿均属这一类型 。矿化标志是褐铁矿化和碳酸盐化 。3找矿标志及找矿方向311找矿标志地层标志 :三叠系新都桥组以板岩为主的地层找矿标志 。构造标志 :北西西向剪切断裂带与近南北向断裂和北东向断裂交切部位及强剪切构造破 碎带 。岩浆岩

12、标志 :中酸性脉岩侵位后的断裂边界标志 。蚀变标志 :硅化 、碳酸盐化 、绢云母化 、黄铁矿化 、辉锑矿化等标志及表生褐铁矿化 。温泉 、泉华标志 :在壤塘金矿带南东延伸部位有蒲西 、西尔沟等温泉的出露 ,反映该成矿带 有现代热源的存在 。金木达等金矿床中均有众多泉华与金矿相伴而生 ,是否为古温泉有待进一步测试资料证实 。物探异常标志 :地面高精度磁测成果中正磁异常区 、带 。化探异常标志 :Au - As - Hg - Sb - Ag 、Cu 组合化探异常的存在为直接找矿标志 。312找矿方向沿上杜柯超壳 (或下地壳) 断裂带特别是蚕部沟断裂所控制的新都桥组地层分布区及岩浆 活动带是开展普查

13、找矿的重点靶区 。在壤塘约 80 km 长的金矿带中 ,目前已发现矿床 ( 点) 78 处 ,且有大量的化探异常显示 ,是一个具较好找矿前景的金成矿带 。参考文献1 郑明华 1 层控金矿床概论 1 成都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892 栾世伟等 1 金矿床地质及找矿方法 1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插图清绘 :黄振华 ( 1998 年 11 月 9 日收稿)M ETALLO GENIC GEOLO GIC SETTI NG A ND P ROSPECTI NGTA RGETS OF THE ZAMTA NG GOLD ZO NE , SIC HUA NMa Ro nggang

14、( No rt hwest Sichuan Geological Part y ,SB GEEM R)AbstractCo mpo site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set ting including ho rizo n , magmatic rock and st ruct ure (t hree2in2o ne) ,p ro specting criteria and p ro specting target s in t he Zamtang gold o re zo ne are p ut fo rward o n t he basis of st udy o

15、f discovered gold depo sit s and geochemical ano malies1 The gold de2 po sit s in t his zo ne were fo r med in t he Indo2Chinese po st magmatic hydrot her mal stage1Supergene leaching is of great i mpo rtance to rewo r k and enrichment of t he depo sit s1Key words :Zamtang gold o re ,metallogenic geolo gical set ting ,p ro specting target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