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某印染厂废水处理工艺设计.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176584 上传时间:2021-04-25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某印染厂废水处理工艺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某印染厂废水处理工艺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某印染厂废水处理工艺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某印染厂废水处理工艺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某印染厂废水处理工艺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某印染厂废水处理工艺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某印染厂废水处理工艺设计.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环境工程课程设计书环境工程课程设计书 设计项目:设计项目: 某印染厂废水处理工艺设计某印染厂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设设 计计 人:人: 班班 级级: : 学学 号:号: 日日 期:期: 目录目录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1.1. 设计基础资料设计基础资料.4 1.1 基础资料 .4 1.2 水质基本状况 .4 1.3 处理要求 .5 1.4 设计依据及参考文献综述 .5 第二章第二章 总体设计总体设计 2.1 设计方案的选择与确定.8 2.2 工艺流程说明 .8 2.2.1 格栅 .8 2.2.2 调节池 .9 2.2.3 初沉池 .9 2.2.4 水解酸化池 .9 2.2.5 生化好氧池 .10

2、 2.2.6 二次沉淀池 .10 2.2.7 污泥浓缩池 .10 2.2.8 污泥脱水 .11 第三章第三章 工艺流程计算 3.1 污水处理部分计算 .12 3.1.1 格栅尺寸 .12 3.1.2 调节池尺寸 .14 3.1.3 初沉池尺寸 .17 3.1.4 水解酸化池尺寸 .18 3.1.5 生化好氧池尺寸 .20 3.1.6 二沉池尺寸 .23 3. 2 污泥处理计算 .25 3.2.1 污泥浓缩池尺寸 .25 3.3 主要设备材料 .27 第四章第四章 附属建筑物的确定附属建筑物的确定 41 附属建筑.29 第五章第五章 污水处理厂的总体布置污水处理厂的总体布置 5.1 平面布置 .

3、30 5.1.1 平面布置的一般原则 .30 5.1.2 平面布置 .30 5.2 污水厂高程布置 .32 5.2.1 高程布置原则 .32 5.2.2 工艺流程高程的水力计算 .32 第六章第六章 总结总结 6.1 工艺中应注意的问题.33 6.2 工艺优点.33 第七章第七章 投资投资 7.1 投资计算 .34 5.1 平面布置 .30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设计基本资料设计基本资料 1 11 1 基础资料基础资料 气象及工程地质 该地区的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夏季温度为 17; 该地区场地基本平坦,用地面积为 120120 米; 站区地质情况符合施工要求。 1 12 2 水质水量基本

4、情况水质水量基本情况 某印染厂有职工 2500 人,该厂印花生产线年生产能力为 9000 万米,生产过程 中主要采用印地可素、纳夫妥、硫化和少量分散染料等还原性染料。所产生的主要 废水是退浆漂染炼废水、印花废水和料房冲洗水,分别由 1 号,2 号,3 号出水口排 出,各出水口排水量逐时变化情况的实测情况列于表 1,其混合废水未经处理就排入 附近河道,对河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为此,该厂拟建造一废水处理站对该厂生产 废水和生活污水一起进行处理(该厂位于老城区,下水道系统尚未完善) 表 1-1 印染厂生产废水逐时实测情况 废水流量(m3/h)废水流量(m3/h) 时间 123 时间 123 8:30

5、88.352.510.79:30135.757.511.2 10:30135.065.416.411:3054.563.616.9 12:30142.367.416.113:3092.169.515.5 14:3096.299.616.215:30115.690.715.7 16:3039.373.617.717:3086.298.715.4 18:3036.590.716.5319:3045.799.617.7 20:3035.792.017.721:3055.994.416.5 22:3035.978.65.423:3045.776.66.5 24:3082.169.46.51:3092.

6、167.87.1 2:3084.5100.76.53:3043.289.86.9 4:30114.6177.86.55:30159.575.47.2 6:30135.045.07.87:3078.644.38.5 (2) 总变化系数 K=1.5 (3) 设计水质 (经 24 小时逐时取样混合后) 表 1-2 混合生产废水水质实测资料 指标测定值(mg/l) BOD5 291.6415.7 CODCr 663.8890.2 SS 133.2237.8 TN 1.82.5 TP 18.520.4 pH 811 水温2040 1 13.3.处理要求处理要求 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

7、8-1996)中的一级标准。处理后污水排入 水体。 指标标准值( mg/l) BOD530 C0DCr100 SS70 TN15 TP0.5 pH6-9 水温 1 14.4.设计依据及参考文献综述设计依据及参考文献综述 相关规范: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J14-87)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87-92)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96) 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 (CJJ3189) 城市污水处理站污水排泥排放标准 (CJJ3025-93) 给水排水工程概预算与经济评价手册 参考文献: (1)唐受印,水处理工程

8、师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高廷耀,水污染控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3)杨岳平等编,废水处理工程及实例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4)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五册:城市排水、第六册:工业排水),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1986; (5)张林生主编,印染废水处理技术及典型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6)陈季华等,废水处理工艺设计及实例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7)快速给排水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8)黄维菊等编,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9)崔玉川等编,城市污水厂处理设施设计计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9、(10) 崔玉川等编,城市污水回用深度处理设施设计计算,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11) 张自杰主编,废水处理理论与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2) 沈耀良等编著,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理论与应用(第二版,省精品教 材),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13)C. P. Leslie Grady, Jr., et al., Biolog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 Second Edition, Marcel Dekker, Inc., 1999; (14)蒋展鹏等编, 环境工程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第二章第二章 总体设计总体设计 2.12

10、.1 设计方案的选择与确定设计方案的选择与确定 印染废水治理工艺流程中,是由若干不同作用的治理单元组成的,为了满足流程的 处理效果,要求各个单元均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去除污染物的能力。 国内普遍采用生化法处理印染废水,对于水资源紧缺,排放要求高的地区采用生化 与物理化学相结合的方法以减小废水污染物的排放量。印染废水处理一般都要设置调节 池,以调节废水不同时段不同排放量对处理构筑物的冲击,由于印染废水的可生化性较 低,往往设置水解酸化池降解高分子物质,水解酸化的目的是对印染废水中可生化性差 的某些高分子物质和不溶解物质通过水解酸化,降解为小分子物质和可溶性物质,提高 可生化性,而生物接触氧化也能

11、很好的去处废水中的 COD 和 BOD5。 对比设计水质:CODcr 890.2mg/L;BOD5 415.7mg/L;SS 237.8mg/L;pH 值为 811;TN2.5mg/L;TP20.4mg/L 和处理出水水质: CODcr100mg/L;BOD30mg/L;SS70mg/L; pH 值为 69;TN15mg/L;TP0.5mg/L,可以看出该废水主要以有机物为主,不含有有害物质, 废水的可生化性较差。各污染物的最小去除率分别:CODcr88.8,BOD5 92.8,SS70.6,TP97.5%。 所以采用以下流程: 生产废水 (5000m3/d) 格栅调节池 初沉池 水解酸化池

12、混凝剂 好氧池 二沉池 达标排放 鼓风 污泥浓缩池 污泥脱水间 干泥外运 2.22.2 工艺流程说明工艺流程说明 2.2.12.2.1 格栅格栅 格栅是一种最简单的过滤设备,由一组或多组平行的栅条制成的框架,斜置于废水 流经的渠道中。格栅设于污水处理所有构筑物之前,或设在泵站前,格栅用以去除废水 中较大的悬浮物、漂浮物、纤维物质和固体颗粒物质,以保证后续处理单元和水泵的正 常运行,减轻后续处理单元的负荷,防止阻塞排泥管道。对于印染厂的废水,水中含有 大量的长约 1-200mm 的纤维类杂物,所以在格栅的选择上我们采用 1020mm 的栅条间距, 本工艺采用回转式机械格栅以去除较大的悬浮物。在格

13、栅间配一台螺旋输送机输送栅渣。 螺旋格栅压榨输送出的栅渣经螺旋运输送入渣斗,打包外运。 2.2.22.2.2 调节池调节池 由于该印染废水厂具有三个排放口,且各个排放口的流量变化比较大,水质变化也 比较大,须设置调节池来调节水量、均衡水质及储存水量,以满足后续 SBR 反应池的处 理水量与进水频率的要求。且该工厂废水中含有硫化和少量分散染料等还原性染料,染 料本身含有硫,而且污水偏碱性,对后续生物处理冲击较大,通过加酸可调节 pH 值,而 且去除部分硫。 印染废水的排放废水的 PH 为 811,为了更好的满足后续处理工艺的要求,需要将 废水的 PH 调节到 69,在调节池的进出口设置 pH 值

14、自动检测仪,对废水进行监控, 同时连接到自动加酸系统,通过自动加酸对废水进行调节。 2.2.32.2.3 初沉池初沉池 沉淀池的形式有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沉淀池。其作用是从污水中去除沙子,渣 量等比重较大的颗粒,以免这些杂质影响后续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行。工作原理是以重 力分离为基础,即将进入沉淀池的污水流速控制在只能使比重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 机悬浮颗粒则随水流带走。 平流式沉淀池静压排泥时,若不设刮泥机,采用多斗则结构复杂。竖流式沉淀池一 般可采用单斗静压排泥,不需排泥机械。辐流式沉淀池一般可采用刮泥机或吸泥机。通 过对各个沉淀池的比较,本设计沉淀池采用竖流式沉淀池。 2.2.42.2.

15、4 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 水解酸化池可将大分子物质转化为小分子物质,水解酸化处理有机废水,不需密封 及搅拌,在常温下进行即可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由于水解池中的污泥停留时间可达 1520d,且处于厌氧状态,因此污泥得到了很好的稳定,既减少了整个流程产生的污 泥量,又增加厌氧区降解有机物的能力。 2.2.52.2.5 生化好氧池生化好氧池 在生物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的特性,特别是污泥的沉降性能,直接影响着二沉池 的工艺设计与运行。 衡量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参数有二个:一是污泥指数 SVI(mL/g) ;二是污泥沉降比: SV%。 SVI 的物理意义是:曝气池出口混合液经 30min 静沉后,每克干污

16、泥所形成的沉淀 污泥所占的容积(mL) 。 SV%又称 30 分钟沉降比,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 30 分钟后所形成的沉淀污泥的容积 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率。 在生物处理系统中必须保持足够且恒定的生物群体,因此在二沉池中所沉淀的生物 固体(污泥)一部分必须返回到曝气池,另一部分从二沉池中排放掉。返回到曝气池的 生物量,是用来维持系统所要求的污泥浓度,降解进入系统中的有机物质。有机物越多, 需要的生物量越大,要想维持系统所要求的污泥浓度,就必须保证回流污泥的量。 2.2.62.2.6 二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 二沉池是以沉淀、去除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获得澄清的处理水为其主要目的。二 沉池有别于其它沉

17、淀池,其作用一是泥水分离(沉淀) 、二是污泥浓缩,并因水量、水 质的时常变化还要暂时贮存活性污泥。 通常处理系统的建设费用是和系统处理构筑物的容积大小成正比的,所以二沉池的 设计计算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整个生物处理系统的运行处理效果和建设费用的大小。 一般二沉池有辐流式、平流式、竖流式三种形式,池型有圆形、方形。 2.2.72.2.7 污泥浓缩池污泥浓缩池 浓缩池的形式有重力浓缩池、气浮浓缩池和离心浓缩池等。重力浓缩池是污水处理 工艺中常用的一种污泥浓缩方法,按运行方式分为连续式和间歇式,前者适用于大中型 污水厂,后者适用于小型污水厂和工业企业的污水处理厂。浮选浓缩适用于疏水性污泥 或者悬浊液

18、很难沉降且易于混合的场合,例如,接触氧化污泥、延时曝起污泥和一些工 业的废油脂等。离心浓缩主要适用于场地狭小的场合,其最大不足是能耗高,一般达到 同样效果,其电耗为其它法的 10 倍。从适用对象和经济上考虑,故本设计采用气浮浓 缩池。形式采用间歇式的,其特点是浓缩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动力消耗小,运行费用 低,贮存污泥能力强。采用水密性钢筋混凝土建造,设有进泥管、排泥管和排上清夜管。 2.2.2.82.8 污泥脱水污泥脱水 污泥机械脱水与自然干化相比较,其优点是脱水效率较高,效果好,不受气候影响, 占地面积小。常用设备有真空过滤脱水机、加压过滤脱水机及带式压滤机等。本设计采 用带式压滤机,其特点

19、是:滤带可以回旋,脱水效率高;噪音小;省能源;附属设备少, 操作管理维修方便,但需正确选用有机高分子混凝剂。 另外,为防止突发事故,设置事故干化场,使污泥自然干化。 第三章第三章 工艺流程的计算工艺流程的计算 3.13.1 污水处理部分计算污水处理部分计算 3.1.13.1.1 格栅格栅 (1) 设计平均日流量 33 Q5000/0.0579/mdms (2) 设计最大日流量 取 Kh=1.5 h K 3 max Q1.5 0.08680.0868/ h K Qms (3)栅条间隙数 n max sinQ n bhv 式中: 格栅倾角, ,取= 60 ; 栅条间隙, ,取=0.01;bmbm

20、栅前水深,取=0.4;hmhm 过栅流速,取 =0.8;vm svm s 则 max sinQ n bhv 0.0868sin60 26 0.01 0.4 0.8 个 (4)格栅宽度 B (1)BS nbn 式中:栅条宽度,取 s=0.01Sm 则 =0.01(26-1)+0.01 25=0.51(1)BS nbn (5)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 1 l 1 1 1 2tan BB l 式中: B1进水渠道宽,m, 取 B1=0.3 m 1渐宽部分展开角,取 1= 20 =0.29 1 1 1 2tan BB l 0.51 0.3 2tan20 (6)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 21 1

21、2 ll 式中: 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 m , 1 l =0.29=0.145 21 1 2 ll 1 2 (7)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 取 k=3 式中: 44 222 33 0 0 s0.010.8 h1sinsin3 2.42sin600.205 220.012 9.81 vv khkkm gbg 过栅水头损失,; 2 hm 计算水力损失,; 0 hm 阻力系数,栅条形状选用圆形断面 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时水头损失增大倍数,一般采用=3;kk 重力加速度,取=9.81;g 2 m sg 2 m s (8)栅后总高度 H 12 Hhhh 式中: 栅前渠道超高 ,m ,取 h2=0.3m ;

22、 2 h 栅前槽高 ,m , 取 H1= h + h2 = 0.7m 1 H =0.7 + 0.205 = 0.905m 12 Hhhh (9) 栅槽总长度 L 1 12 1.00.5 tan H Lll 式中: 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 1 lm 栅槽与进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m 2 l 栅前渠道深, 1 Hm 则 1 12 1.00.5 tan H Lll 0.7 0.290.1450.5 1.02.34 tan60 m (10) 每日栅渣量 max1 86400 1000 QW W K 式中:单位体积污水栅渣量,取=0.1 1 W 333 10mm 污水 1 W 333 10mm

23、污水 则 max1 86400 1000 QW W K 33 0.0868 0.1 86400 /0.5/ 1.5 1000 mdmd 3.1.23.1.2 调节池调节池 (1)调节池的有效容积 m3V=QT=208.3 9=1874.9 式中:Q平均进水量(m3/h) ,本设计 Q=5000 m3/d=208.3m3/h; T停留时间(h) ,取 9h。 (2)调节池的尺寸 调节池平面形状为矩形,由于受场地的限制,其有效水深 h2采用 4.0m,则调节池的 面积 2 2 1874.7 468.675 4.0 V Fm h 池宽 B 取 13m,则池长 取 37m 468.675 36.05

24、13 F Lm B 取保护高度 h1 =0.5m,则池的总高为 H=4.0+0.5=4.5m (3)空气管计算(取汽水比为 4:1) 空气量 33 208.3 4833.2/0.231/ s Qmhms 空气总管管径 D1取 150mm,管内流速 v1为 1 22 1 44 0.231 13.08/ D3.14 0.15 s Q vm s v1在 1015m/s 范围内,满足规范要求。 空气支管共设 10 根,每根支管的空气流量 q 为: 3 0.231 0.0231/ 1010 s Q qms 取 v2=8m/s,则支管管径 2 2 44 0.0231 0.061 3.14 8 q Dm v

25、 取 D2=60mm,则 2 2 4 0.0231 8.17/ 3.14 0.06 vm s v2在 510m/s 范围内,满足规范要求。 (4)穿孔管的计算 每根支管连接两根穿孔管,则每根穿孔管的空气流量 q1为: 3 1 0.0231 0.0115/ 2 qms 取 v3=10m/s,则管径 3 4 0.0115 0.03838 3.14 10 Dmmm 取 D3=40mm,则 3 2 4 0.0115 9.16/ 3.14 0.04 vm s (5)孔眼的计算 取孔眼数 m=100 个,则孔眼流速 v 为: 1 22 0.0231 18.4/ 3.14 0.004100 44 q vm

26、s m (6)管距阻力计算 布气阻力 22 3 18.40 h1.21.2 1.20525 22 9.81 v mm g 式中:1.2为布气孔局部阻力系数; 为空气密度,=1.205kg/m3; 孔眼流速,m/s;v g重力加速度,取 9.81。 2 /m s 2 /m s 总需水头 0123 HHhhh =4.5+0.1035+0.4+0.025=5.03m 式中: H0穿孔管安装水深,本设计取=4.5m; 0 H h1沿程阻力,h1=103.5mm; h2局部阻力,h2=400mm; 根据与 H 选择流量为 Q=15.9m3/min 罗茨鼓风机。 S Q 3.1.33.1.3 初沉池初沉池

27、 (1)沉淀池的总面积及尺寸 Qmax=312.5m3/h 2max 25.156 0 . 2 5 . 312 m q Q A 式中:A沉淀池总面积,m2 Qmax最大设计流量,m3/h q表面负荷。对于工业污水一般取 1.53.0,本次取 2.0,m/h 采用 2 座池子,每座池子的面积为 78.125m2。每池宽度根据刮泥机的规格,取 4.0m, 则池长为: (78.1254.0)=19.53m 长宽=19.53/4=4.894 符合要求 (2)有效水深: mtqh0 . 40 . 20 . 2 2 式中:h2有效水深,m q表面负荷,m/h t停留时间,一般取 1.52.0h,本次取 2

28、.0h (3)有效容积: 3 6250 . 425.156mW (4)进水去、出水区长度可分别取 0.5m、0.3m,于是池子总长度为: mL33.203 . 05 . 053.19 (5)取排泥周期 T=1d,则污泥体积为: 321 59.12 95 . 0 1 1 10001000 24)70 8 . 237(2 5 . 312 )1 ( 24)( mT p Q V 式中:Q设计流量,m3/h 1、2分别表示进水和出水的悬浮固体浓度,kg/m3 污泥的密度,kg/m3当污泥为有机物且含水率在 0.95 以上时,其 值可按 1000 kg/m3计 p污泥含水率 T排泥周期,d,一般按 12d

29、 考虑 (6)方椎形污泥斗体积为: 32222 212141 109.12)44 . 044 . 0(8 . 1 3 1 )( 3 1 mAAAAhV 式中:h4污泥斗高度,m A1、A2分别为污泥斗上下底的面积,m3 (7)池底坡度采取 0.02,h3=(20.33-4)0.02=0.33m。池子保护高 h1 和缓冲层高 h2 均取 0.3m,则池子总深为: mH93 . 6 0 . 233 . 0 3 . 00 . 43 . 0 3.1.43.1.4 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 (1)反应池容积 反应池采用有机负荷进行计算 取 1272 30 7 . 1271 5 . 3 8902 . 0 50

30、00 m q SQ V 3 m 式中:V反应器的有效容积,m3; Q废水流量,m3/d; q容积负荷,kgCOD/(m3d),这里取 q3.5 kgCOD/(m3d); S0进水有机物浓度,取最大值 890.2mg CODCr/L (2)反应池尺寸的确定 反应器的形状有圆形、方形、矩形,这里采用方形反应器;污床高度一般为 38m,这里取高度为 H=6m;用钢板焊制或者用钢筋混凝土建造。 HRT:水力停留时间,h,取 HRT8h; 反应器的宽度 B 计算: B= 0.5 6 V H m427 . 2 6 6 1272 5 . 0 反应器的长度L计算:m BH V L35.87 6427 . 2

31、1272 反应器的上升流速 v 计算: v=m/h H HRT 75. 0 8 6 3.1.53.1.5 生化好氧池生化好氧池 (1) 曝气池体积: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选定 Fw=0.4kg(BOD5)/(kg(MLSS) d), X=3000mg/L。 30 1732 30004 . 0 7 . 4155000 m XF QS V W (2)供气量:取污水污泥的 MLVSS/MLSS=0.45,所以挥发性污泥负荷为 Fw/0.45=0.9kg(BOD5)/(kg(MLSS)d),去除 1kgBOD5的需氧量为 0.79kg,则最大时需氧 量为: hkgR/ 5 . 9679 . 0 1000

32、24 25 7 . 4155 . 15000 采用穿孔管,=6,计算温度定为 40,氧的饱和浓度为 s(20) A E =9.2mg/L,s(40)=6.4mg/L。设穿孔管设计深度为 2.0m,则 PaPaPb 535 102 . 1)100 . 28 . 910013. 1 ( 离开曝气池时氧的比例为: 100 12179 121 A A t E E Q 100 6.00-12179 6.00-121 20 42 . 0 10026 . 2 5 4040 tb ssm QP Lmg / 2.40 20 026 . 2 2 . 1 4 . 6 Lmg /12 . 8 同理可计算得Lmg sm

33、 /83 . 9 ) 42 . 0 %20 026 . 2 2 . 1 (2 . 9)20( 取=0.82,,则Lmg L /5 . 1,95 . 0 20 1)( 0 02. 1 )( )20( T Ts s R R hOkghOkg/ )(125/ )( 49 . 1 )5 . 112 . 8 95 . 0 (82 . 0 83 . 9 5 . 96 22 曝气池的供气量为: hmhm E R G A s /109 . 6/ 06 . 0 3 . 0 125 3 . 0 3330 (3)每天排除剩余污泥量: uw w XQ VX dmdm X VX Q uc w /108/ 120004

34、30001732 33 (4)回流比:对二次沉淀池作质量衡算: UWRCWRR XQQXQQQXQQ)()()( 设 Xe 很小可以忽略,可求得污泥回流量为: dm XX XQQX Q U UW R /1523 300012000 1200010830005000 3 回流比为: 3 . 0 5000 1523 Q QR 进水管 3.1.63.1.6 二沉池二沉池 (1) 采用四个沉淀池,每池最大设计流量为 3 max max 0.0868 0.0217/ 44 Q qms (2) 中心管流速取 0.03m/s,则中心管面积为 0 v 2 max 1 0 0.0217 0.723 0.03 q

35、 Am v 中心管直径为 喇叭口直径为 01 1.351.35 0.96=1.68mdd 反射板直径为 21 1.31.3 1.2961.68ddm (3) 沉淀池有效水深,即中心管高度 2 3.63.6 0.7 1.53.78hvtm (4) 中心管喇叭口至反射板之间的间隙高度,取 0.02 1 v/m s 1 0 44 0.728 0.96m 3.14 A d max 3 11 0.0217 0.267 0.02 3.14 1.296 q hm vd (5) 沉淀池总面积及沉淀池直径 每个沉淀池沉淀区面积 2 max 2 0.0217 31 0.0007 q Am v 每个沉淀池总面积 2

36、 12 31 0.72331.723AAAm 每个沉淀池直径为 44 31.723 6.357 3.14 A Dm D 取 6.5m (6) 污泥斗高度计污泥斗容积 取截头圆锥下部直径为 0.4m,污泥斗倾角为,则 0 45 0 6.50.4 5tan453.05 2 hm 污泥斗容积为 22222 15 3.14 =3.050.20.2 3.253.2535.9 33 VhRRrrm (7) 沉淀池的总高度 12345 0.33.780.2670.33.057.70Hhhhhhm (8) 集水系统 为收集处理水,沿边周边设排水槽并增设辐射排水槽,槽宽为=0.2m,排水b 槽内径为 D=6.5

37、m 槽周长为 4 3.14 6.54 0.219.61CDbm 辐射槽长 4 2 (6.50.96)44.32Lm 排水槽总长 19.61+44.32=63.83LCLm 排水槽每米长得负荷为 )/()/(3394 . 0 93.69 7 . 21 33 max smLsmL L q 符合设计要求 3.23.2 污泥处理计算污泥处理计算 3.2.13.2.1 污泥浓缩池污泥浓缩池 (1)设计计算 浓缩池池体计算 设浓缩前污泥含水率 99%,浓缩 20h 后,污泥含水率为 97%。 则浓缩后污泥体积 = 2 121 C CQQ Q ww w d/m 2 . 40 %971 %99159.1210

38、8 3 =108+12.59+40.2=160.79m3/d=6.7 m3/h 21 wwww QQQQ 式中:初沉池排出的污泥流量, 1w Qdm / 3 二沉池排出的污泥流量, 2w Qdm / 3 浓缩后污泥流量, w Qdm / 3 浓缩后总污水流量, w Qdm / 3 浓缩池总面积 2w 67 24 1079.160Q Am M c 式中:c进泥浓度,取 c=10g/L; M浓缩池固体通量,0.510kg/(m2h) ,取 M=1.0 kg/(m2h) , 即 24 kg/(m2d) 。 浓缩池直径 m2 . 9 3.14 674A4 D 浓缩池工作部分高度 m A TQW 0 .

39、 2 0 . 6724 79.16020 24 h1 式中:T污泥浓缩时间,h,取 20h; 排泥量与存泥容积 污泥量 m3/d=2.2m3/h 6 . 5379.160 97100 99100 100 100 Q 2 1 Ww Q P P 式中:进泥含水率,取 99%; 1 P 浓缩后污泥含水率,97%98%,取 P2=97%。 2 P 按 1.5h 贮泥时间计泥量,则贮泥区所需容积 =1.51.5 2.23.3m3 2 V w Q 泥斗容积 式中: h4泥斗的垂直高度,取 1.2m; 22 4 311 22 () 3 h Vrrrr 223 3.14 1.2 (1.11.1 0.60.6 )2.8 3 m r1泥斗的上口半径,取 1.1m; r2泥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