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儿童文学创作中的发展与突破.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182326 上传时间:2021-04-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民族儿童文学创作中的发展与突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关于民族儿童文学创作中的发展与突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民族儿童文学创作中的发展与突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民族儿童文学创作中的发展与突破.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关于民族儿童文学创作中的发展与突破 论文摘要:从2007年少数儿童创作中可以看到,无论是小说还是童诗、童话、散文,都自然地显现出儿童文学民族性的丰富和美丽,而儿童文学民族性又自然地与当代性、儿童性相交融。中国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发展到现在,虽然仍处于弱势,却面临着新世纪以来的最好时机。可以看到,来自各方面的鼓励和倡导,已经和正在显示出对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创作的整体促进。论文关键词:民族儿童文学;文学创作;创作理念;创作特色;民族性;当代性中国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发展到现在,虽然仍处于弱势,却面临着新世纪以来的最好时机,有3件事需要特别提到:1继满族女作家王立春的诗集骑扁马的扁人获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2、之后,蒙古族青年作家格日勒其木格黑鹤的长篇小说黑焰获第七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2国内最具实力、最有影响的几家少年儿童出版社已在密切关注近年崭露头角的少数民族作家的儿童文学创作,并及时地出版他们的作品,如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连续出版了格日勒其木格黑鹤的中短篇小说集重返草原、长篇小说鬼狗,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接力出版社也出版了民族作家的儿童文学作品;3由中国作家协会、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的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的参会代表中,经常写儿童文学的少数民族作家有3人(蒙古族黑鹤、土族张怀存、满族于晓威),有时写一点少年题材作品的2人(东乡族丁一容、藏族扎西达娃)。可以看到,来自各方面的鼓励和倡导,已经和正在显示

3、出对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创作的整体促进。民族儿童小说,一直是少数民族儿童文学中最重要的部分。民族作家们在抒写少数民族儿童生活、生存状态时,总是会或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那一民族在那一年代、那一地区的风貌、地域风情,总是会凸现出那一民族儿童迥异于别民族儿童的内在的、情性的种种元素,从而使儿童文学民族性凸现出来。所以,民族儿童小说虽数量不多,作品中的民族少儿形象却因其鲜明的民族色彩而棱角:9-明、性格独具。如维吾尔族作家穆罕默德巴格拉希的中篇儿童小说心山,写了3个年龄相仿、向往美好却家境各异、性格相殊的维吾尔族少年:一个是在城里上学,喜欢乡村的淳朴、安宁而来奶奶家度暑假的,白净、内向,12岁的伊力多斯;一

4、个是长年与爷爷作伴,有能耐、有主见,却又因照顾爷爷,一人干活而没有上学的,矮小、聪明,10岁的米拉吾西;另一个也是12岁,却个儿最高、力气最大、懂事最多、干活最行,只因父母离异无人管束而有了一些坏习惯的吐来克皮特。这3个少年因为被村-T”里流传的“心山”的传说所吸引,因为被传说中用鲜血挽救楼兰孩子的拜格库勒拜格和使心脏变成了“心山”的“漂亮母亲”所感动,竞自作主张,去寻觅那座天天被日头映照得像是刚被掏出来的心一样鲜红的“心山”。整部作品都在描述他们走向“心山”过程中所遭遇的困境,以及他们面对困境的表现:当他们走进无边无岸的沙漠,米拉吾西想到的就是让伊力多斯用小木棍在沙地上写字给他看;当黑夜带着

5、突如其来的饥饿和孤寂、带着渗进骨髓的寒冷和恐怖压过来,吐来克皮特给他俩讲鸽子蛋、烤鸽子,还挖出3个御寒的沙坑让同伴们睡下;当沙丘的另一端有一条大沙蜥在吞吃小沙蜥时,伊力多斯最先发现,吓得哭了,吐来克皮特却把原因讲给他俩听,又用鞋子打死了正在爬过来的毒蝎;当狂暴的沙尘从远处刮过来,3个同伴紧紧抓住彼此的手去寻找可以避风的地方,可是,狂风像吹飞篷似的,使他们消失在沙暴里。这3个维吾尔少年形象,不仅丰富了中华儿童文学的人物画廊,也使我们在对新时代中华民族素质的新发展的探究中作更深入的思索和思考,民族心理素质不是一个空泛、抽象的概念,探究它的发展、变化,主要地、也必然地在新一代民族少儿形象的刻画中展示

6、出来。从心山中这3个同民族、同家乡的维吾尔少年形象看,当下的社会现实、生活对他们每一个人都有着具体、不同的影响,但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崇拜民族英雄的情结,更有着对知识的渴求、对展示自身才能和创造奇迹的渴望,以及对于来自他人的尊重和关怀的渴盼。作家对他们的心境、言语、行动的细心而真实的描写、刻画,具体地揭示出民族心理素质新发展的丰富内涵。小说中,对遥远大漠的空旷、死寂的形象描述与尽情渲染,对猛烈沙暴中狂风呼啸的震耳欲聋、黄沙漫天的天昏地暗、沙丘起伏的瞬间变动的有声有色的比喻式的叙述,令读者身临其境而感同身受。这样的描写和叙述,绝不能只用技巧来概括,不仅只是运用的高超,可以说,不是生长在这一民族地区

7、的本民族作家是绝对写不出来的。何况,透过民族作家的这些描写与叙述,读者了解到的,也不只是那里的自然环境、地域状况,更是关于这里人们或已经远离或不愿离开或难以离去而形成的错综的人际关系和生活状态,其中当然包括了思想观念、情操等各个层次、各个方面。显然,一位民族作家,如果没有本民族生活的深厚积累,没有热爱本民族人、尤其是热爱本民族儿童的真挚感情,是万万写不到这个程度的。而说到底,通过民族儿童形象的刻画,揭示民族心理素质的新发展,正是儿童文学民族性最鲜明的体现。可以看到,儿童文学民族性,正是民族作家全身心地体验、感受、反映民族儿童的生活、思想、情感的一种结果。另一篇柯尔克族的儿童短篇小说三条腿的野山

8、羊,与心山异曲同工。小说集中刻画了一个居住在高山脚下,父亲至今仍以猎捕为生而自己心理却非常同情、爱怜这些生长在山里的动物的柯尔克孜族少年努力别克的形象。已经上了学的努尔别克是一个学习用功、心地善良的好少年,却经常因为父亲带着他上山去查看猎夹而旷课,又因为猎夹里夹住了野山羊而与它们一起承受痛苦。但是,在那僻远闭塞的小山村里,父亲只是要让他成为一个像样的猎人而从来不把他们的学习放在心上。小努尔别克无法违抗父亲意志,更无力改变猎人的生活,但是,猎夹中夹着一条血淋淋的野山羊的腿,那只三条腿的野山羊正在远处守看被猎夹夹住的小山羊的情景,以及三条腿野山羊的惨叫和小山羊挣扎时的嚎叫,使他心灵震颤,也使他在父亲病后自己上山查看猎夹时放走了那只已被夹住的野山羊。努尔别克的这一举动当然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他的本性和真心的表现,会激起各民族小读者的共鸣,也会引起人们关于民族地区社会变革、生活变动的思索和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