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喜欢他的数学课.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184282 上传时间:2021-04-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喜欢他的数学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生喜欢他的数学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生喜欢他的数学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学生喜欢他的数学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生喜欢他的数学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喜欢他的数学课.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生喜欢他的数学课辛山老师很普通,但是他很不简单。辛山老师是安庄镇张安小学的一位数学教师,中等身材,微胖,虽然已年近五十,但看上去也就是四十二、三的样子。就是他,却成了今天安庄镇全体数学教师学习的榜样。据安庄镇小学教研室内部统计资料显示:在今年的暑假考试中,辛老师的六年级数学独占鳌头。全班45人,100分的33人,最后一名96.5分。再看看全镇的成绩,16个学校有六年级,100分的共59名,而一校一班就产生了33名,其余15处学校一共才产生了26名。辛老师的数学课在全镇来说,可以说是绝对的第一名。回头看看05年辛老师刚教这个班的情况,最低分8分,几乎没有优等生。短短的两年啊,辛老师就为我们创造

2、了教学的奇迹。是什么,是什么使辛老师的成绩有如此大的飞跃?走近辛山,走进辛山老师的课堂。初观课堂,辛山老师的课的确有着“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子,但我觉得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他课堂教学的研究。因为这恰恰正是辛老师的高明之处。如果说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辛老师就是攀着铁锁链过河,就像当年的飞夺泸定桥。两年前,“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红极全国之时,教育同仁纷纷赴杜郎口中学进行考察。尔后,在各自的学校进行实践探索,结果大都不足半年,就纷纷“落马”了。于是有人疾呼:“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不具有可移植性。”然而今天的辛老师,从表象上看来,却把这种“模式”,由茌平

3、县的杜郎口“移植”到了肥城市的安庄镇。他渡过了“大渡河”。事实上,仅仅说辛山老师移植了杜郎口经验还是远远不够的。早在1984年,他就一直任教数学课。那时他就对数学教学有着自已尝试改进的冲动。待到1992年,他考入肥城师范民师班,观看了教育家魏书生先生的讲座后,使他深受启发。他想在今后的教学中何不也试着应用呢!1993年至1996年他在马埠小学任四、五年级数学课,当时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好,没有费很大的劲,教学成绩一直保持全镇第一名,当时,他主要抓了学困生的培养,起初大都由老师给学生讲解,由于师生年龄的隔阂,后来他发现个别学困生在听讲时存在紧张的心理,心情一紧张,就是简单的问题也理解不好,甚至根本就

4、没有听明白老师讲的知识。他就想,能不能让优等生辅导学困生呢?实践证明,效果较为理想。1997年9月,他被调到了和埠岭小学,任五年级一班数学课,当时学生的数学基础很差,在全镇列第21位,全班近一半多的学生为学困生。面对这种情况,他没有气馁,对全班学生进行重新分组,较好的学生和学困生合理搭配,实行组长负责制,将三张课桌组合在一起,随时随地对学困生进行辅导。经过一年的努力,升学考试中数学成绩列全镇第三名。1999年11月,他调到大龙小学,任五年级二班的数学课,当时班内秩序较乱,他首先强化班内纪律和学习秩序,利用已有的经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困生的辅导。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第二年,他

5、担任四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课,接任前三年级年终名次分别为第23名和第24名,面对如此班级,他与语文教师协商,拿出两周的时间,先对以前知识进行补习,并利用课余时间、饭空进行补习,让学生在黑板、地面、墙壁上进行练习,占用尽可能的时间、空间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这两个班在年终统考中,二班的数学成绩列全镇第三名,一班的数学成绩列全镇第五名。2006年3月21日,他参观杜郎口中学后,心想也可以利用自己的方式、方法,实现对杜郎口经验的超越,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可见,辛山老师的数学课,有着对先进教学经验的吸收内化,更是他教学实践创新的结果。对杜郎口经验而言,虽然他的课堂也有三课“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

6、但并没有对这“三课”进行简单的重复。一、教师的多讲与少讲。杜郎口中学的课堂,老师只做简单的开课时的导语和结课时的结语,一般前后不超过三分钟。辛老师的课堂,不只有对开课、结课时的表述,还有对学生疑难问题的启发诱导、对数学规律性问题的简要归纳。一般来说,辛老师在课上要讲八分钟。二、学生的练多与练少。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基本上是一个学习小组解决一个问题,组内问题各不相同。尔后在全班交流时,让学生掌握所有的问题,体现了全班学生的大“互补”。而辛老师的课堂,一个学习小组就解决师生预设的所有问题,体现了小组内的小“互补”。“展示课”时,全班都来解决共性的问题。个性问题,全班不进行共同的交流。三、活动的形式的

7、“拼盘”与“主菜”。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学生有对疑难问题的沉思,也有吹拉弹唱的活跃。一节数学课,有时你看上去也像音乐课,有时也像朗诵课。总而言之,就像饭店上的“拼盘”菜。而辛老师的课堂,只有学生对数学的思考与讨论,没有唱歌或朗诵。四、学习时间的长与短。在杜郎口中学,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有时多达十三节课。而辛老师的数学课,学习内容只是按照“课程标准“规定的课时来上,况且课下没有任何书面作业。五、学习兴趣激发的异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杜郎口中学多是采用了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而辛山老师的课堂既有明确的任务,更多的是情感因素的过程性投入。他根据学生家庭的贫困背景,讲学习的重要性;他据身边的致富典型,讲

8、学习的重要性,甚至用城乡的差别,讲学习的重要性。虽看不出“鸿鹄”之志,但确让学生有了实实在在的学习热情。如此而言,辛山老师的课,是他扎根于农村小学的实际,着力开发着学生学习的原始动力,使课堂具有了生机与活力。学生主导课堂,教师成了“绿叶”,这种“绿叶”衬得“红花”又是那么得恰如其分。鸿雁传书。刚刚毕业的学生,还在念念不忘老师的教导之恩。学生刘忠民:“我习惯了以前的学习方法,来到中学对老师的授课却有些不适应了。以前的我真是风风火火,能言善辩,回想起与同学们交流的时刻,真是自在呀!不过,总体感受只有一个,那就是学习非常自由。”学生张姗姗:“老师,我喜欢数学,是因为您采用的学习方法好。这种学习方法让

9、同学们成为了真正的课堂主人,每个人都讲出了自己的解题思路,在自主学习中增强了自信,增长了知识,在合作交流中不仅可以使自己对题的印象更深,还可以看到自己的缺点,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在用这个方法学习的时间里,我看到了我的进步,也看到了全班同学的进步”学生张民:“老师,我在数学上还行,数学上的题都能会做,那就是您的方法好啊!我使用您的方法,在数学上不懂的问题画出来和其他同学讨论。还有,我现在仍然再记数学日记,俺语文老师还夸奖了我。”学生张迪:“老师,我始终不会忘记您说过的一句话:求知的道路上,更多的要靠自主学习,现在从小培养,长大就会有出息。”学生的话语虽然幼稚,天真,但至少可以看出他们对辛老师及其数学课的喜爱。其实,人是有感情的,特别是小学生,更是感情丰富、真挚而热烈。一个学生所喜欢的教师,他所教的课学生也当然喜欢。“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在辛老师的课堂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观其表,探其神,“吹尽黄沙始见金”。辛山老师的数学课,值得探讨。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