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论文:“数形结合”思想在植树问题教学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189948 上传时间:2021-04-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形结合论文:“数形结合”思想在植树问题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数形结合论文:“数形结合”思想在植树问题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数形结合论文:“数形结合”思想在植树问题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数形结合论文:“数形结合”思想在植树问题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数形结合论文:“数形结合”思想在植树问题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形结合论文:“数形结合”思想在植树问题教学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形结合论文:“数形结合”思想在植树问题教学中的应用.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数形结合论文:“数形结合”思想在植树问题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数学思想方法是从数学内容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既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又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现以植树问题一课教学为例,在教学中注意数形结合的应用,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帮助学生解决貌似复杂,实质简单的数学问题。关键词:数形结合;思维;能力;解决问题什么是“数形结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一般地,人们把代数称为”数”,把几何称为“形”。“数”与“形”表面看是相互独立,其实它们的关系十分密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即数量问题可以转化为图形问题,图形问题也可以转化为数量问题。数形结合是指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

2、来,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实现抽象概念与具体形象的联系和转化。同时,通过对图形的认识、数形转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形象性、直观性,使问题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它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可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把数量关系的问题转化为图形性质问题进行讨论,或者把图形性质的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问题来研究。一、数形结合创设直观情境,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多少,而

3、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的思维,不断创设有意义的与生活联系密切的问题情境,创设一种立足儿童的生活现实,贴近儿童的知识背景形象直观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数学的事实、实情,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自主地探索,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植树问题一课的教学导入中,教师用学生最为熟悉的手掌为认知基础,问学生观察五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心中已经初步构建起数学模型。从学生最为熟悉的直观、形象的图形入手,学生马上就掌握了抽象问题的内在本质。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

4、,通过数形结合,学生的思维开阔了,思维的火花闪现了,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究该情境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并积极地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这样既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又让抽象的数量关系、思考思路形象地外显出来,非常直观,易于中下学生理解,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巧用数形结合,激荡学生思维触及渗透化归思想“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累赘;把复杂的事情弄简单,贡献。”这句广告语可谓点出了数学思想方法中的“化归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独特作用。用“化归思想”来解决数学问题时,通过变形把要解决的问题,划归为某个已经解决或能够解决的问题,从而求得原问题的解决。比如在教学植树问题课堂上,情境引

5、入后,出示例题:“同学们要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列式解答,并尝试想办法验证。师:我们可以用什么的方法来验证呢?大家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生:我们可以通过画图来验证。师:怎么画?难道要画一条线段表示100米,按每5米分一份来画吗?你们觉得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来寻找规律?大家议论开来,有的说选取30米来画,有的说选取20米来画,有的说选取15米来画。经过讨论交流,大家最终同意化繁为简,把小路缩为20米,题目最后确定如下:同学们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苗?上述案例中,当学生说到用

6、画图的方法来验证猜测是否正确时,教师顺势引导“怎么画”,由此产生认知冲突,既激起学生激烈的思维震荡,又引起学生学习需要的不平衡,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获取解决问题办法的心理倾向,自觉靠近并选择有效的思想方法。“100米的路,每5米栽一棵树,如何画图来表示呢?学生众说纷纭,虽然说法不同,但他们的想法有共同的特点,再画出线段图,观察其中的规律,发现复杂问题简单化得思想,从而推测出“路长为100米两端都种树时,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此时,相信没有一位学生不感受到他们已成功地将问题化难为易了。三、理解题意,数形结合是关键植树问题中在线段上植树可分为三种情况,分别是两端都栽、只栽一端和两端不栽,假如我们在教学中只是注意让学生会区分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并要求学生牢牢地记住相应的计算法则(“加一”“不加不减”“减一”)。那么学生很可能永远只会依葫芦画瓢,更别提发展思维和能力了。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借助图形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这就将“发现规律”与“运用规律”链接起来,借助数形结合将文字信息与学习基础整合,使得学习得以继续。使得学生思维发展有了凭借,也使得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真正得以渗透。以植树问题中的三种情况为例,怎样让学生理解在什么情况下比间隔多一,什么情况比间隔少一,什么时候和间隔一样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