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战安徽篇:用抗洪的精神抗击雪灾.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019336 上传时间:2018-12-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雪战安徽篇:用抗洪的精神抗击雪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雪战安徽篇:用抗洪的精神抗击雪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雪战安徽篇:用抗洪的精神抗击雪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雪战安徽篇:用抗洪的精神抗击雪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雪战安徽篇:用抗洪的精神抗击雪灾.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雪战安徽篇:用抗洪的精神抗击雪灾 安徽省海拔最高的村池州石台县七井村 背着粮、扛着米、挑着菜,大年初二,皖南石台县的送粮突击队踩着山道上厚厚的积雪,前往当地海拔最高的七都镇七井村。在春节的前两天,石台县组织全县的党员干部奋战了一个星期,打通了镇上通往外界的唯一道路。一些子女在外打工的留守家庭和五保老人由于分散居住在山里,冰天雪地的到镇上一趟可不容易。送粮突击队决定:背粮上山! 中央台记者奚丹霓:在石台县七都镇,村民大都居住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上,平时村民到山下集贸市场买东西呢,一般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那么,由于雪天路滑,这些送粮队员等把粮食送到村民手里,至少需要三、到四个小

2、时。 在七井村村民王炳辉家,送粮突击队卸下了一批货。 安徽石台县七都镇七井村村民王炳辉:雪灾啊,政府重视老百姓,把路也铲通了,(年)货也都不缺。 安徽黄山台记者赵俊燕:这里是安徽省休宁县,我现在所在的地方是海拔1200多米的茶籽岭,今年的持续性降雪,茶籽岭周边的两个乡镇十多个行政村供电一直保持正常,这都是因为我身后的这些电力护线工们夜以继日、维护线路,破冰除雪。 一线电力职工日夜奋战,安徽省政府还成立了煤电油运保障工作协调小组,加强对煤电供应工作的组织领导。省经委建立电煤供应实时监测调度视频系统,对电厂存煤、发用电情况、煤炭发运情况等进行一日一调度、一日一报告。多项措施的准确实施,保障了安徽省

3、电网没有出现拉闸限电情况。 环卫处党委成立于2007年5月,下设5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16名。1月26日,一场50年罕见的暴风雪突袭我市,环卫处党政领导班子带领广大干部职工以毫不畏惧的斗志向暴风雪“亮剑”。他们昼夜加班、加点地完成了所负责的市区主要街路的除雪任务和垃圾清运任务,保障了道路的畅通,方便了市民出行和生活,把暴风雪对市民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充分显示了党组织在关键时刻的非凡战斗力。 一、准备充分,措施得力,初战告捷 除雪最紧张的前三天司机师傅每天只能吃上早、晚两顿饭,也不喝水,怕上厕所耽误时间。有的司机在车里坐了一天,腿都空肿了,他们就趁着哪里堵车的机会把腿抬起来放在方向盘上缓解一下肿

4、痛。铲车司机共产党员李东光已经50多岁了,从下雪开始,一直坚守在岗位。还有转业兵崔凯,下车时滑倒把腿摔了,但是他依然忍着疼痛坚持工作,洗澡一看腿肿很高,所有司机从3号晚上到17号一直没有好好休息。站前所车队调度王希强身患障碍性贫血已经十来年了,站前所领导为了照顾他的身体几年前就把他从铲车司机的位置上替换下来做车队的调度,正月十五那天,突然而来的暴风雪,他深知队里能驾驶特种车辆的司机紧缺,便不顾自己多年生病的身体,主动请缨要求开铲车到清雪第一线,头一天就干了十五个小时。 当有人问他,你明知自己的病很重为什么还要主动参加清雪?他说:“作为环卫人下雪就是命令,在家呆也呆不住,能尽一份力就尽一份力。“

5、但他接连干了两天两夜也实在受不了了,连下铲车都是同事搀扶下来的。由于部分职工离家较远,要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工作岗位,但是大家都努力不迟到,少休息一点,多付出一点。清扫工人一边扫雪一边帮被困车辆司机推车,有的司机拿出百元大钞答谢,都被这些朴实的职工谢绝,要知道,这些临时清扫工人的月工资不到四百元。暴风雪来临时,市民们都是急着往家里赶,而环卫工人们却急着从家里赶出来!西市环卫所五台子保洁队临时女工入党积极分子纪素玉,由于大雪封门,从窗户跳出来赶往清雪现场。保洁工杨瑞琴在清雪时被车撞伤,不能工作了,她就让丈夫接替自己参加除雪。为了节省时间抢进度,西市所五个保洁队队长连续三天自己掏腰包请保洁员就近

6、吃午饭,吃完饭就立马干活,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临时工东玉舫,雪前阑尾炎手术,第三天下大雪了,刀口没拆线就出来清雪,后因刀口开裂再次入院。由于很多保洁员居住的都是平房,2月1号清晨,为了能准时赶到工作岗位,她们天不亮就从家里出来,步行一个多小时赶到除雪地点,西市环卫所的辖区内平房较多,有的胡同狭窄雪多,清运车进不去,环卫工人们就拿编织袋用连背带扛的办法往外运,仅站前、西市两所街巷路工人一天就背出了3000多袋垃圾。渔市保洁队队长李辉说,垃圾里什么都有,淌出的脏水渗透保洁员后背,他们却没有一点怨言。 三、弘扬先进,鼓舞士气,党群连心在这次50年罕见的暴风雪面前环卫人经受住了考验,党组织充分发挥了战

7、斗堡垒作用,党员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带领职工群众出色的完成了抗雪救灾任务。在整个除雪战斗中,环卫处党委充分发挥政治工作优势,火线报道,总结宣传战风雪先进典型,及时在媒体宣传,鼓舞士气。处工会将热腾腾的包子、豆浆送到一线职工手中,使他们在彻骨的寒风中感受到温暖。为了弘扬奉献精神、鼓舞职工士气,处党委始终保证有宣传人员跟随一线作业,并适时将进展情况和涌现出的先进在媒体上进行宣传。截止目前,在电视台播发报道5篇,在电台播发报道5篇,做专题节目一期,与交通文艺广播台连线48小时通报情况,在营口日报刊发报道9篇,编发营口环卫信息弘扬雷锋精神、除雪抗灾专刊一期,召开抗风雪专题媒体记者座谈会一次。暴风雪

8、见证:党徽在“雪”战中熠熠闪光 记住我们的供电人: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许多人应该都是记得这句话的,但是眼下,我想我们许多人更应该对这另一句话留着深刻的感受:电,也是生命之源。或者说,电,更是生命之源! 我们也就在这题报道中读到,就因为没有了电,金融部门停业了,生产行业停业了,服务行业关门了,供水机构瘫痪了群众的生活到了攸关时刻! 这是对供电人最严峻的考验。 就如同我们从几乎所有权威媒体显要位置获得的讯息一样,在“一场55年来罕见的冰灾降临在沿河58万人民群众的头上”之际,沿河的供电人毅然决然地打响了一场抗凝冻抢险保电的“攻坚战”。短短几天时间,他们就先后出动500余人次,购置10多万元的供电材

9、料;队员始终驻守在抢修地点,饿了“就啃自带的面包和方便面”,渴了“就用舌头舔舔早已冻成冰条的矿泉水”,困了“就在农户火炉旁坐眠一晚,或到乡村旅社又薄又硬的被条里蜷缩一宿”“鞋子结了冰,衣服罩上了冰,就连出气凝结在口罩上也变成冰,整个人简直变成了冰人。” 但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他们用自己的意志谱写着大爱。 身为沿河供电局泉坝管理站中寨管理班线路抢修班班长的陈斌,就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消融着皑皑寒冰,用自己年仅39岁的生命向沿河人民、向我们证明着供电人的大爱! 因为这次冰灾,不仅沿河人民,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记住陈斌,记住供电人! 在2008年的春天里,一场55年来罕见的凝冻灾害降临在沿河58万人民群众

10、的头上。1月14日,随着印(江)沿(河)供电网线沿河境内谯家猫阡坝至回龙4公里的线杆相继倒塌后,由于持久的冰冻,电杆上的积雪厚度比电杆直径还长,该县土地坳、谯家、泉坝、中寨、后坪5个乡镇110KV农村配网线路遭到全面损坏,另17个乡镇供电设施也不同程度受损。从此,县城、乡镇处在一片黑暗之中。 因为没有电,金融部门停业了,群众有钱没处取;因为没有电,生产行业停业了,部分物价急速上涨;因为没有电,服务行业关门了,给群众带来极大不便;因为没有电,供水成了群众最大的困难,群众无水饮、无火烤,无处娱乐 水,是生命之源;电,是生活之依。 一场抗凝冻抢险保电攻坚战打响了。 他倒在了抗凝冻抢险的路上 这位土家

11、族汉子2006年通过考试竞聘为沿河供电局泉坝管理站农电工,2007年7月再次通过考试竞聘为泉坝管理站中寨管理班线路抢修班班长,主要负责中寨乡勤俭村、三会溪、丫口场三个村的电力管理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他格外珍惜,对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事后,泉坝供电站与中寨乡政府赶到陈家,安抚陈斌的家属。县供电局得知后立即召开会议,为他安排了后事,并在干部职工中通报了这一先进事迹,以此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斗志和热情。因为沿河至中寨路途很远,目前车子行人都无法通行,县供电局只好等路通后赶往中寨为他召开追悼会,还按有关规定为他的亲人解决了抚恤,并表示将供他的儿子陈洪读书到大学毕业。 塔可倒,供电工人意志不倒;线

12、可断,供电工人真情不断。有供电工人舍生忘死、敬职敬业的奋力拼搏,有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有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有该县58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沿河的供电问题一定会得到更快解决。 用青春热血融化三尺寒冰 冰雪无情人有情。两支抢修队的队员争先恐后,用他们的青春热血融化着三尺寒冰,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在冰天雪地里,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电杆大多位于山梁上,寒风一个劲呼啦啦地刮,白天温度也在零下,110KV电线直径原本只有30毫米,结上冰雪后变成了近300毫米,电杆受风一面结的冰雪队员们用手一卡还卡不完。面对如此寒冷的抢修环境,队员们没有退缩,他们心里只有一个信念:让全县人民尽快用上电!抢修工作开

13、始了,队员们喊着“线可以断,电力工人的情不能断!”的口号,在风霜雪雨中一次次上杆下杆。他们如此连续工作了3天,完全将生死置之度外。四川岳池送并电工程公司直属六处三队队长张发福在沿河整整工作了14年,一直从事线路架设,也是这次抢修中第一个爬上电杆的队员。他告诉我们,在如此低温条件下进行高空作业是施工规则不允许的,他本人也是心虚的,但为了大局,切实解决沿河全县人民缺电的实际困难,他根本无法多想,就争先爬上了电杆。在杆顶,他双手失去了知觉,就用滑轮将一盆烧得正旺的木炭火拉上去,每操作一会就要暖和一下双手,平常只要一个小时左右就能抢修好的工作量,在这样的条件下要花上四个半小时,每抢修一处往往要四五个人轮流上杆操作。 “鞋子结了冰,衣服罩上了冰,就连出气凝结在口罩上也变成冰,整个人简直变成了冰人。”谈到上杆操作的难度,张发福说这是他从事线路架设工作以来最艰难的一次。 一个星期以来,队员们一直驻守在抢修地点,饿了,就啃自带的面包和方便面;渴了,就用舌头舔舔早已冻成冰条的矿泉水;困了,就在农户火炉旁坐眠一晚,或到乡村旅社又薄又硬的被条里蜷缩一宿。 7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