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的三点测交实验报告.doc

上传人:数据九部 文档编号:10206776 上传时间:2021-04-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果蝇的三点测交实验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果蝇的三点测交实验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果蝇的三点测交实验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果蝇的三点测交实验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果蝇的三点测交实验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果蝇的三点测交实验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果蝇的三点测交实验报告.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遗传学实验 吴雪薇 121140059 2013-5-23实验五:果蝇的三点测交吴雪薇 121140059一、 实验目的1、 验证连锁互换定律,掌握并进行连锁分析,学习绘制遗传学图的原理和方法。2、 了解伴性遗传与非伴性遗传的区别,了解伴性基因在正、反交中的差异。二、 实验原理三点测交把三个基因包括在同一次交配中,即用三杂合体abc/+或ab+/+c跟三隐性个体abc/abc测交。进行这种试验,一次就等于三次“两点试验”,而且带有另外两个优点。一次三点测验得到的三个重组值是在同一基因型背景、同一环境条件下得到的,而三次“两点试验”就不一定这样。重组值既受基因型背景的影响,也受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

2、,所以,只有从三点试验所得到的三个重组值才是严格地可以互相比较的。通过三点测交试验,可以得到三次两点试验所不能得到的资料,即双交换的资料。果蝇的白眼、小翅、卷刚毛为X-连锁基因,全部隐性于各自的野生型基因(红眼、长翅、直刚毛),把白眼、小翅、卷刚毛雌蝇(wmsn/wmsn)与野生型雄蝇交配(/Y),F1雌蝇全部为野生型,雄蝇则全部表现为三隐性突变型,让F1互交,在F2中,不管雌雄性别,除了出现双亲类型外,还会出现新的表型种类,这是由于F1雌蝇中两个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互换的结果,根据基因在染色体线性排列的遗传理论,对F2进行分析即可知不同基因间的连锁距离。因为这三个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这个试验

3、也可用来作为伴性遗传试验。当基因位于X或Y染色体上时,一般不含相对的等位基因,产生伴性遗传,在正交和反交试验中产生不同的结果。三、 实验材料野生型黑腹果蝇,白眼、小翅、卷刚毛三隐性果蝇。四、 实验仪器解剖镜、毛笔、麻醉瓶、白瓷板、标签、吸水纸、培养瓶 (4瓶/人)、乙醚、75%乙醇五、 实验步骤1、 选三隐性雌性处女蝇(wmsn/wmsn )和野生型雄蝇(/Y ) 56对置于新鲜培养瓶中作正交,同时选野生型雌性处女蝇(/)和三隐性雄蝇(wmsn/Y)同置于新鲜培养瓶中,作为反交,贴上标签,注明亲本类型,实验日期,组别及姓名。2、 自始自终进行果蝇生活周期的察看。写出观察日记:记录看到的果蝇行为

4、,各发育阶段的主要现象及经历的时间等。3、 一周后,在实验室倒去亲本果蝇,一定要倒干净,一只也不能留。(此时瓶壁上应有黑色蛹)4、 二周后,F1蝇长出,实验室内观察F1雌蝇和F1雄蝇的各个性状,并观察正反交不同组合的结果如何。5、 取5-6对F1果蝇放入新鲜培养瓶中,正交放两瓶,反交一瓶。6、 三周后,倒去F1,必须倒干净,一只也不能留。7、 四周后,F2成蝇长出,统计各类果蝇数,23天后再统计一次(要求统计数量1000只以上),统计过的果蝇处死。应该统计的F2果蝇是正交中F2,但如果其数目不多,可借用反交中F2的雄蝇加以统计。8、 记录实验数据。F2果蝇表型类型(及基因型)数目重组区域w-s

5、nw-mm-sn白小卷(wmsn/wmsn,wmsn/y)164380-红长直(+/wmsn,+/y)216白小直(wm+/wmsn,wm+/y)813+-+红长卷(+sn/wmsn,+msn/y)5白长直(w+/wmsn,w+/y)6395+-红小卷(+msn/wmsn,+msn/y)32白长卷(w+sn/wmsn,w+sn/y)53147-+红小直(+m+/wmsn,+m+/y)94总计635108242160重组值17.01%38.11%25.20%双交换律2.05%六、 实验结果注:(1)F2统计数据由正交的数据与反交的雄蝇统计数据两者相加获得。(2)表中“-”代表没有交换,“+”代表

6、发生了交换。数据分析:1、重组率计算: 108RF(w-sn) = = 17.01% 635 242RF(w-m) = = 38.11% 635 160RF(m-sn) = = 25.20% 6352、由表型的数据比较可看出,白小直与红长卷为双交换表型,因此可以得出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顺序为:控制直刚毛与卷刚毛的sn在中间w sn - m或者m sn w注:以上两种结果在本实验的结果表示中无差别,因此后面就用第一种表示方法表示。 13双交换率 = = 2.05% 6353、表格中w与m间的重组率的计算没有将双交换的值计算在内,实际上它们之间在双交换时发生了两次交换,因此对其重组率的计算校正:R

7、F(w-m) = 38.11% + 2.05% * 2 = 42.21%4、由以上数据绘制染色体图w sn m 17.01 25.20 42.215、计算并发系数与干涉 2.05%并发系数:C = = 0.48 17.01% * 25.20%干涉:I = 1 C = 0.52说明有52%的双交换被干涉掉了,即染色体一个区段的交换抑制了邻近区段的另一次交换。6、(附)遗传图谱分析七、 实验结论果蝇控制眼色(红眼或白眼,w)、翅的形状(长翅或小翅,m)、刚毛的形状(直刚毛或卷刚毛,sn)三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且sn基因在另两个基因的中间,遗传图距w-sn = 17.01CMsn-m =

8、 25.20CMw-m = 42.21CM八、 实验讨论1、实验结果存在偏差的原因可能有:(1)进行试验的环境条件有差异,由于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重组值是有变化的。(2)数量太少,进行三点测交需要大量的数量,实验数据越多越精确,实验室中果蝇数目有限这就对实验结果影响力加大,也是导致结果与理论值有偏差的原因之一。(3)由于三隐性个体果蝇的生存力很弱,在幼虫密度较高时易在自然选择中被淘汰,在实验中此因素也有可能引起误差。(4)观察果蝇时,有一些观察不到放走的,死掉的或者没有观察清楚的,判断失误的(小翅与长翅很容易判断错误,且判断时主观性较大)等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实验的结果。2、要保证实验的成功,必须

9、要注意:(1)挑处女蝇时,每次只挑12小时内羽化成虫,超过12小时的成虫已逐渐有交配能力,必须一只不留地倒出处死,才能进行第二次挑选。(2)刚羽化的果蝇色淡白,体软绵,难辨,务必小心区别。(3)每个杂交组合放果蝇68对,用毛笔把果蝇扫进试管,试管要平放,待蝇醒后,方能竖起,避免果蝇粘在培养基上被闷死,杂交组合配好后,放回培养箱。两周后停止对F2代的计数,此时可能已有F3代混入影响结果。(5)尽量避免由于操作不当造成的果蝇的逃逸,这样会对最后的结果产生影响。(6)因为此次实验的连续性很强,所以一定要注意每一步的时间和操作,否则就会产生不可逆的后果,严重的要进行重做。(7)判断F2果蝇性状时,由于

10、数量巨大,应当耐心地观察判断,切忌粗心马虎导致判断出错,影响了最终的结果。九、(附)F1代果蝇眼色性状观察结果正交:野生型雄蝇与三隐性雌蝇为亲本 雌蝇均为红眼,雄蝇均为白眼反交:野生型雌蝇与三隐性雄蝇为亲本 无论雌雄均为红眼以上观察结果验证了果蝇眼色的伴性遗传,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性染色体上。结合整个实验结果,可得本次实验研究的三对基因均位于X性染色体上。十、(附)果蝇生活周期观察日记(单因子杂交规律实验时所做观察)4月11日F1投放,观察反交管。4月20日气温15,有大量幼虫和蛹,黄色的蛹23个。4月21日气温15,黄色的蛹50个,爬到壁上的幼虫数增加。4月22日气温14,黄色的蛹85个,无成虫。4月23日气温14,无成虫4月24日气温1516,无成虫,只有黄色的蛹。4月25日改为正交管,内有许多黑色的蛹。4月26日气温1617,部分黑色的蛹孵化出成虫。结束观察。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