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八单元28.古诗两首28.2 小儿垂钓》教案_2.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206899 上传时间:2021-04-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八单元28.古诗两首28.2 小儿垂钓》教案_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八单元28.古诗两首28.2 小儿垂钓》教案_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八单元28.古诗两首28.2 小儿垂钓》教案_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八单元28.古诗两首28.2 小儿垂钓》教案_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八单元28.古诗两首28.2 小儿垂钓》教案_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八单元28.古诗两首28.2 小儿垂钓》教案_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八单元28.古诗两首28.2 小儿垂钓》教案_2.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8古诗二首小儿垂钓教材分析: 小儿垂钓是后唐诗人胡令能所写的描写儿童生活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小孩儿初学钓鱼的情景,孩子专著、天真的神态跃然纸上。前两句侧重行为,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突出小孩儿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后两句侧重写小儿的神态。全诗从形、神两方面刻画了垂钓小儿栩栩如生的形象,具有快乐、烂漫的生活情趣。诗句通俗易懂,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儿形象,使人感到逼真、亲切。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文中5个生字。2、了解小儿垂钓中描绘的美好、有趣的场景,感受诗中儿童快乐、烂漫的生活情趣。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4、进行相关类别古诗的推荐,扩大学生的课外

2、阅读量,激发阅读兴趣。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观察图片,引入新课1、老师这里有一幅图,你能看出是谁在干什么吗?(一个小孩在河边钓鱼)2、唐朝有一位诗人叫胡令能,他看到这一情景,感觉特别有有趣,写下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小儿垂钓。板书并齐读课题。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小孩是怎样钓鱼的呢?他钓到鱼了吗?在哪儿钓鱼?)好,让我们走进古诗,!打开书157页。二、初读古诗,认识生词1、教师范读。2、自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3、同桌互相检查,纠正错误读音。4、教师检查初读情况。(1)全诗。(2)带拼字的词语。(3)去掉拼字的词语。(4)会认的生字。5、朗读古诗。三、细读

3、品趣,感受诗意。三、自读品趣1、诗读正确了,字也会认了,那么诗中的趣味你有没有发现呢?如果你再去细细地读读,一定能看到许多有意思的画面。2、交流: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了?说一说,哪儿句话能看出来呢?读一读。(1)蓬头:是说小孩头发不是梳得整整齐齐的,而是有点蓬松零乱,我们可以想象:这小儿可能早早地起床,没有顾得上梳头就赶到河边,由此看出小孩的什么心情?“蓬头”中透着野性和本真,真是野趣十足呀!其他同学呢?你们还看到了什么呢?哪句话看出来的?读一读。(2)侧坐:就是侧身而坐。(教师做动作)不是这样的一本正经地端坐,而是这样,这样随意地坐。好悠闲的姿势!我们想象一下,或许小孩已经长时间地坐

4、在这儿,感觉有点累了,他得换一个感觉舒服的姿势。他周围的情况呢?莓苔是什么你知道吗?就是苔藓植物,长在阴湿的地方。草怎么能映身呢?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3)草映身:(出示图片)河边长着青草,小孩子就坐在草丛中,那绿草映衬着小孩儿的形象,显得格外的自然和谐。或许小孩故意寻找一块长满草的地方,他认为这样不容易让鱼儿发现。(4)“学”:不是“玩”,小孩似懂非懂,或许是刚刚学会钓鱼,所以这般的专注认真。 “遥招手”,他是什么招的手?为什么远远的就冲人家招手? “怕”:写出了小儿垂钓的有趣心理,他“怕”什么呢?他担心鱼儿不上钩呀!师小结:孩子们你们说的真有道理,小孩既怕老伯伯的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

5、自己的回答声把鱼吓跑,如果你就是这个钓鱼的孩子,会怎么办呢? 你会怎么读呢?自己读一读。他一门心思用在了钓鱼上,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可爱的孩子。(聪明、聚精会神、专心致志)4、现在老师配合大家,我说意思,你们来读古诗,好吗?一个头发乱乱的小孩在学钓鱼,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身坐在草丛中的莓苔上, 侧坐莓苔草映身。过路人看到他向他问路,他连忙摇手,路人借问遥招手,他怕说话的声音太大了把 怕得鱼惊不应人。鱼吓跑,不敢回答。5、齐读品趣。现在我们想想小儿垂钓的画面,再来读读整首诗,读出其中的趣味来,可以摇头晃脑的读啊。四、表演探趣,体会乐趣。1、多么有趣的情景。师生互动表演。(1)创设情境。师(

6、动情地描述):小孩在河边一动不动坐了很久,哎!还没钓到一条鱼。他透过清澈的河水看到一条小鱼慢慢游过来了,眼看就要上钩了,这时远处有个人路过这里,发现了这个钓鱼的男孩,于是向他问路。这样吧,咱们来演一演,现在你们都是这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把你们的钓竿都拿好了。我就是那个问路的人。 (2)进入情境。出示古诗第一句。学生做出诗的第1句描绘的小孩钓鱼的样子。 (3)模拟表演。 (教师手放在嘴边,大声喊。)哎孩子,请问渔光村怎么走啊? (出示诗的第2句)学生自由做动作。(教师打量一番)问:大家怎么都不出声呀?指名说。2、师总结: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既使陶醉在钓鱼的乐趣之中还不忘帮助别人。让我们回忆回

7、忆这首古诗吧!(1)老师给你们提词,你们接后面的。蓬头稚子侧坐莓苔路人怕得(2)老师不帮忙了啊,你们自己摇头晃脑的背诵,行不行啊?3、配乐诵读。你们背的太棒了,我给你们配上音乐吧。4、唱一唱:这首诗还能唱呢,想听吗?来试一试跟着唱唱。五、拓展赏趣,激发兴趣。1、除了我们昨天学习的村居外,以前还学过两首古诗,这首记得吗?一起来读一读吧!池上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这首诗哪儿最好玩呢?我们一起读一遍。 还有一首呢,看:出示 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古诗园中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还很多。李涉牧童词杨万里舟过仁安杨万里稚子弄冰白居易

8、观游鱼雷震 村晚课下认真地读读,相信你们能找到更多的乐趣。设计说明:谈话激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生字表里的字)多读几遍。低年级学生还是以识字写字为主,要重点指导个别生字,并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古诗的理解就是让学生多读,才能让学生进入诗境,理解诗意。通过范读和质疑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在钓鱼,书上是用的那个字啊?我们一起读一读。在引导学生交流过程中,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促使学生采取多种方法来理解。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情景,要着重引导学生从体会文中的人物神态和样子来理解。模仿是孩子们的天性,表演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垂钓小儿栩栩如生的样子。在表演过程中丰富对诗歌的感受如果孩子们读最后两行的时候声音大了,可以说:要是这样读就把我们的小鱼吓跑了啊!把朗读作为孩子们抒发自己心中感悟与品味语言的最佳方式。激励学生多读多练,多积累。看时间而定,可以男生读,女生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