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浅析大学“剩女”现象.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215506 上传时间:2021-04-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浅析大学“剩女”现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经济学浅析大学“剩女”现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经济学浅析大学“剩女”现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经济学浅析大学“剩女”现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经济学浅析大学“剩女”现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学浅析大学“剩女”现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浅析大学“剩女”现象.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经济学浅析大学“剩女”现象(白帆 国际经济与贸易 09147074)摘要利用微观经济学中机会成本,边际量,供需关系,预算约束线,博弈论等知识对大学中乃至社会中“剩女”现象升温的问题加以详析。关键字“剩女” 机会成本 边际量 供需矛盾 预算约束 博弈一“剩女”历程“剩女”一词是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在社会中,“剩女”主要指那些高学历和高收入,条件优越,却迟迟徘徊在婚姻的殿堂外的女性。从70后到80后,剩女队伍不断壮大,2009年,北京“剩女”已突破了50万,而这仅仅是保守数据,调查显示上海男女比例是2:8,而靠近香港的深圳也流传着男女比例1:7的说法。可见剩女问题在中国

2、几个一线城市已是相当严重。是“剩女们”信奉不谈恋爱么?她们看上去如此独立,如此才貌双全,难道就不需要婚姻了么?其实不然,只是人生,确实有太多意外。把握你可以把握的,而对你无法把握的,不强求、不忧心如焚。如今,“女权主义”盛行,女性独立不再渴望而不可求,这两大思想支配着现代女性,告诉她们人生要有自己的追求,因此在每个人生阶段中,她们都在为自己奋斗,慢慢忽略了寻找另一半,奋斗到了最后,忽然发现符合自己标准的异性已所剩无几,所以心想:自己一个人也可以。这就是多数大龄“剩女”的心理历程,就整个社会而言,“剩女”类型多种多样,共性中包含着个性,这里就不再做宏观分析。具体到我们的大学生活中,作为师范大学的

3、女生,对于“剩女”现象,我们最有发言权,经常可以听到周围的女生感慨:像“我”这么好的女生,亦知书达理,亦体贴温柔,怎么会没有人追呢?的确,我见过不少包揽群书,精神丰富的女子,也见过不少美貌天伦,谦谦有礼的女子,可是多半单身,甚至连初恋都是空白,却也见过不少相姿色平平,平凡到不能在平凡的女生早已有伴在侧,这些问题困惑了我许多年,究竟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呢?二成本分析1机会成本 大学里,我所见到的“剩女”大多都是“学术女”,何为“学术女”?在旁人眼里,她们不懂生活,古板无趣,在学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难道“学术女”就真的不被人赏识?事实也并非如此,有时被人冷落的局面多半是由她们自己造成的,这其中的

4、原因就关乎到“机会成本”的问题。下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当做出任何一项决策时,理性人会认识到伴随每一种可能的行动而来的机会成本。也只有真正考虑到这些得与失,才能判断哪一种选择对自己是最有利的。机会成本的源头在于时间的放弃,无论你放弃做什么事,最根本的都是放弃了时间。在大学里,是否谈恋爱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选择,当然,决策如何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选择与否由自己权衡。但是,就“学术女”这一类人而言,她们的共性就是认真踏实,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在恋爱这个问题上,她们比一般女孩思考的要多,大学四年她们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如果把时间花在谈恋爱上,

5、学习,参加业余活动,扩展人际关系,打工,参加技能培训,考取各种证件等等,类似去做这些事情的机会和精力都会减少,而隐藏在这些背后的最大的牺牲就是时间,特别是为自己发展所必需的时间。我不否认可能存在谈恋爱促进双方发展的事例,但是无论现实中是否存在,我们的“学术女”们确实是以这种所谓理性的思考方式来抉择是否恋爱,当然,答案是否定的,因此,她们宁愿成为大学里的“剩女”也不愿浪费提升自己的机会。2. 边际成本 生活中的许多决策很少是黑与白的选择,而往往涉及到灰色阴影。经济学中用边际变动来描述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在许多情况下,人们通过考虑边际量来做出最优决策。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比较边际成本

6、和边际收益的大小,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大学和高中最大的不同就是课余时间极大丰富,每个人对这些时间都有不同的安排,也许你会选择多读书,扩充自己的知识量;也许你会用来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提升能力;也许你还会利用这些时间去打工,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但是谈恋爱这一事项或许并没有在你的计划之内,所以如果命运给你安排了一场邂逅,爱情在你的大学生活中萌芽,那么,你就要放弃一些自己的时间。也就是说,谈恋爱是你新增加的成本,而增加了这些成本又必然要牺牲一些机会成本,同时在谈恋爱的过程中你或许可以收获幸福,收获成熟,这就是你得到的收益,正是基于这种边际成本和边际

7、收益的比较,一些人会考虑爱情给她们带来的幸福感远不及充实自己带来的满足,因此她们选择放弃爱情,回避恋爱,这也就增加了她们成为“剩女”的可能。3. 沉没成本 在“剩女”这个问题上,对于一部分人也可以用“沉没成本”来解释。当成本已经发生而且无法回收时,这种成本就是沉没成本。通俗一点的解释就是我们常说的“覆水难收”,也就是说当你在社会生活中做出决策时可以不考虑沉没成本,这一点对个人决策至关重要。相反的,如果我们过分顾及沉没成本,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让我们来做一个这样的假设,如果一个人曾经有过一段恋爱的经历,并且这段经历给大带来的最大感受就是自己付出了很多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甚至还受到了感情上的伤

8、害,也就是说这段感情是她的伤疤,那么在之后的生活中对于是否再开始一段新的感情这个问题上,她就会表现的很谨慎,因为之前的经历给她带来的伤害太深,或者她觉得付出的成本太大,尽管那已经是沉没成本,但是却对这个人今后的决策起了重大的影响。上述假设的事例就是一个典型的过分顾及沉没成本而不敢再去尝试恋爱的例子,我相信在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事情,有些女生回避恋爱,坚持单身的原因也许就是因为经历的影响,所以她们也就这样“不幸”的加入了“剩女”的行列。二博弈分析博弈论是研究人们在各种策略的情况下如何行事。我们先来看一个事例,在电影美丽心灵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追求金发女郎的博弈,约翰纳什先假设问题背景:1.有两个

9、或两个以上的男士。2.有多个魅力十足的女士,并且女士多于男士。3.只有一个金发女郎。4.相对于其他女士,男士们更爱金发女郎,但是有女伴总比没有好。在这个背景下,纳什发现,如果所有男士都追求金发女郎,他们不仅会被拒绝,还将惹恼其他女士,结果男士都没有找到女伴,当然这是最坏的结果,高收益就意味着高风险,所以是否追求金发女郎的确需要男士们再三斟酌。现在我们只取其中的两位男士,用他们进行双人博弈的标准式图来展示纳什的发现(用2表示追到金发女郎,1表示追到普通女士,0表示谁也没追到)。约翰霍华德追求不追求追求0,02,1不追求1,21,1 图1 追求金发女郎的双人博弈由此图可得,无论在对手是追求还是不追

10、求,最优选择都是放弃追求,所以在每一位男士权衡自己与竞争对手的博弈后,都将选择“不追求”。因此,纳什提出建议:所有男士应忘掉金发女郎,追求其他女士,这样男士们都不会空手而归。由图可以看出,这种选择绝对不是最优组合选,如果约翰去追金发女郎,霍华德就应该选择放弃,相反也成立,这才是最优选择,但是两人都放弃却是最有可能发生的组合。但是事实上,现实生活与假设有很大不同,上述金发女郎的事例准确的说是一个协调博弈,在现实中决策者很有可能受到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同时博弈也不一定只进行一次,多次博弈或者多方的合作协调都有可能改变最后的结果,所以,这里的分析基于假设,尽管这样,我们得到的结果仍然可以分析一些典型事

11、例。例如,上述事例就和现实中的某类“剩女”的出现不谋而合,这类“剩女”便是一些相貌出众或才华飞扬的出色女生,男士们会认为去追求这类女生竞争太激烈或者觉得她们甚至比自己还要强,而最终选择放弃。无论男士们有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决策前进行了这样的心理博弈,这种现象都存在,并且他们还在无形中运用了博弈论和纳什均衡的理论。这就是为甚么那些才貌双全,各方面都很出众的女生却没有人追的原因,这是一种成为“剩女”的被动原因,不同于前面分析的在各种成本的影响下而造就的主动原因。运用博弈论的知识解开了我心中一直以来的疑问。三供求分析1.供求矛盾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我校即沈阳师范大学共有21739个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

12、共有2767人,在校男女比例1:7,很不平衡,这也正是师范大学的特点,就我们国际商学院而言,男女比例也达到了1:4,因此,“长腿如林,飘发如海”的比喻一点都不假。基于这样的情况,“剩女”现象在师范大学里如此普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供求不平衡。任何一种物品的需求量是指买者愿意而且能购买的一种物品量;任何一种物品的或劳务的供给量是卖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数量。在师范大学特殊的男女比例下,无论是把男生和女生哪个看成供给者哪个看成需求者,供给量和需求量都存在着不平衡,男生远远少于女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在“恋爱”这个虚拟的市场里,男生处于相对主动地位,每个男生都有更多的选择,尽管选择范围大,但是最终也

13、只能选择一位女伴,因此,女生不仅处于相对被动地位,而且一大部分女生成功的几率还很小,“剩女”的队伍自然就很庞大了。2.均衡分析 市场均衡的出现源于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结合。这两条曲线的交点即为均衡点,在这个均衡点上,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物品量正好与卖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数量平衡,在具体的经济市场中,均衡体现为一种数量的平衡,在实际生活中,这种均衡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心理或行为的平衡,因为它能达到一种让交易双方都满意的结果。在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均衡理论的行为心理平衡来解释问题。两个人之所以能够走到一起,我们可以认为是他们之间达到了一种均衡状态,理论上解释就是使卖者和买者都正好得到了他们想要的

14、。在现实中,也是这样,只有两个人都看中了对方,都觉得在一起很合适,性格,爱好,品味都很合得来,才能走到一起。相反的没有达到这种均衡点上的人,只好独身一人,因为要不是别人的供给满足不了你的爱情需求,就是你的爱情供给满足不了别人的需求。正如钱钟书在围城中借六老爷子的口说道的“嫁女一定要嫁胜似吾家,娶媳一定要娶不如吾家”,每个人的择偶标准都不一样,但是由于我们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中国几千年来“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作为女生谁都想要一个既优秀又出色的男友,随着现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要求的条件或许更多更苛刻,但是或许很多人却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的条件,也许你的供给根本满足不了人家的需求,那么,这桩“交易

15、”无论你再怎么幻想也是无法达成的,所以你也就加入了“剩女”的队伍。恋爱在某种程度上是两个人达成的“协议”,如果只是一厢情愿,永远也无法实现。四消费者选择理论分析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形式多样的服务,消费者应该如何做出选择?这个就是消费者选择理论要解决的问题,在你做出任何选择之前,你都要考虑很多方面,比如你的收入(消费能力),偏好,各种商品的比较等等,无论过程怎样,最后的结果一定会遵循这样的规律,那就是选择你的预算约束线和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预算约束线是表示消费者支付得起的消费组合,无差异曲线表示使消费者同样满足的消费BACL11L2L3预算约束线组合,我们可以通过图示来展现消费者的最优选择: 图

16、2 消费者的最优选择每一个人都更偏爱A点,可惜的是他们受到自己预算约束线的限制,负担不起;而消费者可以负担的起C点,但是由于它在较低的无差异曲线上,因此它无法满足消费者,所以只有A点既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又正好能够负担得起,即市场愿意用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的比率等于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所以这一点就是消费者选择的最优点。我们可以这样来类比,每个大学里的女生都有一条可以衡量自己的预算约束线,由于每个人的条件情况不同,这些线也存在着差异。如果我们假定这些预算约束线是专门用来衡量每个人的恋爱条件的,那么只有你的意愿正好满足了对方的意愿(即两条线相切,比率相同时)时,你

17、们才能走到一起。如果你着意在比你高的无差异曲线上的点,而你的资本不足以满足对方的需求,那么你只会是一厢情愿;如果有比你条件低的人向你示好,你也会因为他不能满足你的要求而拒绝他。因此,只有一个才是最适合的,然而,我们常常犯的错误就是只会往上看,在这个盲目追求高条件的过程中,我们忘了先看看自己的位置,有一条预算约束线始终在无形中制约着我们,如果我们的条件不够就算再攀爬最终也会掉下来,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有许多女生成为了“剩女”却还在怨天尤人,如果能想明白这一点,也许就可以省去我们许多的烦恼。在我看来,一个女孩子坚持自己的理想,坚持自己对感情的一个标准,这是一个正确的事情,并不是说妥协就能够一定得到幸福

18、,最重要的是你在等待的过程中能够修炼好自己,让自己能够提升到更高的一个层次,这样越是优秀的你选择就会越多。成为“剩女”只是暂时的,耐得住寂寞,才能不寂寞,让我们静下心来,不断的去完善自己,幸福就在前方。五结论“剩女”在网络上日趋流行起来,从“剩斗士”到“必剩客”再到“齐天大剩”,剩女的级别依次增加,社会媒体对“剩女”的讨论更是沸沸扬扬,更是有中国“剩女”现象已经有国际影响的说法,“剩女”现象究竟是社会之病,还是社会进步的表征?我想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如果一定要争论出个利与弊,没有任何意义,我决得社会最应该做的是尊重,尊重每个人选择的权利,“适婚”年龄的边界是一个不断变化,富有弹性的尺度,何

19、时恋爱、何时结婚,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心理预期和人生设计自由决定,而不应被限制在一个狭窄的、固定的年龄段。我们找寻的不应是一个结果,而应是一种态度,一个文明的社会,应该给予个体更多的选择的自由度,对不同的生活方式有更多的宽容。我想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回到我们大学生中来,大学里“剩女”的出现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从社会对“剩女”问题的争论中,我们应该得到一些启示,每个人的人生规划都是不同的,对于每个人的理想,我们都没有评价的资格,包容理解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所以对于那些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奋斗的“学术女”,我是无比敬佩的,的确,大学四年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做的事,四年的时间足够让我们攀登到一个新的山峰。当然,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未来,不过,我们一定要先明确自己的位置,知道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路漫漫其修远兮,淡泊心志,宁静鹜远,吾将安然以待之。 参考文献:1 经济学原理格里高利曼昆 著 梁小民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22 博弈论战略分析入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