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218592 上传时间:2021-04-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大量的劳务输出同时造就出了大量的留守儿童,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深入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进一步流动,“留守学生”规模还将扩大。我镇小学在校生有1223人,其中留守儿童达到980人,父母单方外出的有528人,父母双方外出的有452人。为了有效管理这些留守儿童,通过大量调查走访,即时掌握了我镇留守儿童生存现状。根据我们镇多名的留守儿童的问卷家访调查,不难发现他们家庭的经济状况大都不容乐观,也许因为经济原因,留守儿童父母回家次数也普遍较少,其中仅在春节回来的占30左右。还有10左右每隔三年回来一次,这部分样人主要是集中在外省的打工人员,在对留守儿童采访中甚至还发现极少数七八年

2、未回来的例子。 从留守儿童对家庭生活的期望上看,绝大部分的留守孩子希望“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希望“与亲戚共同生活”占很少。这表明孩子当前严重的“亲情饥渴”,即使如此,接近40的留守子女却表示与在外打工的父母相处时感到生疏冷漠,交流困难,据调查,留守子女渲泄烦恼的途径,“憋在心里不说,因为缺乏或者不愿意采取与人交流这些正式的渲泄方式,过半的孩子积压忧郁,必然产生自卑心理,还有一部分主要从同龄人中获取安慰,这样同伴的不良文化,一些越轨的行为很容易蔓延,甚至出现“拉帮结伙”的现象。 留守儿童和监护人对待读书和教育的理解上也不容乐观。因为监护人素质不够高引起很多监护人对其孩子的教育都疏于管理,从对留守

3、儿童的走访调查中不难看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容乐观,这背后主要是心理问题干扰及学习自控力较差造成的,农村父母文化水准以小学居多,很难辅导子女功课,教师普遍认为留守儿童自律性较差,绝大部分留守儿童无人督促学习。 监护既是权利,又是义务。这里结合坳头村留守儿童实际情况,重点讨论以下两项内容:基本监护(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以及深层监护(对被监护人实行家庭教育)。 1、监护人情况分析:据调查、留守家庭中,绝大部分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少部分由亲戚代管,即使隔代亲人很高兴照看留守子女,但是因为体力、知识等原因,隔代监护人表示“照看孩子感到吃力”,亲戚表示“不乐意但没办法”或“无所谓只要父母给钱”

4、,可见他们对待孩子的态度相当冷漠,大多碍于情面而照顾,我们所接触的绝大部分留守儿童都是这种情况。 2、沟通是实现家庭教育的前提。而监护人直接表示“很少或不与孩子谈心”,只有少数的留守子女表示“有烦恼的时候和照顾我的人说”,同时很多的孩子还透露监护人有过罚跪、罚站等家庭暴力行为,可见双方在沟通态度和方式上存有很大问题。在教育态度方面,隔代亲人及亲戚表示“只照顾生活,别的不管”,只要有所交代就能够了,这说明孩子缺乏必要的家教氛围,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亲戚,对孩子大多局限于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难以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 四、留守儿童所存有的主要问题 通过以上的调查结果及结果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留守儿童在成

5、长,发展中所表现出的主要问题如下: 1、监护人素质普遍偏低,对孩子的学习介入过少导致的学习问题。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因为爷爷奶奶等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的问题一般都不能给予协助,另一方面,父母只有一方在家的,因为每天所要承担的家务很多,也没有时间去注重孩子。 2、平时缺乏亲情的关爱。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缺乏亲情关爱会对孩子造成很多不良的影响,最为直接的也许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难得到很好的照顾,使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留守儿童成长期间缺乏抚慰与关怀,这也是我们应该给予重视的。 3、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心理问题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

6、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理解,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和冲突,这里,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能告诉他们怎样准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在这方面应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因为父母在外,留在家里的其他亲属及他们情绪情感的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种情况长期积累,对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五、留守儿童形成原因分析 1、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有矛盾,流动人口的数量持续扩大,家庭化流动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中学

7、,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开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特殊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了两地教学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个群体的产生。 2、从家庭理解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这其中即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

8、,在流动留儿流动的变动中长大。 3、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水平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兴趣的注重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4、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合,因为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有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协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补充亲子关系缺乏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实行心理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发展变化这个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