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中的首席-- ——浅谈音乐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220102 上传时间:2021-04-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等中的首席-- ——浅谈音乐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平等中的首席-- ——浅谈音乐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平等中的首席-- ——浅谈音乐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平等中的首席-- ——浅谈音乐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平等中的首席-- ——浅谈音乐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等中的首席-- ——浅谈音乐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平等中的首席” 浅谈音乐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和平等对话,因此,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长期以来,教师一直作为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这种角色的转变无疑是一个挑战。尽快适应新的教师角色的要求,这不仅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更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一、由 “讲”到 “学”的转变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主渠道。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强调学法与教法

2、在教学活动中的最佳组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确认,学生是认识、探索、自学、发展的主体,要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聆听、学唱、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音乐作品的表现内容、作品内涵、深刻意义以及音乐作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活动中要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如在学习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一单元时,在讲解了课本基本知识和认识民歌地域划分的地图后,让学生列举自己所知道的民歌的所属地域,再用课件播放介绍该地域的地貌、人文、经济等特点,从学生学生较为熟悉的

3、民歌入手,让学生试着去分析该地区的民歌特点,学生们有的思考,有的讨论,他们思维活跃,纷纷发言,有的哼唱这些熟悉的旋律,有的分析歌曲的旋律线条,有的分析歌曲的歌词学生积极参与,气氛热烈。并能在课下利用课余时间,上网、跑图书馆、向有经验的老人求教,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但掌握了课本的民歌,还搜索到了一些课本之外的民歌,丰富了自己的民歌视野。在这一过程中,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二、由“重结果”到“重过程、重结果”的转变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教学的结果,而有意无意地压缩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甚至事倍功半地让学生单纯的去记忆。在新的音乐教材的教学中,需要我们抓

4、住时机,培养学生多动脑筋,勤于思考,举一反三的能力。在讲沈心工与李叔同一节时,我讲到学堂乐歌大多数都是现成的歌曲曲调添上新词,于是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曲调,根据自己的学校生活添上一段新词,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只有一位学生,用李叔同的祖国歌添词了一首自己的生活歌曲,歌词幽默,并起来给全班同学演唱了一遍,当时,我特别高兴,夸奖她是个有文采、爱动脑子的学生,歌曲演唱得很好!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学生们都创作出了自己的歌词,也深深记住了学堂乐歌大都是添词的这一特点。从此以后,再遇到此类问题,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思考、解决问题。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

5、,相信学生们还是大有潜能可以挖掘的。三、由“听觉”到“听觉、视觉”的转变在教育心理学中曾经有人提出在活跃愉快的课堂气氛下教学,学生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效果是比较理想的。而且所学的知识记忆扎实、运用灵活。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使我们可以从以往的狭小空间中走出来,比如教具的多样化、歌曲、乐曲的演唱、演奏的可视化等等。以往的音乐欣赏课只仅仅利用音响资源(如录音机、VCD机等),而现在,教具上的改革与突破(如电脑、幻灯机等)带来了很大的不同。可以将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有机结合,在讲西出阳关无故人一节时,我根据歌曲的情感内涵,从网上寻找与歌曲情感相似古代的图画、图片,并用Powerpoint、Flash等软件做

6、成电影幻灯片,让学生把传统的听觉欣赏改为听觉和视觉的双重体验,在听觉和视觉的双重冲击下,学生准确的划分了歌曲的段落层次、强弱关系,总结获得了乐曲情感的内涵,达到视觉与听觉的完美结合,新颖的形式也更利于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的可观赏性。四、 由“静”到“动”的转变往常的音乐课堂老师往往强调听的时候要静,节奏记忆上要静,理论记忆上要静,只有学唱的时候才可以发出声音。然而 “静”不利于学生发挥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并不适合音乐课的教学。如果将整节的欣赏课都以教师的讲述为主,而不能有效地形成师生互动,显然是不行的。往往音乐欣赏课课堂呆板也正是走入了这一误区。联想和想象,是欣赏教

7、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注意给予正确的启发和诱导,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当学生通过听觉、视觉及想象、联想,对所欣赏的作品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后,可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脚,使欣赏过程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譬如在讲草原放牧一曲时,我先让同学们用拍掌或敲击桌面的方式来模仿骏马奔跑的声音,然后将第一主题的节奏出现在大屏幕上,再让同学们来击打该主题的节奏,同时又出现了蒙古族马背上的舞蹈的动作律动,同学们的兴趣更大了,有的拍手,有的敲击桌面,有的学着做着律动动作,学得可带劲了,在热烈的气氛中不但使同学们掌握了蒙古族短调音乐的一些基本节奏、和基本特点还学会了一些常见的小的舞蹈常识,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同学们也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使记忆更加牢固了。但这种方法的运用一定要适度和慎重,千万不要喧宾夺主或是过分亢奋,这样会事得其反,对欣赏课的主题形成冲击。使音乐鉴赏课做到课堂动而不乱,得以顺利地开展与完成才是我们音乐鉴赏课堂的魅力所在。做“平等中的首席”,放下架子,改变角色,建立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与学生一道共同开发课程、研究课程,探究合适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创新性地开展音乐教学工作。在音乐课堂这个百花园里,我们渴望的不是众花一色,而是万紫千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