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222107 上传时间:2021-04-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毕业论文.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内容摘要:第三方物流是一个新兴的领域,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像许多物流术语一样,第三方物流这一术语的表达运用常因人和地的不同而使其含义有很大的区别。此外,还有一些别的术语,如合同物流(contract logistics)、物流外协(logistics outsourcing)、全方位物流服务公司(full-service distribution company或FS-DC)、物流联盟(logistics alliance)等,也基本能表达与第三方物流相同的概念。一般的理解,第三方物流供应者并不是经纪人。一个公司要承担起第三方物流供应者的角色,必须能管理、控制

2、和提供物流作业。工商企业与物流服务提供者双方建立长期关系,合作解决托运人的具体问题。通常,建立关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战略联盟以使双方都获利。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还存在着起步晚、经验少、形成结构不完善等问题。我国必须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物流理念;深化企业改革,实现制度创新;制定统一的全国物流产业发展规划;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加快物流人才培养,实施人才战略。关键词:第三方物流、物流现状、问题分析、对策建议目 录一.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现状3(一)我国第三方物流起步晚,经验少3(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形成结构也不够完善3(三)第三方物流受国际影响较大3二我国第三方物流的问题分析3(一)物流需求不足,观念落后3

3、(二)改制改组未到位,企业机制不适应4(三)物流人才匮乏,管理水平较低 4三、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对策及建议4(一)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物流理念4(二)深化企业改革,实现制度创新4(三)要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实施人才战略5五.结束语5参考文献5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一、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第三方物流起步晚,经验少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的概念才开始传到我国,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在工业企业中,82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己和供应方承担,商业企业比例更高,两者相加达到94.1。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多半为原先的仓储、运输企业改造而成,业务多局限于传统范围,机械化程度低、运输

4、方式单一、规模小、市场份额少、融资能力弱、结构单一、货源不稳定、服务功能少、竞争力弱。其中最主要的问题还是缺乏一个高效和广泛的服务网络量设备和计算机网络及管理软件缺乏、高素质人才少。而且,在货物处理、配载、运输计划的制订以及资产管理的实际运作方面,也缺乏切实有效的营运保证。(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形成结构也不够完善 第一是传统仓储、运输企业经过改造转型而来的企业占主导地位,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第二是新创办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新型物流企业,它们是现代企业改革的产物,管理机制比较完善,发展比较快。第三是外资和港资物流企业,它们一方面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服务,另一方面用它们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

5、优质服务吸引中国企业,逐渐向中国物流市场渗透。第四是民营物流企业,它们由于机制灵活、管理成本低等特点,发展迅速,是我国物流行业中最具朝气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三)第三方物流受国际影响较大欧美大部分非物流用户都有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需求,但是由于我国政策的限制,外企的投资还主要限于物流基础设施,通过独资、合资或合作,涉足驳船、内陆集卡甚至航空货运等。另外,外资进入我国物流业的主要目的是为外商进入中国市场的商品提供分销运输服务,以便保证外商在中国市场流通的效率,从而确保和提高其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各国在“商业存在”方面应秉持机遇平等的原则,我国与美国、欧盟所签订的具体协

6、议,外国公司将享有产品分销权,虽然现有的部分法规限制将取消,但仍然对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外在物流服务业方面,我国承诺所有的服务行业,在经过合理过渡期后,取消大部分外国股权限制,不限制所有服务行业的现有市场准入和活动;在此期间,国外的服务供应商可以建立百分之百的全资拥有的分支机构或经营机构。可以预见,在未来数年中,国内物流企业将会面临十分严峻的竞争形势,无论哪家企业,只要能够掌握了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不断更新改造物流网络,致力于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并进而在融资市场上获得成功,在短时间内做大做强都是有可能的。随着物流热的兴起,第三方物流得到长足发展,既有量的增加,又有质的提高,

7、加上国际物流业对他们的影响,在相互竞争和相互促进的前提下,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定可以取长补短,不断进步。二、我国第三方物流的问题分析(一)物流需求不足,观念落后 物流需求不足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1.由于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发展历程较短,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组织方式,从而使我国目前第三方物流市场占有率不高;2.我国的物流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领导和职工习惯于传统物资营销方式,与物流企业要求的创新发展能力差距较大。目前大多数物流企业还没有形成较好的管理策略,在认识上还没有意识到第三方物流或合同制物流应该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二)改制改组未到位,企业机

8、制不适应 1.是省市、地市级物资部门虽然成建制改,但大多是换个牌子的“翻牌公司”,产权模糊、权责不清,现代企业制度远未建成。 2.是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不够深化。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物资企业虽然普遍地开展了以人事、用工、分配三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制度改革,收到了一定成效。但是从整体上来看,物资企业的机制转换还是初步的,在企业管理特别是财务、资金管理上还很薄弱,经济效益低。3.是企业约束机制乏力。有的企业领导盲目决策,出现不少“三拍”(即拍脑袋决策、拍胸膛保证、拍屁股走人)工程项目,资金有投无回;有的用企业流动资金炒股票、搞期货,造成巨额资金损失;有的企业领导以权谋私、挥霍浪费,对企业业务骨干

9、管理乏力,“体外循环”现象时有发生,使企业雪上加霜。(三)物流人才匮乏,管理水平较低 1.现代企业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2.我国与物流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仅是设备 、技术、资金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人才和知识上的差距。 三、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对策及建议综上所述,为了加快我国物流中心向第三方物流基地转化,拓展物流服务市场需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准备应对策略:(一)深化物流观念,提高物流意识 物流企业转型首要的是深化物流观念,提高物流企业职工的物流意识,特别是企业领导的物流意识。“三大转变”能够帮助企业尽快的转型和提高物流化意识,对企业物流化

10、改革有着很大的帮助。这“三大转变”分别是:一是由计划经济观念向市场经济观念转变。二是由市场垄断分割观念向市场一体化观念转变。三是在企业管理观念上,要在企业的思想观念、经营战略、内部管理、服务水平、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根本改变,使现代物流理念深入人心。(二)加快实现物流体制的创新 加快实现物流体制的创新,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质改革的方向,物资企业不论规模大小、实力强弱,都应按照符合市场规律的产权形式规范,走先改制、后转型的路子。从现在的情况看,我国的大部分企业的物流管理意识不强,内部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因而是加快物流体制的创新和改革需要一个长时间的渐进过程。但是物流体制的改革是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和

11、经济势头的,因此结合转换企业机制,并在围绕和抓住企业主要优势的基础上,向相关领域延伸,发展现代物流是一个势在必行的举动,也符合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三)要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实施人才战略 目前专业物流人才缺乏的问题,物流从业人员素质必须不断提高,不断学习与应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只有物流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不断学习与应用先进技术、方法,才能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第三方物流业。五、结束语总之,发展第三方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物流企业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推动和调控作用,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尽快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特别是优惠政策

12、的制定和实施,使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有据可依;二是尽快建立规范的行业标准,实施行业自律,规范市场行为,使物流业务运作有规可循;三是发挥组织、协调、规划职能,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立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现代物流中心,克服条块分割的弊端,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现象,促进第三方物流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1徐天亮,马永光.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 .商贸经济,2002,(10) 2郭晓帆.物流业与海南经济发展M.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3李彦萍,管政.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环境研究.中国仓储物流设备网,2003-03-194祁怀锦,阎正国.我国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务与会计,2005,(5)5郭玉林.以现代物流理念促进物资流通企业的机制创新J.经济研究参考,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