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温度控制电路设计.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223196 上传时间:2021-04-3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温度控制电路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毕业设计(论文)温度控制电路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毕业设计(论文)温度控制电路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毕业设计(论文)温度控制电路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毕业设计(论文)温度控制电路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温度控制电路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温度控制电路设计.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本 科 生 毕 业 设 计 (论 文)题目: 温度控制电路教学单位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_姓 名 _ _ _学 号 _ 年 级 _2005级_ _专 业 _电子信息工程_ 指导教师 _ 职 称 _ 2009年4月20日温度控制电路设计摘要在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测量控制技术已经涉及到军事和工业的各个环节,并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重视。传感器的出现,使得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得科学实验和应用工程的自动化程度发生了巨大改变。 温度是工业生产科学研究等行业中相当重要的参数之一,温度控制在各个行业中都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人们生活生产起着重大作用。温度控制的关键在于测温和控制两个方面。温度测

2、量是温度控制的基础。论文主要讨论了基于模拟电路的温度控制电路,该电路通过精密摄氏温度传感器LM35测量温度将温度比较转化为电压比较的方法来达到控制的目的。本文介绍了该控制电路的原理,温度信号的采集电路,去干扰电路,功率放大电路,模数转换及显示电路,LM35的原理、电压比较器的工作原理。关键词: 温度控制 温度测量 LM35应用 电压比较器Design of temperature control circuit Abstract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rapid development today,the electronic observations and con

3、tro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the project apply by spread the military and industrial production each department and more and more many is valued by people. The electronic observa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ppearance, caused traditional the electronic surveying in the principle, the function, the pr

4、ecision and the automaticity has had huge change, caused the scientific experiment and the application project automaticity can obviously enhance. Temperature is one of important parameters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scientific experiment course. In metallurgy, machinery, material, chemical engine

5、ering, petroleum and the course of heat treatment, the control effect for temperature directly affects service life and the quality of product. Therefore temperature control is the technology of a key in every field.The key of temperature control lies control .Temperature measure is that the more in

6、 two aspects of to measure and to technical comparison of this respect and the foundation of temperature control ripen. It presents the designing of the analog circuit on LM35 temperature sensor and the editing and the debugging of the whole temperature control circuit .In this paper, it interview t

7、he principle of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circuit, temperature measure circuit, anti-jamming circuit, frequency power arnplifier and RAMDAC the theory of LM35 chip and voltage comparator.Keyword: Temperature control Temperature measure LM35 application Voltage comparator目 录摘要. 2目录.4绪论.51温度控制电路.61.1设计要

8、求.61.2 方案选择与论证.62基于模拟电路的温度控制电路.8 2.1温度信号检测及显示电路.82.2温度控制部分.82.3所用器件介绍.9 2.3.1 LM35精密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92.3.2 三位半LED显示A/D转换器ICL7107.93 温度信号的检测和信号调整.123.1温度测量及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123.1.1选用合适的传感器.12 3.1.2设计信号调整电路.133.3温度测量的误差分析.144 温度控制电路的设计.144.1 控制电路.144.2 控制系统中的电压比较技术.15 4.2.1比较器的工作原理.154.2.2电压比较器.164.2.3比较器与运放的区别.17

9、5 显示电路的设计.185.1 显示电路原理.185.2 显示电路设计.186总结.196.1干扰分析.196.2总结与改进.19参考文献.21附录A:原理图、pcb版图、元件清单.22致谢.23 绪论 在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电力、等工业生产中,温度是极为普遍又极为重要的热工参数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需要对各种参数进行测量,温度是工业对象中主要的被控参数之一.在冶金工业,化工生产,电力工程,机械制造和食品加工等许多领域中,人们都需要对各种环境中的温度进行检测和控制,温度控制对于大型工业和日常生活用品等工程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冶金工业中的炼钢炉温度控制、化工生产中的培养皿温度控

10、制、食品加工车间的温度控制等。温度控制一般指对某一特定空间的温度进行控制调节,使其达到并满足工艺过程的要求。温度测量与控制系统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综合发展的产物。其内容十分的丰富,它包括各种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系统、自动测量系统、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等,广泛应用于工厂自动化、商业自动化、实验室自动化等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随着工业的发展,对温度控制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因而热处理技术也向着优质、高效、节能、无公害方向发展。温度控制是一种具有纯滞后的系统,加热材料、环境温度以及电网电压等都影响控制过程,目前的温度控制系统大多建立在一定的数学模型基础上,对被控对象中

11、的非线性、时变性及随机干扰无能为力,因此,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成为关键性的技术。首先,控温精度要高。其次,当环境发生变化而影响到控温精度时,要有合适的手段进行调整以达到精度要求。而且,为了方便进行工艺的研究,需要能保存温度数据。最后,由于生产中的实际情况,控制设备要求操作方便,易于维护,成本较低等等。常用的温度控制方法有:电接点温度表温度控制、位式温度显示调节仪温度控制、PID连续电流输出温度显示调节仪表温度控制、PID连续电压输出温度显示调节仪表温度控制。这些温度控制方法大都是在工业生产现场安装温度控制仪表,通过提前设定温度控制的上下限值或PID控制参数,然后再将控制仪表投入使用,进行各种预

12、定的控制。但若被控对象发生变化,难于实时的调整控制参数,不能满足实时控制的要求,而且温度变化曲线的一一记录不易实现。总之,我国的电温度的控制设备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有以下特点: 小部分比较先进的设备和大部分比较落后的设备并存。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国内引进和生产了少量的比较先进的控制设备,但是,整体上,我国的温度控制系统比国外发达国家要落后,占主导地位的是模拟仪表控制,这种系统的控制参数由人工选择,需要配置专门的仪表调试人员,费时、费力且不准确。控制精度依赖于试验者的调节,控制精度不高,一旦生产环境发生变化就需要重新设置。操作不方便,控制数据无法保存。因而,对生产工艺的研究很困难,因此造成产

13、品质量低、废品率高、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这些都缩减了企业的效益。由于微机控制系统性能的优越性,市场的需求量很大。控制系统对微机的性能需求不是很高,同时由于计算机CPU及外围功能卡的不断升级和价格的不断下降,使得用高档微机进行控制的成本大为降低,而且也使得大批PC机闲置不用。因此,用高档微机甚至闲置不用的PC机构成计算机控制系统,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经济价值。但是,目前国内的一些生产企业和研究机构主要开发一些大型微机控制系统,中小型的控制系统很少见。这方面的缺口较大,市场前景看好。本设计以温度控制为研究对象,针对环境温度,在比较、研究不同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模拟电路实现

14、温度控制。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l)论述了温度控制系统的课题目的、意义,当前计算机测控系统的发展动态及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并对温度控制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2)介绍温度测量过程相关知识。(3) 介绍温度比较控制过程相关知识。 (4)设计温度控制的实际电路。(5)对结果进行系统分析与总结 1 温度控制电路1.1 设计要求 (1)对环境温度能够进行测量和显示。 (2)对温度控制能达到基本要求。1.2 方案选择与论证方案一: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系统组成:通过系统硬件电路由温度检测,信号放大A/D转换 单片机与键盘、显示器,可控硅电路等部分组成。系统结构图见下图。原理:在温控系统中 ,需要将温度的

15、变化转换为对应的电信号的变化 ,由于热电偶的结构简单 ,制造容易 ,测量范围广,在高温测量中有较高的精度 ,所以选用热电偶做热电传感器,热电偶把测量的电烤箱温度信号转换成弱电压信号 ,经过信号放大电路 ,送入低通滤波电路主器件 ,以消除噪音和干扰 ,滤波后的信号输人到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入主机单片机主机对电烤箱温度和设定温度进行比较后输出控制脉冲 ,该控制脉冲与单稳态同步触发器输出的同步脉冲送人控制门与非门 ,门电路信号输人热电偶管转换成电流信号 ,经过三级放大电路输人可控硅的门极 ,可控硅导通由程序控制同步触发脉冲的来临时间 ,从而控制可控硅的通断时间 ,以达到对电烤箱加热丝温度的调节和功

16、率的改变 ,实现对环境温度控制。但该控制方案虽精度较高,但电路较为复杂,制作困难,易受干扰。方案二:模拟电路温度控制系统原理:以模拟电路为主,通过温度-电压的对应关系通过电压比较器控制可控硅,从而控制电热元件来达到控制温度的目的。LM35是一种内部电路已校准的集成温度传感器,其输出电压与摄氏温度成正比根据LM35的输出特性可知,当温度在0-150C之间变化时,其输出端对应的电压为0-150V,可通过芯片ICL7107及相关电路组成显示部分。通过电位器控制输出可变电压值,该电压值与控制温度相对应。通过该电位器的输出电压与环境对应电压LM35的输出通过电压比较器比较后控制可控硅控制电热元件,并通过

17、一定的校正电路从而达到较高精度的温度控制。由于采用模拟电路的控制方法,可能在电路制作过程中的调节和校正会遇到一定的问题,但通过校正电路的调节,相信会达到预期的控制精度。为了解决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温度控制问题,本着达到锻炼检验所学知识的目的,考虑到实际实验条件、经费、人力、个人知识程度等各方面的限制,本设计采用第二种实现方式,以模拟电路为主,使用优于用开尔文标准的LM35线性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与电压的对应关系达到对温度的控制目的。通过本次设计,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巩固与检测的目的。2基于模拟电路的温度控制电路2.1温度信号检测及显示部分LM35是一种内部电路已校准的集成温度传感器,线性度好,灵敏

18、度高,精度适中其输出电压与摄氏温度成正比,输出灵敏度为10.0MV,精度达0.5其测量范围为-55150。在静止温度中自热效应低(0.08)工作电压较宽,可在420V的供电电压范围内正常工作,且耗电极小,工作电流一般小于60uA输出阻抗低,在1MA负载时为0.1。根据LM35的输出特性可知,当温度在0150之间变换时,其输出端对应的电压为0150V,此电压经电位器W3分压后送到3位半数字显示表头(由ICL7107及有关电路组成)的检测信号输入端在输入端输入的电压为150V时,通过调节电位器使显示的数值为150.0,经调整后数显表头显示的数值就是实测的温度值。原理图如下:2.2温度控制部分温度控

19、制选择可通过电位器W2来实现,电位器W1为预控温度调节,通过电压比较器的的输出端控制可控硅的通断控制电热元件的导通,达到控制环境温度的目的。2.3 所用器件介绍2.3.1 精密摄氏温度传感元件LM35LM35系列是精密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它们的输出电压与摄氏温度线性成比例,因而LM35有优于用开尔文标准的线性温度传感器,LM35无需外部校准或微调来提供1/4的常用的室温精度,在-55+150温度范围内为3/4,LM35的额定工作温度范围为-55+150,同时LM35C在-40到+110之间(-10用于改进度)。电压温度转换公式如式:0C 时输出为0V,每升高1,输出电压增加10mV。LM35有

20、多种不同封装型式,外观如图所示。其电源供应模式有单电源与正负双电源两种,其接脚如图所示,正负双电源的供电模式可提供负温度的量测;两种接法的静止电流温度关系如图所示,在静止温度中自热效应低(0.08),单电源模式在25C下静止电流约50A,工作电压较宽,可在420V的供电电压范围内正常工作非常省电。LM35主要特点:(1)直接用摄氏温度校准(2)线性+10.0mV/比例因数;(3)保证0.5精度(在+25时);(4)-55+150额定范围;(5)适用于遥控设备;(6)因晶体片微调而低费用;(7)工作在430V;(8)小于60A漏泄电流;(9)较低自热,在静止空气中0.08; (10)只有1/4非

21、线性值;(11)低阻抗输出,1mA负载时0.12.3.2三位半LED显示A/D转换器ICL7107ICL7107是高性能,低功耗的三维半A/D转换电路。它包含有段译码器,显示驱动器,参考源和时钟系统。可直接驱动发光二极管(LED)。ICL7107将高精度、通用性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有低于10V的自动效零功能,零漂小于1 V /C。主要特点:(1)保证零电平输入时,各两量程的读值均为零(2)很低的噪声(3)差动输入和差动参考源,直接LED显示驱动(4)不需外接有源电路 (5)低功耗管教排列如图:功能说明:1模拟部分:2自动效零阶段分为三步骤。第一,内部高端输入和低端输入与外部管脚脱开,在内部与模拟

22、公共管脚端接。第二:参考电容充电到参考电压值第三,围绕整个系统过程一个闭合回路,对自动效零电容CAZ进行充电,以补偿缓冲放大器、积分器和比较器的失调电压。3差动参考源参考电压能够在转换器的电源电压范围内的任意位置上产生。共模误差的主要来源是翻转电压,这是由于参考电容对其接点上的分布电容充电或放电而造成的。如果有以较大的共模电压,在正电压输入下进行反向积分时,参考电容回充电(电压增加)。反之,在负电压如上进行反向积分时,参考电容会失去电荷。这种由于正负输入电压而在参考电容上造成的电压差异会导致翻转误差。 4采用外部参考源接法5显示部分3 温度信号的检测和信号调整3.1温度测量及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

23、3.1.1选用合适的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一般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所谓接触式就是传感器直接与被测物体接触进行温度测量,这是温度测量的基本形式。而非接触方式是遥测,主要是红外测温,这是接触方式做不到的。红外测温是通过测量物体热辐射发出的红外线,从而测量物体的温度,红外辐射的物理本质是热辐射。热辐射是由于内外原因使物体内部带电粒子不断运动,使物体具有一定温度(高于绝对零度)而产生懂得一种热辐射现象。虽然红外测温传感器有诸多的优点,但其市场价格昂贵LM35集成温度传感器接触式热电型的温度传感器,它将温度信号转换成电势信号,可以实现温度的测量和温度信号的转换。LM35温度传感器 LM35是NS公司生

24、产的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系列产品之一,它具有很高的工作精度和较宽的线性工作范围,该器件输出电压与摄氏温度线性成比例。因而,从使用角度来说, LM35与用开尔文标准的线性温度传感器相比更有优越之处,LM35无需外部校准或微调,可以提供1/4的常用的室温精度。它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能用来测量点的温度和壁面温度,也能用来进行动态温度测量。LM35有明显的优点:(1)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价格便宜;(2)测温精度较高,高温区的复现性和稳定性好(3)由于测温显示电信号,便于讯号的远传和记录,也有利于集中检测和控制;31.2信号调整天路设计LM35是一种内部电路已去噪校准放大的集成温度传感器,其输出电

25、压与摄氏温度成正比,输出端电压信号基本满足本设计的需求。本处介绍另一种信号去噪放大方法。原理图如下:这里我们采用高灵敏度高增益低漂移的集成运算放大器AD707J。其中R3和C1组成低通滤波器,时间常数越大,消除噪音效果越好,但响应的速度变慢。另外,R3增大,运放的输入偏置电流要产生偏置电压,因此,R3不能过大。AF=1+R2R113.2温度测量的误差分析LM35温度传感器是常用的传感器之一。使用温度传感器不可避免地存在测量误差,引起该测量温误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介绍可能存在的几个主要原因: (1)传热误差测温时,必然会通过热敏元件进行热量交换,有传热现象存在,LM35工作端所感受的温度就不

26、能完全正确反映被测环境的温度,存在误差,通过信号放大,该误差进一步增大从而引起测量误差。 (2)动态误差被测对象温度变化后,测温仪表来不及立即指出变化了的温度,从而引起读数误差。对于快速变化的温度,由于测温元件的热惰性,动态误差可能很大。(3)线路电阻误差线路中电阻对信号传导的影响都会引起测温误差。所有各种测温误差,最终都集中反映在E-t关系上。因此,对各种误差的大小必须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从中抓住主要矛盾,以便提高测量精度。4 温度控制电路的设计4.1 控制电路本设计的控制电路分为三个部分:温度控制部分、预控部分、电热元件控制部分电路原理图如下:温度控制部分:温度控制选择可通过电位器W

27、2来实现通过调节W2可使其中间头的电压在01.65V之间的范围内变换,对应的控制温度范围为0165,完全可以满足一般的加热需要。将开关K打在2的位置,电位器W2中间头的电压经过电压跟随器A后送到数显表头输入端来显示控制温度数值 调节电位器W2,数显表头所显示的数值随之变化,所显示的温度数值即为控制温度值温度预控部分:电位器W1为预控温度调节,其电压调节范围为00.27V,对应可调节温度范围为027电热元件控制部分:W1电位器调整后,其中间抽头的电压与电位器W2中间抽头的电压分别送入比较放大器B(放大倍数为1)的反相及同相输入端,B输出端的电压为二输入电压之差此电压对应两个设定的温度值之差例如将

28、W1调至0.10V,对应温度10;将W调至O.80V,对应温度80B的输出电压为0.70V,表示温度70此电压与集成温度传感器输出的电压送到电压比较器C中进行电压比较 当LM35输出的电压小于B的输出电压时,C输出高电乎,可控硅T1因获得偏流一直导通,交流220V直接加在电热元件两端,进行大功率快速加热 当LM35输出的电压大于B的输出电压而小于A的输出电压时,表明实际温度已接近控制温度,C输出低电平,可控硅T1因无偏流处于截止状态,电压比较器D输出高电平,可控硅T2仍处于导通状态,交流220V需要通过二极管D2加在电热元件两端,进行小功率慢速加热(此时的加热功率仅为原来的25%) 当实际温度

29、上升到80以上时,LM35的输出电压大于0.80V,电压比较器D输出低电平,可控硅T2也截止,电热元件断电 由于此时加热功率较小,加上散热作用,温度不会大幅度上升,其实际温度在控制温度左右一个很小范围内波动,这样就实现了温度的较高精度的自动控制。4.2 控制系统中的电压比较技术4.2.1比较器的工作原理比较器是由运算放大器发展而来的,比较器电路可以看作是运算放大器的一种应用电路。由于比较器电路应用较为广泛,所以开发出了专门的比较器集成电路。图1(a)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差分放大器电路,输入电压VA经分压器R2、R3分压后接在同相端,VB通过输入电阻R1接在反相端,RF为反馈电阻,若不考虑输入失调

30、电压,则其输出电压Vout与VA、VB及4个电阻的关系式为:Vout=(1+RF/R1)R3/(R2+R3)VA-(RF/R1)VB。若R1=R2,R3=RF,则Vout=RF/R1(VA-VB),RF/R1为放大器的增益。当R1=R2=0(相当于R1、R2短路),R3=RF=(相当于R3、RF开路)时,Vout=。增益成为无穷大,其电路图就形成图1(b)的样子,差分放大器处于开环状态,它就是比较器电路。实际上,运放处于开环状态时,其增益并非无穷大,而Vout输出是饱和电压,它小于正负电源电压,也不可能是无穷大。从图4中可以看出,比较器电路就是一个运算放大器电路处于开环状态的差分放大器电路。同

31、相放大器电路如图5所示。如果图5中RF=,R1=0时,它就变成与图3(b)一样的比较器电路了。图5中的Vin相当于图3(b)中的VA。4.2.2电压比较器电压比较器是对两个模拟电压比较其大小(也有两个数字电压比较的,这里不介绍),并判断出其中哪一个电压高,如图1所示。图1(a)是比较器,它有两个输入端:同相输入端(“+” 端) 及反相输入端(“-”端),有一个输出端Vout(输出电平信号)。另外有电源V+及地(这是个单电源比较器),同相端输入电压VA,反相端输入VB。VA和VB的变化如图1(b)所示。在时间0t1时,VAVB;在t1t2时,VBVA;在t2t3时,VAVB。在这种情况下,Vou

32、t的输出如图1(c)所示:VAVB时,Vout输出高电平(饱和输出);VBVA时,Vout输出低电平。根据输出电平的高低便可知道哪个电压大。如果把VA输入到反相端,VB输入到同相端,VA及VB的电压变化仍然如图1(b)所示,则Vout输出如图1(d)所示。与图1(c)比较,其输出电平倒了一下。输出电平变化与VA、VB的输入端有关。 图2(a)是双电源(正负电源)供电的比较器。如果它的VA、VB输入电压如图1(b)那样,它的输出特性如图2(b)所示。VBVA时,Vout输出饱和负电压。如果输入电压VA与某一个固定不变的电压VB相比较,如图3(a)所示。此VB称为参考电压、基准电压或阈值电压。如果

33、这参考电压是0V(地电平),如图3(b)所示,它一般用作过零检测。4.2.3比较器与运放的差别 运放可以做比较器电路,但性能较好的比较器比通用运放的开环增益更高,输入失调电压更小,共模输入电压范围更大,压摆率较高(使比较器响应速度更快)。另外,比较器的输出级常用集电极开路结构,如图6所示,它外部需要接一个上拉电阻或者直接驱动不同电源电压的负载,应用上更加灵活。但也有一些比较器为互补输出,无需上拉电阻。这里顺便要指出的是,比较器电路本身也有技术指标要求,如精度、响应速度、传播延迟时间、灵敏度等,大部分参数与运放的参数相同。在要求不高时可采用通用运放来做比较器电路。如在A/D变换器电路中要求采用精

34、密比较器电路。由于比较器与运放的内部结构基本相同,其大部分参数(电特性参数)与运放的参数项基本一样(如输入失调电压、输入失调电流、输入偏置电流等)。5显示电路的设计 5.1 显示电路原理 ICL7107是高性能,低功耗的三维半A/D转换电路。它包含有段译码器,显示驱动器,参考源和时钟系统。可直接驱动发光二极管(LED)。5.2 显示电路设计38、39、40引脚外接震荡电路,使用100K的震荡电阻,震荡电容f=0.45RC,在45KHz震荡频率时(每秒读3次),C=100pF.6总结6.1干扰分析干扰就是有用信号以外的噪声以及造成电路设备不能正常工作的破坏因素。控制系统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其抗干扰能

35、力的强弱。好的控制系统不仅要求其各环节的设计和配置具有完备的功能,而且要求其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稳定性,否则再完善的系统和功能设计,抗干扰性能不好,亦将前功尽弃。6.1.1系统干扰的来源干扰的来源一般可以分为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内部干扰通常是由于系统自身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制造工艺的缺陷等造成的,比如系统分布电容、分布电感引起的藕合感应,对点接地造成电位差引起的干扰等。而外部干扰都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决定的,典型的有输电线和电气设备发出的电磁场,通信广播发出的无线电波,湿度等气象条件。在抗干扰技术方面,根据以往的经验,采取硬件措施一般可以将绝大部分干扰拒之门外。 6.1.2测控单元硬件抗干扰措施(1

36、)波波器是硬件抗干扰经常使用并且效果明显的器件。使用最多的是低通滤波器,一般使用RC滤波器,它能够很好的抑制信号传输线路中的高频噪声和抑制工频干扰,起到良好的抗干扰作用。本设计显示单元为了减小噪声信号、工频信号以及突发尖脉冲等干扰信号的影响,采用低通滤波电路,以高系统的可靠性;(2)在测控单元中,电子线路采用的都是手工焊接的方式,在设计和制作电路时时从下列几个方面加以了考虑:在结构布局上,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大电流器件和噪声源器件(如继电器)等分开放置。对于频率很高的时钟电路,尽量靠近脚放置,使时钟线尽量短。布线时,电源线、地线的走向与数据线传递的方向一致,增强系统抗噪声的能力。尽量避免长距离

37、的平行走线,以防它们之间相互串扰;拐角处应为斜线,避免直角。6.2电路的调试(1)对温度检测电路进行调试首先对LM35的温度-电压输出端进行测量,调试确定有输出信号后继续调试电路(2)对温度显示电路进行调试对ICL7107芯片的信号输入电路,振荡电路、接地点,输出引脚进行调试。测试是否有相应输入输出(3)对温度控制电路调试 首先对温度预控电路调试。其次对电压跟随器进行调试。再次对电压比较器电路调试(4)对可控硅电热元件电路进行调试6.3总结与改进整个设计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完成:寻找设计温度控制电路方案,确定电路结构原理;查找应用元件相关资料;完成硬件电路制作与调试;在设计的研究制作过程中,遇到了

38、很多困难:由于欠缺做电路的经验,在做硬件时遇到了很多困难,绕了很多弯路。由于时间人力和条件的限制,本设计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1) 系统调试校准过程不足,需要进一步调试校准。(2) LM35的准确定和稳定性在本设计中体现的并不好,LM35芯片的输出引脚会出现没有信号的现象,影响了本设计的预期结果(3) 对模数混合的电路,去干扰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本设计没能对抗干扰工作做好参考文献1、 胡翔俊.电路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 谭博学.集成电路原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3、 曾兴雯.高频电子线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 陈花玲.机械工程测试

39、技术.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5、 黄贤武.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第二版.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20046、 赵继文.传感器与应用电路设计.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7、 范茂言.温度传感器的选择与使用J 电子产品世界 2000(7):19-208、 A Robust Stabilization Problem of Control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to Backing up Control of a Trucktrailer J.IEEE Trans on Fuzzy System.1994,2(1):199-1349、Huibert Kwakema

40、ak. Robust Control and H-infinity optimization-tutorial paper.Automatica,1993,29(2):255-27310、 沙占友.智能化集成温度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1、 王健石.工业热电偶及补偿导线技术手册.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312、 赵继文.传感器与应用电路设计.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3、 刘君华.现代检测技术与测试系统设计.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14 杨宝清.宋文贵.实用电路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5、 王兆安等.电力电子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6、 丁道宏.电力电子技术(修订版).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9附录:原理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