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233945 上传时间:2021-05-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题2 溶解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2,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3,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重点和难点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实验准备投影仪、坐标纸、汽水两瓶、火柴、带导管的橡皮塞、试管、澄清的石灰水。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点评教师: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你知道为什么吗?夏天到了你会发现池塘中的鱼儿会浮到水面上呼吸你知道这又是为什么呢?

2、 学生:(议论纷纷)教师:你可能暂时还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后,你就会从中找到答案。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二氧化碳 溶于水,氧气 溶于水。这些能溶于水或不溶于水的语句是描述这些物质的什么物理性质的?学生:描述这些物质的溶解性的。教师:什么是溶解性?把一种物质能够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叫作溶解性。教师提问:溶解性的大小主要和什么有关?回顾实验:学生讨论回答: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你想冲一杯较浓的蔗糖水,你想是用冷水好还是热水呢?这个例子说明了溶解性还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讨论回答:还和温度有关。 提问引入,难度逐渐加深,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

3、:如果让你去设计一个实验比较蔗糖和食盐哪一个更能溶于水,你应该限制那些条件,这样可以得到比较好的结论?学生讨论回答:需要温度相同,溶剂以及溶剂的量相同,溶解蔗糖和食盐达到饱和状态,比较溶解的蔗糖和食盐的质量。学生实验:比较蔗糖和食盐的溶解性大小。教师提问实验过程和结论。 学生甲回答:分别量取20毫升的水到两个烧杯中,向水中加入足量的相等的蔗糖和食盐,让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比较烧杯底剩余的物质哪个多,剩余物质多的溶解性小。发现蔗糖剩余的物质少,所以蔗糖的溶解性大于食盐。 学生乙回答:分别量取20毫升的水到两个烧杯中,向水中不断加入蔗糖和食盐,加入之前先分别称量出它们的质量,至到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分

4、别算出加入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比较大小。发现溶解蔗糖的质量大于食盐,所以蔗糖的溶解性大于食盐。 教师评价。教师提问:定量物质的溶解性要规定那些条件学生讨论回答:一定温度 相同的溶剂 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比较溶解的质量让学生自主实验,体验成功后的喜悦。教师引出概念:我们一般用溶解度的大小去定义溶解性教师:在一定温度下,100克的溶剂溶解某种物质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这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教师介绍:溶解度定义的四要素指明一定温度;溶剂为100 g;必须达到饱和状态;单位为g。及时小结,纠正偏差。学习了溶解度的概念,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练习,相信你会做!巩固练习 1、如何理

5、解蔗糖在20时的溶解度是203.9g。 2、在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则20时氯化钠溶解度是_g。 3、在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13.3g硝酸钾,则0时硝酸钾溶解度是_g。 4、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将其关系代入下表: (教师巡回指导后,请学生代表说出答案,简单点评)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通过习题,及时巩固新知。教师介绍: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练习】 1、不溶物就是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此话是否正确? 2、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3g,所以碳酸钙是_溶物质。 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氯化钠属于( ) A.易溶 物

6、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提问:从溶解度的概念出发,溶解度主要和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回答:温度。 活动与探究:学习绘制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方法。教师简单介绍方法,学生结合表9-1分组绘制NaCl、KCl、KNO3的溶解度曲线,教师巡回指导,然后展示交流,分享快乐,结合学生绘制的溶解度曲线及教材中图9-12,分组讨论、交流。你所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何特点,为什么?从你绘制的溶解度曲线图上能否找出上述几种物质在25 、85 时的溶解度?如果能,请找出,你是怎样查找的?从图9-12中,你能比较出45 时KCl、KNO3的溶解度大小吗?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能获得哪些

7、信息?(学生汇报展示,教师小结归纳)教师:通过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情况,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也可以查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巩固练习: 1、横坐标60,纵坐标110 的交点表示什么意义? 2、4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_, 7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_。7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 _。 3、在_时硝酸钾和硝酸钠的溶解度相同,都约为_。 4、在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_ (填大于、小于)硝酸钠的溶解度。 5、在80时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铵、硼酸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亲自动手,自主参与,乐于探究。教师:除了固体物质能溶解在水中外,生活中气体

8、溶解在水中的现象也很多,你能举出一些实例吗?学生甲:鱼儿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有O2。乙:烧开水时,水未沸腾时也冒气泡。丙:把汽水瓶打开,有大量气泡产生。教师: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以上现象均说明了气体能溶解在水中的事实。(展示两瓶汽水,取其中一瓶不打开,摇晃,然后打开,学生观察现象)教师: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不打开时,无明显现象,打开后有大量气泡产生。教师:为什么打开后产生气泡,而不打开时没有。学生:打开后,压强减小,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教师: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受压强的影响。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增大;压强减小,溶解度减小。刚才一位同学说汽水中冒出的气体为CO2,你能用实验方法将其检

9、验出来吗?联系生活实际,引出新知,气氛活跃。学生:(上台演示)教师:(加以肯定,给予激励性评价)烧开水时,水未开时就看到水中冒气泡,这些气泡是什么?(贴近生活)学生:水中溶解的空气。教师: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变小。教师小结: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与压强的影响。教师:我们学习化学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解决我们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现在问题来了!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巩固练习:(投影)夏天,阵雨来临之前,鱼塘里的鱼常会出现“浮头”现象,你知道为什么吗?假如你承包了这个鱼塘,你将采取哪些措施?教师:(肯定学生的种种措施)整理与归纳:(师生共同进行)怎样表示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大小?如何表示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获得哪些信息?影响气体的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投影:课后练习:教科书40页第2、3、4题及41页第9题。利用所学,解决问题,关注生活。点 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重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思路清晰。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分析、绘图等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新知后及时通过练习进行反馈,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和教师及时发现问题,习题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增强学生关注生活、学好化学的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