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推拉模型的村庄空心化形成机理.pdf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237666 上传时间:2021-05-0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69.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推拉模型的村庄空心化形成机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于推拉模型的村庄空心化形成机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基于推拉模型的村庄空心化形成机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推拉模型的村庄空心化形成机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推拉模型的村庄空心化形成机理.pdf(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不 断加快,每年乡村人口以近千万的规模涌入城镇, 村庄聚落人口的流失必然会对村庄聚落空间结构演 替产生消极影响,其最基本表现为农村人口转移后 农村居民点没有相应缩减,致使村庄土地无法得到 有效利用。随着村庄空心化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将 出现土地资源浪费、城镇化不彻底、农村经济发展 停滞、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发展减缓、村落景 观破坏等一系列问题。 所谓村庄空心化,就是农村人口、资源从农村 内部区位资源禀赋不足地区向外围条件优越地区和 城镇转移,造成村庄聚落人口流失、房屋闲置的结 果。村庄的空心化带给新农村建设以极大阻力。近 年来学界分别尝试在地

2、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方 面对该问题进行研究,但总体而言,此类研究尚集 中在空心化具体现象与特征、原因、对策措施等方 面,研究的视角很多,但综合考虑人口迁移的众多 因素,运用对人口迁移解释最为全面综合的推拉模 型,探讨村庄空心化的形成机理,却是一个新的研 究视角。 在当代中国,村庄空心化有不断加速的趋势, 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且村庄整治不同于 城市中住宅区的更新,它具有农村独特的地域和社 会特点。本文通过建立以村庄人口迁留选择为考察 对象的推拉模型,力图从理论模型角度深入探讨中 国广大村庄普遍空心化的机理,以期完整地认识村 庄空心化现象形成全过程,并通过模型分析进一步 提出相应治理方案

3、,为推进空心村整治提供新思 维、新途径。 二、村庄空心化形成机理推拉模型 推拉模型是揭示人口迁移成因的动力学分析经 典模型,认为人口迁移是由原住地和流入地的拉力 和推力以及第三因素中间障碍因素共同作用造 成的。由于村庄空心化的根本特征在于村庄人口的 流失,通过考察村庄推拉力作用方向和中间障碍因 素的的变化,可以很好地解释 “空心村”形成机 理。 与经典推拉模型相比,为了更好地符合村民迁 留决策的个体差异性,模型中增加了响应系数的概 念,其系数来源于村民在决策过程中对留守和迁出 的主观意愿;为了更好地体现模型的动态性,模型 将外力干扰推拉因素单列出来,其对村民迁留决策 有强烈的即时作用。 (一)

4、模型假设 首先,村庄空心化是城乡之间以及乡村内部要 素结构演变的一种不良反应结果,可以视为各因素 推拉作用后的合力效果。其次,假设受推拉作用影 响,村民均是理性经济人,其对环境做出的反应是 经过理性选择的,符合其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再 基于推拉模型的村庄空心化形成机理 文/何芳周璐 【摘要】针对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村庄空心化问题,本文以推拉模型为基础,通过增设响应系数和外来 干扰因素变量,以增强模型的动态性和微观性,最终推演归纳得到揭示空心村形成机理的村庄人口迁留决 策模型和迁留决策过程,揭示了村庄空心化形成机理。最后,本文从传统推拉因素、外力干扰因素、村民 自身因素三方面提出了治理突破点和治理思

5、路。 【关 键 词】推拉模型;村庄空心化;形成机理 【基金项目】上海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20082010) (B310) 。 【作者简介】何芳,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土地与房地产;周璐,同济大学经济 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土地与房地产。 经 济 论 坛 EconomicForum Aug. 2010 Gen.480 No.08 2010年 8 月 总第 480 期第 08 期 208 次,村民能够获得完整信息,不受信息缺失的掣 肘。 (二)模型构建 村民做出迁留选择是村庄自身因素和城镇对 其产生的推力和拉力以及村民自身因素三方面互 相影响的结果。假设村庄对村民

6、的推力和拉力分 别以RTi和RLi表示,城镇对村民的推力和拉力分 别以UTi和ULi表示,则推动村民迁出村庄的合力 为RTi+ULi,以Ti表示,促进村民留守村庄的 合力为RLi+UTi,以Li表示。模型中以响应系 数表达村民对迁出和留守的主观意愿,据此对推力 和拉力进行修正,分别以响应推力系数Y1和响应拉 力系数Y2表示。模型中单列外力干扰因素Z,以增 强模型表达的动态性和适用性,Z泛指政策、制 度、天灾、危机等即时性外力因素。 村民做出迁留选择是根据其自身收益最大化原 则所决定的,其自身最大化的收益应是在考虑以上 因素合力的结果,因此: MaxR=f(F)(1) 合力F的表达式: F=Y1

7、(Ti+ZT)- Y2(Li+ZL)Y1,Y2叟0(2) (三)模型解读 所有有利于推动村民迁出村庄的因素与阻止其 迁出村庄因素的差大于零,村民才会做出迁出决 策,反之则反。 静态地考察模型,即不考虑外力干扰因素Z以 及村民个体感受差异性 (Z=0,Y1=Y2=1) 。当F0 时,TiLi,推力因素大于拉力因素,村民以自 身收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权衡,会做出迁出决定。村 庄整体表现出离心化状态,空心化现象不断加剧。 当F0时,TiLi,推力因素小于拉力因素,村 民以自身收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权衡,会做出留守和 迁回决定。村庄内部开始人口集聚,空心现象得到 缓解。 将村民自身因素纳入考察范围,研究其对推

8、力 因素和拉力因素的响应意愿后发现,基于生存理 性、经济理性以及社会理性,村民更有响应推力的 意愿,但出于经济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制约,使其往 往转而响应拉力。Y1、Y2是一对相对值,表征了村 民对自身能力的信心程度,对推力和拉力进行实际 感受修正,心理状态要与宏观环境下推力因素和拉 力因素结合起来才能最终决定村民个体的迁留选 择。 动态地考察模型,加入外力干扰因素Z的作 用,可以发现该因素能够在短期内对村庄人口迁留 产生决定性的作用。以天灾为例,其可在短期内迫 使村民迁出村庄,而不论该村庄原先社会经济文化 生活是多么先进。反之,若给予特定村庄以开发政 策倾斜,不论该村原先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是多么落

9、 后,也可在短期内迅速繁荣。故为了治理空心村问 题,决策者不能放弃外力的作用,行政干预、制度 变革等手段是转变空心化现象的有力武器。 三、村庄空心化的治理措施传统推拉因 素、外力干扰因素、村民自身因素 依据推拉模型,村民做出迁留选择与其自身因 素以及村庄大环境下的推力因素、拉力因素密切相 关。为方便讨论,假定城镇对村民的推拉要素不变 动(事实上,目前发展趋势有利村民迁出) ,将村 庄对村民迁留起作用的各项推拉要素影响力大小做 判别,可以发现交通因素、环境因素、新房需求、 工作机会需求、宗族裙带关系、生产生活历史惯 性、农业束缚等具有显著作用,各要素的推拉效果 可以转变;村民的自身因素在整体决策

10、过程中具有 决定性作用;干扰因素并不是长期存在,但其出现 能够极大地影响村民的迁留选择。 在对空心村系统治理前,必须基于村庄全寿命 周期,对其发展阶段进行考量。对于少数发展阶段 处于全寿命周期中消亡期的空心村,其治理成本过 大,政府应果断实现村庄的主动退出,将村庄人口 转移安排;对于绝大部分村庄而言,其发展阶段尚 处于全寿命周期中的稳定期或衰退期,此时可通过 推拉模型所揭示的机理对症治理。 (一)基于推拉因素的村庄空心化治理措施 由于我国以户籍制度为壁垒的城乡二元体系的 存在,农村的发展一直远远落后于城镇,村庄中各 项基本生存生活条件也迟迟得不到改善,其交通、 基础设施等越来越无法满足村民的需

11、要,村落环境 景观也因为长期无规划粗放发展而得不到改善,年 轻人为了寻求新房和更好的工作机会而外迁,将旧 村老宅留给年长者或干脆弃置。村庄家庭结构的小 型化和宗亲人口外迁,也使宗族裙带关系的维系越 来越弱;非农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得生产生活惯性 和农业束缚的影响越来越小。总而言之,城镇对村 庄人口的吸引、集聚作用越来越强,村庄若没有内 生性的改变,其空心化现象不可避免地将不断加 剧。 为改善村庄的硬件设施,改变推拉因素的作用 程度和方向,政府需要积极应对,以 城乡规划 法为指导,采取规划引导的方式进行旧村的改 造,必要时主动实行迁村并点、统一布局。规划必 209 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

12、文明、村容整 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实行村庄内部 空间整理、村容整治和基础设施配套,充分利用现 有土地,保护耕地,营造宜居、宜工的农村生活生 产大环境。通过村庄硬件的提升,改善村民的生存 条件,使原先呈现推力的各要素向拉力转变,实现 空心化现象的改善,争取村庄二次繁荣。 (二)基于干扰因素的村庄空心化治理措施 干扰因素有较强的即时性和灵活性。在村庄空 心化治理过程中可利用的干扰因素主要是政策和制 度。政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主动对村庄进行 政策扶持和制度革新,突破了传统农村因无为而治 所导致的发展瓶颈,在短期内能有效促进村庄的复 兴。 一方面,政府需要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创业环 境,通

13、过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劳动力技能 培训,下放生产经营自主权等手段进行村庄生产、 生活软环境的建设,并适当提供财力和物力,为新 农村的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另一方面,政府也需 要注意制度的革新,特别是宅基地流转与退出机制 的制定。该机制的建立,能够使通过经济手段调节 土地占补平衡和空间转换成为可能,也可以从根本 上解决空心村废弃宅地权属问题,为彻底治理村庄 空心化问题奠定基础。 外力性措施是村庄空心化治理实践中最立竿见 影的方法,但各地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具体情况具体 分析,避免“病急乱投医”或“欲速则不达”等状 况,保证空心村整治的和谐稳定开展。 (三)基于村民自身因素的村庄空心化治理措 施

14、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农村外出 劳动力希望定居城市。通过考察农民意识中的生存 理性、经济理性后不难发现,只要机会合适,农民 很容易就会“逃离”乡村。除上述原因之外,还存 在农民身份社会定位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城乡 二元体系的制约以及农民和城镇居民身份地位的不 对等性,使大部分农民对自身认识产生偏差,渴望 向“城里人”转变的社会理性占据上风。这即产生 了悖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和生产扶持的出发点是 为了振兴乡村,但农民富裕之后却往往抛弃农村宅 地进城生活,反过来使乡村人口进一步减少,逐渐 凋敝。 事实上,农民对生活过的农村有着特殊的感 情,农村才是他们的根,但城乡之间软硬环境的巨 大差

15、距,使得农民被动地追求更好生活。政府必须 研究分析农民矛盾心理,在改善村庄软硬条件的同 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激发农民的爱乡情结和创 业热情,促使农民特别是高素质农民的回流。农民 回流的最根本动力还是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和城 乡差距的不断缩小,并最终打破“农村人”和“城 里人”的心理隔阂,使有条件的农民更愿意响应拉 力因素,为家乡发展服务。 四、小结 本文通过在经典推拉模型中添加响应系数和单 列外力干扰因素,提升了模型的动态性和微观性, 并以此对村民迁留决策进行考察,推演归纳了村庄 人口迁留决策公式和迁留决策过程示意图。 从推拉模型构成和村民迁留决策过程出发,村 庄空心化的治理需要尊重村庄发展

16、客观规律和把握 村民心理,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推进村庄的整 理改造,缩小城乡差距,使现时呈推力效果的各基 本要素向拉力效果转变;其次,改变村民的主观意 识,引发其“留守故土,建设家园”的强烈愿望; 再次,重视政策扶持与制度革新等外力在农村空心 化治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营造村民回流的利好环 境。 空心村整治作为热点问题,正在全国农村中逐 步展开,但由于对其机理研究的长期缺失,致使目 前的治理尚处于探索阶段,走了不少弯路。本文力 图从模型构建上阐明我国目前农村普遍空心化的根 本原因,并从推拉因素、外力因素、村民自身因素 多角度相应提出了治理突破点和治理思路,以期给 予农村建设政策制定以有益参考。

17、 参考文献 1卢向虎,朱淑芳,张正河.中国农村人口城乡迁移规模的实 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6,(1):35- 41. 2金沙.从回流看农村外出劳动力的教育培训一个回流的 推拉模型解释J.开发研究,2009,(2):109- 111. 3西奥多 W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上海:商务印书馆, 1987. 4熊波,石人炳.农民工永久性迁移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以 理性选择理论为视角J.人口与发展,2009,(2):20- 26. 5杨淑琼,刘河元.“空巢”村农民主体缺位与农村劳动力转 移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5):325- 328. 6熊彩云.农民工城市定居转移决策因素的推拉模型及实证 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3):74- 81. (责任编辑:夏明芳) 2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